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2年上海第二十一棉纺织厂安装了48台ZQK-1型织机驱动装置,本刊曾作过介绍。该厂针对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分别对织机和驱动装置作了改进,于1984年完成了ZQK-4型织机驱动装置96台的安装工作,以下就4型驱动装置的技术性能和配套的织机改造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型飞机接装和试飞时,无线电高度表出现高度不连续且不符合飞行实际高度显示的现象,结合故障信息进行了技术分析和研究,找出故障点并制定改进措施。改进后,通过内场试验和飞行验证,对比效果明显,证明改进措施有效。同时,初步掌握了同类型故障的分析策略、排故流程和修理调试等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长期的运转实践中,我们发现LD-型电子定位刹车装置存在故障多、功耗大、维修费用高、点动操作不方便等不足。为此,我们在保留原装置主要优点的基础上,对主控电路进行了重新设计,确定了新的刹车方式。经使用证实,效果良好。现简要介绍如下。1 改进装置的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织机的经停、纬停及手柄开关车信号通过机械机构使干簧开关通断,直接完成电机的启、停。织机启动后,安装在主轴上的霍尔传感器取得织机运行到固定刹车位置的同步信号。同步信号由单稳态电路进行信号整形。为方便维修,设置同步显示电路实时显示定位采集信号,以告知维修…  相似文献   

4.
长岭集团生产的DQSS4A型电子清纱器首次采用了微处理器控制技术,充分体现了高性能与易维护的设计宗旨。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报警装置采用的发光二极管亮度明显不足,值班人员容易疏忽,为此在警报系统中加装了声音报警及自停装置。改进部分如图1所示,从电子清纱器报警指示灯DQ1正极提取报警信号,正常工作时,QQ1截止,DQ1无电流不发光,此时DQ1的正极在4.8V的电位。当有问题时CPU输出高电平,QQ1导通,DQ1发光。由于QQ1的饱和压降及DQ1的导通压降,使DQ1的正极有1.8V的电位。利用此处电位提取信号。图1 改进部分电路图DQ1阴极电位通…  相似文献   

5.
我厂使用1511M型44英寸,1515型56,63、75英寸织机,尤其是63英寸布机安装投产已经有30年之久。针对老机在使用中的弱点,作了一系列改进。历年来我们在1511M型和1515型系列织机上,共改进80余个项目。建些改进项目有本厂首创的,也有学习兄弟厂的先进经验改进设计的。现将其中部分项目重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TLM型智能温度巡测仪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控制多点温度轮流显示,可任意设定各通道的热电阻、热电偶分度好及上下限报警值,报警时各路是有发光二极管指示。  相似文献   

7.
为了增加出口多创汇,1989年我厂安装了198台GA615型56″织机。此机型带有6页弹簧回综和外侧式送经装置。通过一年多时间的使用,我们感到此机性能良好,加工的织物质量稳定,但在生产过程中也发现有几处不足,并已作了改进。这几项改进措施花钱少,见效快,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料消耗有一定的效果,现分别介绍如下。 1.外侧式送经装置撑头的改进 此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纬密范围大、张力变化小。稀密路、云织少等特点,但尼龙撑头(4422~4426)在工作时磨损快、经测试,尼龙撑头的  相似文献   

8.
FA507-66型细纱机是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在1991年上半年生产制造的一种新机型。我厂是国内首家使用该型号细纱机的工厂,共5万余锭。针对该饥某些不足之处。我们先后结合安装和投产使用实际作了改进,使该机性能更趋完善,对提高产品产质量、降低消耗、安全生产、改善环境保护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经过运转生产实践,证明性能良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粗纱架排列尺寸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9.
自1970年我厂使用A186型梳棉机以来,从安装、使用、维护中初步掌握了其机械性能,也发现了有些部件质量和设计方面存在缺陷,影响产品质量和机械寿命.几年来的生产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老机要改造,新机也要革新.针对缺陷,我们作了一些改进,对提高棉网质量、产量、效率、延长机械寿命,减少事故,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具体改进如下表:  相似文献   

10.
1515M型织机断经自停装置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冰 《纺织器材》2004,31(6):40-40
我厂1515M型有梭织机断经不关车现象较为严重。曾试图改进断经自停装置,但因织造斜纹织物时,开口踏盘为单组而无法安装。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断经后摆动棒摆动时受到外力作用发生一些扭转,当断经信号传到换梭侧时有所损失,停机箍D14上下运动的幅度发生变化,与导钩脚L1  相似文献   

11.
SJ-P型自调式送经机构是纺织工业部确定在国产有梭织机上推广的改造项目之一,由于其机构简单、合理,并能有效地控制经纱张力,现已在全国许多纺织厂推广应用。我厂自1985年以来共改造50台。在生产实践中,我们通过多次研究实践,对其机构作了三项改进。一、双臂摆杆拉簧安装位置的改进原双臂摆杆拉簧因其安装位置的关系,检修较为困难.改进后的拉簧安装采用双臂摆杆6的短臂至抱箍定位块1方向的位置(见附图),用两块皮件与其连接,这样既解决了检修的不便,同时也省去了拉簧小脚和拉簧轴芯两只机件。  相似文献   

12.
《丝绸》1976,(7)
(一)工作原理: 脉冲飞行式光电探纬是在梭子与纡管上各开一个能够横向(或纵向)透光的小孔,使处于梭子一侧的光源发出的光线可以通过小孔而投射到处于梭子另一侧的光电池上。当梭子来回飞行时,光电池上不断接收亮暗信号。满纡梭子飞行时,纡管上的小孔由于被纬纱遮住,光电池上接到的信号是两个短暗(梭子两次飞过光电池而遮光,每次持续  相似文献   

13.
我厂现有织布机576台,其中1511M型44英寸336台,1515型56英寸240台。1980年以来,我厂针对梭箱木制件磨损严重、消耗大、既影响梭子飞行,又影响织机完好率的状况,采用在梭箱活动背板(Q4)前段加镶铁板的方法,对Q4进行了改进,延长了Q4的使用寿命,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工与安装(附图)  相似文献   

14.
天马优秀型剑杆织机是意大利产较先进型织机 ,我公司在五年使用过程中发现电源模板之一的PCD电路板损坏频率较高 (其他电路几乎不坏 )。为了不因PCD板的损坏而影响生产 ,我们总结和摸索了一套检修方法和维修实例 ,基本上可以做到随坏随修。PCD板是一块电源板 ,全机动作所需的电源均由PCD供给和控制。有七个接口 ,作用分别是 :J1交流低压入口 ;J2 离合器电源供给 ,由K6、K7控制 ;J3、J4(未用 )可用于电子提花机控制 ;J5、J6 离合器线圈接口 ;J7信号检测控制接口。 2 4只发光二极管LD1 ~LD2 4 用来显示各部分工作状况 ,根据灯况可…  相似文献   

15.
电动落纱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断相故障,烧坏电动机,甚至引起火灾。我们使用发光二极管加装了断相显示,线路如附图。本线路具有以下特点:采用新型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与白炽灯相比具有体积小,工作电压低,工作电流小,发光均匀稳定,响应速度快以及寿命长不怕振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FA801型摇纱机满绞自停装置改前是一对M3×20的螺钉作为信号触头(见附图)。由于其触头机件细小又无弹性,满绞时触头发生碰撞作用使螺钉极易磨损或损坏,从而产生间隙使其接触不良,控制电路不能导通,造成满绞自停失灵,影响产品质量。对此,我们作了简单改进,将其中一螺钉触头改用弹性铜片,效果很好。经使用证明,改后自停灵敏、  相似文献   

17.
陈益阳 《棉纺织技术》1991,19(12):34-37
FA251B型精梳机是在FA251A型基础上,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而发展的系列产品,由上海第一纺织机械厂设计制造,在国内目前使用面较广泛的FA251A型精梳机基础上,作了八项改进,于1990年1月设计,同年7月和9月分别参加了印度尼西亚和北京国际纺机展览会,于1991年2月安装在无锡二棉进行生产试验,1991年6月通过鉴定。生产试验期间,在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减少三自动穿筘机的坏车率,减少零件消耗,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我厂对该机作了以下两项改进。这二项改进现已逐步推广使用。一、用三自动双向可控硅控制电路取代中间继电器 1.原来使用中间继电器的状况三自动上使用中间继电器其作用有两个:第一是将穿综钩开关发出的脉冲信号同时输送到插筘和吸停经片的两个线圈上;第二是避免触发电流直接与负载连接 (用小电流控制大电流) ;第三自动插筘和吸片的动力分别是由一  相似文献   

19.
夏中荣 《棉纺织技术》1995,23(10):58-59
FA506型细纱机微机复位电路的改进1992年11月我厂南纺纱分厂安装了36台FA506型细纱机。使用中垮钢领板现象时有发生,即使用中途落纱按钮(3QA)或使用钢领板定位落纱开关(ICK;)落纱后,开车不久,纱管还是小纱时,全机再次停车,钢领板自动下...  相似文献   

20.
一、刹车带支架(FA801-0100-6)的改进 FA801型摇纱机刹车带支架为3毫米厚的钢板焊件,改前由于原件存在一处设计强度不够,刹车时经受不住3公斤电磁铁牵引力的冲击作用,断裂损坏现象严重,影响正常生产。我厂1987年购置的10台FA801型摇纱机使用不到一年,该件断裂损坏率达90%以上。对此,我们在新件投入使用或断件焊接修复的同时作了简单改进,见图1。经使用证明,改后强度提高,寿命延长,提高了设备运转率,保证了生产顺利进行。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