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解伟 《安徽电力》2001,18(4):57-59,61
本文就220kV相涡2716线B相高频通道衰耗大的问题进行了处理,给出了所用的试验方法,并对在高频通道异常处理中常用的方法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2.
高频通道是高频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运行状况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高频保护能否正确动作。目前,高频通道的运行情况还不十分良好,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阻抗失配问题。 当阻抗失配时,高频讯号在传输时所产生的衰耗除了各元件的固有衰耗外,还有各元件阻抗失配后产生的反射衰耗,此外,由于反射讯号的存在,还会对高频保护的运行和调试产生其它不良影响,必须认真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力系统的迅猛发展和电网结构的日益复杂,220kV高频保护双重化势在必行,这样就会出现高频保护和通讯复用一条高频通道的情况。复用通道与单独使用的高频通道相比有其特点,一是阻波器是宽带阻波器,二是要加装差接网络或分频滤波器,这样高频通道的总衰耗就要变大,高频保护工作频率的选择必须考虑这种特点。本文从计算通道衰耗的传统公式出发,以DCW-100差分网络为例,推导出复用通道的总衰耗,据此给出了不同电压等级下高频保护工作频率和线路长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康林贤 《电网技术》1994,18(1):26-29,33
本文在电网内部结构电磁暂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EMTP程序对绝缘架空地线作为高频载波通道在正常运行,短路,雷电,开关操作等情况下的电气特性及规律进行了较详细的计算分析。同时,用EMT的MART1频率方法计算分析了参数随频率特性变化对通道传输衰耗的影响,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配电网载波通信的衰耗分析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从讨论配网载波可靠性的角度对载波通信的通道衰耗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配电网数字网络载波通信的通道衰耗计算公式,分析了通道衰耗的构成及各衰耗环节的大小,并在对配电网自动化载波通信进行现场试验的基础上,定量地对配电网载波通道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与现场试验数据相符。结论是:变电站的介入衰耗是配电网载波信号的主要衰耗;而线路衰耗很小,可以忽略;配电变压器的泄漏衰耗、分支线路的分支衰耗及折射衰耗与其数量有关,通过相应公式可以估算。  相似文献   

6.
刘峰  刘英英 《西北电力技术》1999,27(5):36-38,56
本文对延金线WXB-22型高频保护通道衰耗过大的问题进行限测试析,查出了衰耗过大的原因,并提出了整改方案。可供继电保护设计,运行等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发讯机功放级与通道阻抗不匹配的一般情况下(包括阻抗匹配这种特定情况),通道至收讯回路的衰耗,由此得到简明的切合实用的一般计算公式。论证了收发讯机在发讯和停讯等不同状态下,通道至收讯回路的衰耗变化对“长期发讯反应通道衰突增的高频方向保护”的可靠性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一般收发讯机输入回路的衰耗可视为本文所研究的差分电路的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频保护出现的通道衰耗大和收发信机的频繁启动等异常现象,分析了故障原因,并介绍了不同的检查方法。据此可迅速查找到故障点,及时进行处理,以减少高频保护的停用时间,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高频通道的组成成分,列出了高频通道运行中应该掌握的参数,进而列出工作中常见高频通道的故障类型。针对高频通道的常见故障,如参数不匹配、高频干扰、架空线路的间隙放电、衰耗超标、3 dB告警、拍频等,分别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和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0.
220kV混合线路目前国内成功投产的高频保护的经验甚少。本次上海地区获得了开通220kV混合线路的高频保护,为今后国内混合线路采用高频保护积累了成功的例子。本文介绍了高频保护的各种高频通道方案的比较,分析了各种高频通道的衰耗,同时也叙述了采用导引通道的过电压问题以及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电网换相换流器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并联型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线路行波边界保护,有必要研究电网换相换流器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并联型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线路边界频率特性。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边界不对称,分析了昆北侧边界、柳北侧边界、昆柳段线路末端边界、柳龙段线路首端边界、龙门侧边界的拓扑结构。建立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边界频域模型,分析线路边界的频率特性,研究高频和中低频暂态信号在输电线路边界作用下的衰减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昆北、柳北、龙门侧边界,对高频暂态信号呈高阻特性,有较强的衰减作用;昆柳段线路末端边界和柳龙段线路首端边界,对中低频暂态信号具有一定衰减作用,对高频暂态信号衰减较弱。  相似文献   

12.
电力线载波高频通道检查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石丰  鲁德锋  刘玮 《广东电力》2006,19(2):39-40,51
介绍了电力线载波高频通道中的阻抗匹配模型,并结合一起高频通道缺陷处理实例,详细说明如何应用阻抗匹配原理定量分析电力线载波高频通道的运行状况,根据分析结果正确处理电力线载波高频通道出现的缺陷。这对定期维护和处理电力线载波高频通道故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准确、快速地定位高频通道故障,确定高频通道加工设备是否完好,利用回波损耗测试法对高频通道的重要设备阻波器和结合滤波器进行故障判断。测试结果表明,将测得的回波损耗特性曲线与标称特性相比较,可以确定耦合设备或线路阻波器是否故障或电力线传输性能是否满足要求。通过实例表明,通过增加衰减器的方式能够使负载和线路达到阻抗匹配,增大回波损耗,从而改善通信通道。  相似文献   

14.
余伟  马艳 《安徽电力》2010,(2):37-38
目前,滁州供电公司220 kV线路主保护通道主要为高频通道和光纤通道。由于高频保护原理是闭锁式保护,每天都要进行交换试验;因此在现场实际运行中,高频通道维护量较大。随着集控站不断建设,各变电站改为相继无人值守,现场的高频通道试验方法已不能满足无人值守的要求;为此,研究建立了远程通道交换试验系统,对传统高频通道交换试验系统进行改造,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分析高压直流输电(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线路边界和线路的频率特性,直流线路边界和直流线路对故障暂态电流信号高频分量都具有衰减作用。一些文献据此利用高频分量作为单端暂态保护的判据,但是对于长线路来说,直流线路对于高频分量的衰减可能会大于直流线路边界对高频分量的衰减作用,这样可能会造成保护误动作。进一步分析发现,直流线路边界对于低频分量具有放大作用,直流线路对于低频分量具有衰减作用。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多频带能量的HVDC线路单端暂态电流保护新原理。利用0~1.25 kHz低频带能量、高频带和低频带能量比来区分区内、区外短路故障,故障性雷击和非故障性雷击,利用正极和负极的能量比判别故障极。  相似文献   

16.
高频通道接入问题对现场使用的载波设备的安全性、可依赖性、快速性有较大影响,在载波设备投运、检测中需对高频通道做重点测试,使其符合指标要求,以确保高频通道的可靠运行。讨论了电力线载波设备与高频通道配合时需注意的事项,通过计算推导出了电力载波设备在接入高频通道、标准负载2种状态下电平差值的计算公式,对现有执行技术要求的数据进行了解释及细化。对于实际工程中电力线载波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压输电线路均采用能瞬时切除全线故障的纵联保护,采用载波通道的高频方向保护在现场应用十分广泛。由于高频方向保护的重要性,它的误动作将产生严重的后果。通过一次输电线路高频方向保护的误动作故障,分析了闭锁式高频方向保护动作的原理、误动作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分析贯通式同相自耦变压器(AT)牵引供电系统及由牵引变电所出口处电容和区外一段接触线构成的牵引网边界频域特性,分析牵引网及边界对高频暂态信号的衰减作用及故障位置对保护安装处检测到的高频暂态信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现行贯通式同相AT牵引供电系统中,牵引网对高频暂态量的衰减作用小于边界对其的衰减作用;保护安装点检测到的高频暂态量与故障发生的位置密切相关.建立仿真模型对贯通式同相AT牵引供电系统牵引网及边界的对高频暂态量的衰减作用进行验证,仿真结果验证了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低压电力线作为通信线路,其信道特性对通信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对信道测量技术的研究非常必要。文章对传统载波衰减测量方法进行了改进,并选取典型台区,对窄带(50~500kHz)低压电力线信道的衰减进行了测量和研究。通过分析测量数据,得出在城市及城乡结合部配电台区。线缆长度不是影响窄带低压电力线载波衰减的主要因素,相对线路长度而言,线缆走势、电网节点情况、谐振效应等会对载波信号的衰减产生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传输线理论的中压电力线信道建模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传输线的理论出发,建立了山西某535线路的一段仿真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了10 kV电力线信道的衰减特性,并将仿真所得的衰减频点与实际线路中可以通信的频点相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在分支线路上增加电缆对信道的影响以及载波通道间的串音衰减.增加电缆后由于存在了波阻抗的不连续点,行波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反射和折射,产生了较大的衰耗.变电站内电气设备间和导线间的电磁耦合的存在,使得载波通道间产生串音衰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