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萧红是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生死场>的问世让她享誉文坛,这不仅得益于作品的内涵,更主要的是文本与读者期待视野的融合,同时也得益于作品丰富的主旨及其无限的阐释空间.时代随着时问消逝了,但人们对萧红作品的解读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从汶川地震到南方雪灾,从西南干旱到各地洪水泥石流,我们中华民族经历着严峻的考验。千百年来,在面对大大小小的天灾人祸时,华夏民族饱经风霜却能岿然不动,无数次吹响"众志成城,共赴国难"的集结号,这与我们源远流长的家国传统密不可分。笔者将从近期热播的《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中挖掘这种家国传统的伦理根基——儒家孝悌观,从家庭中父子兄弟关系推广到家国社会安定,为我们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找到传统文化根基,从而促进孝悌伦理的进一步推广,也为我们面对更多灾难提供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3.
彭璐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4)
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日益增进,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扩展人们的眼界,同时也为各种文化间的沟通和交流搭起了一座桥梁.电影片名作为影片的点睛之笔,对它的翻译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林玉誓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Z1)
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或是进入非本民族文化的生活环境中,文化差异都会引起人们的心理反应,产生一定的文化冲突.根据跨文化交际有关理论,经历从文化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一)蜜月阶段:刚刚接触到第二文化或进入第二文化的环境,对看到、听到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惊讶、有趣、处于兴奋、激动、满足的状态,一切都觉得美好. 相似文献
5.
梁言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6)
从余华的小说《活着》到张艺谋执导并改编的电影《活着》,都吸引了众多读者和观众的关注。由于小说和电影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两位艺术家不同的艺术追求,使得《活着》拥有了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进而产生差异性,同时也存在共同性。 相似文献
6.
底悦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6)
文主要运用文艺理论中的"后殖民主义"理论,结合"解构主义"的方法,从三个方面对《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后殖民语境进行分析。首先,对《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所具有的"后殖民主义"色彩进行分析;其次,电影具有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双重属性,作为一部成功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二者兼具的基础上,与"后殖民主义"的联系;最后,作为一种正在发展的文艺理论,"后殖民主义"具有其当代意义,在新时期下,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我们可以读出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7.
李婕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3)
作为主旋律电影的一种主要类型,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最高目标必然是反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国家政权的政治诉求和思想观念。新世纪以来,多元价值观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坚持继承传统,牢牢把握住政治主题,充分发挥其意识形态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执政党政治诉求、政权合法性的反映。与传统主旋律电影革命有所不同的是,历史题材电影还积极弘扬包括爱国主义、革命精神等内涵的民族精神,同时,为了在经济市场化和影视产业化转型中生存与发展,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更着力于人性内涵的表达,努力开掘出更具普世价值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黄光裕案"犯罪主体和被害人身份特珠,涉案人员之广和金额之大实属罕见,对整个行业的经济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然而它所带给世人的还有对经济犯罪价值对的崭新思考角度.当人们一直关注经济犯罪的消极作用时,也不得不承认,经济犯罪确实是存在着反向或正向推动社会经济进步或发展的变革力. 相似文献
9.
2010年陈凯歌导演的贺岁大片<赵氏孤儿>自上映以来,就引发了关于电影主题和情节设计的诸多争议,很多影评抨击电影不忠实于<赵氏孤儿>原作.本文采用德里达"解构主义"的视角,旨在从历史感、意识形态和性别三个方面进行剖析,说明电影版<赵氏孤儿>是陈凯歌导演在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语境下对于<赵氏孤儿>原版故事"去文化化"的解构式解读,表现了陈凯歌导演对于当今时代人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这部电影是由爱德华·诺顿和娜奥米·沃茨主演的爱情片,主要讲叙的是伦敦的中上流女子吉蒂(沃茨饰)为了躲避浮华的交际圈子和父母的催促而嫁给对她一见钟情的细菌学家沃特(诺顿饰). 相似文献
11.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英语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成为文化交流的有效载体.作为电影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首先进入中国观众视线的电影片名,在宣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一部电影的片名却往往会在大陆、台湾、香港被译成不同的版本,照成观众的误解.本文论述了在文化差异下大陆,香港,台湾的电影片名的翻译特色,并提出了几点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3.
魏琼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4)
现代社会是各种文化的大熔炉,在这种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本篇论文中,我们以电影({乱世佳人>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例,以冰山理论为基石,从历史背景、电影的拍摄方法、表现形式以及女主人公的形象、行为及思想等方面进行对比欣赏,通过中西电影的对比来加深对目的文化群体的了解,并将其运用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林颖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5)
文章摘取中国古代声乐典籍《唱论》中的部分观点,从声乐美学的角度对这些观点予以理解和释义。一方面,《唱论》中某些声乐观点具有很强的历史时限性,但在当时音乐理论研究与声乐演唱实践中起到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尤为可贵的是其中大部分理论对当今音乐理论尤其是声乐理论研究、实践领域的影响及指导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唱论》中的声乐理论赋予声乐美学研究以史料支持,而从声乐美学视角审视《唱论》,又使《唱论》焕发一种带有社会学性质的理论新意。 相似文献
15.
在2007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遭受的诘难再一次演绎了金融界对其应用的功利性:在金融产品价值持续上升时,乐见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益处;在金融产品价值下跌时,便转而抱怨、指责和放大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和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对此,会计界除了现有的应对和改进措施外,还应进一步明确公允价值的计量目标,并尽快将对企业自创商誉的计量和披露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6.
阮津粤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12)
在侯孝贤的电影中,音乐并不仅仅是作为传统意义上的营造意境、烘托气氛、渲染情感来使用,而是其实实在在地参与了影片具体和抽象的表达,参与了影片剧作的创作和构成,成为叙事的一个重要元素。本文以侯孝贤的电影《最好的时光》为例,主要通过分析其中的第一个故事"恋爱梦"中的音乐构成,来讨论电影音乐的剧作化参与。 相似文献
17.
诗人以"美"为艺术追求,以"流云"为心灵的形象表现,通过清丽的物象使诗歌意境明晰可观,这是诗人在<流云>诗里的表现技巧.物象与意境结合,使人从物象之中自然洞察到诗歌意境的绝妙,美贯穿着整个物象意境,给人以奇高的艺术境界享受. 相似文献
18.
王维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1)
文学与电影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已经有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和影响.香港作家李碧华在小说创作上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编剧出身的她,受到来自电影的诸多影响,根据其作品改编的电影也在世界各电影节上屡获大奖.本文将以文学与电影的不同特点为着眼点,试图通过对比分析探寻李碧华小说的电影化技巧,另一方面,也想通过对于具体现象的个案分析,探究文学和影视艺术之间的关联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娜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7)
音乐无疑是电影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是电影艺术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电影音乐也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电影音乐是电影表达叙事的另一种语言。在电影中,音乐呈现的主要方式以电影配乐和电影歌曲两种形式。在电影《非诚勿扰2》中,这些音乐形式都有呈现,而且在运用方面也充分体现了音乐在电影中的主要功能。在影片中,创作者用了简单、直接的手法,使音乐和故事、人物、情节、情绪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简单,让一切呈现自然。本文主要通过对电影《非诚勿扰2》中的电影音乐的分析来对电影音乐的基本功能进行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赵青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2)
电影<阿凡达>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关注,这与中国道家思想中的诸多理论不谋而合,本文主要从众生平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