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建筑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经过创新和融合,结合现状,积极地将传统建筑美学理念应用到具体设计中,成为建筑学和美学领域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以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类型和特点为基础进行研究,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建筑与艺术文化与美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曹诺 《华中建筑》1997,15(3):24-25
建筑与艺术文化与美学曹诺1建筑与艺术的关系在一般人看来,“建筑”与“艺术”一个是工程学科,一个是艺术学科,似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由于“建筑学”这个学科的内容和专业特点,又产生了“建筑艺术”“建筑美学”“建筑文化”等等这些学科交叉融合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正建筑美学作为古老的理论研究,不仅引起了许多建筑名家皓首穷经地探索,同时建筑美学的理论自身魅力,也引起了建筑学域外的学者的浓厚兴趣。在当代,最著名的就是英国著名哲学家罗杰·斯克鲁顿1)[1](Roger Scruton,1944-,图1),他为建筑界贡献了一部建筑名著《建筑美学》(Architectural Aesthetics)2)。正是因为《建筑美学》奠定了他作为20世纪重要建筑理论家的基础,不仅在建筑界,在美学界也形  相似文献   

4.
为梳理我国建筑学视阈下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基本概况、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及核心特征,以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为目标数据库,以《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2020年)》收录的建筑类中文期刊为文献来源阈值条件,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建筑学视阈下国内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知识图谱,并结合关键词语义分析等方法形成对该领域研究演化机制的分析和学科发展热点与前沿的探测.  相似文献   

5.
浅析建筑美学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史丽 《山西建筑》2009,35(18):47-48
阐述了建筑美学的产生、建筑美学的划分及其定义,研究了建筑美学的意义主要体现的几个方面,并通过对建筑美学的原则和特征进行说明,以期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建筑美学。  相似文献   

6.
贺宏 《工业建筑》2022,(4):236-237
<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国际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且呈现出具体化特点。建筑是人类文明的象征,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承接了诸多海外建筑工程,为促进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专业的建筑英语人才予以支持,建筑英语即在此背景下产生。作为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建筑英语充分结合建筑学和英语学两门学科,以丰富的英语语言形式阐述建筑学的相关知识与专业特点,催生出新的语言学科。与其他专业英语学科一样,建筑英语的学习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常识与建筑知识,而要想掌握建筑英语的翻译技巧并提升翻译能力,就要了解建筑学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从感觉学(即美学)层面探讨了“丑陋”的研究历史,阐释“丑陋”的内涵变化历程。其后,本文总结出感觉学上的“丑陋”的多重意义。从三个方面来讨论丑陋建筑的判断的标准,并对建筑畅言网的丑陋建筑标准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丑陋建筑应发挥批判功能,促进建筑学发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8.
提出整合建筑技术的理念,认为它并不完全是建筑学一级学科下的建筑技术科学专业范畴,建筑技术是建筑设计的支撑与平台,因此,建筑学的发展离不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建筑技术从教育和实践两个方面,来完善与丰富建筑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王又佳 《新建筑》2007,(3):7-10
当代建筑的美学观与传统建筑美学相比有着更加广泛的审美标准。这些新的美学倾向并不是对传统美学的否定,而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有益补充。探讨了彼得·艾森曼建筑话语中呈现出的怪异、消解尺度、无中心等等与传统美学标准不同的审美倾向,分析其背后的哲学、美学、建筑学等语境,并指出彼得·艾森曼建筑话语对当代建筑美学的拓展及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筑美学和建筑艺术是建筑学的重要分支,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是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新兴学科,在建筑设计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从调研对象---酒店及餐饮建筑的建筑艺术性出发,通过实地调研,了解美学对于建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科阶段的建筑美学教育,是在设计技巧训练之外,培养学生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的专业审美眼光和美学思维方式,其作用意义不可忽视。重点分析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介绍了天津大学建筑美学课程教学注重天大传统美学理论的延续,关注前沿创新理论,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比例,开展横向主题式教学,采用多元结合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的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新建筑》2017,(2)
自台湾921与四川512灾后援建后,谢英俊及其常民建筑团队逐渐走入社会公众与建筑同仁的视线。然而,"常民建筑"在社会层面的影响远大于在建筑领域的影响,其思想理念对于当下建筑学深刻批评的价值与意义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与反思。通过梳理"常民建筑"的思想体系及其隐含的建筑学批评,尝试从建筑价值、建筑设计、建筑教学三方面展开对既有建筑理论体系的讨论与比较,希望借由"常民建筑"对当代建筑学及其教学中的价值偏离、实践偏离等问题进行矫正与补充,让平民与大众化的价值、问题导向的设计美学、应用导向的实战教学回归并构筑完整的建筑学。  相似文献   

13.
2013年5月26日上午,《西部人居环境学刊》启刊会暨《室内设计》创刊100期纪念会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召开。《室内设计》创办于1986年,是国内最早的建筑学杂志之一。为了适应学科发展,期刊重新定位,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教育部、重庆市新闻出版局的批准,《西部人居环境学刊》于2013年3月正式更名。根据教技司[2012]425号文件批示,更名后的《西部人居环境学刊》将“立足西部,以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学科为基础,深入探讨人居环境科学。”更名后,《西部人居环境学刊》作为国内第一家以“人居环境”为名的学术期刊,将与其他期刊一起推进人居环境学科的研究,为西部及全国的城镇化进程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一直是近现代建筑设计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可移动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制,不仅具有与一般建筑不同的建筑形象,而且独具其设计美学特征,对可移动建筑设计美学理念的研究为进一步理解科学与艺术的关联性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对建筑历史与设计理念的溯源与梳理,从未来主义、机器美学、高技派与低技派、审美大众化、过程美学等方面解析了可移动建筑设计美学理念的构建历程。揭示了可移动建筑美学理念形成的基础、体系、核心、手法等因素,提出了可移动建筑设计具有“科学导向”的美学理念内涵,以及“技术时尚”特征的美学理念表象,并指出未来可移动建筑设计美学理念的可能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四川建筑》2016,(4):273
正西南交通大学是我国最早培养建筑学专业人才的高等学校之一,其建筑学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9年。该校建筑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也是教育部确定的建筑学学科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校。建筑学专业从1998年开始就已经通过了建筑学专业评估,是四川省最早的建筑学学士、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单位。近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七年期的专业评估,在专业评估上跻身为我国建筑学专业的一流梯队。目前建筑学科拥有四川省重  相似文献   

16.
在建筑学的语境中,“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往往被视为“现代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反面,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则常被归入后者。而实际上,他的建筑美学恰恰具有强烈的哲学意义上的后现代及解构主义精神,尤其体现在其作品中突出的“模棱两可性”及对风格与形式窠臼的规避。文章从去中心化及真实与幻象交叠的作品特征、对传统建筑学理念的消解、难以归类的风格与形式,以及他的文脉主义是如何融入后现代解构精神四个角度分析努维尔的建筑美学中的解构实践,并借此梳理长久以来存在于中文学界的对建筑学的解构主义与哲学的解构主义的混淆,厘清一些由此产生的对解构主义的误解,以此获得新的设计启迪。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经济文化在不断发展,建筑文化在不断发展,建筑学科的范畴也日益扩大。在纷繁变化的建筑形式下,建筑学科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何,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又会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从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考察入手,在剖析未来建筑学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讨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在未来建筑学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就某项科学来说,如果不涉及这项科学本身的美学,那么就说明她还没有形成一个具有完整体系的学科,建筑学则更是如此,因为对于一个好的建筑作品来说,其功能性与艺术性是不存在矛盾的,因为无论其内在的实用需求还是外在的形式美,实际上都在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正>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由土木工程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水利工程四个一级学科组成;设有土木工程学系、建筑学系、区域与城市规划系、水利工程学系等4个系。现有土木工程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岩土工程、结构工程2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浙江省重点学科;设有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学3个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4个一级  相似文献   

20.
庄馨雨 《四川建筑》2009,39(4):48-49,52
介绍了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美学特征及风水理论对于中国建筑美学的积极影响,针对传统风水与建筑美学的一致性进行了阐述,提倡尽快地促进风水学的现代化,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风水理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注居住与自然及环境的整体关系,丰富健康住宅的生态、文化和心理内涵,从而将传统风水学中的精华有机地融入运用到当代建筑学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