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南油田从1992年开始在双河油田进行聚合物驱油试验,至今已进行一定规模推广应用,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主要介绍了双河油田Ⅱ4-5层高温聚合物驱油的地面工程设计及工艺配套技术,该工程流程为聚合物母液集中配制剂,再由管线输送到各注聚站注入。  相似文献   

2.
河南油田要实现东部老油田稳产,需要采用化学驱技术动用Ⅲ类储量以上的高温油藏,实现对Ⅰ类、Ⅱ类储量的化学驱产量的整体接替。为此在油藏温度为93.7℃的Ⅲ类油藏双河Ⅶ1-3层系选取了5个井组开展了高温油藏交联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先导试验结果表明:交联聚合物体系注入性、地下长期稳定性能良好,现场动态表现出见效时间晚、见效高峰期长、后续水驱期间含水回升速度慢的动态特征。与聚驱效果好的Ⅱ类油藏双河Ⅳ1-3层系对比,表现出产油倍数高、含水下降幅度接近的特点。截至2016年2月,交联聚合物驱已增油6.19×10~4t,阶段提高采收率6.11个百分点,预测最终提高采收率8个百分点以上,增油效果和提高采收率幅度优于Ⅱ类储量双河Ⅳ1-3层系聚合物驱。  相似文献   

3.
取心研究双河油田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双河油田北块Ⅰ5Ⅱ1-3层系、Ⅱ4-5层系聚合物驱后钻取的K311取心井资料,分析了聚合物驱后油层水洗状况、油层动用情况及剩余油分布特征。分析认为,聚合物驱后油层水洗严重,平均驱油效率高,剩余油分布十分零散,进一步挖掘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的方向主要应以提高驱油效率为主。  相似文献   

4.
注入压力是聚合物驱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前期注入压力的变化,可以判断聚合物溶液在地层中阻力场的建立情况,从而指导注聚方案的调整,扩大聚合物效果.根据双河油田北块Ⅱ4-5层系30口注聚井的现场资料,研究分析了聚合物驱注入压力的4种变化趋势及其对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注入压力是聚合物驱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前期注入压力的变化,可以判断聚合物溶液在地层中阻力场的建立情况,从而指导注聚方案的调整.扩大聚合物效果。根据双河油田北块H4-5层系30口注聚井的现场资料,研究分析了聚合物驱注入压力的4种变化趋势及其对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河南油田聚驱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注聚区块注入聚合物段塞结束转后续水驱前,如果不及时进行整体深度调剖,很快就会发生窜流和快速指进,造成含水率快速上升,产油量快速递减。双河油田V1-10层系注聚结束转后续水驱前,及时应用了整体调剖技术,改善了吸水剖面,有效地防止了后续注水快速指进,延缓了产量递减,为进一步挖掘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增油潜能,改善驱油效果,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有效地开采水驱剩余油做出贡献。双河油田V1-10层系现场实践证明,整体调剖技术不仅是一种单纯的降低产聚浓度、减缓产量递减的被动措施,更是一种有效的挖潜手段。  相似文献   

7.
下二门油田聚合物驱开发实践及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合物驱作为一种三次采油方法已进入矿场工业化应用阶段。下二门油田H2Ⅱ油组是河南油田第一个工业化推广应用区块,该区块经过3年多的注聚开发,已结束注聚转入后续水驱,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总结了该区块注聚合物过程中为提高聚驱效果采取的主要作法,分析了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对其它同类油田开展聚合物驱应用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驱后地层残留聚合物絮凝再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河南双河油田北断块Ⅱ4.5注聚结束时大量聚合物残留在地层中,聚合物的浓度分布在200—600mg/L之间。聚合物驱后恢复水驱,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窜流,含水率迅速上升。针对双河油田聚合物驱之后出现的实际问题,研究了一种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采油技术——聚合物絮凝再利用技术。该技术是利用地层残留低浓度聚合物对絮凝荆的桥接吸附作用形成絮凝体封堵高渗透层,达到深部调剖、提高水驱采收率的目的。通过室内实验,筛选出的最佳絮凝剂为3wt%稳定化钠土(YG340-1),且絮凝荆越旱注入对聚合物再利用效果越好。该项技术已在双河油田进行了矿场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双河油田典型聚驱开发单元Ⅱ4-5层系为依托,采取现场取心研究为手段,利用含油薄片、图像分析、荧光分析技术,对比研究聚合物驱前后微观剩余油在孔隙空间的分布特征及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认为:①水驱后剩余油多是水包油状,油水混合,且主要以大斑块、连片状、网络状的形式存在;②聚合物驱油后剩余油分布形态更为复杂,岩石骨架较为清晰,零星分布的剩余油较多,且多以4、斑块或孤滴状为主,表明聚驱后剩余油分布呈现形态多样、散、碎的特点;③油层内部非均质性使得不同层段水淹程度不同,中、弱水洗主要集中在中低渗透层段,细砂岩及中细砂岩含油较多。  相似文献   

10.
双河油田北块Ⅳ1-3层系是河南油田聚合物驱历史上最大的三采单元,单元于2010年12月进入聚合物后期阶段,为了保持单元相对稳产,开展了聚合物后期减缓递减的技术对策研究,在强化注入的前提下,分层分区提高储量控制程度,提高油层动用厚度。实施后,使产量递减幅度明显减缓,为其它二类储量聚驱单元注聚后期单元的注采调整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以来,河南油区投入开发的聚合物驱单元在注聚前均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在驱替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对应油井的见效比例、见效厚度及增油倍数,是聚合物驱动态调整的难点.应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矿场试验等方法,研究了聚合物驱动态调整的政策界限,并针对聚合物驱的不同见效阶段、影响油井见效的因素等,探讨了改善聚合物驱效果的过程控制技术,包括合理配液配注、边水控制、注聚质量浓度差异调整、聚合物窜流控制、长期封堵高含水层评价动用以及聚合物驱适度提液技术.将这6项技术应用于双河油田北块H3Ⅳ1-3层系,取得显著效果,实际增油降水效果好于数值模拟预测,在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为0.56时,采收率提高了2.83%.  相似文献   

12.
泌阳凹陷双河油田Ⅱ5层是复杂的厚油层,非均质性严重,剩余油分布复杂,且油藏温度高达73℃。1991年开展该油层高温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经多种聚合物性能评价,找到了热氧影响聚合物性能的界限,优选出耐高温聚合物,改进和优化了地面注入工艺,制定了经济有效的聚合物驱方案。现场实施阶段增油4.35×104t,提高采收率9.03%,效果显著。形成了高温聚合物驱的室内试验、油藏工程研究、聚合物性能评价、地面注入设备优化和经济效果评价的一套方法及配套技术,为在双河油田推广应用高温聚合物驱油技术奠定了基础。图2(郭海莉摘)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驱全过程调剖技术的矿场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聚合物驱全过程调剖技术可以解决注聚合物过程中聚合物窜流和后续注水快速指进的问题,明显改善聚合物驱的应用效果。河南油田在V油组上层系注聚合物前及I5+Ⅱ1-3层系聚合物驱转水驱前进行了区块整体调剖,调剖半径为50~80m,单井调剖剂量为3692~15300m3,调剖井占注聚合物井的75%以上。调剖后启动压力上升,吸水指数下降,吸水剖面得到了改善,与双河油田未进行整体调剖的聚合物驱区块相比,注聚合物2年后,产出的聚合物浓度从170mg/L下降到31mg/L,后续水驱第一年产油量由下降28.4%变为产油量上升。  相似文献   

14.
双河油田目前注聚单元大多为二类储量油藏,由于非均质性严重,中低渗透层动用程度较低,影响了聚驱效果。油套分注工艺虽然能一定程度上减缓层间矛盾,但油套压差过大会降低高渗透层注聚质量、堵塞中低渗透层,因而聚驱效果有限。为此,借鉴大庆油田双泵双管分质分注技术,在双河油田Ⅲ油组优选了两口注聚井实施分质分压注聚试验,实施后注入剖面得到有效改善,并取得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在今后几年里,河南双河油田几个注聚区块将陆续完成后续水驱,聚驱后如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是油田技术决策部门十分关心的问题,而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对于合理选择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措施十分重要。针对矿场的实际需求,通过分析河南双河油田地质资料,研制出具有该油田典型地质特征的3种物理模型,并在其上对影响聚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地层非均质性、聚合物溶液粘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聚驱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中、低渗透层,其中,低渗透层的剩余油饱和度为33.0%~52.2%。  相似文献   

16.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大庆油田小井距南井组萨Ⅱ7+8层特高含水期注聚合物试验,中区西部单层和双层聚合物驱油试验,以及北一区断西,喇嘛甸南块的工业性聚合物试验,都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聚合物的注入工艺日趋完善,到1995年末,可用上油田自产的聚和物和低矿化度水源。  相似文献   

17.
河南油田从1992年开始在汉河油田进行聚合物驱油试验,至今已进行一定规模推广应用,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主要介绍了汉河油田Ⅱ4-5层高温聚合物驱油的地面工程设计及工艺配套技术,该工程工艺流程为聚合物母液集中配制,再由管线输送到各注聚站注入。整个系统采用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可有效控制聚合物母液配制浓度,保证母液熟化时间,监测并控制系统各部分运行状态。整个工程具有设备国产化率高、撬装化配置合理、节约投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依据双河油田北块Ⅱ4-5层系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典型的数学模型,研究聚合物驱后地下剩余油分布规律,聚合物驱后剩余油主要集中在上倾尖灭区、注采井网不完善区域、压力平衡区和局部构造高部位;在剩余油研究基础上对转后续水驱开采方式进行了优化,后续水驱时应以提液、封堵高含水井层及控制注入速度为目标,达到提高最终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优化注聚参数提高注聚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西区油藏于2000年10月在X4-172井组进行注交联聚合物先导实验,试验注聚一年后对井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发现井组11口受效油并综合含水下降2%,2000年增油5500t。这表明在西区油藏注交联聚合物能够改善驱油效果,达到控水稳油和提高采收率的目的。2001年3月,胜利石油管理局正式在孤油藏进行规模性聚合物驱生产,共设计泵房3座,熟化罐6个,主要担负着孤岛油田西区Ng4^2-6^2单元34口井的注聚任务,日配聚合物母液2400m^3,日液液6000m^3。在注聚过程中,发现诸多因素对注聚效果产生影响,本文就影响母液浓度和粘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剖析,并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组合参数,达到了提高注聚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双河油田核桃园组三段Ⅱ油组5昙(Eh3^2(5))聚驱后二元复合驱2009年3月开始调剖,2009年8月进入二元复合驱主体段塞,根据现场注入动态,通过跟踪分析,适时对注入方式、配方进行调整,保证二元复合驱的注入量、注入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黏度、界面张力达到设计要求。通过对Eh3^2(5),聚驱后二元复合驱与其他聚驱、复合驱单元效果进行分析对比,注入压力上升幅度小,但比Eh3^2(4-5)层系聚驱时5口注入井压力上升幅度大,吸水剖面得到改善,在地下建立了一定的流动阻力;见效滞后,降水幅度低,但增油倍数较好。研究分析表明,二元复合驱试验区见效必须建立足够的流动阻力.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洗油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