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不锈钢膜为过滤介质对食品煎炸用油进行过滤,对过 滤效率进行了研究。在膜过滤时,压力差、温度、滤饼厚度 等是影响膜通透性的关键因素,分别作出各个因素对流 速的影响关系曲线来分析它们对过滤效率的影响,其中 温度、压力与过滤速度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滤饼在最初 形成时对流速的影响较大,当达到一定的厚度时,流速基 本稳定。   相似文献   

2.
金属膜过滤食品煎炸用油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金属膜为过滤介质对食品煎炸用油进行过滤,并对过滤效果进行了研究。以大豆色拉油为原料,分别对过滤后的油和未过滤的油进行加热处理,每隔半小时取样一次,测定其过氧化值、酸价、黏度、颜色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过滤后的油脂理化指标明显好于未过滤的油脂。  相似文献   

3.
4.
煎炸用油品质变化及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阐述近年来煎炸油脂的应用和煎炸油脂的品质变化及其测定方法研究进展,着重说明煎炸后酸值、过氧化值、碘值、羰基价、极性组分、脂肪酸组成、皂化值、烯烃的变化规律,并对国内外的测定煎炸油品质的新方法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油炸方便面煎炸用油油质劣变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油炸面生产工艺条件进行试验并分别对过氧化值和酸价等卫生指标进行了测定。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对防止和消除煎炸油品质劣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不锈钢膜为过滤介质对食品煎炸用油进行过滤.将油与面粉以100:1的比例混合,然后加热到150℃恒温90min,金属膜对油脂有较高的过滤效率和速率,其过滤效率达到94%以上,过滤速率在初始阶段下降很快,随着时间的延长下降速度逐渐变缓,并且有一段相对稳定期.加大膜两侧的压力差可以提高流速,但当压力差达到0.17MPa时其稳定流速达到最大值.由于温度的不同及油脂的种类不同致使油脂的黏度发生变化,所以也会对过滤速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油脂的食用方法大致有凉调、炒菜、煎炸等数种,其中凉调、炒菜用油只作一次性短时间的加热,不会引起质变,而煎炸油脂加热时间长,且反复加热易使油质变劣。现就煎炸油的变化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以不锈钢膜为过滤介质对食品煎炸用油进行过滤。将油与面粉以100∶1的比例混合,然后加热到150℃恒温90min,金属膜对油脂有较高的过滤效率和速率,其过滤效率达到94%以上,过滤速率在初始阶段下降很快,随着时间的延长下降速度逐渐变缓,并且有一段相对稳定期。加大膜两侧的压力差可以提高流速,但当压力差达到0.17MPa时其稳定流速达到最大值。由于温度的不同及油脂的种类不同致使油脂的黏度发生变化,所以也会对过滤速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理化指标是否可有效反映煎炸油品品质变化这一问题,以大豆油为煎炸油,薯条和鸡排为煎炸物质进行煎炸实验。随煎炸时间延长取不同程度煎炸油检测,研究酸值、羰基值、极性组分、p-茴香胺值、过氧化值和总氧化值等理化指标与煎炸时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所研究理化指标中酸值、羰基值和极性组分3项指标与煎炸时间相关性较好,可有效反映油品变坏程度,p-茴香胺值、过氧化值和总氧化值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膜科学与技术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之一。近30年来,膜技术的应用范围遍及海水淡化、环境保护、石油化工、节能技术、清洁生产以及生物、医药、轻工、食品、电子、纺织、冶金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对新的膜过程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逐渐完善和发展膜过程存在的不足。本文主要阐述了通过采用无机陶瓷膜盐水过滤器,相对于传统工艺的盐水过滤器,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过滤面积大,装置占地面积小,可节省较多投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验,对不锈钢膜过滤煎炸油被污染后的清洗再生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实验选用了化学方法和高温氧化法。化学方法是以硫酸、氢氧化钠作为清洗剂,采用正交实验法。根据实验条件选用了L9(34)正交实验表,分别以清洗剂的温度、浓度、浸泡时间等作为实验因素,各因素设为三个水平,在不同的组合条件下对污染的膜进行清洗处理。高温氧化法是将被污染的膜在约为520℃的温度下直接灼烧。经各种方法净化后的膜,再进行净化效果的检验。结果表明,各种组合条件的化学清洗方法对膜的净化效果不明显,而高温氧化法只需要80s左右的时间处理,就可以使膜的通透性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2.
以大豆油、棕榈油、棉籽油和玉米油为原料制成调和煎炸油,对原料油及调和煎炸油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测定,结合冷藏实验选出最佳配方为:大豆油60%,棉籽油25%,玉米油10%,棕榈油5%.测试了调和煎炸油在煎炸过程中脂肪酸组分、酸值、过氧化值、羰基值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过氧化值、酸值、羰基值在煎炸期间符合<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陈雅琪 《中国油脂》2020,45(10):16-21
以牛油、高油酸菜籽油和稻米油为基油开发调和煎炸油。通过连续煎炸试验研究了4种调和油的煎炸性能,并与牛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4种调和油的胆固醇含量为17.48~30.02mg/100 g,远低于牛油的97.35 mg/100 g; 4种调和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碘值、土豆条吸油率及氧化稳定性均优于牛油。4种调和油的初始极性组分含量均高于牛油,苯并芘含量也相对牛油较高,但在整个煎炸过程中均低于欧盟规定的最大限值(2μg/kg)。4种调和油煎炸后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减少。4种调和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较牛油低很多。综合分析表明,调和油的煎炸性能相比牛油优势明显,由20%牛油、30%高油酸菜籽油及50%稻米油调和而成的煎炸油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不锈钢膜超滤澄清甲壳素碱煮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锈钢膜澄清甲壳素碱煮废水,为掌握膜通量衰减规律以及膜对料液中非碱固形物、悬浮固形物的截留规律,用5批次不同浓度的蟹壳碱煮液,全循环模式下进行变跨膜压差(TMP)实验,发现TMP小于3.1 bar时为压差控制区,大于3.1 bar时为浓差极化阻力控制区.在压差控制区内,膜通量随TMP增大而增大.TMP控制在3.1 bar,料液温度控制在70℃,平均膜通量随料液初始浓度减小而增大.分别为108.15、136.65、171.48、187.09、228.57 L·m-2·h-1,非碱固形物的截留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滤液的悬浮固形物含量均在0.01%以下,证明不锈钢超滤膜技术可以高效澄清甲壳碱煮液,截留全部悬浮固形物.  相似文献   

15.
选取花生油、玉米胚芽油、大豆油、棕榈油4种油脂调和配制煎炸专用调和油,进行32 h连续煎炸油条试验及煎炸油品质检测分析,研究调和油在煎炸过程的品质变化及煎炸性能。结果表明:从煎炸初始至煎炸结束,煎炸专用调和油的酸值(KOH)由0.25 mg/g增加至1.09 mg/g,过氧化值由5.48 mmol/kg增加至7.06 mmol/kg,极性组分含量由4.13%增加至33.65%,反式脂肪酸含量由0.66%增加至0.86%,维生素E总量由83.06 mg/100 g降低至4.21 mg/100 g,总甾醇含量由99.66 mg/100 g降至22.45 mg/100 g;对照GB 7102.1—2003《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中极性组分小于等于27%的规定,其连续煎炸寿命为20 h,并且煎炸过程油烟少、泡沫少、油质清澈,油条香气浓郁、不油腻;与单一油脂相比,煎炸专用调和油优化的脂肪酸组成及丰富的天然抗氧化成分使其具有煎炸寿命长、煎炸性能稳定、营养健康的独特优势,是一种优良的煎炸专用调和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深度油炸过程煎炸油的氧化,并进一步研究煎炸油氧化对油炸外裹糊鱼块品质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棕榈油、大豆油、葵花籽油、小麦胚油在150、160、170、180、190℃下油炸外裹糊鱼块,测定煎炸油的酸价、过氧化值、黏度、介电常数以及油炸外裹糊鱼块外壳的水分含量、油脂含量、表面色度。结果 随着油炸温度的升高,煎炸油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导致煎炸油的酸价、黏度和介电常数升高,过氧化值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油炸外裹糊鱼块的水分含量逐渐减少,油脂含量逐渐增加,L*和b*呈递减趋势、a*呈递增趋势,且使用4种煎炸油的各项指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煎炸油的油炸温度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影响了煎炸油的氧化,导致外裹糊鱼块深度油炸过程中水分蒸发和油脂吸收有明显差异,最终影响了油炸外裹糊鱼块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油炸机液压油与油炸油的过滤现状与不足,提出了油炸机液压油与油炸油过滤系统改进设计方案,着重介绍了提高滤油精度的离心分离式滤油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经实际应用,离心分离式滤油技术具有滤油精度高,构造简单,成本较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Frying oil has a limited lifetime which results in the disposal of approximately 67% of all used oil.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suitability of different membranes for purifying frying oil and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continuous membrane filtration in a commercial deep fryer. Eleven different membranes were tested to assess their suitability for filtrating frying oil. A prototype continuous filtration system with an integrated membrane filter was developed for a deep fryer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membrane filtration on oil degradation. The prototype was subjected to a frying test over 13 days and the results compared to those from a standard deep fryer. The prototype maintained total polar compounds (TPC) at an acceptable level of <12% and the oil remained light in colour even after more than 280 h of use, while TPC in the standard deep fryer rose to >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