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MA-SAS-AA阻垢剂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来酸酐(MA)、烯丙基磺酸钠(SAS)、丙烯酸(AA)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了MA—SAS—AA水溶性聚合物阻垢剂,考察了合成条件对共聚物阻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A:SAS:AA摩尔比为1:0.4:0.3,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0%,反应体系pH4.0,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h条件下,MA—SAS—AA共聚物阻垢剂对碳酸钙垢的阻垢率可达93.7%。同时考察了应用条件对共聚物阻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共聚物浓度10mg/L,成垢溶液pH8.0,溶液温度50~60℃条件下,共聚物对碳酸钙垢的阻垢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以水为溶剂,过硫酸盐为引发剂,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次磷酸盐为单体合成了含磷共聚物阻垢剂MA-AA-P.研究了合成条件对该共聚物阻碳酸钙垢、硫酸钙垢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合成条件:单体摩尔比AA∶MA =3∶1,引发剂为10%(占单体总质量),次磷酸盐加量20%,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4h.考察了不同条件下的阻垢性能,试验结果表明, 阻垢剂加量10~20mg/L,pH值6~8.5,温度范围60~80℃,阻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MA/AA/MAC三元共聚物的制备及其阻垢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为溶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和丙烯酸甲酯(MAC)为单体合成了MA/AA/MAC三元共聚物阻垢剂。探讨了合成条件对共聚物阻垢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n(MA):n(AA):n(MAC)=1.0:0.4:0.6,引发剂质量分数为单体总量的10%.反应温度控制在85℃,反应时间为4h时,合成的共聚物阻垢性能最佳,对硫酸钡的阻垢率可达到96.7%。  相似文献   

4.
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丙烯酸甲酯(MAC)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水相中进行聚合反应,制备了MA/AA/MAC三元共聚物阻垢剂。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共聚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m(MA):m(AA):m(MAC)=1:0.4:0.6、引发剂用量(以单体总质量计)14%、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4h。对合成的MA/AA/MAC三元共聚物进行了阻垢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三元共聚物对钙垢没有阻垢作用,但对硫酸钡垢阻垢效果优异。当制备的三元共聚物阻垢剂加量为60mg/L时,对标准浓度为370mg/L的硫酸钡阻垢率达97.23%。  相似文献   

5.
硫酸钡阻垢剂MA-AA-MAC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石油开采过程中伴随着地层水的产出易产生硫酸钡垢的特点。以水为溶剂.过硫酸盐为引发剂.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丙烯酸甲酯(MAC)为单体合成了三元共聚物阻垢荆MA—AA—MAC。研究了聚合条件对该共聚物阻硫酸钡垢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聚合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共聚物MA—AA—MAC阻硫酸钡垢效果优异。阻垢率可达96.7%。  相似文献   

6.
AMPS/AM/TBAA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和N-异丁基丙烯酰胺(TBAA)为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AMPS/AM/TBAA三元共聚物,研究了聚合条件对共聚物粘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单体总用量(以反应体系总质量计)为30%,引发剂用量(以单体总质量计)为75μg/g,TB从加量(以单体总质量计)为4%,聚合体系pH值为9。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合成的三元共聚物具有较高的粘度、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抗剪切性。  相似文献   

7.
以马来酸酐、丙烯酸为单体 ,用过硫酸盐和氧化还原引发剂 ,合成了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钠盐 ,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浓度等因素对聚合过程及产物性能的影响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 :氧化剂质量分数 1 .5% ,还原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 2 5× 1 0 -6,过硫酸盐质量分数为 6.3 % ,单体中 MA质量分数为3 0 % ,反应温度为 80℃ ,反应时间为 3 .5h  相似文献   

8.
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和丙烯酸甲酯(Mac)为单体合成了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甲酯(MA-AA-Mac)三元共聚物。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出的最佳合成条件为:r(MA):r(AA):r(Mac)为1:0.8:0.6,引发剂用量的质量分数为单体总用量的8%,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4h,在此条件下合成的共聚物防垢率为87.61%。将所合成的MA-AA-Mac共聚物与羟基亚乙基二膦酸(HEDP)以n(MA-AA-Mac):n(HEDP)为4:6复配得效果较好的防垢剂DH-1。试验表明,DH-1对碳酸钙、硫酸钙、硫酸钡和硫酸锶具有较好的阻垢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油气田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硫酸钡垢严重影响采油作业的现状,以水为溶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和醋酸乙烯((VA)为单体合成了MA/AA/VA三元共聚物阻垢剂,探讨了单体质量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合成条件对共聚物阻垢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型硫酸盐垢防垢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油田中常用硫酸盐防垢剂的分子结构,设计了一种二元共聚物防垢剂。以马来酸酐(MA)和乙酸乙烯酯(VAC)为单体,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水溶液聚合,制得共聚物,再复配以第三单体和增效剂,得到防垢剂产品。分析了合成条件对防垢性能的影响,评价了防垢剂对硫酸钡垢和硫酸钙垢的防垢性能。实验表明,作为油田水处理剂,该防垢剂产品对硫酸盐垢有较好的防垢效果。当马来酸酐与乙酸乙烯酯的摩尔比为6:4,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0%,单体与水的质量比为1:2时,在75℃下反应所得的共聚物防垢效果较好。在聚合体系中加入第三单体A1、A3和增效剂时,得到的聚合物防垢率增加,加入第三单体A2后得到的聚合物防垢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以2,5-二甲基-3-呋喃硫醇,糠酰氯和吡啶为原料,通过醇解反应合成了2,5-二甲基-3-糠酰硫基呋喃,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变及熔点等分析方法证明了产物的结构。考虑了工艺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n(2,5-二甲基-3-呋喃硫醇):n(糠酰氯):n(吡啶)=1.0:1.5:1.5,乙醚加入量10mL,反应温度5℃,反应时间1.5h,在此条件下,产率可达81.3%。  相似文献   

12.
以对甲苯酚和异丁烯为原料合成2-叔丁基对甲苯酚。对催化剂进行了筛选,讨论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烷基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合成2-叔丁基对甲苯酚的最佳条件:催化剂用量(以对甲苯酚质量计)12%,异丁烯加入时间2h,补充反应时间1h,反应温度100-110℃,对甲苯酚与异丁烯的摩尔比为1.1:1。在此条件下产品收率为79.1%。  相似文献   

13.
以2,3-二氯萘醌与氨气为原料,甲醇作溶剂,制备了2-氨基-3-氯-1,4-萘醌.考察了反应条件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在二氯萘醌用量为0.1 mol,氨与二氯萘醌的物质的量比为6,氨甲醇溶液含量15%~17%,反应温度20~25℃,反应时间4h,产品收率可达96%.  相似文献   

14.
AM/AMPS/MAA三元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酸(AM/AMPS/MAA)三元共聚物作为钻井液处理剂。初步评价了此三元共聚物的泥浆性能,结果表明,AM/AMPS/MAA三元共聚物具有较好的降滤失和耐温性能,较强的抗盐和抗钙,镁离子污染的能力,以及较好的防塌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水杨酸和一氯化碘为原料,考察了溶剂体系,反应温度以及原料配比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得到优化的反应条件。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溶剂为水,反应温度为45-50℃,水杨酸与一氯化碘摩尔比为1.0:1.0,粗品精制后收率达73%,纯度不低于99%。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动快速燃烧-离子色谱联用技术,以质量浓度0.5 mg/L轻质油含氯标准溶液为研究对象,确定了用于测定轻质油中痕量氯的最佳分析条件:燃烧管进(出)口温度为950(1 000)℃,样品进样量为50μL,吸收液超纯水用量为10 mL。结果表明:当含氯质量浓度为0.1~1.0,1.0~10.0 mg/L时,所建立的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1,0.999 7;在最佳分析条件下,连续测定92~#汽油、0~#柴油、轻质燃料油、苯和甲醇各5次,加标样品中含氯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5%~3.95%,加标回收率为91.58%~95.42%,方法的重复性良好,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常减压蒸馏装置运行问题,采取了停用脱乙烷塔、增加减压塔塔顶瓦斯超重力脱硫系统和柴油吸收脱硫等措施。结果表明:通过停用脱乙烷塔,增加了优质乙烯原料量,可增产液化气7 392 t/a,停用脱乙烷塔塔顶循环水冷却器后,可节约循环水100.8万t/a;减压塔塔顶瓦斯系统增加超重力脱硫后,硫化氢脱除率提高至99.75%,改变为柴油吸收脱硫后,有机硫脱除率达到50%以上,实现了减压炉烟气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石油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的减四线馏分油为原料,采用加氢脱酸-二段糠醛萃取的组合工艺制备出A 1426橡胶增塑剂。结果表明:采用先加氢脱酸、后糠醛二段萃取的组合工艺可以制备出满足GB/T 33322—2016要求的A 1426橡胶增塑剂产品;其工业化试产品较A 1020橡胶增塑剂产品芳烃质量分数提高4.4个百分点,可以满足橡胶市场对不同芳烃质量分数橡胶增塑剂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气相色谱-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器(GC- AED)联用技术在重油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形态分析中的应用。指出:利用固相萃取和柱色谱分离技术对重油进行预处理,然后,借助全二维气相色谱技术的强分离能力,以及高分辨质谱(MS)的定性能力,同时,采用GC-AED联用技术辅助定性,能够准确分析重油含硫化合物。GC-AED联用技术定性分析了柴油中73种含氮化合物形态。在分析重油含氧化合物形态时,GC-MS联用技术用于定性分析,而GC-AED联用技术在辅助定性、定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该联用技术在油品添加剂和重油中金属化合物形态分析应用较多,可以分析锡、锌、镍、钒等多种金属有机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国石化塔河炼化有限责任公司炼油厂循环水系统,通过调节循环水系统给回水压力,以提高循环水压差以及降低循环水综合能耗,考察不同工况下循环水压力比(β)对循环水系统运行及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β的下降,各装置循环水回水温度均会有所上升,整个过程硫磺装置温度变化较小;当β小于1.61后,焦化装置、加氢装置、循环水回水总线的温度斜率变化较大,出现飞温现象且不可控,当β小于1.62时,则不利于其他装置的稳定运行;通过循环水同步降压能有效降低循环水的负荷量,减少能耗,当β减小至1.55时,加氢装置高压回水点压力接近于0 MPa;当β小于1.55时,该处循环水回水压力为负数,形成负压腔,其他支线循环水窜入该区域,需使用抽真空泵或管道增压泵才可以维持运行;在管道脉冲实验时,当β为1.62时,为最稳、最优运行点,在考虑循环水同步降压时,需综合考虑循环水运行、换热情况、余压上塔等综合能耗,建议将β控制在1.62~1.67,以保证节能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