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制备了易于从反应体系中分离的高活性、高选择性双重负载双金属催化剂[0.80Pd-0.20Pt/PVP]/载体,并用于硝基苯还原反应。其中以Al2O3为载体的催化剂具有最高活性。考察了钯负载量、乙酸钠用量、溶剂等因素对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Fe-Co/SiO_2双金属催化剂上费托合成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制备Fe-Co/SiO2双金属催化剂,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压力、空速下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230~300℃的温度范围内,随反应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提高,甲烷选择性上升,水煤气变换程度逐渐增大,而C2~C4烯烃/烷烃比和C5+选择性下降;压力增加有利于反应活性的提高和重质烃的合成,当压力大于1.5MPa后,CO的转化率、水煤气变换程度、C5+选择性C2~C4烯烃/烷烃比变化不太明显;随空速增加,CO转化率下降,产物中低碳烃含量增加,说明高空速不利于重质烃的生成。XRD结果表明反应前催化剂主要成分为Co3O4和Fe2O3,反应后则为Fe-Co合金。  相似文献   

3.
用金属蒸所合成制备了AlPO4-5负载铁等金属催化剂。用原子吸收、XRD、磁测定和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催征CO+H2反应生成的烃类的碳原子数小于。K、La可提高烯烃生成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CO加氢Ni-Cu/ZnO双金属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程序升温还原(TPR)、磁化率测量、XPS等技术并结合CO加氢反应,对共沉淀方法制备的Ni-Cu/ZnO催化剂中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载体ZnO对CuO具有分散作用,而与NiO具有强相互作用;催化剂还原后Ni与Cu形成了Ni-Cu合金,而且Cu在合金表面有一定程度的富集;Ni与Cu间可能存在电子效应,即Cu向Ni供电子。在Ni-Cu/ZnO催化剂中,存在Ni-Cu金属间相互作用以及Ni-ZnO,Cu-ZnO金属-载体相互作用。金属间的相互作用能减弱(或破坏)金属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浸渍溶剂对Rh-Mn-Li/SiO_2催化剂CO加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CO加氢反应、CO-TPD、TPSR和XPS等技术,考察了水、甲醇、乙醇和异丙醇等浸渍溶剂对Rh-Mn-Li/S iO2催化剂CO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浸渍溶剂的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C2含氧化合物时空收率(YC2-oxy)和C2含氧化合物选择性(SC2-oxy),分别达686.1 g/(kg-cat.h)和73.8%;以甲醇和异丙醇为浸渍溶剂的催化剂上YC2-oxy也较高,但是SC2-oxy都比前者低;水溶液浸渍制备的催化剂有着较高的SC2-oxy,但是其YC2-oxy较低。以醇类为浸渍溶剂的催化剂的高活性与金属活性组分在催化剂表面富集而导致的更多活性中心的形成有关。催化剂表面非解离的CO比率增加有利于C2含氧化合物选择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化工》2020,(3):7-12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DBD)引发的微燃烧法制备了一系列Ni/SiO_2催化剂,研究了燃料加入量对催化剂结构性能的影响,采用N_2吸附-脱附、XRD、H_2-TPR、H_2-TPD和TE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利用CO甲烷化反应对催化剂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燃料比例的增加,Ni/SiO_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先升高后降低。当还原剂和氧化剂化合价之比为1.25时催化剂效果最好,在360℃,进料H_2/CO体积比为3、空速60000mL/(g_(cat)h)时,CO转化率达到97.7%,甲烷收率达到71.5%。高温稳定性考察反应6h,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抗烧结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醇盐法制备了超细CuO-ZnO-SiO2催化剂,进行了CO2加氢反应和透射电镜测试,同时以超细CuO-SiO2为对比,分别进行了XRD、TPR研究。对于CO2加氢反应,CuO-SiO2催化剂在加入ZnO组份后催化活性显著提高。TEM测试表明CuO-ZnO-SiO2催化剂前体在400℃及600℃焙烧后平均粒径分别为28nm和34nm。XRD测试表明在CuO-SiO2体系中存在CuO晶相,但更接近于无定形或微晶状态;而在CuO-ZnO-SiO2体系中,则存在CuO晶相和ZnO晶相。TPR研究表明,CuO与ZnO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随ZnO含量增加,CuO还原峰向高温移动。ZnO对CuO还原最大峰温的影响取决于ZnO加入相对量的变化,即ZnO/CuO(mass%)比值。  相似文献   

8.
以一系列不同F含量的双功能催化剂为研究对象,采用TPD、BET、DTA及孔径分布测定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采用色谱-微反联合装置考查了F对该催化剂加氢裂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的引入可以有效地调节催化剂的宏观结构,致使催化剂内微孔聚并,引起催化剂比表面积下降;同时,F的引入还引起催化剂总酸度下降。并对可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另外,当F离子含量为1.51%和2.36%时,催化剂的裂化活性及加氢活性分别有极大值  相似文献   

9.
《天然气化工》2016,(1):24-28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Fe,Co,Cu或Mn促进的系列SiC担载的Ni基双金属催化剂,采用XRD、TEM、H_2-TPR对其进行表征,并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装置上考察第二金属组分对Ni/SiC在CO_2甲烷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的添加提高了Ni/SiC催化剂中Ni的分散度,增强了NiO与SiC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而Fe,Co,Cu的添加降低了Ni/SiC催化剂的活性,其中添加Cu的催化剂活性最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Fe-Co-K/SiO2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重时空速和n(H2)∶n(CO)对该催化剂催化Fischer-Tropsch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活性提高,CO转化率和CH4选择性增大,重质烃(C 5+)选择性减小;升高反应压力有利于提高CO转化率和重质烃选择性;增大重时空速不利于重质烃的生成,同时CO转化率减小,CH4选择性增大;随n(H2)∶n(CO)的增大,CO转化率和CH4选择性增大,重质烃选择性减小。Fe-Co-K/SiO2催化剂用于Fischer-Tropsch合成反应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03~513 K、反应压力1.5 MPa、重时空速600~800 h-1、n(H2)∶n(CO)=2.00。  相似文献   

11.
催化甲烷裂解(CMD)可产出不含COx的氢气和高附加值的炭材料,是一种潜在的环境友好型制氢工艺。为了开发一种高效的CMD催化剂,以泡沫镍和Fe(NO3)3·9H2O为前驱体、MgO粉末作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了镍铁双金属催化剂。考察了双金属负载比例、焙烧温度(550~850℃)和CMD反应温度(600~850℃)对镍铁双金属催化剂的CMD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镍和铁的负载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1%和25%,焙烧温度为600℃时,所得催化剂在850℃下的CMD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甲烷转化率达94%以上。采用塔曼温度分析了镍铁双金属催化剂的形成过程及镍铁双金属之间的潜在协同作用,并利用柯肯达尔效应解释了形成的积炭形态和催化剂的潜在失活原因。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三种NiO含量的催化剂,即αNi/Al2O3,并对其在输送床反应器中的甲烷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操作气速、松动风速、气体预热温度等操作条件对颗粒循环速率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松动风速可以增加提升管内催化剂颗粒浓度,从而促进CO的转化;操作气速提高同样可以增加颗粒循环速率,但同时大大缩短气...  相似文献   

13.
用3 种浸渍程序制备CO2 CH4 重整制合成气的Ni Mg/Al2O3 催化剂,结果表明用二次不等量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性能较好,程序升温实验也说明二次不等量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其表面活牲Ni 粒子较多。  相似文献   

14.
用等量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r-Ag/γ-Al2O3及其单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用BET、XRD、TPD-MS及CO氧化反应等,考察了助剂Ag对催化剂表面氧性质及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组份Ag/γ-Al2O3催化剂的氧化活性随Ag负载量的增加而迅速提高。Cr/γ-Al2O3的氧化活性较差,但添加少量Ag可明显提高其氧化活性,且随Ag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TPD-MS实验发现,Ag的添加明显改变了催化剂的氧吸脱附性能,增强了催化剂供氧和氧恢复的能力,与CO氧化活性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ZnO,Cu(NO_3)_2和MnSO_4等为原料制得ZnO负载铜锰双金属(CMZ)催化剂,并在H_2O_2/NaHCO_3体系中氧化分解甲基橙(MO),通过XPS,AAS,UV-vis等方法分析了CMZ催化剂的组成,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对MO氧化分解原理进行了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氧化分解MO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2 g/L,n(H_2O_2)∶n(MO)=160∶1,n(NaHCO_3)∶n(H_2O_2)=1∶1,MO质量浓度20 mg/L,初始pH=8.4,反应温度35℃。在该条件下,反应120min后MO的氧化分解率达到81.17%。该体系适合处理碱性MO废水。  相似文献   

16.
助剂对CO_2/CH_4重整Ni基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程序升温(TPR、TPO)和活性评价等方法研究助剂(MgO,CaO,La2O3和Ce2O3)对CO2/CH4重整制合成气Ni基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O和Ce2O3能较多地提高CH4和CO2的转化率,助剂Ce2O3能最有效地抑制催化剂的积炭  相似文献   

17.
浸渍法制备NiO/γ—Al2O3催化剂中金属与载体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用XRD 测定a_(440)/c_(331)、R/L、ΔL 等参数表征类NiAl_2O_4结构特征及变化的方法。测定结果表明,用XRD 可以得到活化温度较低、镍负载量在“阚值”以下的催化剂中形成类NiAl_2O_4的明显证据。根据XRD 和UV-vis 测定结果,提出了从表面类NiAl_2O_4到体相NiAl_2O_4是一连续渐变过程。在该过程中,六配位的Ni~(2+)始终占少数,四配位的Ni~(2+)占多数;基质晶格向δ-Al_2O_3结构的变化受到抑制,而向高对称性和高有序度NiAl_2O_4结构的变化逐渐加强。由XRD、UV-vis 与H_2-TGA测定结果之间出现的镍物种归属和不同配位的镍离子分布方面的显著矛盾,提出了在低温表面相互作用初期可能形成与载体表面羟基呈六配位的表面镍络合物的主要镍物种。  相似文献   

18.
CO_2与CO在Ni/Al_2O_3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研究了不同还原温度下CO2与CO在Ni/Al2O3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523K、573K、673K和723K还原后形成的Ni物种均是良好的CO吸附中心,且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CO吸附量增大。但当还原温度升高至773K时,催化剂对CO的吸附能力急剧下降。对CO2而言,仅当催化剂经573K还原时可获得良好的CO2活化吸附中心,773K还原时则与CO的吸附相似,催化剂几乎丧失对CO2的吸附能力。不同的还原温度,不仅造成催化剂上吸附中心数目的改变,同时催化剂上吸附中心的性质也要发生变化。对CO2的活化吸附需要与CO不同的吸附中心。  相似文献   

19.
分别采用超声波辐照浸渍法和普通浸渍法制备了MnO2/γ-Al2 O3催化剂,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和X射线衍射(XR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空气-异丁醛-MnO2/γ-Al2 O3体系中评价其对加氢柴油的氧化脱硫催化性能,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异丁醛用量、空气流量、溶剂类型和剂/油体积比对柴油氧化脱硫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辐照浸渍法制备的MnO2/γ-Al2 O3催化剂对柴油氧化脱硫的催化性能明显优于普通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最适宜的催化柴油氧化脱硫反应的条件为:乙腈为溶剂、加氢柴油30 mL、温度35℃、异丁醛20 mmol、空气流量0.06 L/min、超声波辐照浸渍法制备的MnO2/γ-Al2 O3催化剂0.08 g、剂/油体积比1/6和催化氧化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可将柴油硫质量分数从542 μg/g降至31 μg/g,柴油脱硫率和回收率分别为94.3%和93.3%.  相似文献   

20.
李建中  吕功煊  王卫平  李克 《石油化工》2004,33(Z1):696-698
利用程序升温还原、X光粉末衍射表征了掺杂Nb2O5的Ni-Cu双金属的还原行为和晶体结构,用扫描电镜对催化剂的形貌进行了观察.TPR结果表明,Nb2O5的掺杂促进了Ni-Cu合金的形成. XRD结果表明,Nb2O5的掺杂改变了Ni-Cu双金属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增加了NiO(111)晶面的数量,并提高了还原态催化剂Ni(111)晶面的相对强度.SEM结果则表明,Nb2O5的掺杂也提高了Ni-Cu双金属的分散度,抑制了在还原过程中Ni-Cu双金属合金的团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