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4~2008年太湖水质变化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4~2008年太湖水质监测资料,采用地表水水质评价标准评价了太湖近年来水质情况.针对太湖水质恶化情况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可为恢复太湖水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2005-2007年龙津河及支流水质一般因子的监测数据,分析评价龙津河及支流水质污染变化情况,提出改善龙津河水质环境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确保湘江河干流和支流水质全面好转,检测和评价遵义市中心城区湘江6条支流及干流上5个水电站底泥重金属和营养盐指标,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别评估底泥中重金属和营养盐污染情况。结果表明,所有底泥采样点重金属单项及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为低风险,不存在重金属污染;部分河道底泥存在营养盐重度污染。综合考虑河道重金属和营养盐污染状况及河道本底状况,确定底泥清淤深度,共清淤33.8×10~4 m~3。河道采用干式清淤,水电站底泥采用环保清淤船清淤,板框压滤脱水后将秸秆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营养土进行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4.
为增强水污染评价预测的实时性和直观性、提高水环境管理的工作效率,以ArcGIS Engine为开发平台,采用Visual C#程序语言将河道地理信息与水质模型有机联系起来,应用水质模型理论分析了污染源监测数据和河流水文资料,探讨了水质模型、河道网格剖分及水质模型与河道计算网格的集成等问题,并结合广西省南宁市邕江河段构建了基于GIS平台的水污染预警系统.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数据管理、基础信息查询、水质评价、水质预测和预测结果可视化展示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2000~2009年太湖主要入湖河道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太湖主要入湖河道的水质变化趋势,基于2000~2009年主要入湖河道相应断面的水质监测资料,采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了陈东港桥段、漕桥黄埝桥段和塘桥站的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和氨氮等水质参数及流量调节的浓度变化趋势,并根据水质分析结果获得了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可为该区域面源污染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2006年冬季,开滦集团内的一台锅炉由于水质不达标,造成水冷壁爆管,严重影响生产.结合此例,介绍了锅炉水冷壁爆管修理方案及修理过程,提出整改的措施,整改修理后,系统运行将近两年,水质稳定,锅炉运行正常安全.  相似文献   

7.
以北村水系为例,采用平面二维有限元水动力模型 RMA2 和水质模型RMA4,模拟分析了潮位影响、引水工程及水库泄水单因素水利工程水资源调度条件下河网水量水质时空变化规律,提出了3种闸、站、库联合调度方案,建立了水量水质联合调度评价指标综合评价方案.结果表明,落潮时引潮排水相结合方案为北村水系水利工程联合运行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8.
介绍采用物化法工艺处理发动机生产企业乳化液、涂装废水和综合废水的工艺流程及主要设计参数,并且深度处理后可回用.根据不同性质的水质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选用了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较低的处理工艺.处理后的废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回用水水质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陆浑水库污染源调查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2009年调查了陆浑水库污染源,分析了水库水质污染情况,并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方法对水库水质监测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水库现状水质总体状况尚好,属轻度污染水质类型.针对水库水质污染因为,提出了Ⅰ级保护区内污染防治、Ⅱ级保护区内生活污水处理、Ⅲ级保护区内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等一系列措施,这可为进一步改善水库水质、维护良好的生态系统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水质模型存在的不足,建立了基于宏观系统概化尺度的全要素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论述了模型参数率定调试总体框架设计及参数率定,并以浑太河流域为例,分析了确定模型参数依据的污染物产生、截留、入河及降解信息过程.结果表明,该模型为实现流域大尺度水质模拟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对比加权欧氏距离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阳泉市7条主要河流水质评价中的优劣性,以2019年1月河流水质监测结果为依据,采用加权欧氏距离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阳泉市地表水体环境质量。对比分析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法采用评价标准的依据,会造成最终评价结果无法有效反映水体的实际状况;加权欧氏距离法在给出评价断面水质级别的同时,反映评价断面对于某一水质标准的贴近度及水质的变化趋势,评价结果显示的信息更加真实多元,在水质评价中的表现更加优良,可在水环境治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南京市县城以上城镇的供水水源地供水现状调查,运用集对分析法、最差因子法评价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情况。结果表明,与水质最差因子评价方法相比,集对分析法能更清楚地反映水体污染程度。南京市城镇饮用水水源地中大厂水厂、浦口水厂的水质相对较好,上元门水厂水质略差;以湖泊、中型水库为供水水源地的取水口水质现状良好,而胥河、滁河等水源地水质较差,存在取水口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BP与GIS耦合的地下水水质综合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水质综合评价的客观方法,选取总硬度、铁、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作为评价指标,参照《地下水质量标准》,以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为例,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与GIS相耦合的评价方法,分析评价了地下水水质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该区北部、中部和东部地下水的硫酸盐和溶解性总固体偏高,西部和南部地下水水质情况较好,该方法较为直观、合理。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株洲市水系连通需求,首先从水系连通能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改善河湖水质、保障河流生态需水、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促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及其不利影响六个方面阐释了水系连通的利弊;其次综合分析了株洲市现状防洪排涝能力、水质达标情况、生态缺水量、城市供水安全和水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得出了株洲市有必要实施水系连通的结论,可为株洲市水系连通的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青松水利片引清调水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改善上海市青松水利控制片淀浦河以北地区河网水质,在分析现状引清调度的基础上构建了青松大控制片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研究了水资源引清调度方案。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设计方案对河网水质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在现状工况条件下提出了改善水质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6.
引配水工程可显著提高平原河网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针对宁波市区三江平原河网水系特点,以姚江干流为配水水源、以区域引排工程为手段,构建其水量水质联合调控模型系统,在计算引曹南线工程实施前后姚江干流向河网可配水水量的基础上,考虑河网的水动力及水环境改善效果,优化三江平原河网引配水格局,进而为宁波市区三江平原实施河网引水工程、优化配水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开封市地下水水质特征及成因,依据开封市31眼深度600~1 600m地下水开采井的水质检测资料,系统研究了各亚含水层的水化学特征,利用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法进行了水质评价,并从埋深、富水性两个方面分析了水质特征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开封市600~800m亚含水层地下水水质最好,800~1 400m次之,1 400~1 600m亚含水层水质最差,随着埋深的增加,水质变差,富水性越强、水质越好。可见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法能够客观地描述地下水水质综合情况,避免了人为主观影响,使评价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水质评价方法的缺陷,引入云模型理论建立基于投影寻踪-正态云的水质分级模型。选取总硬度、氟化物、亚硝酸盐、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氨氮、硝酸盐、氯化物及溶解性总固体等九个指标建立水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既定体系确定评价指标标准及云模型特征参数,以投影寻踪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采用云模型正向发生器计算各指标确定度并生成相应云图,在此基础上得到综合确定度并给出水质评价等级。结合北京市朝阳区19个水质监测井的水质监测样本数据,并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水质分级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鉴于良好的水体流动性是保持人工湖水质的基础,以天津市某住宅小区人工湖系统为例,应用MIKE21水动力模型模拟了人工水循环过程,分析对比了多方案、多工况下的流速分布,依据分析结果,对人工水循环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并提出了优化运行方案,为人工水循环的建设、改进和有效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白城市地下水污染程度及污染现状,基于28个潜水水质监测井的监测数据,运用对应分析法分析了氨氮等8个主要污染指标,并利用改进的TOPSIS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了潜水水质情况,将综合结果用GIS绘制成相关图件,以探究不同污染因子富集的原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按主要污染指标分为3个区域,各区地下水分别受到NO-3,氨氮、铁锰及氟化物,Cl-和SO2-4的影响;白城市地下水普遍较差,近40%的监测井受到污染或轻度污染,其中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是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这说明结合两种方法可以更加全面地分析水质现状,为研究区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