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建筑物雷电防护系统安全情况的调查分析,建立因建筑物雷电防护系统失效导致人身和财产损失的事故树。通过对事故树进行逻辑分析,得出雷击建筑物后可能导致人身伤亡损失的事故树最小割集,以及建筑物雷电防护系统的安全薄弱环节,指出针对重要"基本事件"应该采取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具有沿海花岗岩地貌的风景名胜区为例,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清源山的古建筑雷电防护系统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简单分析了OBO的线缆管理系统(UFS和LFS)在智能建筑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对OBO的雷电防护系统(TBS)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进行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4.
研究和解决雷电对变电站弱电系统的侵害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即首先分析阐述了直击雷击和感应雷击对某变电站弱电系统的影响,然后简要介绍了防雷设备的选择,变电站的雷电防护系统的构成,最后分析了福建省某变电站弱电系统采取的防雷措施:低压电源系统的防雷措施,信号线路的防雷措施,改善接地屏蔽系统等等.本研究可对福建及全国以后新建变电站的防雷措施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士峰 《建造师》2010,(2):25-2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网络、计算机应用都已经深层次的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但是,由于雷电破坏造成计算机与通信系统损坏的问题也日益严重。需要我们加大力度分析、有效的做好避雷防护系统。  相似文献   

6.
针对雷雨季节里水厂各种电气仪表经常遭受雷击破坏的问题,本项目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水厂雷电防护系统.本项目提供了两级防雷保护措施,在降低接地电阻的基础上,通过防雷器层层泄放浪涌过电压,分别对仪表的电源以及信号端口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3):102-103
结合雷电冲击波的危害特点,研究了雷电冲击波危害土木工程、金属构件等位置的调查鉴定方法,重点阐述了金属构件的受损、爆炸冲击与外力撞击、雷击点及泄流通道、危害雷电流、雷电流冲击波、物体受损处雷电冲击波(超压)、受损物体耐冲击气压能力等7种情况。结果表明:当调查结果符合下面几个条件时,可确定本次雷电事故为雷电冲击波危害所致,这种鉴定方法就是冲击波分析法。(1)雷电的闪击时间与金属构件的受危害时间吻合;(2)在金属构件受损时间,雷电的闪击点位于受损物体附近;(3)雷电泄流通道产生较高的热量并且该热量产生了较强的冲击波;(4)在金属构件受损时,其受损方向无炸药爆炸,且无金属体外力撞击;(5)受损金属体的耐冲击气压能力小于雷电冲击波的气压。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我国建筑物雷电防护技术的发展历程及重要性,简述了建筑物雷电防护技术的种类,并对建筑物雷电防护技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以期能够引起人们对雷电防护的重视,避免因雷电自然灾害造成更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雷电灾害的分析及其防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雷电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雷电的形成进行了描述,根据沈阳市雷击案例,探索雷电发生规律,对雷电多发区要做重点防护,相应提高防雷的等级。雷电对人类的危害主要是直击雷和雷电电磁脉冲(LEMP),针对目前重视防直击雷轻视防LEMP的现状,从现代防雷体系的角度,应从三维立体空间进行防护,着重对防LEMP进行全方位的阻隔,把需要的保护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区,在工程设计及施工阶段付诸实施,既经济又有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某测试厂房上加装智能避雷系统,实现对先前采用的避雷带雷电防护系统的综合防雷改造,使厂房能对直接雷击、感应雷击、雷电电磁脉冲、雷电过压侵入和反击电压侵入等雷电危害进行有效的防护。  相似文献   

11.
雷电回击模型是研究较低电离层暂态光发射的产生、雷电辐射能量、地球电磁环境特征和雷电与各种物体和系统的相互作用的需要。雷电回击电磁模型是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模型,这些模型相对较新且是适合雷电电磁场计算的所有模型中最精确的模型。分析了雷电回击电磁模型中使用的4种回击通道表示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这4种回击通道是:(1)空气中的良导线或电阻线;(2)嵌入电介质(非空气)中的线;(3)空气中加载附加分布串联电感的线;(4)空气中带附加分布并联电容的线。此外,本文描述和比较了电磁回击模型中使用的不同的激励方法:(1)底部带指定阻抗(或电路)的闭合的带电垂直线;(2)三角间隙电场源;(3)集总电流源。最后回顾和比较了适用于雷电回击电磁模型的典型的数值计算方法:时域和频域矩量法(MoM)和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嘉兴市雷电实验室(雷电冲击大电流试验平台)的建设经验,针对地市级防雷中心已有和待建的防雷产品雷电冲击大电流试验平台,对监管防雷产品及测试技术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探索建立地市级雷电实验室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对设备选型、测试系统构架、平台布局、常见故障排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实验室建设中的屏蔽、接地和隔离等安全保障措施进行了讨论,该试验平台能满足防雷器件质量检验的基本要求,其运行操作可靠方便,可对地市级雷电实验室的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3.
基于雷电的特征及危害形式的研究,对数据中心遭受雷电电磁脉冲时设备的损害程度进行分析,强调了数据中心雷电防护的重要性。针对雷电电磁脉冲对数据中心所带来的影响,提出了雷电防护的概念和防护方法。综合应用屏蔽、等电位连接和电涌保护器等基本防护措施,实现了数据中心的雷电综合防护。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2):196-198
基于ATP-EMTP仿真软件对风电机组内部的雷电过电压及其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了研究。首先分别针对风力发电机、风机变压器、雷电模型、冲击接地电阻、电缆、电涌保护器(SPD)等建立了ATP-EMTP模型。接着通过仿真计算,分析雷电流在风机系统中的分布,比较了冲击接地电阻阻值对雷电过电压的影响。最后,研究了加装SPD对风力发电机机端出口过电压的抑制效果,证实了加装SPD对风机系统雷电过电压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雷电冲击试验可以发现常规试验所不能发现的设备缺陷,比如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即GIS,国际上称为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内部电极异常等,因此,对现场新安装的GIS进行雷电冲击试验时很有必要的。但由于目前试验室的雷电冲击发生器体积比较大,在运输和现场应用方面不方便,因此在交接试验中该项试验没有被普遍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针对252kV整套GIS电器设计一套方便于现场应用的振荡雷电冲击试验系统,该系统在现场应用方面省去了吊装、调波等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在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有了保证,并且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1)
雷电灾害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称为"电子化时代的一大公害"。现代化的城市一座座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造成雷电击穿空气的距离缩短,因为雷击的概率与建筑的高度成正比,所以雷击概率加大。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热岛现象增多,使城市的大气环流形势出现了新特点,夏季雷暴期延长。而更重要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微电设备被广泛应用,城市通信电源大幅增多,城市电磁场发生变化,特别是微电子产品普遍绝缘强度低,过电压耐受力差,容易遭受雷电侵袭,其中电脑网络、通讯指挥系统和公用天线都是重灾区。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越发达,雷击对人们的威胁就越大。据德国一家保险公司统计,在德国各种灾害造成的损害中,感应雷击造成的损害高居榜首,占全部灾害损失的33.8%。雷电危害可分成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三种。目前,直击雷造成的灾害已明显减少,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造成的危害却大大增加。一般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只能预防直击雷,而强大的电磁场产生的感应雷和脉冲电压却能潜入室内危及电视、电话及联网微机等弱电设备。  相似文献   

17.
云南高海拔地区雷电活动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取云南省的雷电活动规律,结合雷电定位系统2005年—2008年的雷电监测数据,对整个云南省的落雷次数、雷暴日、落雷密度等雷电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雷电流幅值分布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采用IEEE推荐的表达式比雷电定位系统测量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曲线和概率密度曲线拟合效果比采用我国现行规程中推荐公式要好,规程推荐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在大于29 kA时比实际值大,而规程推荐的典型杆塔反击耐雷水平大于41 kA,这使得反击耐雷水平的设计趋于保守。根据电气几何模型的基本原理,对输电线路的绕击跳闸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实际雷电流幅值概率密度计算得到的绕击跳闸率将比规程推荐公式计算值大,当最大绕击雷电流达到80kA时,所有电压等级的绕击跳闸率将是规程计算绕击跳闸率的4倍以上,这与目前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比设计值偏高的事实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8.
计及冲击电晕的输电线路雷电过电压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电磁暂态仿真软件PSCAD/EMTDC,在考虑了冲击电晕对雷电过电压影响的同时,研究雷电流波形与幅值、避雷线布置方式、杆塔塔型、导线布置方式(包括导线排列方式、导线分裂数)、接地电阻等因素变化时,杆塔塔顶或导线上雷电过电压的特点及其参数关系,用以找到各种情况下输电线路雷电过电压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冲击电晕对输电线路雷电过电压的影响很大;雷电流幅值与波形、杆塔塔型、接地电阻对输电线路的反击过电压有较大的影响;而雷电流幅值与波形、避雷线布置方式、导线分裂根数对输电线路的绕击过电压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智能防雷利用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IT技术,可对雷电进行预警,可对防雷装置进行在线监测。智能防雷将传统的"被动防护"转变为"主动预防",使建筑雷电防护系统更安全、更可靠,运维管理更便捷、更高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雷电防护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雷电防护委员会")致力于落实国家防雷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政策,搭建国内外防雷学术交流的新平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雷电破坏机理尚不明确,不能精准预测雷电闪击地点、发生时间、危害程度的情况,通过对自然雷电波形的研究,分析雷电继后回击存在脉冲衰减谐振过程和雷电破坏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