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目前使用的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等不适用粮食的防霉,经过研究我们发现,丁烯二酸酯类具有常温升华的特性,经在粮食储藏中试验效果非常理想。且气相杀菌效果很强。 相似文献
4.
作者从26种单组份防霉剂中,按其防霉性能与多方面的必要条件,筛选出6种。利用互补增效机理及适当配比,配制成双组份复合型防霉剂4种。从试验结果看出:双组份互补增效,对提高防霉性能,减小毒性,浅化颜色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均有较明显优点。同时,为赋予研制品以悦人香味,作者筛选并配用了具较强防霉性能的加香剂即乳化茴香油,具有一定新意。 相似文献
5.
6.
7.
皮革复合型防霉剂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从26种单组份防霉剂中,按其防霉能与多方面的必要条件,筛选出6种,利用互补增机理及适当配比,配制成双组份复合型防霉剂4种,从试验结果看出:双组份互补增效,对提高防霉性能,减小毒性,浅化颜色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均有较明显优点。同时,为赋予研制品以及悦人香味,作者筛选并配用了具较强防霉性能的加香剂即乳化茴香油,具有一定新意。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应用苏制UDAA114型破碎机研究了对桃带肉果汁的均质效果,结果表明,此机对桃带肉果汁具有良好的均质作用。桃带肉果汁在对果浆进行二次均质时均质效果最好,其次为对果汁均质和一次均质果浆。50%果浆含量的带肉汁用上述三种方法处理后,产品中<3μ的粒子所占百分比分别为87.62%、83.31%和83.2%,对照(不均质)为73.64%。处理样品静置30天后无沉淀分层。其离心机强化分层率分别为56%、60%和65%,对照为70%。含40%果浆的带肉果汁也有同样的趋向。 相似文献
13.
14.
16.
优化纤维素酶水解桃渣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业化生产桃汁的废弃榨渣为原料,通过纤维素酶酶解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以获得高得率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确定了制备工艺条件,再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与各影响因子的回归方程,并确定了加酶量1.25%、温度45℃、pH4.5的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理论得率达20.68%,验证实验结果为20.56%。 相似文献
17.
《包装与食品机械》2015,(6)
通过建立水蜜桃果实品质的评价方法,为不同产地"湖景蜜露"水蜜桃的品质差异及成因提供分析依据,研究测定了宁波6个产区水蜜桃的6个感官指标(单果重、横径、纵径、果形指数、色泽、硬度)和5个理化指标(可溶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维生素C含量、水分含量),比较各指标差异,同时对不同产地桃果品质聚类分析,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水蜜桃品质指标存在差异,6个产区水蜜桃可聚为3类;在主成分分析中,其11个指标可简化为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1.288%,反映了水蜜桃的绝大部分品质信息。同时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产地5、3、1的桃果品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8.
19.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桃品质指标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傅里叶变化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桃的甜度、酸度和硬度品质参数快速检测方法.采集1 000~2 500nm范围的近红外光谱,选取1 110~2 325nm为分析区域,描述谱峰的归属.以常规分析测定值作建模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法建立桃的品质参数定量分析模型,并考察近红外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的影响.分别用验证集和校正集样本分析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显示预测集均方差(RMSEP)分别为0.98、0.309、2.81,校正集均方差(RMSEC)分别为0.258、0.1、1.83,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6、0.8918、0.9497.样本的预测值与真实测定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可同时测定桃的甜度、酸度和硬度等品质参数.与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快速、无损、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HS-SPME在桃果实挥发性芳香物质分析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实验研究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在"大久保"桃果实挥发性芳香物质(VFC)分析中的应用,并且对电解质-盐,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应用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100μm萃取头,加入饱和电解质NaCl(0.3g/ml)2ml,在40℃萃取40min,GC谱图峰面积最大,桃果实VFC萃取和检测效果最好。对方法加标回收率、线性范围、最小检测限进行研究,表明方法灵敏性和重现性好。"大久保"桃果实HS-SPME-GC-MS研究表明,主要的VFC包括醛类、酮类、醇类、酯类、内酯类、烃类和其它类型化合物等,在已鉴定的46个化合物中己醛、反-2-己烯醛、苯甲醛、芳樟醇、β-紫罗酮、γ-癸内酯、δ-癸内酯等为主要的呈香物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