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珊  张岚  邢方潇  陈永艳  岳银玲 《净水技术》2021,40(1):44-48,95
建立生活饮用水中微塑料的红外显微光谱测定方法.5 L水样经不锈钢滤膜过滤,用30%H2O2对滤膜上的物质消解2 d(40℃,24 h;常温,24 h),然后用超纯水在30℃条件下超声洗脱20 min,用银膜过滤洗脱液,用傅里叶红外显微光谱仪ATR成像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73.1%~92...  相似文献   

2.
利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分析鉴别了不同粒径及不同种类的微塑料(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纤维或橡胶碎片),系统阐述了反射、透射、衰减全反射3种测量模式及其微区成像技术在微塑料鉴别分析中的优缺点。基于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技术,分析了北京景观水样中的微塑料,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可生物降解塑料的降解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可生物降解塑料的降解机理及一些典型可生物降解材料的降解过程,分析了影响降解的内外因素,列举了塑料降解性能的检测方法以及相关国内外检测标准等。  相似文献   

4.
红外光谱法研究降解PE膜的生物降解引发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红外光谱法研究环境降解PE薄膜的光氧降解性,其最终产生羧酸的反应历程表明,红外光谱法是评价此类降解膜生物降解引发过程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研究结果还表明,胺烷基二茂铁衍生物和新型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铁是此类PE膜的两类生物降解有效引发剂;而新型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可有效地控制其生物降解引发过程;含有它们的PE薄膜具有较好的环境降解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将含高化学活性的四乙氧基硅烷(前驱体)与羟基硅油混合,以三氟乙酸为催化剂,经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形成溶胶体系,在石英纤维表面经陈化胶粒间聚合,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的凝胶.将键合于石英表面上的凝胶作为固相微萃取涂层,采用FTIR红外光谱法表征了溶胶-凝胶的转变过程.经谱图解析,表明了四乙氧基硅烷水解形成了Si-OH基,通过与羟基硅油缩合反应形成了Si-O基,并进一步自缩合形成SiO2网络结构.溶胶-凝胶法制备固相微萃取涂层,简便易行,涂层热稳定性好,不易脱落.  相似文献   

6.
塑料的降解机理及可降解塑料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综述了可降解塑料的降解过程、机理和几种光降解及生物降解塑料的设计方法以及开发现状 ,并指出不完全降解塑料是不成功的设计 ,降解残余聚合物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7.
《化工设计通讯》2019,(11):101-102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市售不同饮料瓶样品的塑料成分进行分析检验。此种方法操作简单、实验快速、检材无损,可以为检验鉴定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由于塑料制品的过度使用并且难以进行回收,导致大部分塑料进入自然环境中。在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下其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对大气、水体、土壤造成严重的微塑料(MPs)污染,甚至对人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寻求一种高效绿色的塑料降解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生物降解因绿色环保、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概括了大气、水体、土壤中的MPs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其次进一步总结了塑料的生物降解与非生物降解与不同类型塑料的酶降解机制,最后,对MPs的生物降解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曹龙海  孙婧  王承冉 《塑料科技》2023,(11):121-124
微塑料具有强稳定性、种类多、体积小等特点,影响海洋环境的安全与稳定。文章概述了微塑料的来源、类型、分布特征。论述了微塑料对藻类、浮游动物、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列举了相关实验方法和关键结论。归纳了光催化、热降解等非生物条件对微塑料降解的影响,分析了微生物作用下微塑料的降解效果。指出未来应加强探究微塑料对生物体的潜在危害,寻找合适的降解条件处理微塑料。  相似文献   

10.
11.
《塑料科技》2008,36(6):66
<正>巴斯夫公司近日宣布,将对位于路德维希生产基地的商品名为Ecoflex的可降解塑料生产装置实施扩能改造,至2010年第三季度,Ecoflex的年产能将从目前的1.4万吨增至6万吨。Ecofiex是一种以石化产品  相似文献   

12.
用红外光谱鉴定塑料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用红外光谱鉴别塑料种类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并给出了常用塑料的红外光谱图。  相似文献   

13.
《化学世界》2005,46(10):607-607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如微小异物、刑侦物证、高分子材料以及生命科学中的癌细胞的诊断等)是当今备受关注的重大课题。检测分析技术是建立人类安全保障体系的支撑和技术手段。为使广大会员对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微分析技术有进一步的了解,红外协作组与日本国岛津公司于2005年7月28日在新锦江大酒店举行《红外显微分析技术交流会》。一百余位专业人士出席了交流会。  相似文献   

14.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铝矾土矿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铝矾土是长石、云母等矿物风化而形成的,它的主要矿物类型是三水铝石、硬水铝石和勃姆石。此外还含有高岭石、石英、方解石等杂质矿物。采用红外光谱法定性鉴定铝矾土,鉴别它所含杂质及其中杂质含量,是本文要阐明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杨天宇  么强  梁超  陈芳  赵博  孙耀胜 《应用化工》2023,(6):1800-1806+1812
系统介绍了微塑料的分离技术(密度分离、淘析法和油提法),消解技术(酸消解、碱消解、氧化消解、酶消解和UTS法)以及检测技术(目检法、光谱分析法和热分析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目前研究进展的总结分析,认为不同的分离、消解及检测技术都会导致微塑料丰度、化学信息、形貌特征的差异,从而使得不同研究结果难以进行横向比较,影响了对微塑料环境行为、污染现状和时空分布等研究。提出未来应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的微塑料预处理及检测技术,更应关注图像分析与传统检测方法的联合应用,通过机器学习,为微塑料研究提供更快捷、精准的检测分类技术。  相似文献   

16.
《广东化工》2021,48(15)
为调查湛江湾海岸线微塑料污染现状,本研究以湛江湾沿岸五个典型潮滩为采样站点。通过浮选、消解提取潮滩沉积物中的微塑料,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其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湛江湾潮滩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介于61~989个/m2之间,形状主要分为薄膜、片状、纤维、球状、泡沫五类。可观测部分微塑料的平均粒径为1.3 mm,其中有73%的微塑料粒径小于1.5 mm,以片状居多,其次为薄膜状;从颜色方面分析,透明微塑料占比最高。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微塑料成分中聚丙烯成分占比最大。综合分析推测,采样站位的人流量密集、养殖区规模、红树林截流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该地区微塑料的聚集。微塑料易吸附于颗粒物表面,又鉴于其尺寸小不易清理的特点,漂浮于水面而富集在湛江湾沿岸潮滩沉积物中。  相似文献   

17.
基于红外光谱成像技术提出一种微塑料检测方法,通过对泥土中的微塑料颗粒进行分离和提取,在红外光谱仪中进行光谱采集和分类。通过比对分类后红外光谱的吸收峰强度和数量,完成对微塑料颗粒的检测。测量k邻近分类结果的准确率和敏感度,使用ROC图对分类表现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红外光谱成像的微塑料检测方法对环境中微塑料颗粒物的检测准确率超过89%。同时,系统具有高灵敏度、良好的鲁棒性等特点。研究结果对环境微塑料颗粒的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酸处理后纤维素分子结构的显微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应用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了经不同浓度硫酸处理后纤维素分子结构的变化,通过对红外特征谱带吸光度和位置的分析,证实经酸处理后纤维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当硫酸质量分数达到15%时,纤维素分子链遭到严重破坏。由此可见,应用显微红外光谱可以准确地对纤维素分子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和表征。  相似文献   

19.
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实现了塑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快速鉴别。对增塑剂的定性采用了衰减全反射技术,用硒化锌(ZnSe)为晶体材料。用溶解-沉淀法对试样进行分离和纯化,所用溶剂为四氢呋喃,沉淀剂为无水乙醇。经过此方法,聚合物与增塑剂达到很好的分离和纯化。  相似文献   

20.
在使用分离纯化技术对未知复杂塑料样品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运用红外光谱技术对未知塑料进行剖析鉴别,从而准确地判定未知塑料的种类和分子结构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