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时域近场测量作为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天线测量技术,具有和通常的频域测量不同的独特优势,它能得到天线的时域特性和宽带特性.首先介绍了时域平面近场测量系统的构成,为了能对雷达进行测量,系统采用了使用矢量信号源模拟产生复杂雷达信号的方案,并对标准增益喇叭进行了验证测试,把测试结果和理论仿真、频域近场测试结果进行了比对,证实了时域...  相似文献   

2.
天线时域近场测量技术与实验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线时域近场测试技术是一种新兴、高效的天线测试技术,能够快速精确地测量出天线的时域场和宽带特性。介绍了成功组建的国内第一套天线时域平面近场测试系统简单情况,给出了L、S、C、X四个波段的标准天线方向图验证测试结果,把测试结果跟频域近、远场测试系统上测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测试理论的正确性和测试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天线时域近场测量技术研究中进行系统实验验证在个阶段的进展情况,提出了组建天线时域近场测试验证系统的基本框架,总结了验证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思路,提出了一种利用离散傅立叶反变换(IDF)技术完成天线的时域近场测量的方法,本文给出了各个实验阶段的测试结果,据此得出了对于天线的时域近场测量技术肯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天线时域近场测试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测试宽带场和工作在窄脉冲激励下天线辐射场的高效的测试技术.因为它可以利用"时间窗"技术进行信号处理,使其相对频域测试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在已建立的天线时域近场测试系统的基础上,从实验的角度,对"时间窗"参数在天线时域平面近场测试中的影响进行验证分析.举例了三个波段标准天线方向图的测试分析结果,并得出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5.
天线时域平面近场测试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线时域近场测试技术对误差体系研究的缺失,导致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一直无法完成.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天线时域平面近场测试为例,对时域近场测试的误差进行研究,给出时域测试区别于频域测试技术的四个误差项:探头调制误差、信号源稳定度误差、时间采样间隔误差、时间采样长度误差.在给出误差项后,对误差的产生机理进行了讨论,通过仿真和实测给出了误差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雷达天线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雷达天线近场测试技术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测量系统的分几个关键问题重点讨论了近场系统的误差问题。并介绍了已实现的雷达天线近场测量系统的几个特殊功能,最后,进一步指出了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时域近场天线测试的直接时域算法理论,阐明了利用Labview编程实现基于直接时域算法的方案和方法,并以高斯点源天线为例验证了其准确性,得出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时域平面近场散射测量是一种在近场区域进行散射测量的技术,可以有效地进行宽带的散射测量,具有超宽带测试、可以获得时域散射场、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针对时域平面近场散射测量技术体系,在时域近场测量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组建方案,论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开展了针对典型目标的验证测试,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初步的误差分析.证明了时域平面近场散射测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时域近场测试中的采样面截断误差分析与修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样面截断误差是影响近场测试结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本文结合频域近场测量中对采样面截断误差的分析结果,根据时域近场测量的时域近场特性,借助PSTD算法和PML技术,提出一种修正时域近场测量采样面截断误差的新方法,数值例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天线时域近场测量中的时基及幅度修正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楠  薛正辉  杨仕明  刘瑞祥 《电子学报》2008,36(12):2478-2484
 在天线时域近场测量中由于脉冲信号源的时基抖动和幅度变化所带来的误差是测量中最主要的误差,其中尤以时基误差最为严重,它使得方向图畸变到了无法容忍的程度.本文即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天线时域近场测量中的时基及幅度修正技术.该技术在测量通道之外增加了一个参考通道,通过检测参考通道信号提取出脉冲信号源的时基及幅度变化,进而以此修正测量通道的信号.大量的实际测量表明该技术稳定可靠.通过对比试验发现,使用该技术的时域近场测量结果的精度达到甚至优于频域近场测量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用复传递函数表示音响系统的特性除振幅响应外还有相位响应,本文从线性系统分析的角度定义了音响系统的相位和群延迟失真,并讨论了所定义的群延迟物理意义。建立了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测量系统,指出了基于脉冲测量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并给出了各种测量结果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无源光网络(PON)系统中测试用的光功率计,该功率计通过特殊设计的光路和电路结构来实现PON系统中对信号光功率测试的特殊要求,即要满足线路上3种光信号波长的同时测试、在线测试和1310nm信号的突发测试功能,从而大大方便PON系统的安装、管理和维护。  相似文献   

13.
PON系统测试用光功率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建涛  印新达 《光通信研究》2007,33(1):44-45,66
文章介绍了一种无源光网络(PON)系统中测试用的光功率计,该功率计通过特殊设计的光路和电路结构来实现PON系统中对信号光功率测试的特殊要求,即要满足线路上3种光信号波长的同时测试、在线测试和1 310 nm信号的突发测试功能,从而大大方便PON系统的安装、管理和维护.  相似文献   

14.
利用2个激光位移传感器搭建非接触在线测厚实验装置,设计编写了厚度测量软件,软件通过串口实时采集传感器数据,输出被测样品厚度。装置的测量范围为0.1 mm~10 mm,测量精确度为±25μm。用厚度标准尺作为样品,对装置进行标定后,采用不同厚度的样品,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厚度测量实验。分析了误差来源及解决办法,为后期精密、实用的冷轧钢板非接触式在线测厚系统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殷建儒  唐红  赵国锋 《通信学报》2004,25(12):113-119
提出了一种同时测量IP网络带宽利用率和路径时延的测量模型,能够有效降低网络测量的开销。以顶点覆盖和边覆盖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证明了以最小代价混合覆盖全网的问题是NP难的。同时提出了一种改进两阶段算法,可以有效地确定最小覆盖集。性能仿真结果显示改进后的算法对大范围的网络拓扑有效。  相似文献   

16.
根据等精度频率测量原理,分析测量精度、频率测量闸门时间及预置门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等精度测量频率的方法.该方法的思想核心是对粗测获得的输入信号频率值进行判断,选择合适的分频因子,动态控制闸门时间,使得精测时,能够满足较宽的频率测量范围,并能够实现高精度测量.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光电扫描的工作空间测量定位系统误差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杨凌辉 《光电子.激光》2010,(12):1829-1833
为研究工作空间测量定位系统的误差传递特性,建立了单发射站方位角/俯仰角测量模型及双发射站单元坐标测量模型。提出了以扫描角测量误差为基础的精度评价方法,通过分析扫描角与方位角/俯仰角之间的测量误差传递关系优化了激光发射站的几何结构。推导了双发射站单元坐标测量误差传递函数,并通过对坐标测量误差空间分布规律的分析求出了双发射站单元的最佳测量位置。使用两台发射站测量了某大型夹具顶端平台的位移,并通过与激光跟踪仪进行数据对比验证了所得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当扫描角测量误差控制在5″以内时,双发射站系统可在5m×5m×3m的空间内实现优于0.25mm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网络性能测量和评价是从事网络理论研究、网络管理和网络工程开发的重要手段。首先,简要回顾了网络测量的发展历程。然后,介绍了IP网络测量的概念并归纳了各种测量方法。接下来,详细论述了网络测量的若干关键技术,包括网络性能测量、网络流量测量和网络推测技术等。最后,对论文进行了小结。  相似文献   

19.
高面形精度非球面加工,离不开面形测量和误差补偿加工。离线测量容易导致工件装夹误差,并带来非加工时间增加。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一种利用接触式的微小测头与激光干涉位移测量计相结合的在位形状测量装置,直接对磨削后的工件表面进行在位形状误差测量。介绍了该在位测量方法的原理及非球面测量过程,探讨了回转对称轴在半径方向的误差与测头倾角误差对测量误差的影响,并进行了补偿加工实验。对加工后的微小非球面进行了在位测量,并与超精密离线测量系统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赖天树  项志遴 《中国激光》1993,20(4):304-308
本文采用数字分析方法研究了相干照明下摄像机的空间分辨率、数字滤波和离焦诸因素对微粒直径的测量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判焦方法。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