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鹭  王峰 《黑龙江日化》1997,(1):31-32,38
本文简述了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机理及应用评价,结合齐齐哈尔市废旧塑料的污染和处理现状,指出了可降解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微塑料对环境生态造成了较大的风险并引起了广泛关注。与可降解微塑料相比,不可降解微塑料因持久、耐用、经济和应用广泛等特点而具有更大的危害性。不可降解微塑料可作为载体吸附包括重金属在内的环境污染物,并可能影响它们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生物有效性等环境行为。纵使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但微塑料对重金属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及相互作用的危害仍未被系统阐明。综述了不可降解微塑料对重金属环境行为的影响,探讨了微塑料影响重金属环境行为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微塑料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因素,为微塑料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修复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汤逊湖湖滨土壤中微塑料的污染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关性,在汤逊湖湖滨采集7个典型区域的土壤样本,采用密度浮选法提取微塑料,使用光学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土壤中微塑料的形状、粒径、颜色和成分等特征。结果表明:汤逊湖7个采样点的微塑料丰度为33.30~898.98 n/kg,总体平均丰度为(356.44±168.96)n/kg;碎片状微塑料占比最大;55.10%的微塑料粒径小于2 mm。微塑料颜色以白色、黄色和绿色为主。微塑料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聚苯乙烯和聚乙烯。分析土地利用类型与微塑料分布特征的相关性进一步发现,聚丙烯和碎片状微塑料丰度与工业用地面积之间均为正相关,与绿地面积之间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白东明 《辽宁化工》2011,40(7):712-714
介绍了可降解塑料的分类及降解机理,探讨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可降解塑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环保压力及国际国内双循环背景下,由于生物基及可降解塑料的优良特性,采用生物基塑料及可降解塑料制品是当前解决塑料污染问题的办法之一.目前我国生物基及可降解塑料存在回收体系不健全、与现有的循环再利用体系不兼容及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需要从加强监管、正面引导及加快回收再利用技术的研发着手,加快我国生物基及可降解塑料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广东化工》2021,48(15)
为调查湛江湾海岸线微塑料污染现状,本研究以湛江湾沿岸五个典型潮滩为采样站点。通过浮选、消解提取潮滩沉积物中的微塑料,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其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湛江湾潮滩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介于61~989个/m2之间,形状主要分为薄膜、片状、纤维、球状、泡沫五类。可观测部分微塑料的平均粒径为1.3 mm,其中有73%的微塑料粒径小于1.5 mm,以片状居多,其次为薄膜状;从颜色方面分析,透明微塑料占比最高。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微塑料成分中聚丙烯成分占比最大。综合分析推测,采样站位的人流量密集、养殖区规模、红树林截流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该地区微塑料的聚集。微塑料易吸附于颗粒物表面,又鉴于其尺寸小不易清理的特点,漂浮于水面而富集在湛江湾沿岸潮滩沉积物中。  相似文献   

7.
采用荧光进行生物体内微塑料的生物毒性效应评价是较为常用的研究方法。选择适当的消解剂,既完全消解生物组织,又不影响荧光测定,对提高微塑料检测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荧光聚苯乙烯微球为研究对象,选用4种不同的消解剂,分别为KOH(10(wt)%),H2O2(30(wt)%),HNO3(35(wt)%),30%H2O2+35%HNO3(1∶3体积比),通过对比不同消解剂对生物体和聚苯乙烯微球荧光强度的影响,选出适合的生物体内微塑料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其它3种消解剂,10%KOH(50℃,24h),可完全消解生物组织,对荧光微塑料的荧光强度影响最小。利用KOH消解方法对生物样品内微塑料的测定影响进行回收率评价,荧光微球回收率达到(95.2±0.5)%。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淡水系统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系统地综述了不同水处理技术(混凝、吸附、浮选、膜分离、高级氧化以及微生物降解)对微塑料的去除效果;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效率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今后可行的研究方向,为如何有效去除淡水中微塑料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枫 《上海化工》2006,31(6):44-47
塑料大多属石油化工产品,以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的化工原料合成,都不具备降解性。越来越多的塑料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促使人们开发和利用可自然降解的塑料。20世纪90年代后期,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和所谓全淀粉塑料得到了大力发展,使用发酵和合成方法制备能真正降解的塑料及用微生物生产可降解塑料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环境友好型塑料是指一类稳定性较低、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或降解成对环境无害的物质的塑料。介绍了光降解塑料、微生物降解塑料、合成高分子型生物降解塑料、天然高分子生物降解塑料、淀粉填充性塑料、蛋白质基塑料、纤维素基塑料、光/生物双降解塑料和全降解塑料,并对其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加强其降解机理研究,加快新型可降解塑料的研发,提高现有可降解塑料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1.
微塑料是污水中常被检测到的新型污染物,然而微塑料对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同步脱氮及N2O释放特征的探究较少。本工作以实际市政废水为探究对象,建立中试规模的SBBR,考察了不同微塑料浓度(0、0.2、2.0和10.0mg/L)对SBBR长期运行除碳脱氮效率及N2O释放规律的影响,并揭示了相关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微塑料对SBBR除碳脱氮效率及N2O释放规律影响不明显,但当进水微塑料浓度超过2.0 mg/L,碳脱氮效率呈现下降趋势,N2O产率增加。当微塑料浓度为10.0 mg/L时,稳定时期出水COD维持在35.3~37.9 mg/L,COD和NH4+-N去除效率分别下降至82.4%~83.5%和80.2%~82.3%,低于工况I,此外,N2O产率高达10.2%~10.8%。内聚物分析表明高浓度微塑料降低了PHA和糖原质的净合成,进而导致内碳源消耗脱氮动力不足。比耗氧速率(SOUR)分析表明高浓度微塑料降低了全部微生物代谢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以钦州市两个主要污水厂(W1,W2)为例,其中W1采用A2/O工艺,而W2采用CAST工艺,研究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微塑料的去除及归趋,以及不同工艺对微塑料的去除差异。结果显示,W1和W2进水中的微塑料丰度分别为(1.80±0.35) n/L和(0.15±0.05) n/L,而出水中的丰度分别为(0.13±0.02) n/L和(0.04±0.02) n/L。W1和W2对微塑料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4%和71.7%,A2/O工艺,而W2采用CAST工艺,研究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微塑料的去除及归趋,以及不同工艺对微塑料的去除差异。结果显示,W1和W2进水中的微塑料丰度分别为(1.80±0.35) n/L和(0.15±0.05) n/L,而出水中的丰度分别为(0.13±0.02) n/L和(0.04±0.02) n/L。W1和W2对微塑料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4%和71.7%,A2/O工艺中微塑料的去除率显著高于CAST工艺。污泥中也检测到了大量微塑料,W1和W2污泥中的微塑料丰度分别为(533.3±66.7) n/kg和(181.8±43.7) n/kg(干重)。尽管污水厂去除了大部分微塑料,但W1和W2的微塑料平均日排放量分别达(3.9±0.6)×102/O工艺中微塑料的去除率显著高于CAST工艺。污泥中也检测到了大量微塑料,W1和W2污泥中的微塑料丰度分别为(533.3±66.7) n/kg和(181.8±43.7) n/kg(干重)。尽管污水厂去除了大部分微塑料,但W1和W2的微塑料平均日排放量分别达(3.9±0.6)×10(6 ) n/L和(3.2±1.6)×10(6 ) n/L和(3.2±1.6)×106n/L。  相似文献   

13.
《塑料科技》2009,37(2)
一条全生物可降解塑料生产线16日在甘肃省永靖县一家企业建成投产。采用这种新技术生产的可降解塑料,废弃掩埋后半年内可全部降解。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塑料降解的工业化方向,以及降解塑料的实施方案,并为有关企业发展可降解母料及降解薄膜的生产提供参考的生产工艺及配方。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性能测试周期长、影响因素多导致其不确定度评定的过程较为复杂的原因,对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百分率(Dt)开展了不确定度评定,并根据各不确定度分量的合成方法,对其进行归一化及可视化处理,得到Dt的主要不确定度分量为f试验组重复性f空白组重复性、碳原子摩尔质量(MC)位数修约、fTC重复性和mTC。通过对试验进行优化后的结果表明,使Dt的不确定度分量集中在f试验组重复性f空白组重复性fTC重复性3项A类标准不确定度上,其他的不确定度分量由于占比较小,均可忽略;简化后Dt的标准不确定度,只需要通过3项A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就能快速计算得到,省去了需要根据试验周期计算每天试验所产生的不确定度分量;简化计算得到的结果包含了90 %以上的经完整计算得到ucDt),为可降解塑料降解性能测试的不确定度评定提供了思路及范例。  相似文献   

16.
基于拉曼光谱检测饮用水中微塑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赛  张岚  陈永艳  邢方潇 《净水技术》2022,41(3):160-166
文中基于拉曼光谱,建立饮用水中微塑料的检测方法。饮用水经不锈钢膜一级过滤,使用20%H2O2对滤膜上的物质消解24 h,经超声洗脱后使用氧化铝膜进行二级过滤,然后采用三点取样法对二级滤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该方法的回收率为75.64%~121.53%,低浓度组RSD(相对标准偏差)为22.65%,中浓度组RSD为14.74%,高浓度组RSD为11.21%。该方法操作便捷、回收率较高、时间成本适宜,可适用于检测生活饮用水中的微塑料。  相似文献   

17.
曹龙海  孙婧  王承冉 《塑料科技》2023,(11):121-124
微塑料具有强稳定性、种类多、体积小等特点,影响海洋环境的安全与稳定。文章概述了微塑料的来源、类型、分布特征。论述了微塑料对藻类、浮游动物、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列举了相关实验方法和关键结论。归纳了光催化、热降解等非生物条件对微塑料降解的影响,分析了微生物作用下微塑料的降解效果。指出未来应加强探究微塑料对生物体的潜在危害,寻找合适的降解条件处理微塑料。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塑料行业的发展,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不可降解塑料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的不可降解塑料成为我国塑料研发的必然趋势。该文概述了可降解塑料的特点和降解机理,介绍了淀粉、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乳酸、聚己内酯四种类型的可降解塑料的合成过程和降解机理,探讨了当前可降解塑料的技术缺陷,为后续可降解塑料的进一步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降解塑料科研生产现状与市场前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论述了可降解塑料开发应用的必要性,国内外可降解塑料薄膜制品开发现状、特点和市场前景。介绍了可控光、生物双降解薄膜的生产工艺及主要设备。  相似文献   

20.
《广州化工》2021,49(18)
塑料制品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广泛地使用,带来了白色污染和微塑料问题,由此而来的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首先论述了生物降解塑料是当前解决塑料问题三大解决方案中的最佳方案,其次从生物可降解塑料的产品分类、性能、应用领域以及经济性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其发展现状,最后,对可降解塑产业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具有潜力的可降解塑料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