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造型多变的紫砂陶艺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手工艺术,独特的紫砂矿料,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砂如玉的肌理效果闻名海内。在众多的紫砂器中,经常会见到将竹子作为创作题材的作品,其中有许多已经成为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佳作经典,如清代邵大亨所做的"太极八卦一捆竹"近代的"高风亮节壶"等,竹子与紫砂壶可以说结下了不解的缘分,眼前的这件"竹编石瓢"壶就是将竹编造型与传统的石瓢壶组合起来,一件主题鲜明的  相似文献   

2.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品之一,因独特使用性能及丰富精致的造型装饰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矮潘壶"是紫砂壶潘壶款式的一种,其简洁素雅的外形之中包含浓厚的人文气息。本文选择在人文视角下对其进行分析,力图细致阐述揭示此壶的工艺特征与艺术气质,并通过此壶感悟紫砂壶艺术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
《潘壶》精选大红袍泥制成,红艳夺目,气质高雅,令观者满受瑞气临身,鸿运当头之意。描金装饰又华贵精美,非同寻常。潘壶,传统经典器型,原本为南方女儿陪嫁之物,广为流传;作品清雅动人,有含情脉脉之态;整款壶呈现出大气、简练、明快的艺术风格,甚是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4.
周伯军 《佛山陶瓷》2013,(11):70-70,73
潘壶历来为人们所钟爱,笔者也甚为爱之,因此本文创作的潘壶壶式以梨式潘壶之形作为创作主题.梨式潘壶的取形就是取自梨形,而且是鸭梨状的.通过对梨式潘壶也就是高潘的创作,从前人的遗迹中寻觅紫砂历史的沿革和进程,让人十分欣喜.  相似文献   

5.
<正>自古文人多爱竹,并赋予它一个雅号"此君"。东坡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宜兴有"中国第一竹海",还有得天独厚的黄龙山紫砂矿源,紫砂壶和竹制品(如竹床、竹凳、竹席、竹匾等)家家都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宜兴紫砂陶人又将竹文化与茶文化融为一体,开拓出了一个新的"不可一日无此君"的高雅境界,以及一款俗称竹编壶(也称竹篓壶)的新宠而广受青睐。然而紫砂竹编壶制作难度大,耗时费工,因而许多艺术  相似文献   

6.
将两种传统手工艺融合在一起,用一种手工艺的"巧"来体现另一种手工艺的"美",进而呈现出传统手工艺的精神文化内涵,这或许是一条可以探寻的创新路子。潮州手拉壶作品"竹韵"就是这种创新方式的体现,它用手拉壶技艺和陶瓷雕塑技艺的"巧",体现了竹编技艺的"美",进而在一把手拉壶上展现出竹的韵味和精神,让手拉壶的文化内涵提升了一个高度。  相似文献   

7.
匏尊是经典器型,壶身圆润,壶嘴、壶把细长。当代经典的紫砂"匏尊壶",就是从陈曼生的"匏壶"走来,浸润着一代又一代艺人的心血升华而来。经典的"匏尊壶"有沉静、拙朴、厚实和圆润的神韵。  相似文献   

8.
设计力3任何事物都会有一个词来形容,基本上都需要写出一本书来解释或探讨。或许无法只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好的手工艺设计作品。但至少是一句话,这句话也是自我的要求——以独特美感来遮掩最完善的功能。《篾生茶香壶杯组》《篾生茶香壶杯组》传递出中式美学与竹艺之美。竹编之美是由功能而生,中国的乌龙茶闻名遐迩,两者的彼此融合成就了乌龙茶文化。这种层次丰富、高低起伏的揉捻竹编包裹,而非紧贴在茶壶的外围,让作品具备隔热和提高摩擦力的防滑功能。其中的篾生茶香壶,直接手握也不会烫手,壶钮加大,呈大圆盘形,导热较慢、散热较快。以竹编代壶把,壶盖的圆盘替代了壶钮。  相似文献   

9.
"掇只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素有"千金之壶"的美称,历来为诸多紫砂壶制作名家所关注。此件"掇只壶"在传统器型之上结合了独特的陶刻装饰,是手工艺人创作个性的表达。本文将围绕此壶谈谈"掇只壶"的经典演绎以及在发展传播中产生的新特质。  相似文献   

10.
"柱础壶"与"竹节壶"是紫砂壶中的两种经典款式,两款壶型在造型上有相似之处,又存在明显区别。"柱础竹节壶"将柱础与竹节的造型特征融合起来进行艺术表现,更具经典韵味,体现了独特的融合之美与文化境界。  相似文献   

11.
"思亭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以曲线的运用与变化而出彩,工整又独特的造型指向紫砂壶创作对古典的崇尚,对创新的重视。"六方思亭壶"在圆润的"思亭壶"中结合六方设计,线面结构更为立体挺括,凭借精妙的构思与工巧的设计实现"再经典化"。  相似文献   

12.
"传炉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之一,器型稳健古朴,于方圆之间一展浑厚大气,代表了中国庄重沉稳的审美风格。随着时代发展,沿着前人开辟的路径,"传炉壶"的艺术形态逐渐丰富起来,在对经典的"再创造"中为经典款式注入活力,展示了紫砂壶艺术的经典价值与创作活力。  相似文献   

13.
提梁壶与石瓢壶是紫砂壶中的两种经典款式,有典型的中国传统审美风格,在结构上有极强的可塑空间。"大提梁石瓢壶"在经典的提梁石瓢壶的基础上将各结构部分进行了"放大"处理,突出表现了提梁与石瓢的结构特征,在和谐中展现古雅风尚。  相似文献   

14.
紫砂壶是中国陶瓷艺术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最受人们喜爱的茶壶。"满瓢壶"造型脱胎于经典的"石瓢壶",体现出对紫砂壶传统的继承,本文对作品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阐释其个性特征,并呈现从"石瓢壶"到"满瓢壶"所反映出的艺术流变。  相似文献   

15.
"牛盖莲子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通过结合牛鼻与莲子造型形成自然美感,富有田园雅趣与禅意韵味。本文在经典化视域下对此件"牛盖莲子壶"进行了分析,说明了作品的自然艺术特征,揭示了紫砂壶创作对自然及文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鱼化龙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之一,丰富生动的艺术美感与美好的意蕴使这一壶型极受人们的喜爱。"至尊版鱼化龙"继承了经典的"鱼化龙壶"的设计,在此基础上予以强化,将作品打造的更为华丽大气,展现了中国紫砂壶艺术大气磅礴、气贯长虹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对后世文化、艺术的发展有重要贡献。"权壶"的创作借鉴了秦权,小小一壶充满历史的厚重感。本文将紫砂壶经典款式与秦权文化特征结合起来,对"权壶"的艺术个性进行了说明,揭示了这一作品的经典价值。  相似文献   

18.
"石瓢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之一,造型独特耐看,具有文人色彩,历来受制壶者与欣赏者们的喜爱,衍生出多种风格.此件"龙瓢壶"在"石瓢壶"原型的基础上结合了龙图腾与文字装饰,进一步发挥了中华民族艺术特色与文化底蕴,展示了紫砂壶工艺的丰富与精湛,揭示了紫砂壶经典造型的魅力与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19.
"莲子心中,自有深意。"莲是紫砂壶艺术中的经典款式之一,具有清雅之美感与独特的文化品格。"牛盖莲子壶"将经典的牛盖造型结合于壶中,增添了一层民俗色彩。本文将通过具体分析此壶的美学构成与文化特点来说明其经典性。  相似文献   

20.
"石瓢壶"是紫砂壶艺术中十分经典且颇为受人喜爱的一种款式,在融合提梁后更显精巧雅致。"大提梁石瓢"在继承经典造型的基础上独有一份大气的追求,使"提梁石瓢壶"的造型结构特点得到了更为清晰的展示,彰显了这一壶型的传统风度与紫砂壶艺术之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