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产品世界》2000,(2):10-10
据最近的统计,世界固定设备连接因特网的网民约1.6亿,但是移动电话用户已达到3.75亿,超过1倍还多。而且,预计20D3年移动电话用户还将进一步猛增到5.35亿,表明移动因特网电子商务具有巨大潜力。工业分析家预计,未来3年内通过移动手机进行的电子商务将占总市场10O以上,2002~2005年间可上因特网移动电话销量将超过6亿部。移动电话经营者将不断从提供网络内容$1服务增加收入。由于欧洲移动电话制造商领导着世界数字无线电话革命的潮流,巨拥有世界最多的无线移动电话用户,因此,欧洲移动商务(mobi…  相似文献   

2.
移动通信发展迅速,根据统计到2003年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可达到2.58亿户,年增长率为24.9%,移动电话普及率可望达到20%从而使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移动电话的迅速普及使得移动电话用户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随时随地的话音业务,适合市场需求的移动增值业务显示出了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先进的移动卫星通信综合系统陈肇基自从模拟式蜂窝状移动电话问世以来,全世界移动电话用户的发展,每年增长超过40%。目前西欧和美国的用户已超过1千万户,并从模拟制逐步过渡到数字蜂窝状移动电话制式,简称GSM。GSM虽称为全球性的移动电话,但蜂窝状移动电话...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移动通信事业的迅速发展.目前移动电话普及率已经超过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迅速普及使得移动电话用户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随时随地的话音业务.适台市场需求的移动增值业务显示出了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5.
虽然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但移动电话普及率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此外,我国移动用户手机的平均更新剧期为1.5年,相对比较长。由此可见我国移动终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爱立信的移动定位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菁 《电子科技》2000,(12):11-12
移动电话所在位置对于移动网络的运行非常重要,因为无论用户所在何处,网络都需将呼叫信息传递给用户的电话。随着网络不断演进,提供的业务不再仅限于基本的话音通信业务,有关移动电话所在位置的准确信息变得至关重要:* 基于位置的新业务将对用户非常有用,也会给运营商带来收益。* 紧急呼叫需要移动用户的准确定位。* 运营商可以利用位置信息来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网络。移动互联网的关键基于信息的新型业务出现在现有的移动网络中,为提供“第三代”移动业务做好准备。这些新业务中的很大一部分将反映用户的状态:所处位置、生活方式及其…  相似文献   

7.
《通信管理与技术》2007,(4):I0012-I0013
在2007“中国通信增值产业高峰会”召开之际,业界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电信增值业务的发展上来,尤其是移动增值业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我国移动通信保持持续高速发展的势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已经达到5亿左右,移动电话普及率接近40%。移动电话的迅速普及使得移动电话用户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随时随地的话音业务,适合市场需求的移动增值业务显示出了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8.
蓬蓬勃勃发展的Internet引出移动数据业务与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数据终端与移动电子商务将迅速崛起,论述了移动电话的发展引发移动数据业务、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数据终端及移动操作系统、移动处理器竞争、移动电话数据接入、特殊移动数据终端和移动终端面对的问题,赖以引起商家及运营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移动网络金融现状分析在我国移动互联网呈现飞跃式发展,截止2013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超过5亿,占比达81%;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66%已经超越美国和英国。数据显示,全国所有城市均已实现了3G的基本覆盖,新增3G移动电话用户1.69亿户,总规模突破4亿户。伴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价格与使用资费的下降及wifi的广泛铺设,4G网络的起步,移动网民呈现爆发趋势。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极大改变了用户对移动终端使用习惯。  相似文献   

10.
石岗 《移动通信》2002,26(9):93-95
1 移动数据业务简介移动数据业务是指向移动设备传送非话音的信息,涵盖从寻呼信息到移动电话上的Web接入,再到E-mail的发送等所有方面。从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业务类型。(1)移动E-mail:最实用的,最受欢迎的移动数据业务,因为一般移动用户肯定也是互联网电子邮件的用户,而电子邮件的用户都是未来潜在的移动用户,对很多消费者而言,移动E-mail也许是他们接触并使用的第一个移动数据业务,直接影响对移动数据业务的消费习惯。(2)移动多媒体短消息:在2G网络中,无论在国内还是在海外,短消息已经成为话音后发展最…  相似文献   

11.
周筱 《数字通信》2001,(3):73-75
“你上网了吗?”“你上网聊过天了吗?”,“你上网聊天用什么?”──如果有人这样问,相信有很多上网聊过天的人会说他们用OICQ聊天。可是用OICQ不是只能在电脑上聊吗?有没有一种随时随地而不需要通过电脑聊天的方法呢?能不能用我们的移动电话直接与用户实现在线交流呢?有!那就是“移动OICQ。什么是“移动OICQ” “移动OICQ”服务是移动通信运营公司的GSM、SMS和WAP系统与腾讯科技有限公司的OICQ系统互联,使移动电话用户可以直接和OICQ用户进行短消息通信的一种服务。 目前全国开通“移动OI…  相似文献   

12.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于1996年下达指示要求移动运营商为移动电话用户提供E-911(紧急救援)服务,这就要求对所有移动电话用户实现定位功能,同时,FCC又于1999年对定位精度做出新的要求。FCC的这些举措大大促进了关于定位技术及其服务业务研究的发展,很多国家开始致力于研究商用定位技术并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商用定位服务。近几年,全球移动用户的数量迅猛发展,为商用位置服务提供了极其诱人的市场前景。有关报道预测,2006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通信》2009,(22):83-84
日前,阿尔卡特朗讯宣布,旗下风险投资项目touchatag与全球领先的支付解决方案供应商Clear2Pay将合作开发针对移动运营商的移动支付框架方案。通过该方案,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购买产品、购票或进行转账。例如,把具备近距离通信技术(NFC)功能的移动电话放在销售点(POS)终端的扫描器上,用户就可以把移动电话变为手机钱包。  相似文献   

14.
古松 《通信世界》2001,(13):32-32
从1988年中国出现第一部移动电话始,移动通信在中国的发展已有10多年的历史。时至今日,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呈快速增长的态势,1999年底中国的移动用户数约为4300万,2000年底该数字已上升为8500多万户,有专家预计在2001年的上半年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将超过1个亿。目前中国的移动通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相似文献   

15.
杨融 《现代通信》2003,(10):25-27
随着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手机普及率不断攀升,移动电话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人们的通信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但是在移动产业一派繁荣景象的背后,运营商却面临着ARPU(每用户平均收益)值下降问题。除了不断寻找新的像SMS这样深入人心的大众应用外,运营商们开始更加注重为企业用户提供服务,开发专门为集团用户提供服务的业务,其中MVPN(移动虚拟专用网)最受运营商和企业用户的瞩目。  相似文献   

16.
移动电视     
1.移动电视将成为南美移动电话服务的主导内容 韩国电子巨头三星公司坚信,今后的2到3年手机电视将成为南美洲移动电话服务中的主导内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调查研究预测,到2001年,全球范围内通过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的用户人数将超过通过PC上网的人数。而且NTT DoCoMoi-mode成功的商业模式有力地证明了移动互联网的无穷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磊  FF 《数字通信》2004,(21):85-86
“移动QQ”服务是腾讯科技有限公司与移动通信运营公司合作推出,使移动电话用户可以用短信功能、WAP功能和QQ用户进行短讯通信的一种服务。它与KJavaQQ相比,使用条件要相对简单点,不需要手机支持KJava,也不要求手机有上网功能,只要用户手机可以正常收发短信即可,这无疑为喜欢聊天而手机又不支持KJavaQQ的用户提供了很好的一种方式。要使用移动QQ也很简单,只需要有一部可正常收发中文短信的手机即可,如果你没有QQ号码,还可以用手机短信再申请一个QQ号码,并且短信平台的移动QQ使用起来与KJava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移动公用电话发展的过去和现状,预测了移动公用电话的发展趋势。还介绍了移动公用电话系统的组成,以及无人值守移动公话、有人值守移动公话、办公型移动电话和移动公用电话网管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移动通信市场高速增长。近几年,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如图1所示)。至2002年12月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达2.07亿户,已接近固定电话用户(2.14亿户)。2002年移动电话用户新增6139.4万户,远高于固定电话新增数(3405.1万户),按照目前两发展的相对态势,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越固定电话用户数已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