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管窥世纪之交的中国油气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华 《勘探家》2000,5(2):57-58
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国油气勘探在被世界公认“贫油”的陆要湖盆创造了奇迹。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油气资源状况、勘探形势以及技术现状等焦点问题的分析认为,21世纪中国的油气勘探将会有更大发展。含油气系统,层序地层学,储集层预测等基础地质理论研究和特殊地表。地质条件下的地震技术,定向井和测井技术攻关必将在东部老区,中西部新区以及海域取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当前油气勘探的几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承造 《石油学报》2012,33(Z1):6-13
中国油气供需缺口加大,勘探形势严峻。本文从当前油气勘探面临的形势出发,着重分析了全球油气勘探趋势、中国当前油气勘探面临挑战、非常规油气勘探的基本问题,以及当前油气勘探理论与关键问题。全球油气勘探领域不再受勘探程度的限制,逐渐呈现出向深水、深层、非常规、北极等新区、新领域转移的趋势。中国重点含油气盆地逐步进入较高油气勘探程度,勘探深度加大、目标更为隐蔽、储层物性更差,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难度逐渐加大。中国能源企业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战略面临区块获取困难、政治风险增加、勘探技术要求更高等多方面挑战。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与资源评价等核心技术需要加强研究,井筒和压裂等关键开发技术需要加强现场试验攻关。在新一代油气勘探地质理论指导下,重点解决地质条件下全过程的有机质烃类生-排-运-聚模型、构造改造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低渗-致密储层的孔喉结构与油气渗流机理、中国大型岩性地层油气藏与连续型非常规油气的形成条件与勘探方向等9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油地质年会》是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实现油气资源战略联合举办的专业性学术会议。其主题包括油气勘探战略选区研究、油气勘探重大发现与成果介绍、油气地质理论与技术进展、油藏地质研究与描述、勘探案例分析与经验介绍以及上游发展战略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方法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王威  李臻  田敏  周锦程  李凝 《岩性油气藏》2009,21(2):121-125
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岩性-地层圈闭(油气藏)具有圈闭边界条件复杂、形态不规则、赋存状态隐蔽、成藏条件复杂、油气运聚机理多样等地质特征。当前,中国形成了层序地层分析方法、“三相”联合解释技术等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基础研究方法以及叠前地震反演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流体势分析技术、含油气检测技术等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评价方法。今后宜加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基础地质研究,不断完善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标准和规范,重视地质和物探研究的有机结合,建立多学科、多专业的项目组,适时组织岩性油气藏勘探关键技术攻关,抓好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技术储备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油气勘探已进入成熟阶段。要保证我国石油产量和储量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加强海相碳酸盐岩的勘探。对于我国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中国自己的地质特点形成适合于中国地质背景的海相油气地质理论;同时要进行勘探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海诸盆地主要为古生界—中、新生界组成的复合盆地,尽管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开展较晚,但取得的成效显著.整个油气勘探工作经历了4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以其相应的地质理论、综合技术以及确定的主要勘探目标和思路而区别于其它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油气地质储量增长峰.回顾30多年的勘探历程,有利于深化该区油气勘探工作.中国近海已成为中国又一个新的油气产区,预计仍有很多勘探领域和较大的资源潜力,吸引人们继续进行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以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油气勘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勘探油气储量发现再创历史新高,成熟区勘探拓展连获成功,勘探新区新领域不断开辟。石油地质理论的创新和勘探技术的进步是中国海油"十二五"勘探突破的重要保证。渤海活动断裂带油气差异富集理论,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深水油气成藏理论及南海西部高温高压天然气成藏理论的重大创新,以及针对中国海域复杂地震地质条件的地球物理采集处理等一系列技术重大创新,引领了中国海油,在渤海海域、南海北部深水领域、高温高压层系获得了一系列油气勘探重大突破。"十三五"将继续创新地质认识,发展关键技术,为中国海油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近海诸盆地主要为古生界一中、新生界组成的复合盆地,尽管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开展较晚,但取得的成效显著。整个油气勘探工作经历了4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以其相应的地质理论、综合技术以及确定的主要勘探目标和思路而区别于其它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油气地质储量增长峰。回顾30多年的勘探历程,有利于深化该区油敢勘探工作。中国近海已成为中国又一个新的油气产区,预计仍有很多勘探领域和较大的资源潜力,吸引人们继续进行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9.
《石油知识》2021,(4):14-15
课前预习页岩油与美国的页岩油气革命 赵文智,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质与油气勘探专家.从事中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理论技术研究与勘探实践.研究提出的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有机质"接力成气"、岩性油气藏大面积成藏和中低丰度天然气大型化成藏理论以及叠合含油气盆地"多勘探黄金带"等新认识,在多个前人尚少涉足勘探的新领...  相似文献   

10.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主管、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石油技术期刊。该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石化核心科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和山东省优秀期刊。她以讨论油气勘探开发新理论、新方法和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为主题。设置栏目有油气地质、勘探技术、油气采收率、油气藏工程、油气钻采工程和油气藏经营管理等,欢迎广大科技人员和院校师生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1.
从区域构造背景看我国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任何大盆地的形成、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区域构造背景,全球的油气分布与几个大构造带有紧密关系,前陆盆地是油气的富集区,古隆起控制着大规模油气聚集。从前陆盆地到古隆起,世界大油气区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有序性的特征。我国盆地具有小陆块拼合、多旋回性和强烈的后期陆内构造活动等区域构造特征。从世界油气勘探经验和我国独特的地质特征出发,今后应将前陆盆地、古隆起、坳陷型盆地大面积地层岩性带和断陷盆地富油凹陷作为未来重点勘探领域。采用综合勘探工作方法,坚持工作,我国勘探将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石油地质学前沿和勘探新领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所谓石油地质学"前沿",应是在研究油藏形成与分布各项石油地质基础条件即普遍理论过程中,不断涌现出的许多新的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和重要挑战。文中综述了我国目前所处的石油地质学前沿的若干热点及其勘探新领域等诸多问题,如中国陆相石油地质所面临的6项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海相地层的含油气性、天然气的勘探、非常规油气资源异常高压区带成藏机理以及石油地质学中基础研究的前沿问题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油气勘探中地表油苗研究的重要性,指出地表油苗研究成果与油气地质条件相结合,进一步研究其成藏条件、油气藏类型,并预测油气分布规律,是一项少投入多产出的工作方法。在我国南方广大露头分布区,重视及积极开展这一工作,将为油气勘探部署的制订,勘探靶区的确定,提供有一定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冰 《特种油气藏》2022,29(5):72-79
近年来,松辽盆地北部页岩油的勘探开发不断取得突破,目前缺乏对松辽盆地北部页岩储层的成藏地质条件及油气藏特征的分析和总结。为此,通过对国内外页岩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进行调研,综合页岩储层地质和工程资料开展了埋深、厚度、储层条件等6个参数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页岩油气藏有利区应为富含有机质的高压页岩油气藏,此类页岩油气藏具有构造稳定、地层压力系数大、优质页岩厚度大等特征。同时调研了地质条件对于页岩油气藏开发的影响,认为热演化程度、脆性、埋深等对于页岩油气的保存有利,钻井和选区时应尽量在裂缝发育区,以便于进行储层改造;同时页岩油气藏在层序地层、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生产特征具有一定的共同点。在开发方面系统研究页岩油气藏在钻完井、压裂改造、产量生产优化等油气藏开发新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结果对松辽盆地的页岩油气藏勘探开发和规模建产提供一定的借鉴,也为后期的松辽盆地页岩油气选区及井位部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华北东部盆地油气勘探潜力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华北东部盆地是典型的多旋回叠加改造型盆地,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普遍具有生烃潜力和储盖组合条件.漫长的地质演化和新生代构造断裂活动形成了上第三系至太古界多层系多类型的油气藏,在凹陷、凸起的各部位,分布着大型油气聚集带.根据盆地历史演化、勘探程度差异性及油气发现的特点,对华北东部盆地油气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在该地区应着重研究多勘探层系、勘探程度的差异性和地质理论的新进展,充分挖掘各探区内各单元的油气资源潜力,第三系深层、前第三系、滩海和浅海应是华北东部盆地21世纪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以来,中国石油突出资源战略,大力实施油气储量增长高峰期工程,在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准噶尔、松辽、柴达木、渤海湾等大型含油气盆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形成了中国石油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储量增长高峰期。同时,随着油气勘探的持续突破,海相碳酸盐岩、前陆冲断带、大面积砂岩、火山岩、潜山及其内幕油气藏、致密油气、页岩气等油气地质认识取得重要新进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石油地质理论。勘探工程技术攻关有效地促进了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探采集、处理、解释技术、复杂地区和深井的钻井提速,以及复杂储层和油气藏测井评价技术、水平井钻完井+体积压裂技术等发展迅速,形成了一系列针对不同勘探领域的配套技术。未来油气勘探对象日趋复杂,勘探难度加大,但随着地质认识的深化和勘探技术的进步,油气勘探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十三五”期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油气勘探工作在地质理论和技术创新、油气勘探突破发现和增储等方面取得众多成果。文章在梳理总结“十三五”期间油气勘探成果、理论技术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十四五”油气勘探发展思路与战略。“十三五”以来,中国石油坚持创新和资源战略,突出高效勘探,加大新区新领域风险勘探,加强重点盆地、重点领域集中勘探,强化基础研究、整体研究和领域目标研究;创新和完善了凹陷区砾岩成藏、浅水三角洲大面积岩性成藏、深层海相碳酸盐岩“三古”控藏、走滑断裂“断溶体”控藏、前陆冲断带深层成藏、页岩油“四要素”成藏富集、页岩气“三控”成藏富集、深层火山岩“三元”控藏等地质理论与认识;攻关形成了“双高”和“双复杂”三维地震采集处理解释、深层—超深层钻完井、深层测试、长水平井压裂技术等为代表的勘探(评价)技术。在四川、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松辽、渤海湾等大盆地岩性—地层、海相碳酸盐岩、前陆冲断带、页岩油气、成熟探区、火山岩领域取得了34项重大勘探成果,油气储量实现历史性长期高位增长,为石油产量稳中上升、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奠定了资源基础。“十四五”期间,中国石油将科学谋划油气勘探的战略方向和战略重点,推动六大盆地和五大领域常规油气持续规模增储及非常规资源快速发展,加快落实油气规模增储大场面,积极准备战略接替区和重大接替领域,夯实高质量发展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8.
海洋是全球油气资源的重点接替区之一,深水将成为未来海上油气开发的主战场,深水在全球勘探开发投资、储量增长和产量等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国际大石油公司争相布局的重要领域。然而除了涉及资金量巨大、对项目运作管理要求高等挑战外,深水勘探开发还要面临严酷的自然及气候条件、水深、低温、浅层地质灾害、作业安全等风险,因此,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领域。在各个专业技术领域,创新技术都在降本增效、提高作业安全性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在梳理深水勘探开发现状、分析总结深水油气勘探开发面临的五大技术挑战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创新技术在深水自动化、海底化、多功能化和革新性方面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油气勘探是人类应用现有认识与技术探索未知领域、寻求油气发现的系统工程,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过程。油气田的发现是人类从事油气勘探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正确的地质认识与适宜的勘探技术耦合作用的结果。正确的认知过程是由面上的综合研究到点上的突破,再由点上的突破逐步深化扩展到整个面上。对客观地质条件和成藏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勘探取得发现的基石。认识无止境,勘探可持续。适宜的勘探技术是正确认识与勘探发现的桥梁,勘探技术的适用性比先进性更重要。通过认识的深化与勘探技术的进步,可以促使油气勘探领域不断拓展和新的油气田不断被发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油气》2008,15(2):14-15
China's offshore oil industry will face a high-speed development with the crude oil production expected to top 50 million tons by 2010, according to a study recently released by China's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titled "China's Oceanic Development Report." Meanwhile, the offshore natural gas production will also enter a rapid growth stage. In addition, a series of new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suitable for China's offshore areas will be developed, including 3D seismic imaging technology, data imaging logging technology, underwater multiphase flow oil and gas development technology, marginal oil fiel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and shallow sea oil and gas development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