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Planning》2016,(11)
实践教学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水利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教学理念偏差、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效果难以评价的问题,结合国内三所高校水利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从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对比分析了其教学实践体系,提出在新时期的水利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应更新教学理念、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黄艳雁  周聪 《华中建筑》2022,(9):171-175
将国家、地方、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湖北工业大学将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应用到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从需求出发的反向设计,探索建筑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基于目标达成度构建了“一主两翼”的课程体系,并设计三层次、多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经过五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和不断完善,提升了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度,探索出了一条地方高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1)
基于能力本位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人才培养应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设计和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素质培养体系。本文在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分析其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探讨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提出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4.
国土空间规划的推进对学科交叉融合与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城乡规划学科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从国土空间规划切入,论述了城乡规划学科的重要性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剖析了城乡规划本科教育需要解决的四个主要矛盾——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教学方式、理论类课程与设计实践类课程、旧知识体系与新规划体系、单一学科框架与交叉学科知识,从而得出了城乡规划学科亟待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和课程体系优化的结论。根据新时代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及时调整培养方案,确定了兼具实践思维、理论思维、逻辑思维和运算思维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从理清课程体系脉络、增设学科交叉类课程、促进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三个方面对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学校依托新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5.
机电一体化(偏机)专业课程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需要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6.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建立适应形势发展的培养高质量土木工程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作为加强“四种能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建设目标。开展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改革,制定新的培养方案及相关的教学文件,找出学生提前参与生产和科研的途径,改革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形式、手段与方法,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适应社会需求,办出土木工程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7.
李小云  张玉 《规划师》2021,37(19):89-95
师范类院校是城乡规划专业办学的高校类型之一,其可持续发展存在办学模式依赖师范路径、师资队伍结构性短缺、实践教学难以支撑人才培养需求等问题.随着国土空间规划学科体系的逐步构建,作为重要支撑的城乡规划学科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以江西师范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为例,重点从培养方案演变、课程内容体系、人才培养机制、学科特色定位等方面总结了其作为师范类院校专业建设的经验,并面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新要求,提出发挥师范类院校专业优势、强化"服务型"人才培养、构建"五类一体"的课程体系、推进实践能力联合培养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急需大量创新型人才,而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尤为关键。可以针对电子信息类现有人才培养体系中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等弊端,在人才培养体系、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多类别毕业导向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取得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9.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以青岛理工大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计划修订为基础,从培养目标、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出发,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讨,探寻满足社会需求、专业发展需求和适应学生需求的培养模式,以适应新形势对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矿业类院校建筑学专业针对现存专业定位模糊、课程体系固化、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对外合作交流匮乏以及缺少矿业特色的创新课程、教材资源、教学科研团队、创新平台建设和资金投入等问题,开展矿业类院校建筑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结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以通专结合、矿业特色鲜明为目标,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培养框架,基于复合型、创新型、综合型、专业型、实践型的人才培养主线,从矿业特色“一轴两翼”课程体系构建、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构建、综合型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多渠道协同育人平台搭建、智能云教学资源开发、多层面保障措施实施六方面探索培养具有宽厚通识教育基础与扎实矿业特色实践操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培养路径,旨在为矿业类院校建筑学专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建设需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根据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能力培养与职业发展需要,结合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项目制一体化设计及课下科技创新活动的针对性开展,形成明确的靶向"创新+"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实现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目标。近三年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实践表明,土木专业学生通过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及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训练,达到了专业毕业要求及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了就业竞争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求。发挥城乡建设多学科多专业优势,基于专业群融合,打造专业群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以云南农业大学城乡建设专业群融合为背景,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构建"专业群+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群+小语种""专业群+创新创业""专业群+技能竞赛""专业群+BIM技术",提高学生特色语言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掌握新技术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以期为专业群融合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研究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结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包括特色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环节的建设与实践、行业专家与校内专业技术教育互补与结合等方面。教学实践表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创新实验实践体系建设是工程卓越人才培养的要求。文章以工程建设管理实践过程为主线,通过真实完整的工程实例,探讨将实验实践课程设计有机结合,构建专业基础训练、开放综合实践与创新探索竞赛相结合的一体化、多层次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以河北农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其在专业建设和特色发展过程中创新实践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特色培养方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及路线图、"三双"课程教学新模式、"三三三"实践教学体系、"分散观摩与集中强化"新型生产实习教学模式、"家校共建"学生管理模式等。在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实践环节、学生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形成了自身办学特色,可为相似类型学校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也应及时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开展符合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课程建设工作。以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为例,介绍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方法。首先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该课程的定位和任务;之后根据行业发展的需求,构建了相应的课程知识体系;最后采用面向产出的模式,对课程进行了教学设计。论文所做的探索和实践工作,为工科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交通强国建设对公路隧道专业人才培养“世界前列((1))”的新要求,开展了公路隧道工程本科人才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出并施行了以培养“领跑型”一流本科人才为目标的工程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构建并施行了“两阶段、三导师、四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实、新、强为特色的课程创新体系。通过创建与领先工程建设结合的隧道课程“五阶段教学法”,搭建重大工程实践基地和现场虚拟感知示范平台,建立提升学生工程“领跑”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保障体系,解决了公路隧道工程教育中人才培养如何适应“世界前列”、学生发展渴求、用人单位需求,以及工程教学的内容、方法、数字模拟、实习实践等滞后于日新月异的“世界前列”重大隧道工程等难题,解决了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弱等工程教育难题,所培养的一批批“领跑型”一流专业人才,正在国内外重大隧道工程建设中发挥着中坚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新时期工程化背景,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石。文章以黑龙江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特色的"3+1"人才培养模式为立足点,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和素养出发,探索强化实践能力掌握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实施策略,进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为同类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以国家“双一流”“双万计划”“卓越计划”“新工科建设”等政策战略和改革项目为契机,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卓越实践应用能力的综合型工科人才为建设目标,通过知识体系完善、研学资源融合、跨学科交叉、教学信息化建设和多样化教学方法拓展等手段,持续进行课程建设和完善。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自2003年率先建设并实践独立实验课程——专业综合实验,获得学生和学校相关部门的高度好评。课程实验项目在巩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创新性思维等方面获得了学生的高度认可。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人才培养中具有科学的循序性和系统性,教育信息化技术成熟,衔接本科理论教学、工程应用实践、硕博学术研究,使实验实践教学真正成为了学生知识转化、能力锻炼的实操“战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