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联合站是石油开采到运输过程中对其集输和处理的地方。在联合站中原油脱水是一个重要环节,电脱水器作为原油脱水的核心装置,其油水界面高度及压力是确保电脱水器正常运行的重要参数。本文提出了影响油田联合站电脱水器的因素,并详细分析了主要处理方法,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
郭民主 《当代化工》2021,50(7):1546-1549
陆上某油田联合站采出液中含水率较高,且其原油黏度、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均较高,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较强,造成油水分离困难,现用的原油破乳剂已无法满足该联合站采出液油水分离的需要.因此,通过大量室内实验,优选出了性能相对较好的3种非离子型破乳剂P-3、P-8和P-9,并继续通过两两复配实验,筛选出性能最佳的复配破乳剂FP-2...  相似文献   

3.
电磁油水分离是一种新型环保高效的油水处理技术,在导电性油水处理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胜利油田典型联合站采出液实测电导率,理论分析了油田采出液的电磁分离过程,并对不同含油量油田采出液的电磁分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油田生产过程,提出了电磁油水分离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方式。结果表明:油田采出液电磁分离具有超重力分离和气浮分离的优势,分离效率高;对含油104~105 mg/L的采出液,电磁分离可实现原油富集;对含油103 mg/L的采出液,电磁分离可用于回注水处理。电磁油水分离技术为高含水油田采出液处理提供了新思路,对未来油田采出液油水分离新技术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油田联合站安全检测监控技术的重要性出发,重点介绍了光纤传感应用于油田联合站安全检测与监控和基于网络化油田联合站安全监视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5.
濮城油田目前已经建成投产联合站4座,分别于1979年、1983年、1985年、2001年投产,主要担负濮城油田四个采油矿的油气集输任务,完成油气分离、原油脱水、稳定、原油即天然气外输工作。站内主要采用了分队计量、电-化学两段原油脱水、负压闪蒸原油稳定、密闭集输、微机监测等工艺技术。目前联合站站内主要有油气水三相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石油开采过程中,油气井场、油气集输管道、计量、处理的计量站、中转站、联合站等是油气处理、储存和转运的关键环节。由于联合站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存在着大量的油气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的几率,需要对其进行开展一定程度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而以保证油田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7.
孙铭 《中国化工贸易》2013,(12):349-349
油田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含油污泥、硫化物等,直接排放对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所以油田污水的二次处理越来越受到各个油田的重视。污水处理的最终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油、悬浮物以及其它易造成注水系统腐蚀、结垢的成分。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型油水分离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旋液、射流、粗粒化处理工艺于一体的用于油田采出水的油水分离装置,在油田采出水处理工艺系统中的成功开发应用,彻底打破了油田采出水处理中采用传统的除油工艺技术的设计观念,实现了油田采出水油水分离工艺装置化、自动操作运行、工业化生产的现代化采油。该装置的采用,简化了油田采出水处理工艺流程,降低了工程投资,占地面积少,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确保经处理后的采出水回注技术指标稳定,解决了边远小断块低产油田就地脱水、就地回注的技术难题,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长庆油田每年新建产能约五百万吨以上,新建联合站数量达数十座。按照以往设计模式,作为骨架站场的联合站设计、建设周期很长,不能满足当年建成投产和大规模开发的要求。联合站标准化设计是大规模建设的必然选择,是优化简化成果的集中体现和延续,是实现水平的全面提升,已经成为长庆油田地面设计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油田污水的处理工艺复杂以及管控效率不高等问题,引进了自动监控技术在油田联合站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该套系统硬件包括工作站(IPC)和2个现场过程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主要由生产过程监测、数据管理及报表、人机交互和数据网络发布组成。该系统是根据联合站油田污水处理要求而研发,投入使用后能减少人员管理成本开支,并且污水处理效果能够达到外排标准,对生态环境影响小,同时污水处理时间大大缩短,因此,该系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为油田联合站大量引进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油水重力分离过程油滴浮升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测定油水重力分离器内分散相油滴的浓度、粒度及中位粒径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区域内油滴的浮升规律. 结果表明,入口区域油水混合液的湍流程度较大,两相存在较充分的纵向掺混,在100 mm高度以上区域,油相相对浓度均达到0.9以上;斜板和平板区域内油相浓度较高,小油滴聚结成大油滴,在50 mm高度处,中位粒径由10 mm升至30 mm以上;平板区域油膜更新速度较慢,流动性较差,聚结效果不及斜板区域;重力沉降区域内流场相对平稳,油相相对浓度多集中于0.4~0.6之间,大油滴已基本浮升至顶部油层得到分离;隔油板前方区域存在涡旋流,部分区域油相相对浓度约升高了0.02,中位粒径增大了1 mm左右,出现返混现象.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组态王的油田集油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逯敬一 《化工设计》2009,19(3):37-39
针对油田集油站转油脱水部分工艺过程的实际情况,分析和研究微型计算机工业控制过程。用PID控制算法调整软件系统的相关参数。在软件设计过程中,采用基于北京亚控组态王(6.51)来制作计算机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3.
杨涛  王晓静  王菁 《化工机械》2020,47(5):645-647
介绍了一种用于油水分离的双维弦波聚结板分离器,给出了计算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运用Fluent软件对4种不同尺寸的双维弦波聚结板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双维弦波聚结板的波幅为10mm、周期为100mm、板间距为25mm时,分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王瑶  刘敏  张成富  郭沛文  王胜  詹敏  王洪 《当代化工》2021,50(6):1468-1472,1478
近年来,由于油井产出水逐年增多,举升、处理及环保等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人员开发出井下油水分离技术.虽然机械旋流分离的方式可实现回注水含油率指标1000μg·g-1,但在恶劣工况下可能达到3000μg·g-1,不能满足回注水指标要求.研究发现,基于特殊润湿性材料对油和水的选择性作用,制造出亲水膜和亲油膜材料,通过控制表面的形貌结构和化学性质来调控表面润湿性,实现油和水的分离.通过研究,利用泡沫镍疏水改性成功制备出超亲油疏水材料,通过室内实验与数值模拟,分离效果和机械性能满足井下环境要求.采用井下机械旋流分离与超亲水、疏水材料相结合的井下纳米油水分离更大幅度地降低回注水中含油率,成为井下油水高效分离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内嵌的PID控制功能设计轮胎均匀性试验机的液压站精确定位系统.介绍定位系统的结构、液压站模块的硬件组成以及PID控制算法实现.实践表明采用PLC内嵌的PID功能并增设位置误差判断后,完全满足定位精度要求,轮辋定位精度可控制在0.05 mm以内.  相似文献   

16.
除油水力旋流器内油水分离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有限体积法(FVM),对液-液水力旋流器的轻相分离过程进行了非稳态的数值计算,得到了油相在旋流器内的逐渐分离、聚积和运移的过程。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旋流器的小锥段分离作用突出,而大锥段和旋流腔的分离作用较小,但大锥段具有重要的过渡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复合聚丙烯板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改性处理的方法,使聚丙烯表面覆盖一层氧化薄膜,从而改善聚丙烯的亲水性。基于聚丙烯本身良好的亲油性,开发出两表面分别具有良好亲油、亲水性能的复合型聚丙烯板。这种复合型聚丙烯板应用于聚结板式油水分离器,迎合了油水分离机理,强化了油水分离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聚丙烯聚结板使油水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提高了25%,分离器的处理能力提高了40%。  相似文献   

18.
膜淤塞对微滤的油水分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用微滤分离乳化含油废水的研究,利用微滤过程中膜淤塞的特点,显著地提高了油水的分离效率,同时维持较高的水透过率。文章讨论了油水分离的机理,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流体中适当的油粒粒径分布,是获得较好分离效果的重要条件。本研究表明了在一定下,可以用水透过率较高、操作成本降低的微滤取代超滤。  相似文献   

19.
含硫油气田场站为满足日常排油需要,一般选择利用重力流形式将各装置点的污油排放至地坑回收罐。当回收罐达到上限液位时,采用进入地坑手动压油的方式将回收罐的污油输送至下游储罐,此方式存在操作时间长、频次高,安全隐患较重的问题。主要介绍通过将原手动压油改为自动压油操作,从而减少员工进入地坑的频次,达到降低人员操作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入口流量对油水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主要局限于稳态分析,忽视了瞬时流速的脉动变化对分离效率和压降的影响,难以确定脉动流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程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了脉动流对分离效率和压降影响程度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以周期1s、脉动峰值0.1m/s的脉动流速和分流比为输入变量,探讨脉动流对速度、压降和油相体积分数的影响,得出了确切值,并对分离效率和溢流压降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脉动流引发的脉动合速度和切向速度的波动范围均在10%以内,溢流压降平均值的波动范围在7%以下,分离效率提高0.3%左右;脉动流产生的速度和压降的增量随着入口脉动幅值的变化而变化;脉动流对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程度较弱,油水分离器对脉动流的适应性较强;脉动条件下的油水分离是一个动态累积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