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山西省农村饮水工程出发,分析了工程水价、资源水利、环境水价和可承受水价等不同类型饮水工程的水价构成和计算方法,并以太谷县为例计算了县域农村饮水工程的合理水价,建议在制定水价时应针对不同的饮水工程采用不同的计算方式,同时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并制订完善相应的水价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新绛县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以来,结合在工程运行管理方面摸索总结的一些经验,提出了以现有农村饮水工程为基础,扩建、延伸集中供水工程,改造、提升村级管网,逐步实行有偿计量供水,提高供水保证率的后期管理理念,以期对全县农村饮水工程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重建轻管”是当前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山西省在实施农村饮水解困项目过程中,加强建设管理、狠抓工程管护,探索出了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管理新机制。4月8日至9日,市水利局组织部区(市)县水利局的主要领导友相关负责人赴该省进行了考察。该省的以下农村饮水工程建后管理的主要做法及经验值得我市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4.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开封市城区农村饮水安全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开封市城区农村饮水工程现状与需求调查主要任务为对城区的饮水工程进行深入调查,全面摸清开封市城区农村饮水现状,总结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合理提出解决措施,并为城区农村饮水"十三五"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农村饮水困难问题的存在不但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而且对农村社会稳定和农业结构调整也有一定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2000年以来,山西省在全省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并在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经验:积极出台政策,强化管理制度;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护主体;严格核定水价,实行公开收费;强化“两费”提取,严格“两费”使用;强化服务意识,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6.
周娟 《治淮》2021,(2):71-72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饮水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饮水安全工作,要求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农饮工程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健康水平。一、亳州市农村供水工程总体建设情况为解决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安徽省亳州市自2005年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07年以来列入民生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8处,累计完成投资26.64亿元,农村通自来水的行政村有1227个,共计覆盖了520.24万农村居民。亳州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7.
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西省寿阳县共兴建各类人畜饮水工程417处,解决了472村、10万人和1.3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 1984年,寿阳县在人畜饮水工程的建设上开展了以水源优、设计方案优、施工质量优、工程造型优、管理更新措施优为主体的“创全优”活动、目前全县共兴建高标准、高质量的优质工程150多处,优质率达到了90%;饮水工程供水保证率逐年提高,由过去的季节性供水,变成了常年供水;使许多昔日吃水贵如油的穷山村,纷纷走上了致富路。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分析山西省实施3年农村饮水解困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积极建立农村供水市场是解决农村吃水问题的正确途径,多方筹资是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前提、落实工程管理主体是根本措施、改革工程供水价格是重要保障。强调要及时解决市场化运作中一些前瞻性、苗头性问题,进一步完善供水管理制度,拓展供水市场,提升农村饮水解困和农村供水市场的层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翼城县自2000年至今,共兴建各类农村饮水解困和饮水安全工程113处,这些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构建和谐文明的新农村提供了保障。在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工作中,翼城县以保障安全供水为核心,以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为主要方向,以水费计收、“两费”提取为重点.以保障工程良性运行为目标,在明晰产权、组建用水者协会、推行基本用水量制度、折旧大修费积累和使用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2008年11月中旬,记者专程到翼城县进行了实地采访。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农村饮水解困工作的实践说明,建立农村供水市场是解决农村吃水难问题的途径。多方筹资是市场运作的基本前提,落实工程管理主体是根本措施,改革工程供水价格是重要保障。提出进一步完善供水管理制度,拓展供水市场,提升农村饮水解困和农村供水市场的层次。  相似文献   

11.
扶风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扶风县水资源短缺、自然条件及农村饮水的现状,介绍了该地区自从1996年以来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先进经验;阐述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农村饮水工程的实施,使饮水工程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后在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应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2.
山西临汾:让饮水工程永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饮水解困工程建设概况 山西省临汾市地处山西南部,汾河下游.全市具有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十年九旱,水资源短缺,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0.6%,农村人口303.4万人,占总人口的77.3%,17个县市区中有10个贫困山区县.2000~2003年,水利部和山西省4年累计投入资金2.23亿元(其中,省级以上补助10074万元)用于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新建各类农村饮水解困工程1222处,解决了2067个自然村67.3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实施以来,很多饮水困难村屯解决了农民多年来梦寐以求想要解决而解决不了的大问题,饮水工程的建设,不但解决了饮水问题,而且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供水保证,特别是氟病区人民饮上了合格的自来水后,人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都感到生活条件改善了,生活水平真正提高了。但是,由于地质条件的原因和农村生产结构的变化,目前仍有不少村屯因水质差、水源污染严重,饮水条件还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饮水标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为此,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感受和肇东市农村饮水状况,作一浮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据2005年完成的《绥宁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资料表明:该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为70690人。该县把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做为落实省政府八件实事后,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做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2004年以来,共兴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4处,解决3.32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工程总投资1141.245万元。  相似文献   

15.
李娟 《陕西水利》2012,(1):56-57
通过分析彬县农村饮水工程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农村饮水工程后续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参与式管理农村饮水工程的办法,以确保农村饮水工程有人建、有人管,长效利用,可供情况相近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直接关系农民日常生产、生活的民心工程。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兴县农村饮水工程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全县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能够有效缓解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逐步解决当地农户的饮水难题,为其他农村饮水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单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网延伸长、供水住户较集镇供水工程分散,用水人口少,在工程前期建设中投资较大,后期工程运行经费不足等问题十分突出。为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好、管得好、长受益,以陕西省旬阳市双河镇农村单村供水工程为例,通过分析工程运行管理现状,找出运行中的薄弱环节,提出维护管理对策,确保广大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为同类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1.农村饮水安全现状黄骅市是一个严重缺水地区,深层水含氟量高,农村饮水问题非常严重。自2000年,国家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市委、市政府连续几年一直作为全市的大事、实事来抓。黄骅市饮水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就工程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言仍存在问题:一是农村饮水工程多以村为单元,工程数量多,规模小,补助资金分散,自筹能力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和“氟病区改水项目”的实施,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饮水工作的扶植力度。2000年以来,共安排我省国债资金6.8亿元,地方及群众自筹5.03亿元,建成饮水工程近8000处.解决了386万人的饮水困难。  相似文献   

20.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是党的一项惠民政策,近年来,国家投入巨资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05年以来,马龙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完成投资4 214.26万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77处,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为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全县各乡(镇)在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后续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由于农村供水规模小,供水成本高,供水水费仅能满足运行成本,甚至低于运行成本,水费实收率存在一定差距,要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设计年限内正常运行,并能得到更新改造,必须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后续管理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