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蚕丝蛋白和新生物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蚕丝丝素蛋白在有关生物领域的应用前景看好,对它形态及结构的研究也随之增多。蚕丝纤维因其与人体活组织的生物相容性良好,已长期被用作外科手术缝合线。此外,它还能被用作生物传感器中的酶固定载体。对蚕丝结构的进一步理解有助于蚕丝新用途的研究和开发,例如透氧膜和生物相容性材料。以蚕丝为主要成分的膜是与软组织相容性良好的聚合物。以杆状病毒为载体的家蚕转基因使目标序列发生特殊转变成为可能。通过基因重组可能在蚕体内产生有用的结构蛋白或对丝蛋白进行改性。通过控制后部丝腺的丝素,丝素蛋白和绿色荧光蛋白构成的一种嵌和蛋白在蚕体内得到表达,且这一基因工程产品做成了蚕茧。这一基因打靶技术将改善和提高丝蛋白的理化性能。  相似文献   

2.
丝素蛋白膜在生命科学中应用的研究进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建勇 《丝绸》1999,(8):47-49
天然蛋白蚕丝是我国传统的饲育产品,也是蛋白纤维中的主要品种。丝素蛋白占蚕丝重量的70%~80%,它是人们利用的实质材料。丝素蛋白由18种氨基酸所组成,研究表明它具有良好的生物亲和性,无毒,无污染,可生物降解。因此,众多学者致力于开拓丝素蛋白高新技术应...  相似文献   

3.
柞蚕丝素蛋白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人们已习惯于用蚕丝做纺织用品,但是通过对蚕丝蛋白的分析研究,人们开始致力于开拓蚕丝蛋白高新技术应用的新领域.由于柞蚕丝是野外放养的,其氨基酸的组成与桑丝略有不同,它不仅保持了天然、绿色、无污染的特性,更在某些领域的应用上为桑丝所不及。 丝素蛋白的早期利用应属丝素粉化妆用品,它是通过粉碎脱胶丝素而制成。由于其分子仍保留纤维状态,分子量较大,应用范围受到局限。而目前利用化学方法将丝素水解,提纯成低分子量的丝素肽及氨基酸,这更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首先用Na_2CO_3脱去蚕丝丝胶,再用Ca…  相似文献   

4.
蚕丝蛋白在食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蚕丝业的衰落,有关蚕丝新用途方面的研究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蚕丝蛋白的制备方法得到了完善,蚕丝蛋白的结构特征、性质及其在医学、酶工程、食品、化妆品中的功能等渐渐明晰。到80年代后期,蚕丝蛋白在食品、化妆品方面的应用已达到了实用化的程度。本文就蚕丝蛋白的制备和使用安全性以及蚕丝蛋白在食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作一简述。1蚕丝蛋白的制备作为食品和化妆品添加物的蚕丝蛋白,其成品主要有两种,一是丝素粉(溶液),二是丝素经水解后得到的丝肽。丝素溶液的制备方法是:先将废茧丝放入浓度为0.5%Na2CO3溶…  相似文献   

5.
葡萄糖传感器是糖尿病人监控血糖浓度的必备工具。基于柔性基底开发可用于实时监测的柔性葡萄糖传感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也是未来应用发展的重要方向。蚕丝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以蚕丝及蚕丝蛋白与导电活性物质复合开发的柔性葡萄糖传感器展现出优异的传感性能及出色的长期稳定性。本文通过对基于丝蛋白、丝纤维、蚕丝织物开发的蚕丝基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比所开发的蚕丝基葡萄糖传感器的传感性能,分析其特点及作用机制,并展望蚕丝基葡萄糖传感器在柔性可穿戴传感器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陈锦祥 《丝绸》1990,(3):49-51
国内对蚕丝新用途的研究及其产品开发尚不多;而在日本,则已有相当发展并取得成功。如蚕丝中的丝素经过适当的处理加工后应用于化妆品、食物、药物及生物传感器等领域。  相似文献   

7.
林红  陈宇岳  盛家镛 《丝绸》2001,(9):40-43
就国内外药物纤维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综述,着重阐述了目前真丝纤维须医学上的应用情况,并从医学与纺织两方面论述了蚕丝药物纤维的开发与应用价值,指出蚕丝药物纤维的开发研究对于拓宽丝绸产业的应用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海贞  魏肃桀  马闯  周泽林 《印染》2023,(12):76-81
总结了静电纺丝丝素蛋白纳米纤维在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以丝素蛋白为基材的复合纳米纤维在不同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蚕丝复杂的多级结构使其难以构建更高层次的仿生结构,其性能调控问题也需要解决。加强结构优化方面的研究,创新加工手段以获得具有可调控性能的高性能丝素蛋白纳米纤维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近日,苏州宝丝立蚕丝蛋白纤维科技有限公司以桑蚕丝为原料成功开发了蚕丝蛋白纤维。桑蚕丝被誉为纤维"皇后",蚕丝蛋白纤维是一种从桑蚕丝中提取蚕丝蛋白质,用高科技纳米技术生产而成的一种新型功能性纤维。该纤维以其独特功能很快得到客户的认可和欢迎,同时为丝绸行业提供了崭新的发展空间。蚕丝蛋白纤维不仅保留了桑蚕丝的优点,而且可以改善弥补桑蚕丝的不足,如色牢度、可纺性、染色均匀度、吸放湿性、抗皱性、悬垂性、抗起毛起球耐磨性等均忧于桑蚕丝。蚕丝蛋白纤维不仅外观滑爽如真丝、柔软似羊绒,而且所含有人体必需18种氨基酸,可以帮助皮肤维持表面脂膜的新陈代谢,使皮肤保持滋润、光滑。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高端内衣、卫生用品、化妆品、医疗用品、箱包等服饰各领域。蚕丝蛋白纤维可以与绝大多数纤维匹配后进行混纺、交织、经编、针织等,能达到优异的染色同色性效果,而且还可以大大降低产品成本,同时  相似文献   

10.
家蚕丝主要由丝素和丝胶两种蛋白质组成 ,其中丝素含量占 70 %~ 80 %。丝素蛋白富含十八种氨基酸 ,它无毒、无污染 ,可生物降解 ,其降解物对人体具有特殊的营养、保健功能。蚕丝蛋白是一种开发功能性食品的潜在资源。本文阐述了蚕丝蛋白在解酒、降低血液胆固醇、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压、防治帕金森氏症、抗菌等方面的保健功能。介绍了国内外蚕丝蛋白食品开发的现状与前景。  相似文献   

11.
蚕丝蛋白膏研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了蚕丝蛋白在化妆品中的作用以及膏霜化妆品的原料组成,详细探讨了蚕丝蛋白膏在各类原料选择上的特点及要求.  相似文献   

12.
家蚕丝主要由丝素和丝胶两种蛋白质组成 ,其中丝素含量占 70 %~ 80 %。丝素蛋白富含十八种氨基酸 ,它无毒、无污染 ,可生物降解 ,其降解物对人体具有特殊的营养、保健功能。蚕丝蛋白是一种开发功能性食品的潜在资源。本文阐述了蚕丝蛋白在解酒、降低血液胆固醇、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压、防治帕金森氏症、抗菌等方面的保健功能。介绍了国内外蚕丝蛋白食品开发的现状与前景。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以棉/再生蚕丝蛋白纤维混纺纱为原料,以经起花组织为主,设计开发系列棉/再生蚕丝蛋白纤维混纺织物,并与纯棉织物做比较。从柔软性、透气性、透湿性三方面进行了舒适性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棉/再生蚕丝蛋白纤维混纺纱织物的舒适性好于纯棉织物。  相似文献   

14.
将丝素纤维溶解、提纯后所得到的丝素蛋白,可制成粉末、纤维、薄膜、多孔支架等形态的材料,用于生物、医药、日用化工等多个领域。但这些材料若不经交联处理,则往往易溶于水,难以实际应用。近年来,国内外对蚕丝丝素蛋白材料的交联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通过物理或化学途径将材料中的丝素蛋白相互间交联可以降低丝素材料在水中的溶失率,从而满足丝素材料实际应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5.
王坚  李义有 《纺织导报》2006,(7):36-36,38,54
根据我国羊毛、蚕丝等动物蛋白纤维远远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实际,提出采用皮革工业下脚料、毛纺工业下脚料、畜禽毛发、奶渣、蚕蛹、昆虫等动物蛋白质原料,开发生产再生动物蛋白纤维,并对生产再生动物蛋白纤维的工艺流程、关键技术、设备改造及配置比选方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蚕丝蛋白的机能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良均  陈国定 《丝绸》1996,(6):50-53
本文介绍了蚕丝蛋白的机能和应用成果。蚕丝蛋白(丝素)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防治疾病的功效,是一种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天然蛋白质。  相似文献   

17.
生物可降解再生丝素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左保齐  吴徵宇 《丝绸》2004,(10):14-18
以再生蚕丝丝素纤维为研究对象,探讨天然丝素纤维用中性盐溶解时分子量的变化,再生丝素纤维的聚集态结构及其与力学性能、降解性能的关系。指出,再生丝素纤维不能达到天然丝素纤维的力学性能,但其生物降解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祝莹  朱盛国 《染整技术》1994,16(1):33-39
利用天然蚕丝废料制备的丝素蛋白水溶液涂覆在涤纶纤维表面,协助偶联剂和手感调节剂的化学作用,形成与涤纶纤维牢固结合的丝素膜、通过大小样涂覆工艺、性能测试和临床试穿,探讨了丝素涂膜机理、涂膜材料及添加剂选用、影响涂膜牢度和性能的因素等,获得采用丝素涂膜高新技术开发的具有舒适、保健卫生功能的高仿真丝绸产品。  相似文献   

19.
人造蚕丝蛋白纤维是从植物蛋白、动物蛋白中提取的蛋白质分子,经过仿生抽丝而成的一种有别于天然桑蚕丝和化学纤维的新型纤维。本文论述了人造蚕丝蛋白纤维与天然桑蚕丝、其他合成纤维相比的优势,阐述了其开发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蚕丝是一种天然蛋白质纤维,主要由丝素和丝胶组成,除了做高级的纺织服装原料外,近年来在化妆品、食品及生物医药方面的综合利用也得到了大力发展;但是,目前蚕丝的综合利用基本上是非纤维形态的研究,而保留纤维形态用于造纸;包装方面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