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雷达目标微观特性测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窄带雷达,由于其距离分辨能力远大于通常目标的尺寸,因而,雷达对目标特性(包括其动态特性和散射特性)的测量只能是整体的、宏观的.宽带雷达,当其距离分辨率小于或远小于通常目标尺寸时,雷达则可测量目标的微观特性(包括微动态特性和微散射特性).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分析了窄带雷达测量、宽带雷达测量、距离多普勒测量、相位距离测量等目标特性测量技术.  相似文献   

2.
白广周  李玉书 《现代雷达》1998,20(6):24-28,40
介绍了一种实用的目标散射特性动态测量系统及其标定方位。该系统在现有精密坐标测量雷达雷达上增加了目标特性测量支路,实时地跟踪采集目标反射回波的幅度和相位特性数据,目标坐标数据以及雷达工作参数,系统采用数控衰减、高线性度中放和I、Q正交双通道,具有较高的采样率和较宽和测量波门。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极化目标特性测量雷达的设计,结合实际应用,给出了多极化目标特性测量雷达跟踪接收机的设计与工程实现,并对影响跟踪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标测量技术在弹道导弹防御雷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弹道导弹防御中雷达目标识别的基础是目标特性、参数的测量,目标识别要求雷达以尽可能高的精度和分辨力测量尽可能多的目标特性参数.文中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分析了窄带雷达测量、宽带雷达测量、距离多普勒成像测量、相位距离测量、微多普勒测量等弹道导弹防御雷达目标测量技术.最后,对其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雷达目标极化特性测量是雷达界关注的基本问题,在雷达目标极化增强和雷达目标极化识别等领域都具有重要应用.现有极化测量雷达普遍采用的分时极化测量方法受制于目标运动带来的影响,限制了其在上述领域的应用.文中以目标散射功率矩阵为测量对象,通过设计极化处理方式,克服了目标运动带来的影响,分析和验证了测量误差的统计特性和测量性能.  相似文献   

6.
目标特性测量是现代雷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依据测量雷达的具体条件和要求,详细介绍了RCS测量雷达接收和信号处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方案论证,并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标特性测量雷达接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标特性测量是现代雷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依据其测量雷达的具体条件和要求,本文详细介绍了目标特性测量雷达接收系统的理论分析和方案论证,并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基于优先级的相控阵测量雷达调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昊  于周秋 《现代雷达》2006,28(7):52-55
介绍了一种基于优先级的相控阵测量雷达调度设计。根据雷达具体测量要求划分了多个任务调度优先级.分析了远程弹道导弹测量任务对相控阵测量雷达数据率的要求。讨论了能量调度的相关约束条件,给出了系统实现框图。通过综合时间间隔门限的选择调整,完成对多个目标的搜索、验证、跟踪和目标特性测量等任务。  相似文献   

9.
目标激光散射特性测量对于激光测量系统性能评价至关重要,针对复杂形状全尺度大型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的评估需求,开展外场测量试验,并利用测量经验和仿真计算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结合仿真建模和缩比测量等目标散射特性评估方式的特点,提出了提高复杂大目标雷达散射截面外场试验测量精度的改进思路,为研究复杂大目标激光散射特性及建立雷达散射截面的有效评估途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评述了国外多目标测量雷达的发展水平,脉冲体制和连续波体制多目标测量雷达的现状。本文介绍了国外若干种最先进多目标测量雷达的用途、技术性能和靶场使用情况。本文还论述了多目标测量雷达的技术特性、靶场应用特点和发展趋势,并对脉冲体制和连续波体制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在对国内外脉冲体制和连续波体制的多目标测量雷达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靶场发展多目标测量雷达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外场条件下,获取动态目标全极化雷达截面(RCS)特性是电子对抗和目标隐身研究的需求.分析了目标RCS极化散射矩阵测量体制,研究了外场动态全极化RCS测量的标校方法,并在实际测量中对此方法进行了验证.该方法可为外场动态目标全极化RCS测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敌方隐身目标的威胁、P 波段反隐身的基本原理及该频段电磁散射特性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基于快速多极子技术的全波数值仿真方法在隐身目标散射特性精确求解中的独特作用;阐释了基于快速多极子技术的全波数值仿真方案实施的矩量法原理、快速多极子技术、预处理算法及高效迭代求解技术,通过与标准体的测量结果对比,验证了仿真方案的可靠性及精度;利用文中提出的仿真框架对几种典型的隐身目标进行数值仿真,讨论了隐身目标在P 波段的电磁散射特性。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高科技战争中,不论是空中目标还是地面目标,其隐身性能(雷达散射截面RCS)的大小直接影响其生存能力。因此,随着隐身技术的高速发展,对RCS的测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精确测量目标的RCS,特别是低散射物体,将对武器系统的研究设计及定型改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如何实现室外RCS精确测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分析,并通过实验,结果证明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角闪烁是现代防空制导武器的主要误差源。针对隐身飞机目标动态角闪烁外场测量难度大、耗时长、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FEKO软件的雷达目标动态角闪烁特性的实时仿真方法。首先,对雷达坐标系和目标坐标系进行了坐标转换,获得了目标模型飞行随时间变化的方位角和俯仰角;然后,介绍了利用FEKO仿真计算目标动态角闪烁的方法及其步骤;最后,以隐身飞机目标为例,通过该方法仿真获得蛇形机动下的目标实时动态角闪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获得目标实时电场散射信息,进而计算出目标的角闪烁信息。该研究为防空制导武器抗诱偏、降低脱靶量等方面提供了理论分析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雷达组网反隐身的优化布站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雷达组网抗击空中隐身目标是现代防空雷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根据隐身目标雷达截面积的分布特性,将雷达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范围进行了简化,建立了雷达对隐身目标探测范围的理想化模型.从雷达探测区域补盲的角度探讨了雷达组网优化布站问题,两部雷达组网时,探讨了来袭方向确定和不确定时的优化布站,进而探讨了3部雷达组网时两个副站对一个主站进行探测区域补盲的优化布站问题,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郭娟  李猛  郭辉  韩梅  苗俊刚  季新杰  孟东林 《激光与红外》2022,52(11):1701-1706
雷达吸波涂层易受涂覆工艺、物理特性和气动应力等因素影响而破坏飞机整体的隐身特性。为评估雷达吸波涂层状态,在紧缩场对涂覆雷达吸波材料的目标展开RCS测量和分析。雷达散射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受定标体几何参数精度、测量方法、校准方法、系统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在金属球定标体几何参数、场地制造装配精度和安装定位精度等已溯源至国家基准的基础上,针对测量和校准需求,研究了替代置换法的测量校准原理,开展了测量和校准试验,结果表明:在扫频测量基础上,通过时域频域变换、背景矢量对消、时间窗等技术滤除杂波干扰而获取线性度较好的系统校准曲线,用于涂覆雷达吸波材料目标的RCS测量校准,能有效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确保量值一致,满足隐身飞机雷达隐身状态监控和校准需求。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从外形技术、有源隐身、天线隐身、雷达吸波材料、等离子体、RCS测量以及红外特征信号控制7个方面阐述现代隐身技术的发展。其中,外形技术是目前隐身技术中最为有效的技术途径之一;雷达吸波材料是实用且具有潜力的隐身技术之一;等离子体技术则是控制目标RCS指标的一种新兴技术,其核心关键问题是如何产生等离子体。  相似文献   

18.
雷达目标极化散射矩阵的瞬时测量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标极化特性的瞬时测量是极化雷达探测与目标识别等领域非常关心的基础性问题.本文针对频移脉冲波形,研究了互易条件下目标极化特性瞬时测量问题.建立了瞬时极化测量雷达的目标回波模型,在深入分析了目标回波极化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时间傅立叶变换的完整极化散射矩阵频域估计算法,证明其为无偏估计,给出了估计精度的理论公式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甚高频(VHF)频段、工作在水平(H)或垂直(V)极化发射-接收组合(即HH、VV、HV、VH)情况下隐身目标缩比模型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测量方法;给出了低频段RCS测量与计算的详细过程,采用背景杂波对消和时域加窗处理的方法减少了低频段RCS测量的误差;并给出了两种隐身目标缩比模型的RCS测量结果。测量结果表明:由于谐振效应,在VHF下端的低频段,隐身目标的RCS在平方米的量级,远大于在微波段的测量值;在部分频点,交叉极化的RCS甚至比同极化还强。这为利用隐身目标在频率域的谐振效应和极化域的极化特征,设计具有探测隐身目标能力的现代雷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内外隐身飞行器装备的迅速发展,米波雷达再次成为雷达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米波雷达具备阵元少、隐身目标反射面积大、可靠性高、成本低等优势,但基于米波频段较低的特点,俯仰维度波束宽度较宽,易受多路径影响,从而对米波覆盖空域、测高精度等性能产生了影响。结合当前数字阵列雷达技术发展,从米波雷达系统设计的角度,针对提高米波测高精度、空域覆盖连续性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同时针对将多输入多输出等新技术融入到米波雷达设计中来应对多路径问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