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专利涉及控制电致变色显示单元的方法和电路,特别是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的驱动电路以及显示系统。本专刊还专门讨论两电极支撑板间含有电致变色材料的电光显示器件(加上电流呈光吸收特性的可逆变化)的驱动方法和电路。采用本专利控制驱动方法、控制驱动电路以及显示系统得以比较简单的单元和电路结构来改善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可  相似文献   

2.
电色显示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显示技术,在国外已引起了广泛的注意。本文首先介绍这种显示器的特点和应用,并根据电色物质的状态分成三种类型,分别介绍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然后重点介绍各种WO_3型电色显示器的结构、特点和现状。最后简单叙述电色显示器的驱动方法和今后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能级结构,阐述电极薄膜优化对提高载流子注入效率的作用。系统评述了红绿蓝三原色有机发光材料在荧光量子效率、稳定性、寿命等方面的进展。在对比分析有机显示器件被动矩阵和主动矩阵两种驱动方式技术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主动矩阵的薄膜晶体管TFT驱动电路的研究进展及相关技术难点。最后简要回顾有机面板在显示尺寸、色彩及寿命方面的研发成果,并探讨了大尺寸面板在产业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可能的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和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方法,制备了16×16点阵式碳纳米管场发射显示器件(Carbon N anotube F ield Em ission D isp lay,CNT-FED)。根据CNT-FED的结构特点,研究了CNT-FED的显示驱动原理,设计了以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驱动电路,实现了点阵式显示器件的动态显示。  相似文献   

5.
发光二极管(LED)微显示技术由于其潜在应用而倍受关注.与主流的基于硅基驱动器的LED微显示技术不同,采用GaN场效应晶体管(FET)驱动的LED微显示技术制作的器件具有可靠性高和制作工艺简单等优势.总结了各种GaN FET驱动LED微显示的器件结构及性能,这些器件结构包括:直接利用LED外延结构制作FET驱动微型LED发光像素的横向集成结构、HEMT驱动微型LED发光像素的横向叠层结构、纳米线GaN FET驱动LED发光像素的垂直叠层结构.对基于GaN FET驱动的LED微显示技术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对GaN FET驱动的LED微显示技术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发光与显示     
《光机电信息》2004,(11):44
照明光学系统的基础;采用三色LED照明的CCD显微镜;步进器的照明系统;投影仪的照明系统;图像处理用照明系统;照明光学系统模拟软件;柔性液晶器件的时分全彩显示;理想的蓝色发光器件的实现;可编程衍射光栅及其在显示、光谱学和通信中的应用;具有二维共振微扫描反射镜的廉价投影装置;采用光栅电机械系统的高分辨率激光投影显示系统;无源矩阵显示器中静电驱动的光学法布里一珀罗开关;  相似文献   

7.
在本文中,我们将要论述的是一种采用基本的和先进的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结构进行评测的新型高效电子传输材料。所收集的数据表明这种新型的材料具有高效率、低运行驱动电压的特点,是一种低功耗的显示器件。同时还对具有竞争力的器件寿命进行了观察,对于采用这种新型材料的某些器件结构来说,显示了极大的改进。本文中所提出的数据显示了效率以及驱动电压的改进可以在蓝色和红色器件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1、引言直观电子显示器件可以是有源的,也可以是无源的。无源显示器如液晶和电色器件(Elechromic Device)。几种有源显示技术列于表Ⅰ。  相似文献   

9.
DLP投影显示中的特殊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数字微镜器件(Digital Micmmirror Device,DMD)的特点,对DLP投影显示中的特殊技术进行了论述.DLP投影显示中的特殊技术主要表现在DMD及其电子学控制、DIP光学引擎设计、DLP光机结构设计等多个方面,例如DMD的结构、DMD的寻址和复位、DMD的二进制PWM驱动、色滤光片控制、光源控制器设计、消杂散光处理、热设计等.由于采用了这些特殊技术,DLP投影显示系统获得了高质量的显示图像,其可靠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全无机胶体量子点显示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胶体量子点发光的全无机显示器件具有优于OLED的电致发光和抗环境性优势,将成为新一代平板显示器件。本文介绍了全无机胶体量子点显示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介绍了GaN电荷传输层量子点显示器件、金属氧化物电荷传输层量子点显示器件、交流驱动多层结构的透明量子点显示器以及单极性量子点显示器件等。指出深入研究全无机胶体量子点发光器件的电荷输运机制,在新材料、新器件结构和新驱动机制等方面,改进器件的电致发光效率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1.本刊征集有关液晶、聚合物、胶体等软物质和各类显示材料及制备方法、液晶物理、生物液晶、液晶非线性光学、液晶显示、等离子体显示、阴极射线管显示、发光二极管显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场发射显示、微显示、真空荧光显示、电致变色显示及其他显示、各类显示器件物理和制作技术、各类显示新型模式和驱动技术、显示技术应用、显示材料和器件的测试方法与技术、各类显示器件的应用等研究论文。2.本刊设有特邀报告、材料物理和化学、器件制备技术及器件物理、器件驱动与控制、成像技术与图  相似文献   

12.
正1.本刊征集有关液晶、聚合物、胶体等软物质和各类显示材料及制备方法、液晶物理、生物液晶、液晶非线性光学、液晶显示、等离子体显示、阴极射线管显示、发光二极管显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场发射显示、微显示、真空荧光显示、电致变色显示及其他显示、各类显示器件物理和制作技术、各类显示新型模式和驱动技术、显示技术应用、显示材料和器件的测试方法与技术、各类显示器件的应用等研究论文。2.本刊设有特邀报告、材料物理和化学、器件制备技术及器件物理、器件驱动与控制、成像技术与图像处理等栏目。  相似文献   

13.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具有驱动电压低、亮度大、效率高、能实现大面积平板彩色显示以及柔性显示等优点,在平板显示领域引起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前景诱人.简要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发光原理、主要特点及3种主要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讨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一种由OLED和micro-LED反向并联组成的AC全彩显示器件。该器件由二者按相反极性结构并联而成,能改善传统器件不同颜色子像素之间的亮度和光效不均匀等问题,兼具高发光效率、高像素密度和长时间工作寿命等优点。同时,本文提出了一种与之适配的反向并联显示器件专用驱动方案。新型显示器件能够改善传统单一元素显示器件的亮度和光效不均匀性,显示方案的提出能够解决传统驱动方案不适配AC显示器件反向并联结构的驱动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1.本刊征集有关液晶、聚合物、胶体等软物质和各类显示材料及制备方法、液晶物理、生物液晶、液晶非线性光学、液晶显示、等离子体显示、阴极射线管显示、发光二极管显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场发射显示、微显示、真空荧光显示、电致变色显示及其他显示、各类显示器件物理和制作技术、各类显示新型模式和驱动技术、显示技术应用、显示材料和器件的测试方法与技术、各类显示器件的应用等研究论文。2.本刊设有特邀报告、材料物理和化学、器件制备技术及器件物理、器件驱动与控制、成像技术与图像处理等栏目。  相似文献   

16.
无机电致发光是在发光层以及介质层均为无机材料的电致激励发光现象,虽然其发光原理至今仍有争论,但由于其功耗小,才质柔软可弯曲,故在显示领域中已有大量应用。本文在简单介绍了无机电致发光光柱的结构及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对其静态驱动显示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介绍了构成静态驱动电路结构的各器件的功能、电源电路的实现形式及电压、频率测量的软件流程,并在电路结构上与动态驱动显示技术做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正>1.本刊征集有关液晶、聚合物、胶体等软物质和各类显示材料及制备方法、液晶物理、生物液晶、液晶非线性光学、液晶显示、等离子体显示、阴极射线管显示、发光二极管显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场发射显示、微显示、真空荧光显示、电致变色显示及其他显示、各类显示器件物理和制作技术、各类显示新型模式和驱动技术、显示技术应用、显示材料和器件的测试方法与技术、各类显示器件的应用等研究论文。2.本刊设有特邀报告、材料物理和化学、器件制备技术及器件物理、器件驱动与控制、成像技术与图像处理等栏目。  相似文献   

18.
<正>1.本刊征集有关液晶、聚合物、胶体等软物质和各类显示材料及制备方法、液晶物理、生物液晶、液晶非线性光学、液晶显示、等离子体显示、阴极射线管显示、发光二极管显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场发射显示、微显示、真空荧光显示、电致变色显示及其他显示、各类显示器件物理和制作技术、各类显示新型模式和驱动技术、显示技术应用、显示材料和器件的测试方法与技术、各类显示器件的应用等研究论文。2.本刊设有特邀报告、材料物理和化学、器件制备技术及器件物理、器件驱动与控制、成像技术与图像处理等栏目。  相似文献   

19.
电致变色写入与显示器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电致变色写入和显示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与实验结果,提出了这种新型电致变色器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电致色器件     
利用电致色现象的实用性器件,从首次试验至今已历经十余年,从单纯探讨器件的可能性发展到出现商品化的倾向.人们期望电致色器件(ECD)能够弥补发光二极管(LED)和液晶器件(LCD)的缺点,但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和对电致色器件的理解,特别是近年来LCD技术的迅速改进,似乎有必要重新评价电致色器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