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食品共晶、共熔温度测定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食品在冷冻过程中的导电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处理,得到了几种食品的共晶、共熔温度。  相似文献   

2.
世界新潮食品技术趋势超低温食品:这类食品无需加热,而是借助一种里面设有一个圆形金属球的超低温干燥机加工的。由于加工温度低于100℃,所以食品变干后,所含维生素、无机物和风味都没有失掉。超冷冻食品:这种以高性能冷冻装置生产的食品,是把-40~-50℃的...  相似文献   

3.
食品冷冻生产线计算机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局域网为基础,应用嵌入式计算机测控技术,自动采集螺旋冷冻机组的低温温度、电压电流、工艺故障.此系统具有数据处理、记录报警和程序控制功能,可记录分析各种不同冷冻食品加工的生产参数,为建立食品冷冻生产线计算机监控与最优参数专家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库.  相似文献   

4.
以局域网为基础,应用嵌入式计算机测控技术,自动采集螺旋冷冻机组的低温温度、电压电流、工艺故障.此系统具有数据处理、记录报警和程序控制功能,可记录分析各种不同冷冻食品加工的生产参数,为建立食品冷冻生产线计算机监控与最优参数专家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库.  相似文献   

5.
水产品营养丰富,在常温条件下易腐败变质,目前常用的储藏方法是低温冷冻储藏.但在冷冻过程中,水产品中的蛋白质会发生变性而影响产品质量,其中鱼糜制品的凝胶强度与持水力随冷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阐述了水产品的冷冻变性机理,以及常用食品抗冻剂糖类、复合磷酸盐类和蛋白质水解产物等在冷冻水产品及其制品中的抗冻效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筵席快餐食品冷冻过程中的一系列变化以及高温杀菌的主要参数。为筵席食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设计了工业化生产筵席食品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国外对食品冷冻过程中的热学物理性质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8.
实验研究了鲤鱼在静磁场中的冷冻过程,所有样本质量为600~800g,腹部最厚处的尺寸为46~ 52mm。冷冻过程在速冻冷库中进行,冷冻方式为鼓风式冷冻,冷库温度设定为-35℃。施加的磁场强度分别为0G、3.6G、7.2G、10.8G,测量并连续记录冷冻过程中样本表面和热中心的温度。实验结果表明,磁场对鲤鱼不同冷冻阶段的影响规律不同。磁场对鲤鱼冷却阶段的影响较小,对相变阶段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冻结阶段有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筵席快餐食品冷冻过程中的一系列变化以及高温杀菌的主要参数。为筵席食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设计了工业化生产筵席食品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0.
食品添加剂在我国食品工业中起到支撑作用,其研究开发以及应用水平直接关系到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的种类越来越多,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是人们解决各类食品问题的利器。近年来,冷冻面团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其飞速发展之后也遇到了瓶颈,而食品添加剂是突破这个瓶颈的关键。与新鲜面团制品相比,冷冻面团制品存在发酵时间长、体积小、质构性能差、口感降低等问题。食品添加剂在冷冻面团品质改善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有抗冻剂、酶制剂、乳化剂、变性淀粉、食品胶。它们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达到了保护酵母和保护面团组分的目的,从而改善了冷冻面团的品质,提高了面制品的质量。主要介绍了以上几种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及研究现状,并对食品添加剂在冷冻面团应用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Degree of mixing of composite material is defined and the condition of using the effective thermal diffusivity for calculating the transient thermal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material is studied. The analytical result shows that for a prescribed precision of temperature, there is a condition under which the transient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composite material can be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effective thermal diffusivity. As illustration, for the composite material whose temperatures of both ends are constant, the condition is presented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lative error of calculated temperature of composite materials by using effective thermal diffusivit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炭黑对混炼胶热扩散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LFA 447 NanoflashTM型激光导热仪测定了填充不同含量N220炭黑混炼胶在25~60℃时的热扩散系数,研究了混炼胶的热物理性质,用于指导控制调节混炼机的辊筒温度;并用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给出了相关的关联式。实验结果表明,胶料的热扩散系数随炭黑填充量的增加而增大,混炼胶的热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微通道内纳米流体的流动与换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的TiO2-水纳米流体和水为冷却工质,在扇形微通道热沉内进行流动和换热特性模拟和实验研究. 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的两相混合模型,搭建了能测量纳米流体流量、进出口压降和温度、底面加热膜温度的实验系统;工质在微通道内的雷诺数处于207~465,加热膜热流密度为2 × 106 W/m2 . 结果显示:在扇形微通道内,纳米流体的摩擦阻力系数随Re变化趋势与水相似,且均比水大;随着Re的增大,各工质的摩擦阻力系数下降. 纳米流体的传热性能强于水;随着TiO2纳米颗粒浓度和Re的增大,Nu升高,纳米流体的强化传热能力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传感器复用技术对超高温试样的温度及热扩散率进行精确测量。根据比色温度计测量原理,推导了计算被测物体表面温度的通用计算公式,讨论了将高温非金属材料视为灰体的可行性,探讨了采用两个探测器分别对两个温度区间的温差信号进行测量的方法,设计了利用传感器输出信号同时对温度和温差进行测量的高精密放大电路,并介绍了相应装置的研制情况。标定结果表明,这套高温计的测量范围为1073~3773 K,测试误差小于1%。对SRM 8424标准试样在1073~3273 K温度范围内的热扩散率进行了测量,与NIST的测量数据(1073~2673 K)相比,最大测试误差为4.34%。本研究结果实现了对超高温材料温度和热扩散率的同时测量,为该领域测量装置的研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改进的常功率平面热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虑加热器热容量的条件下,求解了半无限大物体在边界被加热时时的非稳态导热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常功率平面热源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改进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新的数据处理方法,根据改进的数学模型建立方程,求解试样的导热系数和导温系数。通过比较发现,由于避免了加热器热容量带来的系统误差,由改进的数据处理方法得到的导热系灵敏和导温系数值比传统的常功率平面热源法的结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地铁站冷却塔设置难题,提出了一种采用低速电机驱动旋转布水装置的间接蒸发冷却器,在两种布置方式下,对其换热性能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运用正交实验法对较优布置方式下影响换热器换热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布置方式下,喷嘴与蒸发冷却器的间距、两组换热管束间距均存在最佳值,喷嘴双侧旋转布水优于单侧旋转布水;换热器平行气流布置且喷嘴双侧旋转布水为较优布置方式,此时,换热器换热量随喷水量、转速、空气速度、冷却水进口温度的增加以及喷水温度、空气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其中,冷却水进口温度对换热器换热影响最为显著,其他因素对其换热的影响从主到次顺序为:喷水量、空气温度、空气速度、喷水温度、转速、冷却水流量。  相似文献   

17.
库水-重力坝-无限地基系统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库水以及无限地基辐射阻尼对库水-重力坝-无限地基系统的地震响应影响,通过比例边界有限元法、有限元法以及无限单元法计算了库水-重力坝-无限地基系统的响应.基于SBFEM计算上游坝面库水压力,利用无限单元法分析无限地基辐射阻尼的影响,以Koyna重力坝为研究对象,给出了重力坝在不同地基弹性模量条件下地震位移时程以及应力的响应,随着地基弹性模量的增加,坝体响应增加.与无质量地基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考虑无限地基辐射阻尼的计算结果较小.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的取热稳定性及其热影响半径,建立了非稳态数值传热模型,基于有限差分法将控制方程离散求解,通过示范工程现场实测数据验证数值求解结果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长期运行下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的出水温度以及岩土的温度变化,并对影响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热扰的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经过15 a运行,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的出水温度较为稳定,从第11 a开始出水温度基本处于准稳态阶段,其周围核心取热区域的岩土最大温降比例仅为6.5%;随岩土热扩散率的增加,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的热影响半径在前期增加速率较快,而后期较慢,当热扩散率a由1.43×10-6 m2/s增加到2.01×10-6 m2/s时,热影响半径r由82.69 m增加到99.23 m,增加率为20%,两者之间的关系呈指数规律变化,并且满足关系式r=-151.99×exp[-a/(5.14×10-7)]+98.14,其中R2=0.97。本研究对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具...  相似文献   

19.
Conduction mechanism studies on electron transfer of disordered syste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Inrecentyears,owingtotheencouragingap plicationperspectiveexhibitedbythenon crystal linesemiconductorandorganicpolym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揭示外掠管束间蒸发冷却传热传质及压降特性,综合考虑了管束壁面水膜的形成及湿空气-喷淋水间传质过程,采用DPM(Discrete phase model)与水膜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外掠管束间空气-水蒸发冷却传热传质及压降特性分析模型。首先,采用文献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其误差在1%范围内;然后,采用模拟方法,研究了外掠管束间传热传质及压降沿竖直高度方向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由于湿空气焓差和饱和空气焓差的变化,导致传质系数沿盘管高度方向发生波动,但总体呈降低趋势;在同一工况下,湿空气焓差对传质系数的影响较大,传质系数的波动主要是湿空气焓变化造成的;外掠交错管束间喷淋水膜温度并非保持恒定不变,而是随盘管高度的降低而降低,即沿下落方向液膜温度逐渐降低;交错管束底部区域喷淋水蒸发量最大,沿盘管高度方向,喷淋水蒸发量降低;喷淋水发过程主要发生在管束表面及管束尾流区,通过在管束间增加挡板或者减小管间距,可以强化管束表面及尾流区流场扰流作用,增强喷淋水的蒸发冷却作用;交错管束间传热系数在换热盘管中间稳定区域变化较小,其受进气温度、喷淋水温度及相对湿度的影响较小;交错管束间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