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稀土铈对纯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纯铜的熔炼过程中添加少量的稀土铈(0.02%、0.04%、0.06%),研究了稀土对熔体的净化作用及对铸态组织的晶粒细化作用,并对该纯铜的热加工性能以及带材的组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具有净化熔体、细化铸态合金晶粒的效果,能改善纯铜带材的力学性能;少量稀土可提高纯铜的电导率。添加0.04%稀土的纯铜,冷轧后经过退火的0.35mm带材具有良好的性能,其抗拉强度为213.8MPa,电导率为98.5%IACS,伸长率为23%。  相似文献   

2.
利用微合金化原理将稀土La添加到纯铜中,通过真空熔炼炉熔炼出不同稀土La含量的微合金化铜合金,探究不同稀土La含量对铸态纯铜组织及性能的影响。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稀土La添加可以显著去除纯铜中Si、Pb等杂质元素,且在实验添加量范围内,稀土含量越高净化作用越明显;组织观测的结果表明,稀土La添加可以有效细化纯铜的晶粒,稀土含量越高晶粒越细小;力学性能测试的结果表明,稀土La添加可以显著提高纯铜的抗拉强度与硬度,但其延伸率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均低于原始纯铜。总的来看,La含量为0.089%的微合金化纯铜试样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稀土》2016,(2)
为了研究稀土元素的生物可利用性,采用连续提取的方法对稀土尾矿库周围的土壤样品进行稀土存在形态测定,并消解土壤样品测定稀土总量。结果表明,镧和铈的形态88%~95%以残渣态存在;而在剩余10%左右的形态中,主要以X2无定型铁锰氢氧化物共沉淀态和X4腐殖质和无定型氧化物吸附态存在。所以,稀土尾矿库区周边稀土元素的植物可利用性较低。  相似文献   

4.
紫杂铜中多种微量杂质元素并存,其中的杂质元素会恶化铜材的加工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进而缩短铜材的使用寿命。稀土元素在紫杂铜中可以起到除杂、微合金化、细化组织、改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等多种作用。分别从稀土元素镧、铈在铜中除杂的热力学原理、除杂顺序、稀土相的存在形式、微合金化机制、稀土诱导铜微观组织转变的判据及工业化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阐述。结果表明,稀土的净化作用、晶粒细化及第二相强化作用可以改善紫杂铜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稀土Ce除杂的热力学顺序为:OSBiSnPbSiAlAgFe。稀土微合金化可以使铜的凝固组织发生柱状晶向等轴晶的转变(CET),稀土的净化效应和成分过冷共同作用导致了纯铜中CET的转变,建立了基于稀土含量为判据的CET预测模型,并确定了铜凝固组织发生CET转变的临界稀土La含量为0.14%。未来,紫杂铜的稀土除杂直接再利用技术有望得到实际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光学金相、显微硬度、扫描电镜能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稀土元素对Zn-5Al合金铸态、轧态、再结晶态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能够明显细化合金铸态组织中的共晶团和再结晶态的晶粒,并使再结晶晶粒的尺寸分布均匀,这与稀土在合金中形成硬质的化合物Al_2CeZn_2和CeZn_3有关。这些稀土化合物在轧制过程中本身不发生变形,但能阻碍合金基体的变形,使合金的塑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稀土元素价态及几种不同稀土原料(富镧、富铈型混合稀土氧化物及单一稀土氧化物)在冰晶石—氧化铝系熔体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混合稀土氧化物的生产方式及其组成是影响溶解度的主要原因,价态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Cr12MoV钢硼-稀土共渗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硼砂熔盐中加入重离子型稀土化合物,对冷作模具钢进行硼-稀土多元共渗,获得强化涂层的结果。利用金相观察,电子探针扫描,离子探针全谱分析,X射线衍线等手段,确定出稀土元素是以氧化态存在于渗层中的。从扩散动力学角度出发,讨论了稀土元素扩散渗入,引起渗硼组织变化,形成针状硼化二铁带与白亮带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可给态稀土元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综述了土壤中可给态稀土元素与植物生长的相关性,土壤中可给态稀土浸提剂的选择以及定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详细讨论了我国主要土壤中可给态稀土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并提出在今后研究中应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为合理施用稀土微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稀土与钢质改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净化钢质、使夹杂物变质、改善铸态组织、提高钢材性能方面介绍了稀土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关介绍了回收率较高、且弊端较少的三种稀土加入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SEM、TEM及显微金相组织观察等综合分析手段,主要研究了稀土金属La、Ce及混合稀土RE添加到普通工业导电纯铝中对其(室温和高温下)导电性能、力学微观铸态组织的影响。探讨了稀土地其中的作用机理,发现加入稀土元素La、Ce后明显细化了纯铝的晶粒及枝晶间距,并使名中有害杂质元素Fe、Si由因溶态转变为析出态,在晶界处以铝稀土和铁硅等的多元金属间化合物相存在,从而改善了铁硅的有  相似文献   

11.
从热力学的角度阐述了稀土在铜中的反应,综述了国内对稀土在铜及铜合金加工中的应用.适量的稀土在铜和铜合金熔铸中主要起净化作用、变质作用和合金化作用,可以提高热处理温度,增强塑性加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纯铜表面催渗渗铝及弥散强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用稀土合金CeCl3进行催渗的纯铜渗铝技术。采用渗铝—内氧化技术制备了Al2O3表面弥散铜基导电材料。研究了CeCl3合金催渗对渗铝层的影响和表面弥散层的显微组织及有关性能。结果表明:利用稀土合金CeCl3催渗的纯铜渗铝试样渗层厚度远高于同等工艺参数下未催渗的纯铜渗铝试样。内氧化后,能在渗铝层形成Al2O3弥散硬化层。  相似文献   

13.
加入适量的稀土元素可有效改善铜及铜合金组织与性能。紫铜中添加稀土后,进行熔炼、轧制和热处理试验,再通过室温拉伸、硬度试验、金相及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微量铈对紫铜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锭坯中铈的含量,并对稀土的收得率和熔炼渣成分进行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表明,铸态晶粒随着铈加入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且再结晶温度随着铈加入量的增加而提高;紫铜的强度、硬度和晶粒大小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分别先升高后下降,当铈含量达0.04%时,紫铜试样获得最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即退火态试样的抗拉强度达到251M Pa,屈服强度为116M Pa,延伸率达到37.22%。  相似文献   

14.
新型铜-稀土系引线框架材料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萌  高鹏 《江西冶金》2003,23(6):58-61,68
采用熔铸法制备了多种Cu—RE和Cu—Cr—RE合金,并利用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定量金相、涡流导电仪、显微硬度计等一系列现代分析测试手段,考察了相关的制备工艺、热处理制度以及力学和电学性能,分析了稀土对铜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AZ-1新型黄铜细化剂的晶粒细化作用,与稀土细化剂的晶粒细化效果进行了比较;分别对用AZ-1新型细化剂和稀土细化剂细化处理的铅黄铜锭进行了组织和性能的对比研究。生产试验结果表明,AZ-1新型细化剂具有显著的晶粒和相细化作用,其细化能力明显优于稀土细化剂;与稀土细化剂细化处理的铅黄铜锭相比,用AZ-1新型细化剂制备的铅黄铜锭的显微组织及铜液流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变试验法,探讨了稀土变质剂对铸造结合金ZL102性能提高的可行性.试验选用了不同的稀土添加量,考察了不同的变质时间及热处理制度对ZL102的强度、硬度、流动性以及重熔性等性能的综合影响规律.试验表明,稀土是铸造铝合金的优良变质剂,并且添加单一稀土的变质效果优于混合稀土.  相似文献   

17.
王芹 《有色设备》2012,(4):31-33
纯铜冷却板的内腔砂芯材料采用水玻璃CO2砂,近年来由于纯铜冷却板结构设计的改进,内腔结构逐渐复杂,给纯铜冷却板的铸造过程带来难度.本文经过长期生产试验,根据生产条件及树脂砂的溃散性、发气量、强度性能,可使用时间与可脱模时间的关系因素,选用酯硬化碱性酚醛树脂砂制作纯铜冷却板砂芯,找出了合理的工艺方案,生产大批高质量纯铜冷却板.  相似文献   

18.
紫铜熔铸工艺中吸气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述了氢和氧对铜液的溶解能力;熔铸紫铜时的吸气条件;气孔形成的机理;气孔对铜管质量的影响;以及防止吸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U76CrRE钢(/%:0.71~0.80C、0.50~0.80Si、0.80~1.10Mn、0.04~0.10V、0.25~0.35Cr、0.02RE)和U75V钢(/%:0.70~0.78C、0.50~0.70Si、0.75~1.05Mn、0.04~0.08V)的冶炼工艺流程为铁水预处理-150 t复吹转炉-LF-VD 280 mm×380 mm连铸,LF精炼后通过喂稀土包芯线加入稀土。对钢的铸坯进行热塑性试验结果表明,加入稀土主要在第Ⅲ脆性区提高V微合金重轨钢的高温塑性,950~1225℃U76CrRE钢和U75V钢的平均断面收缩率Z值分别为83.34%和65.17%,1250℃U76CrRE钢和U75V钢的Z值分别为58%和12%。为防止铸坯出现裂纹,铸坯的矫直温度应≥900℃。  相似文献   

20.
A simple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produce the nanocrystalline pure iron by aluminothermic reaction casting.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iron was investigated by optical microscope(O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zer(EPMA),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and X-ray diffraction(XRD).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s of nanocrystalline pure iron were tested.It is found that the pure iron consists of nanocrystalline ferrite.For different substrates of copper and glass,the average grain size of the ferrite was 38 and 35 nm,respectively,which is larger on copper substrate than that on glass.The hardness,compressive strength,tensile strength,and total elongation are 167 and 137HB,400 and 500MPa,243 and 185MPa,16%and10% on copper substrate and glass substrate,respectively.The hardness,tensile strength and total elongation are all larger on copper substrate than those on glass substrate,while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is lower.The large supercooling in the product solidification provides the condition for high nucleation rate and thus leads to nano-grained austenite and final nano-grained ferrite transformed from those small austenite gra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