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挂壁式变频空调器热舒适性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挂壁式房间空调器的使用特点,运用CFD方法模拟室内空调热环境,对空调送风温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利用房间环境热舒适实验结果,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验证数值计算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空调舒适性自然风模拟方法及其在产品上的应用,通过采样自然风及特性分析,验证了自然风的基本判定依据。通过设计空调上下导风板的智能运动规则,对导风板的运动速度、幅度和时间等参数进行关联控制,模拟出空调舒适性自然风。与传统机械送风相比,舒适性自然风显著提高了空调的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顶部送风方式对地铁列车车厢舒适性的影响,将车厢与送风风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建模,对孔板送风和格栅送风的气流组织形式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孔板送风可以很好地改善站姿乘客头部吹风感;格栅送风气流方向上风速达到1.0m/s,站姿乘客头部有较强吹风感,但坐姿乘客区域热舒适较优。本研究为地铁列车的送风形式、室内气流组织优化设计以及舒适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应用FLUENT软件对一多功能会议室空调系统分别用全新风送风与二次回风送风两种送风方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和比较了送风速度、送风温度、室内结构参数等因素对室内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全新风送风系统与采用二次回风系统相比,空气品质和热舒适性更好。  相似文献   

5.
基于涡动气流不适率及康达效应,采用倾斜微孔弥散射流出风方式,实现微孔层流柔和送风,同时缓解冷空气过早落地问题。采用间隙附壁引流,搭载智能自旋转式导风板,实现广范围柔和送风,有效保证房间各区域舒适性;在同转速下,柔风模式时的制冷量降低14.8%,涡动气流不适率为10%,相比常规送风模式降低25.4%;在同风量下,柔风模式的涡动气流不适率为12.5%,相比常规送风模式降低22.9%;柔风模式的扫风范围比常规模式更广,有效提升送风舒适性。  相似文献   

6.
地板送风空调系统的热舒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叙述了热湿环境中地板送风空调系统(UFAC)的热舒适性研究.通过测量假想平板网格节点上的热舒适性参数来预测气流的组织形式及办公室内空间的热力层特性;通过计算机来计算Fanger的热舒适性指标以检测室内人员的热感觉;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得出气流的速度和其他各项参数的关系.研究的主要成果显示,在地板送风空调系统中,送风口附近由于热力梯度较大存在着局部的不舒适性热感觉.另外,送风气流呈抛物线的特性将使气流形成一个滞留区.  相似文献   

7.
对兰州市某高级综合办公大楼部分房间的置换通风进行设计计算,对室内送风速度以及送风口温度进行实测,并与上送风方式进行分析对比,得到置换通风的送风特性以及温度分布规律,揭示置换通风在提高人体的热舒适性、改善室内空气品质、节能等方面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高大空间建筑在冬季供暖过程中常采用喷口送风的方式,容易出现送风热射流上浮、送风距离短、竖直方向存在热分层等现象。提出一种高大空间复合气流送风供暖方案,利用一股等温气流压制送风热射流,减弱热射流上浮。采用Fluent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铁路站房候车大厅有无控制气流作用下的室内气流运动情况及舒适性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复合气流供暖送风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气流送风角度和送风速度存在一定限值,超过限值后压制效果明显增强;控制气流喷口与送风气流喷口间距在0.5m~1m内,控制气流的压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圆形落地式变频空调器出风口在制热过程中存在上下出风温度差异较大的问题。本文首先将空调器出风口分成几段进行研究,发现处于下部的出风口处温度明显较低,不能满足人体对热舒适性的要求。然后进行换热器仿真分析和系统试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空调器出现制热出风上下温度差异的原因为冷凝器流路设计不合理,导致热空气在风道中混合不均。最后提出两流路冷热端交叉啮合的冷凝器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室内相对湿度对空调器性能及舒适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外工况及室内干球温度相同,室内相对湿度不同的条件下,实验分析空调器的性能参数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室内相对湿度对空调器的能效比几乎没有影响,但相对湿度较低时空调器的出风温度也较低,相对湿度与温度合理耦合可以实现同等热舒适条件下快速制冷且降低空调器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验研究了碰撞射流冬季热风供热时不同的送风速度对室内温度场和热舒适性的影响情况。对不同送风速度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碰撞射流冬季热风供暖时送风速度对室内温度场、速度场和热舒适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传统家用热泵空调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制热时"头热脚冷",制冷时"冷风吹人"的舒适性问题,且存在制热能量利用率低、能耗大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人体稳态及动态热舒适下的不同需求及空气射流的基本理论等,提出分布式送风技术解决方案。通过试验对比分析分布式送风气流组织与传统上部送风及正面送风气流组织对舒适性、能耗的影响。从试验结果可知:与传统送风方式相比,分布式送风气流组织具有更好的房间热舒适;制热的垂直空气温差可降低71%~81%;制热能耗降低,耗电量可降低29%~48%;制冷冷风不吹人,吹风感指数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一般家用空调系统只进行温度控制,湿度为被动调节,导致室内人员的舒适感较差。本文介绍了一种在户式中央空调系统内设置调湿型新风空调器的方案,通过在新风空调器内设置两级压缩制冷系统,对新风进行深度除湿,新风承担部分室内湿负荷,从而实现室内湿度的主动调节。同时通过回收利用除湿制冷排放的冷凝热提高新风送风温度来实现潮湿季节房间内供热除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对试验房间(会议室)在常规空调系统下的温度分布进行试验研究,发现会议室的温度分层现象明显,竖直方向温差可达5.2~7.9℃.为改善温度分层现象,建立会议室温度分布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比较顶送风、侧送风和双温度分层送风3种送风方式对室内温度分布与热舒适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从室内温度分布角度分析,3种方案均可以满足房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立了一种辐射与对流一体化空调末端及室内热环境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动态仿真模型,对末端的位置、数量、运行参数进行了供暖舒适性研究,分析了室内达到舒适性温度所需的时间以及室内热环境均匀度。研究结果表明:一体化空调末端能够使室内实现较好的舒适性和温度均匀度,合理增加末端数量能更好地改善室内温度均匀性;所需时间受送风温度影响更大,随着送风温度的增加,所需时间受送风温度的影响逐步减小;室内对称位置的两侧末端同时送风易造成室内风速过大和吹风感强烈,单独一侧的末端送风时易使室内风速处于很小范围。  相似文献   

16.
办公建筑通风系统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典型办公建筑,在6次换气次数和19℃送风温度条件下实验研究了层式通风和置换通风的气流组织特性,分析比较了两种通风方式的工作区及人体附近温度场、速度场、CO2浓度场,对两种通风方式气流组织特性及热舒适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层式通风系统条件下,呼吸区空气品质和热舒适性良好,通风能有效消除室内热负荷和污染物.  相似文献   

17.
实验研究了分体式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角度和速度对室内温度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制冷、制热能力的空调器,在不同的送风角度和速度,将产生差异非常明显的室内温度场,人体感知的制冷、制热效果也会完全不一样;合适的送风角度和速度,不但可以满足用户快速制冷、制热和其它舒适性的要求,还能起到有效利用能源和节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升家用热泵空调器能效和舒适性,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本文研究并提出分布式送风技术解决方案,实践表明,该技术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9.
赵晓蓉 《安装》2021,(6):40-42
本文以厦门英蓝国际金融中心为例,通过建立室内送风物理模型,分析了不同百叶风口送风角度和结构对室内气流组织及热舒适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当百叶风口倾角向下30°时可以为工作区营造一个舒适的热环境;选用简单百叶风口的工作区竖向温差最小,舒适性最好.  相似文献   

20.
CI控制的舒适性与节能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热舒适性各影响因素的特点,提出了舒适性指标(CI)控制的控制策略和算法,建立了房间空调器系统模型,对CI控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通过与传统设定温(湿)度控制比较,说明CI控制更容易更可控地满足热舒适要求,而且在舒适度相近的条件下,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