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由于元末进行过大规模的战争,黄、推流域及南京城周围一片荒凉,因此到了明成祖朱康即位后,就决定将国都从南京迁往北京。为了便利从江南向北京征粮,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修复元代开凿的会通河,沟通了从江南到北京的水上交通线。从明代大运河来看,虽经几次修复,但大致和元代相同,它南起杭州、通过江南运河、谁扬诺湖、黄河、会通河、卫河、白河、大通河、北达京师以东通州大通桥,全长3000余里。明永乐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大量粮米百货通过这条运河源源北上,可以说基本上满足了明统治者的需求,也对明王朝… 相似文献
2.
“去国之臣,心犹在河”。这是我国明代治河专家潘季驯在72岁退休时说的一句感人肺腑的话。潘季驯(公元1521年——1595年),字时良,号印川,湖州乌程人(今浙江湖州吴兴)。嘉靖29年进士,曾任江西、广东、河南等省地方官。从嘉靖44年(公元1565年)45岁起,曾4次出任总理河道都御史,主持治理黄、淮、运河,前后历时27年,为我国治河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四任“总理河道”职务中,以第三次任职时的成绩最为显著。那是在万历6年(公元1578年),黄河和淮河同时决溢,以致黄淮交汇处的清口淤塞,淮河南徙,灾情非常严重。朝廷无计 相似文献
3.
4.
潘季驯是明代的治河理论家和实践家,我国治河史上享有盛名的治河人物之一。从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起,到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止,他曾四次主持治河工作将近十年之久,使东奔西突、紊乱已极的黄河,一度出现了河患较少、河道相对稳定的小安局面。特别是他认真总结了前人治河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束水攻沙”和“蓄清刷黄”的治河方略,对清代以来的黄河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潘季驯一生的治河生涯中,曾四次奉敕治河,以第三次事权统一,治河成就为最大。前两次治河,潘季驯只司河务,不理漕运,而权在治河,事又在通漕,事权不一,事多掣肘,不利于从根本上治河。第三次治河,情形为之一转,事权统一,不仅司理河务,还兼管漕运,在治河保漕的总体原则下,统一规划,统一治理河漕。权在河漕,事在河漕,不仅达到了保漕的目的,也实现了其治河的愿望。潘季驯治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8.
9.
潘季驯“束水攻沙”治河思想历史地位辨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金、元到明前期(约十二世纪到十六世纪前半叶)治理黄河方略是以分流治黄为主,明后期则主要依靠堤防束水攻沙,这是治河防洪思想的一大转变.此后400年虽然治河工程措施有所改进,但束水攻沙一直是下游修防的主导方针之一.束水攻沙方略的代表人物是著名水利科学家潘季驯.本文探讨了束水攻沙理论和在此理论指导下工程技术措施的演变和成效,以及近代河工模型试验对潘季驯的理论所作的验证和肯定.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潘季驯治河思想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全面分析了明代治河专家潘季驯四次主持治理黄河、淮河、运河的历史经过、历史挑战、治河主张和工程措施。总结了潘季驯在治河思想上的四大理论贡献:(1)提出了黄河治理必须抓住水少沙多、暴涨暴落的基本特征;(2)提出了解决黄河泥沙问题的三个理论(束水攻沙、蓄清刷黄、淤滩固堤)及其相应工程措施;(3)提出了治理清口为中心,建设洪泽湖水利枢纽,全面治理黄、淮、运的跨流域规划思想及相应工程措施;(4)提出了建设系统堤防的思想及其相应工程措施和管理制度。指出了潘季驯治河四个历史贡献:(1)推动治河工程从分流杀势到筑堤束水、固定河槽的根本转变;(2)推动了持续近200年的黄河下游堤防工程和洪泽湖枢纽的大建设;(3)基本保证了京杭运河的畅通;(4)相对减少了黄淮平原的洪水灾害破坏。同时指出,潘季驯治河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初,为应对黄河带来的灾难,清政府邀请了一些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西方水利专家考察黄河,希冀能够拿出治黄的神药良方。后来专家们颇为自得地拿出了采用双重堤制,沿河堤筑减速水堤,引黄河泥沙淤高堤防的方案,引起国际水利界的强烈关注。不久后,他们便惊讶地发现,这竟和300年前中国明代治水专家潘季驯的治水理论和实践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13.
明代潘季驯的治黄主张在治黄思想发展史上是一大转变。潘氏以前,多从单纯治水出发。潘氏总结了前人的经验,逐步认识到治沙的重要,把它提到治黄方针的高度并坚持不懈地实践,从而深刻地影响了后代的治黄思想和实践。所以,李仪址先生认为潘季驯的治黄主张“尽变元代以前治河之策”。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7,(12)
潘季驯《河防一览》中所收录的四十一道奏疏,记录了潘季驯领导治河活动的历史背景、河患频发的原因、堤防修守措施、河官管理、朝廷的态度等治河过程中的多个方面,均是围绕"束水攻沙论"治河思想进行的全面而具体的阐释,是研究黄河治理历史和经验的宝贵史料。本文对这些奏疏进行深入梳理和研究,从河官铨补和赏罚、河权的事权归一、"束水攻沙"实践、平定浮言、优恤官员等角度,对这些奏折中的治河思想和理念进行了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6.
清代著名治河专家黎世序(公元1772年~1824年),河南罗山县人。清仁宗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中进士后,黎世序在任江西南昌知县5年间,常为水患而忧,废寝忘食,誓为“根治水害而平民心”。他深入实际踏勘,制定出筑堤防洪、疏浚排涝、修塘凿灌等一系列治水方案。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黎世序调任江苏镇江知府后,除搞了小型水利工程外,又着重治理了荒废的“练湖”,精心设计并修建了三座泄洪闸。真可称“万民感戴”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海口淤塞,河床抬高,洪水为灾。皇上命大学士代衢亨前来视察,他 相似文献
17.
18.
由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贾征副教授编著的《潘季驯评传》一书,是匡亚明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在我国漫长的水利发展历史中,曾出现过许多知名的水利家,大禹、李冰、郭守敬等,都称得上是历史上的“大家”,他 相似文献
19.
20.
潘季驯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治河专家之一,400多年来,以他的治河思想为代表的束水攻沙理论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文拟对潘季驯束水攻沙理论的演进、实施效果以及21世纪治黄措施等问题做初步探讨,认为以水土保持为基础,建立在水库群调控下的水沙分离、高效输沙机制是解决目前黄河下游河道严重淤积问题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