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历史保护既指向过往的物理遗存,也关于当下的记忆,建筑领域历史观念的形成是晚近的事.宾夕法尼亚火车站的去留是20世纪60年代纽约的大事件,它促使人们思考一座既新且旧的建筑的“生命”究竟是什么,这一案例构成了历史保护的“最近10分钟”.文章通过宾州火车站的事例讨论历史建筑概念的三个方面:新和旧的空间类型学构成,历史建筑的“灵晕”,历史建筑的再现.  相似文献   

2.
说建筑是百年大计,我想这可能是缘于建筑的耗资大,而且费工费时又关乎于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吧。如果建造一栋大楼象做件衣服一样便宜、简单、省事儿,那绝没必要考虑什么百年大计。那样,我们就可以在重大的节假日、纪念日、双休日甚至是心情好的时候把旧房子拆了,造个新房子、建个新城市,......。这无异于幻想天上掉馅饼,整个一白日做梦!但我们也确实担心,我们的建筑真的能坚持那么久吗?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因为在建筑产品的市场上就是存在假冒伪劣,就是存在以次充好。投资者、设计者、使用者若不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吃亏上当就在所难免。现在…  相似文献   

3.
CC办公楼     
正整座建筑通过本体与不同的叠加部分嵌入留存住各种历史,具有识别性,不但延续了建筑生命,同时也有效利用了新空间以发挥新的功能。这是一种灵感得来的纯粹、前卫又原始的结果。它也展示了联排房屋类型的多功能性,能够拥有各种用途。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不应只是一种人居建筑的"技艺"(之)"术",而更应是一种揭示自然规律或科学原理的"学".也仅此而言,似乎就比只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现代建筑理论的文化层次要高些.作为一种"学","风水"追求宜人之居的环境的"气聚",且认为"气聚"则"人生".而为什么要追求"气聚"?"气聚"就能宜人之居而"生"? 一般而论,本原的东西就是最宜人的东西,就比如对刚出生的婴儿来说,"父精母血"给了其生命,接下来最宜人的生命延续的营养供给就是"母乳",这毫无疑问.而人居建筑所追求的"气聚"之"气",是否与"母乳"具有相似的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5.
傅文裕 《四川建筑》2012,(1):67-68,72
建筑美学是一门边缘学科,西方的建筑美学理论在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始于上个世纪初期,而在中国数千年的古建筑中,各种不同的建筑有着自己不同于其他建筑类别的美学理论。在众多的建筑类别中,人们比较熟悉的就是园林、宫殿、民居和佛塔,而其中园林和宫殿最为熟知。园林的"曲线美"和宫殿中的"天人合一"这两种建筑美学理论也是中国建筑美学理论中发展较为成熟的理论。文章就园林的"曲线美"和宫殿的"天人合一",阐述了对于这两种建筑美学理论的看法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作品欣赏     
“以少胜多”是建筑师们的口头语。早在二十年代末,建筑大师密斯就提出“少就是多”的建筑创作原则,他的口号也表达了当时欧洲许多著名的革新派建筑师的共同愿望。勒·柯布西耶那时也竭力摒译装饰繁琐的旧的传统建筑形式。他认为:“建筑艺术被旧的习惯势力所束缚,传统的建筑形式是虚构的。”因而主张建筑必须象机器那样合理合用、简洁明了,毫无附加的累赘。以下推荐给读者的四幅作品就集中体现了这一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7.
我很赞同在文物建筑保护中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于文物建筑适度复原是必经的,关键是如何把握一定的"度"。这个"度"就是要还原历史建筑或文物在其生命过程中某一阶段中的历史"面貌"。这个"面貌"可能是建筑生命的起始阶段,也可能是建筑生命的中途阶段,这种"面貌"需要根据历史文物保护的意向和人们对文物建筑审美的需要而决定。  相似文献   

8.
城市建筑乌托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克宁 《建筑师》2005,(4):5-17
城市和建筑乌托邦将建筑和城市作为一种社会改造的实验场。20世纪的现代城市最能表现现代技术的力量和美学观念,它也表达了一种执行社会正义的进步思想。这时期的乌托邦思想家和实践者们相信并且展望一种城市的革命性的重建不仅可以解决该时代的都市危机,而且能够解决社会危机。乌托邦是历史上人类智慧创造出来的“理想”城市建筑和社会。乌托邦也是人类的一种信仰,这种信仰认为可以忽略自然条件的限制去创造完善理想的城市和社会。本文探讨了现代主义以来城市建筑中的乌托邦实验,尤其是霍华德的花园城市、未来主义城市建筑、构成主义的理想革命社会、柯布西耶的明日的城市,赖特的广亩城、阿基格拉姆的技术社会、情景主义的偶然和暂时性社会、索托萨斯的反现代主义、库哈斯的发狂的纽约和伍兹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9.
马达思班设计的建筑经常被媒体关注,但其建筑室内的后继设计却鲜有报道。我相信,大家都有一种期待,那便是在这特别的建筑内部应当激发出一种特别的设计,她将最终使建筑生命得以完整和深化。在绿地·蓝海的售楼中心室内设计项目中,设计师张成喆敏锐地捕捉到了空间再创造的可能性,在延续建筑生命的基础上,以纯净而独特的设计语言完成了一场关于空间的自我表达,而对她的描述则更近乎于一场愉悦且充满惊喜的空间游戏,我们的期待也最终得到了一种满足。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事业也欣欣向荣。新建筑越来越高,功能也越来越复杂,很多旧建筑也进行了改造,甚至改变了原设计的功能,采用集中空调、进行豪华装修,大量使用各种电器等等……这一切使火险因素大量增加,给消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何对建筑消防给水系统进行合理设计,是确保建筑本体及有关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个关健因素,因而是每个给排水设计人员应该严肃对待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结合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所存在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建筑消防给水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之间的关系。 建筑消防给水设计是建筑整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满足建筑整体设计的要求,又要对建筑整体设计的其它各工种提出要求,这之间就存在着相互矛  相似文献   

11.
现代建筑的设计学飞速发展,十年左右就可转换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模式。与此同时,城市常要求在旧建筑群落中兴建新建筑——由于土地紧张,这是城市发展的常态,旧城中很难采取"三十六策,走为上"的策略,去回避新建筑。新、旧共处是不可避免的。正是这种快速改变和新旧交织的局面,促使我们必须正视旧城改建中的矛盾,把握其中规律。如果继续着天真与盲目,  相似文献   

12.
就居住建筑来说,它的模式语言更多的是贴近居民的生活,也就是更注重市民视角,以人为本。按照《模式语言》的序列,首先介绍的是居住区的规划,其次是户型的设计,最后是外观介绍。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如何转换设计师的视角去更多的注重居民的视角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注重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户型的流线,建筑外观符合风土人情等等,便是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建筑模式语言》作为一种理论是出类拔萃的,这些源于生活来自实践的模式,确实能给建筑师以极大的启发。但由于亚氏拒绝所有现行的规范条例,不涉及经济效益,因而他的理论不免带有"乌托邦"色彩,在中国社会上很难行得通。  相似文献   

13.
陈君杰 《建筑施工》2023,(10):1947-1949
既有建筑在改扩建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预制旧桩基,直接拔除旧桩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对原状土形成扰动,对新打入预制桩承载力形成不利影响。通过某工程中预制旧桩现场试验,研究预制旧桩再利用的可行性,验证了所采取的消除挤土效应措施有效,试验结果也可为后续其他号房和车库的施工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建设部于2012年4月5日正式发布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通过典型工程实例,采用埋设振弦式钢筋测力计的方法,并且分别依据新、旧规程计算土钉轴向拉力标准值。将此值与某一典型基坑土钉支护工程土钉拉力实测值进行对比。经过分析得出新规程(JGJ 120-2012)土钉轴向拉力的计算方法较旧规范(JGJ 120-99)计算所得土钉轴向拉力标准值接近滑楔体,使土钉支护设计更加合理;规范计算所得的土钉轴向拉力标准值远大于土钉轴向拉力实测值,安全储备较大;经验系数ηb合理的选取,也是土钉支护合理设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丁华 《中外建筑》2013,(5):51-54
为了保护工业遗产,使其在旧域改造中发挥新的作用,通过对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过程中功能置换与定位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在各种情况下产业建筑适合改造的功能模式和类型,从而对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中功能的置换、空间的定位提供一种参考模式,给予闲置的产业建筑以第二次生命,并通过功能置换、定位和改造使旧产业建筑得到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旧建筑的改造是近年来越来越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课题,酒店发展的多元化给予无数旧建筑以新的活力和生命。小型的主题酒店、设计师酒店、快捷酒店等纷纷将目光投向旧建筑改造,这也给予设计师更多的发挥空间。本项目的主持设计师贾立先生,在英国留学的研究课题是“Boutique Hotel“(精品酒店),其中大部分是老建筑改造的项目。  相似文献   

17.
李靖 《建筑知识》2012,(5):136-137
就在今年五月一日,凤阳县委县政府等终于搬进了凤阳政务新区的新综合办公楼。我们从07年开始为凤阳新区做设计,第一个项目就是这个建筑。如今,当初合同内的其他设计项目都已经陆续完成了,这个走走停停了近五年的建筑也终于迎来了她的新生。"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来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咚咕隆咚咚。"这是中国老百姓非常熟悉的曲调。如果没有这首花鼓曲,说不定还真没有几个人知道凤阳历史渊源,更别说对凤阳今天的了解了。  相似文献   

18.
“乌托邦”首先是一个由托马斯.摩尔虚构出来的岛国的名称,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社会各界层的关注,对于建筑师而言更成为创新、探索的代名词。本追溯了乌托邦思想在建筑领域的发展演变,从而阐述了其推动时代进程的先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寅辉 《工业建筑》2012,42(3):60-63
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技术表现也成为建筑创作的主要手段。而旧建筑改造的实践不同于新建筑,它是新旧体系有机融合的结果,这使得旧建筑改造中的技术选择及技术应用也具有了自身的特征。通过分析旧建筑改造中技术因素的自身价值及逻辑特征,总结其运用手法,以期对旧建筑改造的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扩底桩在新建工程及基础托换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杰  叶书麟 《建筑技术》1992,19(1):49-51
扩底桩是一种新的成桩技术,它能减少在拟建场地进行基础施工时的振动和噪声,以及一些敏感的环境问题。这项技术自1983年使用以来,主要用于旧建筑的托换及锚固工程。现在,这项技术也用于建造新建筑以及较重型的建筑。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及邻近地区已建造了许多桩基础和基础托换的工程。通常,在桩基通过软土层后,就进入了一层很厚的、成层的冰川沉积的砂、砾石和卵石蛇形丘。因为要通过软土到中密的冰碛土中,桩的入土深度须保证为20~30m。在桩打入过程中,常会挤压桩两侧土,同时也使距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