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中国油气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在艺 《勘探家》2000,5(4):1-9
本文首先叙述了中外油气工业发展的形势,指出21世纪石油生产仍处于上升时期,天然气会有更大的发展,有可能进行天然气时代。其次论述了中国陆相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有利地质因素,即陆相沉积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源岩的物质基础;陆相沉积地层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和良好的保存条件;煤系地层有成油成气的勘探前景。同时论证了我国中、新生代陆相地层油气资源潜力及其8个优先勘探的有利地区,即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西部地区、莺歌海盆地、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是新中国最早开展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地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油气勘探,共在24个地层层位中发现了油气藏且以气为主。为了预测该盆地各层系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方向和目标,系统总结了该盆地海相、陆相地层的沉积特征,分析了多旋回构造运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对沉积、成岩及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自震旦纪以来,该盆地经历了从海相沉积向陆相沉积的转变,以海相沉积为主:②多韵律沉积形成多套生—储组合,纵向上具有多层系油气成藏的特征;③多旋回构造运动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对沉积、成岩及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进一步分析了油气成藏特征及气藏富集规律,结论认为:①该盆地具有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藏共存、多层系供烃、多种储层类型、多种圈闭类型、多期成藏、多种成藏模式等特征;②其天然气的富集与烃源强度、大型古隆起、有利沉积相带、沉积—构造间断面、构造裂缝发育带等因素有关。最后,结合油气地质基本条件、富集规律与勘探现状,预测了该盆地各层系下一步的天然气勘探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下扬子区中生界油气地质条件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扬子区中生界具有海相和陆相两种盆地沉积的特点,分别发育了海相烃源岩和陆相烃源岩。下三叠统海相烃源岩是下扬子区最有利的烃源岩,陆相沉积也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印支-燕山运动对原海相盆地进行了严重的改造,对海相油气圈闭保存有重大影响,同时对陆相烃源岩也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然而,在构造活动相对薄弱的地区。特别是区内几个重要的中生代盆地,仍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4.
试论富油凹陷油气分布的"互补性"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和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研究和勘探实践发现,富油凹陷油气分布具有"互补性"特征,即构造和岩性一地层油气藏在油气资源分配、空间分布上具有"互补性",这种分布特征是由构造与岩性一地层油气藏所赋存的宏观地质背景、成藏条件、成藏机理等多种因素的耦合所决定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油气分布的"互补性"在各类陆相盆地中具有普遍性。这一"规律"的揭示,有助于在油气勘探实践中树立新的勘探理念,建立科学的勘探程序,制定正确的勘探部署,对推进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工作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格架概念及模式   总被引:157,自引:16,他引:157  
层序地层学不仅适用于陆相盆地,而且对陆相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陆相含油气盆地中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不同于海相盆地。本文引入新的概念和方法,同时根据陆相盆地特特建立了陆相坳陷盆地地层序模式及陆相断陷盆地中陡坡型和缓坡型两类地层层序模式,为油气勘探提供有用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会议宗旨:中国陆相沉积盆地广泛分布、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20世纪中叶伴随着大庆油田的发现,产生了以陆相生油与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为核心的陆相石油地质学,不仅丰富了世界石油地质学的理论宝库,而且有效地指导了中国陆相盆地油气勘探,发现了大量以构造型油气藏为主体的油气储量,建成了大庆、渤海湾、长庆、新疆等十几个重要油气生产基地,有力地支撑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进入21世纪,中国陆上油气勘探已进入了构造与岩性地层油气藏并重的新阶段,部分盆地已进入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新时代。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领域不断扩大,盆地从陆相断陷一种类型,扩展到陆相坳陷和前陆等多种盆地;层段从源内一种成藏组合,扩展到源内、源上和源下三种成藏组合;地域从东部老油区,扩展到中西部新油气区,已相继在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等盆地的碎屑岩和火成岩等储层中,发现了一批大型或特大型岩性地层油气田。最近几年,中国石油探明储量中岩性地层油气藏占60%以上;从剩余资源潜力看,岩性地层油气藏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是我国陆上最现实、最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发展,广眨交流不同类型盆地沉积、成藏和油气分布规律方面取得的理论认识,相互学习,借鉴国内外关于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技术、方法和经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沉积学会与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联合,拟于2007年5月在北京召开“陆相盆地系统与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著名区域地质和石油地质学家关士聪院士,在长达60多年的地质活动中,为中国地质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区域地质方面主要体现在:首次确立了西秦岭地区存在陇南龙山运动;建立了桌子山地区的奥陶纪地层系统。石油地质方面主要体现在:促进了华北盆地新生界油气突破;主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地质图集》;首倡中国陆相白垩系三分,为白垩纪沉积分型及油气的选型和选区指明了方向;倡导并推动了包括煤成气在内的天然气的科技攻关及普查勘探工作;参与和制定了二轮石油普查的总体部署,在其指导下,鄂尔多斯、川西北、南海珠江口、东海陆架,塔北等重要含油气区先后取得重大进展。关士聪院士立足于实践,善于理论总结,在《中国海相陆相和海洋油气地质》一书中,建立了由两个相组、6个相区和16个相带组成的中国古海域沉积环境综合模式,精辟地展望了海相找油前景。针对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都为板内盆地的特点,建立了有别于前人的中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分类原则,指导了中国陆相油气的勘探。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岩分布面积约占我国沉积岩总面积的80%,这一特点,决定了陆相地层是我国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与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的油气产自海相地层有明显不同.陆相领域以其固有的特点,勘探难度和风险都远高于海相领域.面对复杂的油气地质条件,我国油气地质勘探工作者在长期的、大量的勘探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陆相油气地质理论.它来自实践,又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不断丰富和发展.五十年来,有效地指导了我国的油气勘探,使我国跻身于世界石油大国的行列.  相似文献   

9.
中石油探区主要盆地页岩气资源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页岩气是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类型。中国页岩发育广泛,有着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在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对中石油探区主要盆地泥页岩特征和页岩气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价。总体上,中-新生界页岩在中石油探区各主要含油气盆地内广泛发育,以陆相沉积为主,具有东部生油能力强,西部生气能力强的特征;古生界页岩主要发育于中、西部盆地和南方地区,以海相沉积为主,具有高热演化程度的特征。通过成因法、统计法、特尔菲法计算,最终确定中石油探区内主要页岩气盆地地质资源量及分布特征。在平面上,页岩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盆地、中部盆地和南方地区,以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南方页岩发育区为最有利勘探区;在剖面上,页岩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上述盆地的古生界地层,四川盆地的中—新生界地层也是值得重视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0.
“十五”期间中国油气勘探进展及未来重点勘探领域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十五”期间,中国油气勘探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勘探工作量与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陆相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西部地区前陆冲断带勘探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勘探成果不断扩大,成熟盆地精细勘探成效显著,近海海域勘探进入增储高峰期。至“十五”末期,中国石油勘探呈现出稳定发展、天然气勘探表现出快速发展的好形势,原油储采比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立足国内油气资源,加强断陷盆地富油气凹陷、大型坳陷型盆地大面积岩性地层油气藏、海相碳酸盐岩、克拉通大型古隆起、前陆盆地冲断带、海洋深水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等七大领域的勘探,中国油气勘探仍然可以保持高速发展。图6参20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岩分布面积约占我国沉积岩总面积的80%,这一特点,决定了陆相地层是我国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与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的油气产自海相地层有明显不同。陆相领域以其固有的特点,勘探难度和风险都远高于海相领域。面对复杂的油气地质条件,我国油气地质勘探工作者在长期的、大量的勘探实  相似文献   

12.
陆相层序地层学应用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层序地层学提出了一个等时地层对比的概念,即在等时框架下进行地层对比,使得地层对比更具有实际的地质意义。随着陆相沉积盆地研究中层序地层学的引入,在国内引起了一些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就层序地层学理论在陆相沉积盆地研究中的适应性问题、陆相层序成因和具体研究工作方法问题等作了有益的探讨,旨在促进国内陆相层序地层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Complementarity” Feature of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in Oil-rich Sa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和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研究和勘探实践发现,富油凹陷油气分布具有“互补性”特征,既构造和岩性地层油气藏在油气资源分配、空间分布上具有“互补性”,这种分布特征是由构造与岩性地层油气藏所赋存的宏观地质背景、成藏条件、成藏机理等多种因素的耦合所决定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油气分布的“互补性”在各类陆相盆地中具有普遍性。这一“规律”的揭示,有助于在油气勘探实践中树立新的勘探理念,建立科学的勘探程序,制定正确的勘探部署。对推进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工作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都很丰富的沉积盆地。目前探明率尚很低,勘探前景很大。这个盆地具有复杂的多含油气系统,经历了七期构造演化阶段,具有很丰富的海相和陆相烃源岩。由于盆地内沙漠覆盖面积广,周边山区地形复杂,油气层埋藏深,勘探工艺技术要求高,勘探风险性较大。针对盆地的复杂情况提出了下步勘探部署和有利目标区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四川普光地区陆相地层天然气滚动勘探工作日前正式启动。至此,普光气田进人海相、陆相同时立体勘探开发的新阶段。启动陆相地层天然气滚动勘探工作,对扩充普光气田天然气资源,提升天然气产能,保持长期稳产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相继把勘探力量向陆相地层转移,陆相地层再次成为四川盆地勘探的新热点。中国石化对普光地区陆相天然气滚动勘探工作高度重视。包括普光地区在内的四川盆地陆相天然气勘探潜力很大,但勘探难度也大。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是一个大型富含天然气盆地,已发现常规和非常规两大类油气资源,油气产层多,资源丰富,但盆地目前的油气勘探程度仍然较低,油气勘探潜力大,盆地多类型油气藏并存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为此,综合研究了烃源岩特征、多类型优质储层的形成条件、古今构造对油气的控制及保存作用,探讨了四川盆地多种类型油气藏并存发育的成因,并提出了该盆地下一步油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多套广覆式分布的具有多类型有机质、不同成熟度的烃源岩是四川盆地多类型油气资源并存的基础;(2)海陆相沉积环境并存、多类型岩溶与裂缝改造、白云石化、火山活动及热液作用等多因素促成多类型优质储层的形成;(3)古今构造控制了多类型油气的富集和分布;(4)良好的保存条件是多类型油气资源并存的重要条件。结论认为:(1)四川盆地是一个超级富气盆地,其中常规天然气还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古裂陷边缘及古隆起的周缘是探索大中型气田的重要区带;(2) 3 500 m以深的深层/超深层是下一步页岩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下侏罗统湖相页岩是陆相页岩气现实有利勘探层,可与页岩油并行勘探;(3)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是目前致密砂岩气的重要勘探方...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已进入地层—岩性圈闭勘探阶段,对中国东部主要陆相断陷含油气盆地的勘探特点分析表明,陆相断陷盆地地层—岩性圈闭勘探具有如下特征:盆地分割性强,圈闭类型多;勘探潜力大,对技术要求高,认识周期长;勘探寿命长,有多个勘探高峰。虽然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但和高成熟探区的勘探需要相比还远远不够,该项研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石油地质学理论若干热点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油气勘探的深入和扩大对石油地质学理论提出了很多需要深入研究或探讨的问题。就目前部分热点问题,包括高海拔区油气藏形成理论、陆相石油地质学理论的发展和挑战、具有潜力的油气藏类型和勘探领域(地层-岩性油气藏)及天然气区形成分布的自身属性等,提出了其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作了简要的分析阐述。认为:高海拔区油气藏的形成与保存面临严格的条件制约;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在深层油气成藏原理与油气成藏匹配方面面临很多待明确和需解决的问题;地层-岩性油气藏在盆地勘探中的地位将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日显重要;天然气区相对独立分布并且有其自身属性。参10  相似文献   

19.
陆相断陷盆地洼槽区通常被当作生、排烃区而非油气成藏区,故在被证实具有生排烃能力之后,往往被以寻找油气藏为主的勘探工作所忽视。依据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古近系和二连盆地白垩系多年油气勘探实践,提出了陆相断陷盆地洼槽区多元控砂、优势成藏、主洼槽控制油气分布、三主元因素控制油气规模富集、构造油气藏与地层-岩性油气藏具共生互补性等洼槽聚油新认识,指出洼槽区反转构造带翼部扇三角洲前缘、缓坡坡折带三角洲前缘、湖底扇、断层根部河道砂等是形成规模富集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场所和勘探的有利方向。应用这一理论,华北油田在断陷盆地洼槽区发现了数亿吨石油地质储量。  相似文献   

20.
吉林外围盆地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吉林的区域地质特征分析,认为区域构造运动控制了外围盆地的形成及演化,外围盆地经历了古生代海相沉积和中、新生代陆相沉积,为多类型的叠合盆地。综合分析外围盆地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揭示吉林外围盆地存在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和中、新生代陆相两大油气勘探领域,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进一步明确吉林外围盆地的勘探方向,坚持海相和陆相勘探并举,古生代与中、新生代兼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