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高炉渣为吸附剂,探讨了高炉渣用量、吸附pH值、初始浓度及吸附时间等因素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高炉渣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与吸附pH值、初始浓度、吸附温度等密切相关,吸附pH值在6.0~8.0时吸附较为适宜,且高炉渣吸附亚甲基蓝在18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状态.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高炉渣吸附...  相似文献   

2.
纳米TiO2对铅镉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纳米TiO2吸附和解吸附铅镉离子的条件。吸附条件为pH为7-8,超声波振荡3-5 min,解吸附条件为0.12 mol/LHCl进行洗脱,温度50℃,此时吸附率和解吸附率均高于98%。结果表明:吸附存在可逆吸附和不可逆吸附过程,吸附等温线类于朗格缪尔吸附,经线性回归计算出吸附方程、吸附平衡常数、最大吸附容量;不可逆吸附容量与纳米TiO2 表面氧原子有关;可逆吸附与表面羟基有关,而两者均受晶体结构影响,比表面积不是影响吸附容量大小的主要因素。在试验的基础上推断了两种吸附过程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论文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来研究麻秆炭/PET功能纤维对甲醛的吸附行为。首先,研究了不同炭含量、时间、温度下纤维对甲醛吸附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甲醛吸附量随着纤维炭含量的增加呈增长趋势;吸附初期,吸附速率较快,随着时间的增加,吸附速率变慢但吸附量仍在增加,最后吸附达到饱和;吸附量在不同温度范围内出现不同吸附特征。然后,用吸附等温线模型来研究纤维的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吸附曲线更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是个自发的放热过程,只与纤维的活性位点以及界面相互作用相关,属于物理吸附。最后,用吸附动力学模型来研究3%炭含量纤维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Tg以下,吸附主要受内扩散影响,在Tg以上,吸附主要受表面吸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H-103大孔树脂对水溶液中对苯二酚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吸附符合一级动力吸附方程,颗粒内扩散过程是影响吸附速率的主要控制步骤。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吸附为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适当的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5.
利用葫芦[8]脲实现了对水中活性蓝19染料的吸附,探讨了吸附时间,温度,p H等对吸附的影响,研究了吸附过程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并通过TG探讨了吸附机理。实验发现温度升高不利于吸附,中性或碱性条件更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葫芦[8]脲对活性蓝19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和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TG分析表明葫芦[8]脲对活性蓝19的吸附源于主-客体包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矸石基吸附剂对罗丹明B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冬  任平 《工业用水与废水》2010,41(4):64-66,88
采用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矸石基吸附剂对水中罗丹明B的吸附特性,考察了用量、吸附时间对罗丹明B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矸石基吸附剂能有效地吸附水中的罗丹明B。利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对其吸附过程进行描述,表明矸石基吸附剂易于吸附罗丹明B,吸附属于化学吸附,吸附过程是放热反应;修正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很好地描述罗丹明B在矸石基吸附剂上的吸附;根据Arrhenius方程得出该吸附的经验活化能为45.25 kJ/mol。  相似文献   

7.
《应用化工》2022,(5):1105-1109
实验室模拟条件下以内蒙古归流河、弱水河、锡林河、洮儿河以及岱海5条河流的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氨氮、硝态氮进行吸附实验,探究动力学吸附规律及等温吸附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对氨氮、硝态氮的吸附量随时间增加而增长,一定时间趋于稳定,吸附动力学过程与Lagergren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的相关性较显著,属于化学吸附。吸附热力学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都属于单分子层吸附。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过程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也能很好地描述,1/n在0.862 2~1.052 6之间,说明吸附过程较容易进行,其中岱海吸附能力最强,洮儿河吸附能力较差;沉积物对硝态氮的吸附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描述,弱水河吸附能力较强,归流河吸附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8.
以柠檬酸对骨胶进行水解,并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制备出一种新型改性骨胶。研究了改性骨胶对甲醛吸附量与吸附时间、吸附温度之间的关系,初步应用一级、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对其吸附曲线进行拟合,并对其吸附动力学特征和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吸附温度为55℃、吸附时间为7 h时,新型改性骨胶对甲醛的吸附量(56.2 mg/g)最大;新型改性骨胶的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一级、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9.
实验室模拟条件下以内蒙古归流河、弱水河、锡林河、洮儿河以及岱海5条河流的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氨氮、硝态氮进行吸附实验,探究动力学吸附规律及等温吸附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对氨氮、硝态氮的吸附量随时间增加而增长,一定时间趋于稳定,吸附动力学过程与Lagergren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的相关性较显著,属于化学吸附。吸附热力学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都属于单分子层吸附。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过程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也能很好地描述,1/n在0.862 2~1.052 6之间,说明吸附过程较容易进行,其中岱海吸附能力最强,洮儿河吸附能力较差;沉积物对硝态氮的吸附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描述,弱水河吸附能力较强,归流河吸附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实验研究了香兰素修饰的吸附树脂(拟命名为XLS-01)对奥拉西坦吸附行为,并通过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的计算,探讨了奥拉西坦在吸附树脂上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树脂对奥拉西坦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炭纤维吸波性能的电磁改性方法,重点介绍了结构设计对炭纤维吸波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包括短切炭纤维、炭纤维排布结构、炭纤维电路模拟结构以及含炭纤维的混杂纤维排布对炭纤维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炭纤维吸波复合材料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碳纤维的发展前景与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世界碳纤维的现状与进展,综述了碳纤维的生产能力、对碳纤维的需求、碳纤维在国防和其它工业上的应用,阐述了碳纤维及其碳纤维制品的制造技术,并讨论了碳纤维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碳纤维市场的广阔机遇和中国碳纤维行业的严峻挑战。通过对国际碳纤维成本构成、利润水平以及碳纤维产业链的分析,重点探讨了中国碳纤维产业"平民化"发展的创新思路,提出发展大丝束碳纤维和确立"质量灰色地带"的建议,引导中国碳纤维产业走向良性循环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纳米纤维等碳纳米材料修饰的碳纤维多尺度增强体的构筑方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接枝法、电化学沉积法、上浆剂复合法和“grafting to”法)及其对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针对碳纤维多尺度增强体的优势和不足,指出需通过界面设计进一步提高碳纤维与碳纳米材料之间的作用强度,氧化石墨烯/碳纤维复合增强体及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增强机制是下一步研究的焦点,连续生产碳纤维多尺度增强体也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以斜纹3k T300碳纤维布、环氧树脂和0.3~0.5 mm短切碳纤维为主要实验原料,使用短切纤维铺放装置将短切碳纤维定量铺放在碳纤维布表面,并铺层得到5块层间短切纤维增强的预制体,每块预制体含8层碳纤维布且每块预制体层间短切碳纤维铺放面密度分别为5,10,20,30,40 g/m2,并增设一块层数为8层、层间不含短切纤维增强的预制体作为对照组。采用真空辅助树脂灌注成型方式浸渍预制体后高温固化,得到层间含不同面密度短切纤维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研究了不同面密度短切纤维含量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拉伸、弯曲以及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短切碳纤维铺放面密度为5 g/m2时,复合材料层板的拉伸、弯曲强度最好,在5~40 g/m2范围内,复合材料层板的层间剪切强度随短切碳纤维铺放面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碳纤维结构吸波材料及其吸波碳纤维的制备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碳纤维结构吸波材料是一类多功能复合材料,具有承载和减小雷达反射截面的双重功能,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途的吸波材料。碳纤维结构吸波材料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隐身特性已大量应用于隐身技术。本文讨论了碳纤维结构吸波的应用,碳纤维结构吸波材料的类型及其结构型式设计,探讨了吸波波对碳纤维进行掺杂改性,制备出吸波性能优良的碳纤维、改变碳纤维的截面形状和大小,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以及对碳纤维进行掺杂改性,制备出吸波性  相似文献   

17.
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改性及改性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碳纤维的增强机理.综述了纳米材料、聚合物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改性进展,并总结了相应的改性机理.探索新型柔和的碳纤维表面处理技术以及对碳纤维表面接枝将是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改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碳纤维的研究和生产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  邹琥  陈曦  朴佳锐  兰玲 《合成纤维》2010,39(10):1-6
从碳纤维的性质、生产工艺、主要生产商、国内外市场等方面对粘胶基碳纤维、PAN基碳纤维和沥青基碳纤维进行了叙述和分析。随着经济危机的影响逐步减弱,碳纤维应用领域愈加广泛,其生产技术将不断发展,生产能力也将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9.
解治友  宁臣 《炭素技术》2010,29(1):58-63
综述了炭纤维应用领域国内外市场,介绍炭纤维生产工艺过程及使用设备,指出当前国内炭纤维与国外产品的差距,并就当前我国炭纤维的发展现状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对发展我国炭纤维工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work, Lyocell fibers filled with various amounts of carbon black were prepared. Wide angle X‐ray diffraction (WAXD) results showed that carbon black filled Lyocell fibers still had a cellulose II crystal structure and kept the characteristic peak of carbon black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ult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showed a slight reduction in the carbon black filled Lyocell fiber. Moreover, the heat stabilities of the carbon black filled Lyocell fibers showed no obvious change. The residue of carbon black filled Lyocell fiber at 1000°C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Lyocell fiber, implying higher carbon yield could be obtained for the carbon black filled Lyocell precurso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surface and the cross section of carbon black filled Lyocell fiber were smooth and round, 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carbon fiber precursor. The WAXD pattern of carbon black filled Lyocell‐based carbon fiber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Lyocell‐based carbon fiber. The addition of carbon black transfers the diffraction peak of carbon fiber while keeping the characteristic structure of carbon black. The result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s show that, if an appropriate amount of carbon black was chosen, carbon fiber with better properties than Lyocell‐based carbon fiber could be obtained by using the carbon black filled Lyocell fibers as the precursor. © 2005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99: 65–74, 20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