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锡料是先秦高度发达的青铜业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锡料来源及流通路径的探讨都是先秦历史考古的重要内容。在梳理和评述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里耶秦简中新发现的史料,从文献角度总结了先秦青铜器锡料来源的几个可能产地,并介绍了先秦锡料来源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锡是呈合金的形态——青铜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从前因为青铜意味着是从中国渡海传到日本的金属,故把它称为“唐金”。唐金的华表、灯笼等都是以青铜为材料的。镜、剑、矛等青铜器距今2000年前,在弥生文化时代,是从朝鲜半岛北卩开始传到九州的。不久,在日本将这些残破了的青铜器又重新回炉铸成了铜铎和其它别的东西。朝鲜半岛在公元前500年,在岛的西南卩出产相当多的精巧青铜器,其技术不用说是从当时的先进国家——中国传去的,因此,人们确信公元前1800年左右的时候中国已进入到青铜时代了。  相似文献   

3.
对皖南地区的早期矿冶遗址进行综合考察研究,发现存在着配制锡青铜、砷青铜、锑青铜的3种合金技术。青铜冶炼流程为两步法,所用铜料、砷料、锑料应来自当地,锡料推测来自长江中游的赣北且主要以锡砂形式添加。研究还发现,以皖南为代表的长江下游是中国早期又一处重要的砷青铜冶金区,其生产流行的资源背景应与该地区缺乏锡矿有关。研究进一步预示长江流域存在着相当规模且独具特色的早期青铜冶金业,而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4.
周原地区是周文化的起源地,也是研究我国西周青铜器重点区域。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和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对贺家遗址的铜马车进行成分分析和铅同位素比值分析,以探讨该铜马车的合金配比及矿料来源。成分测试结果显示周原贺家铜马车合金类型为锡青铜。同位素比值分析结果显示样品的铅同位素比值均属于普通铅的范围。通过与秦岭矿石进行对比,发现其铅同位素比值与陕西境内秦岭地区的数据较为接近,说明秦岭金属资源可能在西周得到开发。本研究为周原地区西周青铜器的矿料来源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贵州东北部的务川地区是中原文化向云贵高原传播的前沿地带,考古发现大量的两汉时期中原汉文化遗存,包括种类繁多的青铜器。本研究对务川地区3个遗址出土的15件东汉时期青铜器开展了合金成分和铅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务川东汉时期青铜器主要为铅锡青铜,铅同位素组成反映了青铜器中铅料的来源。务川东汉青铜器的铅料相较于务川西汉青铜器发生明显的转变,铅料来源较为复杂,至少存在四处矿产地,反映了东汉时期云贵高原多个铅矿得到开发。研究发现1件务川东汉青铜器具有高放射成因铅特征,其铅料可能产自滇东北昭通一带的高放射成因铅铅矿,这是目前该矿早期开采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6.
丁瑞 《江西冶金》1992,12(4):39-41
江西彭山锡矿是生产锡精矿产品为主兼收铜、铁等有用矿物的有色金属矿山。该矿设计采选能力为33t/d。富锡中矿锡品位4%,回收率15%。 由于生产的富锡中矿中杂质含量高,价格低廉。为提高经济效益,开展了从富锡中矿中再选锡精矿的试验研究,当原矿品位为4.76%时,可获得品位为41.70%的锡精矿,回收率51.52%。 一、矿石性质 1.富锡中矿主要元素 见表1  相似文献   

7.
碘酸钾容量法测定含钨锡料中的锡时,试样中的钨对锡的测定有严重的干扰,传统的分析方法是分离钨或者沉淀锡来排除干扰。采用过氧化钠熔融法分解试样,用酒石酸掩蔽试样中的钨,然后采用还原铁粉排除铜、砷、锑等杂质的干扰,继而在盐酸介质中用铝片还原四价锡为二价锡,以淀粉为指示剂,最后用碘酸钾标准溶液滴定二价锡,此方法可大幅降低测试成本,缩短分析时间,而且分析结果准确稳定,对实际分析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锡市场形势,包括国内生产、锡的消费及后市预测,说明了加入WTO后对我国锡工业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锡焊料行业入世后需要适应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锡铅焊料中锡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GB10574-89《碘酸钾滴定法测定锡量》的基本原理,对锡铅焊料中锡的测定方法做了进一步探讨,采用盐酸,三氯化铁溶样,铝片还原、碘酸钾滴定的方法,并对还原装置进行了改装。方法易掌握,快速、准确度高,适宜于各种锡铅焊料中锡的测定。测定范围:5.0-95.0%。  相似文献   

10.
江淮地区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文化面貌和丰富的铜矿资源,成为探索青铜时代资源流通的重要地区。对本地区商周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和微量元素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检测的江淮地区的商代青铜器大多含有高放射性铅同位素,且具有典型的殷墟王室作坊风格,受中原地区影响较深。西周时期江淮地区皖南的矿料通过“金道锡行”运往中原。淮河上游天湖遗址与中原诸侯国的西周青铜器主要使用了来自大冶铜绿山的矿料,而安徽出土的西周青铜器的矿料主要来自皖南地区。东周以来,江淮地区与中原及周边地区在矿料上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铅同位素与微量元素数据均表明,江淮地区战国青铜器矿源空间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一时期除了继续使用皖南和鄂东南的铅料外,还使用了来自赣北和豫西的铅料。  相似文献   

11.
益阳谢林港出土了一件商代兽面纹青铜角形器,是上古铜器中少见的一类器物。由于考古信息缺失,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固体表面热电离质谱仪对该角形器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器物为铸造成型,合金材质为锡含量16.54%的高锡含量青铜,铅同位素组成为高放射成因铅,其合金和铅同位素特征与中原殷墟二期铜器相同,结合器物纹饰,益阳青铜角形器应为殷墟二期的器物。殷墟二期铜器普遍具有高锡现象,表明商代晚期铸铜工匠对铜锡合金机械性能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商代晚期铜锡合金青铜器的大规模铸造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用锡高峰,反映了古代锡金属开采和冶炼技术质的提升,在中国冶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金属锡供求形势及价格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锡价持续上扬,供应紧缺是主要推动因素。本文详细介绍了世界锡资源的分布以及国内外金属锡的生产、市场及发展前景,指出锡属于不可回收的稀缺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锡资源已经引起我国和其他产锡国家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对甘肃漳县墩坪墓地出土的39件铜器进行了科学分析。该批青铜器主要以铸造工艺为主,热锻、铸造后再加工工艺为辅。合金材质以Cu、Sn和Pb三种元素为主,还有少量以Cu、Sn两种元素为主,以及2件Cu、Sn、Pb、As为主的四元合金。另外在大多数铜器中还检测到少量或微量As元素,铅锡含量配比整体呈现锡含量高于铅含量的特点。As元素的出现,证明在东周时期以Cu、Sn、Pb三种元素为主要成分的青铜器物广泛传播的情况下,仍然有地区存在含砷的铜器。这批铜器的科学检测分析为研究西戎文化青铜器物的成型工艺和合金配比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丰富了西戎青铜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云锡锡选矿工艺及装备的提升与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云锡锡选矿工艺与装备的百年历史,分析了不同时期的锡选工艺、装备的演变过程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和总结,查找现行锡选矿工艺与发展要求的不足和差距,提出了近年提升、改造、创新的目标,力争使云锡锡选工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云锡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碘化物萃取法使锡与主体钼分离,然后以茜素紫为显色剂,用异戊醇萃取比色测定微量的锡。其中进行了选择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的试验,同时对于显色酸度的影响,显色剂的用量,共存离子的影响以及络合物的稳定时间等进行了一些实验。确定了用茜素紫为显色剂测定锡的比色条件。  相似文献   

16.
高锑粗锡二次电解制备高纯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锑粗锡合金通过进行二次电解制备出高纯锡。一次电解在HCl-SnCl2电解液系统中进行分离锑、锡等金属;将一次电解获得的阴极锡在H2SO4-SnSO4电解液系统中进行二次电解,严格控制操作条件,可以制备出5N高纯锡。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在盐酸—四乙基溴化铵介质中,当碘化钾存在时与镉形成[CdI4]2-络离子,从而产生吸附催化波,使镉的催化电流增强。精锡中的锡、锑、砷用盐酸一氢溴酸挥发排除,其余元素用磷酸钠、抗坏血酸掩蔽消除其干扰。试验表明,本法适用于精锡中镉量0.0000X%~0.00X%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metallogeny,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E and trace element for Gejiu tin polymetallic deposits were studied by comparing concentrations of REE and trace elements in different type ores and rocks, including skarn-type ore, bedded-type ore, vein-type ore, altered granite, country rocks.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metallogenic matters for different type ores in the study area might be derived from the same origin source, which may be mainly related to granitic activities. Furthermore,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concentrations of REE in different ores due to their different depositiona! mechanism during that time. LREE concentrations were enriched relatively in the vein-type ores and the bedded-type ores with relatively low total REE concentrations, whereas total REE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in the skarn-type ores with LREE and HREE concentrations in wide variation ran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