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lanning》2015,(14)
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三者间的重构目前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所授课程内容的特性、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教学手段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有机的融合为一体,设计出适应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复合教学结构的构建思路。本文以高校数据库及应用课程教学为例,分析其特点并着重介绍如何基于三维一体复合教学结构重构教学系统中的要素关系。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2)
课程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开设课程设计环节,可以使学生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较好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扎实的应用技能,促进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本文以家居设计课程设计改革为例,从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意义、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和方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革看法,为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构电算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将PKPM系列结构设计软件CAI教学引入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加强手算与电算相结合环节的建设,使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更加紧密。从而保证这个重要环节手段先进、实践性强。其意义在于创建“对比复核式”的课程设计新模式、以便培养出更加适应市场需要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到新型冠状疫情的影响,各高校无法正常返校开展线下教学活动,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程正式开启长江雨课堂线上直播课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学生的课堂数据,问卷调查以及教师的上课体会,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分析了建筑学专业美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建筑学专业开设美术课程的目的与意义,从加强美术基础课建设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两个角度,提出了美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促使美术教学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总结多年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教材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应结合该专业学生的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总体上遵循结构→构件→构造的顺序,强调结构整体概念,在教学中突出概念设计的重要性,使教学内容更适合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8.
文章根据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提出,地方高校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根本宗旨,回应地方人才市场需求,在课程设置、课程开发等方面注重与市场对接,以此大力推进课程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校建筑城规学院在建工学院有关教师大力支持下,进行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教学体系的改革,作了不少工作。课程改名为建筑结构与选型后,经过几年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目前高职院校建筑结构教学的现状,结合高职教育特色、专业和课程特点,从明确教学目的、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办法等几方面,阐述了对工程造价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之后,工科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学时和课程设计学时减少的现状,提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模式的措施,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从而有效地提高学时利用率和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阐明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及其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结合工程地质精品课程建设和实践性教学改革,指出了目前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实践性教学改革新措施,以期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土木工程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3.
受新冠疫情影响,高校教学活动大多转为在线教学模式。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索,保障线上教学质量是广大师生共同面临的挑战。通过分析SPOC、雨课堂、钉钉直播等线上教学平台特征,从教学资源准备、教学活动设计、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构建了"SPOC+雨课堂+钉钉"一体化在线智慧教学模式,以期为工科专业课开展在线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提高学生工程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分析了桥梁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相关课程间的优化组合、实践教学间的整合、课程教学方法、内容和手段等方面,由此构建出创新型教学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5.
工程结构抗震类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综合性课程,教学对象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课程理论知识点较多,涉及结构抗震技术最新发展。受学时和教学经费限制,实验教学一般限于梁、柱构件在拉、压、弯、扭等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试验,很少进行如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构件耗能能力测试、结构地震响应等结构动力荷载试验。介绍了工程结构抗震类课程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了现有配套的实验教学内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开设结构抗震性能相关实验课程、建筑和桥梁减隔震装置力学性能实验课程的建议,并从编写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教学讲义,编制实验报告模版,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了课程建设。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最新工程实践和课堂教学的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充分了解了各类减隔震装置、最新结构设计理念和新型结构体系,得到了规范化的试验操作技能训练,对学生就业后快速理解工程建设程序和标准,或继续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了基于以学促研理念的工科研究生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双语教学、案例教学、雨课堂、经典文献阅读心得分享等多元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研究性课程项目设置和实施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文章分享了课程项目的实施细节和与之相适应的成绩评定方法。调查问卷的反馈表明,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获得学生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7.
建筑学专业结构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俐俐  陈小川 《山西建筑》2005,31(8):131-132
阐述了建筑学专业结构课程教学的重要性,针对建筑学专业所开设的结构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一些思路、方案及建议,以供其他课程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环节.由于开放式实验具有设计性、创造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开展开放式混凝土结构实验教学,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好开放式实验的项目申报、立项、审核、实验开展及总结验收等各项工作,实现开放时间及实验资源的统筹安排和优化配置,确保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土木工程专业中思政内容的无痕融入,针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理论难度大、专业知识多的普遍特点,以组合结构专业课程为例,探讨从课程内容、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教材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建设思政元素的方法与可行性,开展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以解决“学时少、内容多”的教学矛盾,阐述上述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与改革措施在本科生与研究生组合结构专业课中实施的效果,以期为土木工程专业课题提供参考。组合结构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组合结构理论复杂、形式多元,教学难度大,在组合结构课程中无痕融入课程思政,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授课技巧、教学模式等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在课程内容建设方面,增加“工程案例库”“八百壮士精神”等思政内容,穿插“工程问题案例剖析”“学术前沿”等思政元素;在试验教学中,增加“试验设计”“学术研讨”等环节;在考核体系中,增加“团队项目”。在教学模式方面,开展“多渠道”授课、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共建课程,实现教学从课堂向课外、从国内向国际的有效延伸。在教学方法方面,实施多种电子教学媒介综合教学法,实现个性化教育。经过上述思政内容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课程得到了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此模式注重人才的系统培养和工程应用能力的提高。文章在此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立体化教学资源为支撑、以多样化教学方法为手段、多层次实践教学为途径、多元化考核方式为保障的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