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实际的味精生产中,我们发现液体料液的腐败对味精的质量以及精制车间的收率影响较大。对于腐败的问题我曾经有一篇论文中专门对整个味精生产中料液的腐败做了分析,针对味精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精制车间我想和大家再作一下交流学习,供大家参考,希望对行业中味精质量的整体稳定能有好处。  相似文献   

2.
味精生产过程中如何控制硫化碱的使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味精生产过程中一般都用硫化碱除铁,但是,硫化碱所用比例没有严格规定,所以,经常会造成结晶料液中残存有大量的硫化碱,导致成品味精中带有大量的硫离子,严重影响味精的质量,用此种方法可以控制硫化碱使用量,减少结晶料液中硫化碱的残存量,从而提高成品味精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还原型漂白剂保险粉应用于味精生产的可行性。保险粉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可以用来漂白味精料液,从而改善味精成品的色泽。  相似文献   

4.
沈艺文 《发酵科技通讯》2004,33(3):27-28,42
本文研究了再生炭、废炭在味精生产中的合理利用。用再生炭与废炭代替原炭,应用于味精料液脱色,在保证味精质量的前提下,既减少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料液梯次循环式生产细长晶味精和粗壮味精的基本工艺流程和实现正常生产所要控制的重要指标,即含量浓度比.重点论述了生产细长晶和粗壮型味精的操作要点,介绍了细长晶味精和粗壮型味精的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6.
在味精的生产过程中,一般的管理者都很重视工艺指标的执行情况,以及原辅料的价格和质量问题,往往忽视了液体料液的隐性损失,对于液体料液来说,由于不是无菌操作,再加上大家对微生物这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缺乏一定的认识,所以在生产中腐败所造成的损失还是不小的,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能使大家有一个感官性的认识,我们从数据、图表着手对腐败这种味精生产中的隐性杀手进行了一个系统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因生产操作不当或放罐的影响,结晶罐内的浓缩料液雾沫进入二次蒸汽管,其中一部分进入冷凝塔,随冷凝水一起排出,造成味精流失;另一部分与二次蒸汽的冷凝液回流到结晶罐内,影响浓缩结晶的正常进行。放罐结束后,二次蒸汽管内的残留料液冷却,形成味精结晶,很容易造成二次蒸汽管和雾沫分离器的堵塞。经设备改造后,味精收得率提高4%以上。  相似文献   

8.
详细的描述了中和料液调配法生产粗壮型优质味精的工艺,阐述了有关的工艺操作控制指标和关键技术,以及采用此工艺技术生产的成品味精的部分质量指标和外观规格。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针剂活性炭对经膜过滤后的味精料液进行脱色的最适宜条件:温度为60℃、pH为料液的自然pH6.0~6.5、脱色时间为1h、活性炭用量为料液体积的0.5%。并且在相同的脱色条件下,分别采用针剂活性炭和味精专用活性炭对味精料液进行脱色效果比较,发现针剂活性炭的脱色效果明显优于味精专用活性炭。  相似文献   

10.
味精精制的过程是脱色浓缩结晶的过程。而对于整个过程来说,味精料液的除杂以及结晶料液质量的好坏对味精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味精发黄和异味和与杂质杂菌管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味精生产重要附属设备浓缩放料阀功能入手。分析原装放料阀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的关键处进行改进,自行改进设计出了新的放料阀,经过生产实践的长期使用检验,自制放料阀完全能达到味精浓缩料液放料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2.
提高味精生产中和料液浓度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科学实验和对生产工艺的调整改造,将味精生产中的中和料液浓度从22°Be提到至28°Be,单个中和罐料液最高浓度可达30°Be。根据计算和实验,每提高1°Be浓度,吨味精汽耗可降低45kg,可缩短浓缩结晶锅1h的操作周期,对于生产10万t味精的生产厂,年可增加利润5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3.
味精精制中和液采用粉状活性炭用于中和液的第一步脱色,已经很多年了。由于粉状活性炭颗粒小、表面积大、单位质量吸附量高,并且在过滤除去炭渣的同时能除去料液中不溶性杂质,具有很强的吸附色素能力,所以为大多数味精厂家所采用。由于木材生长周期长,我国对树木采伐控制越来越紧,粉状活性炭价格上涨也成为必然趋势,另外生产实际操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存在着加炭、卸炭、洗炭及废炭处理等劳动,并且影响粉状活性炭脱色的因素很多,如温度、pH值、脱色时间、活性炭用量等等。  相似文献   

14.
对于发酵型食品添加剂,发酵料液及发酵废水中含有残留的菌丝体、糖或蛋白质、悬浮微粒和有机盐等杂质。在生产中,利用分离膜技术不仅可以将发酵料液澄清,回收残渣使其得到综合利用,增加经济效益;还可以使发酵废水得到有效的处理以避免环境污染。本文主要介绍膜分离技术在味精、维生素C、柠檬酸、黄原胶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在味精生产过程中,发酵液、母液、结晶料液中硫酸盐含量的定量测定方法。主要原理是Ba^2+与SO4^2-生成硫酸钡沉淀,其混浊度的吸光值与硫酸盐的浓度存在线性关系,可以定量测定出硫酸盐的含量,本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度高,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原来味精脱色工艺是采用硫化碱和粉状活性碳间歇式除铁和脱色。工艺及设备比较落后,由于硫化碱和粉状活性碳与味液接触机会少,因而除铁和脱色效率低,并且除铁和脱色不彻底,造成味精的洁白度差。 自从采用122^#树脂和C-11颗粒炭除铁脱色以后改善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个人卫生条件。对生产现代化指标控制的好,生产味精色泽洁白。脱色液及母液透光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味精外观质量也达到了较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内热式味精结晶罐的料液循环重要性,定性地分析了影响循环的一些主要因素,并详细地应用流体力学公式推导结果,来确定结晶罐的主要尺寸。  相似文献   

18.
在味精生产中,发酵工序是其整个生产工艺的关键,只有提高发酵水平,才能确保味精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并降低成本。而糖液是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原料,它的质量好坏对发酵生产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糖液质量是保证发酵技术水平提高的前提条件。笔者经过多年生产实践,对如何提高糖液质量有所总结,以下为总结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在味精尾液中加入米糠、玉米面、菌种等原料进行固体发酵,通过烘干、包装,制成饲料,这样既解决了味精尾液的出路问题,减少环境污染,又能生产出一种新产品饲料,提高味精尾液的价值.是一种处理味精尾液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20.
味精在生产过程中,流加液氨在提供菌体生长的氮源和合成氨基酸所需氨基的同时,也起到调节发酵液pH的作用,结果在味精生产过程中有着大量的NH4^ 。过量的NH4^ 不仅影响到味精成品的质量,还会造成原料液氨的浪费。因此对味精母液中的NH4^ 含量的定量测定对味精成品的指标和生产成本的降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对离交液中NH4^ 含量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