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通过这几年乳企的报表数据不难看出,目前酸奶是中国乳制品中增长最快的品种。中国酸奶销量年增速在30%以上,增长态势十分喜人,乳企伊利、蒙牛、光明、君乐宝等等,酸奶都成为企业成长的核心产品。其中各种细分品种,比如常温酸奶、老酸奶、手工酸奶、无添加酸奶等等也都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中国酸奶市场所展现出的巨大商机成为不少外资品牌争相入驻的重要原因,而这些外资品牌的入驻,也与国内已有的酸奶  相似文献   

2.
2005年12月20日,蒙牛与丹麦科汉森在北京共同主办了“益生菌酸奶与人体健康国际研讨会”。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怀宅指出,蒙牛和科汉森联手在益生菌酸奶上的合作,有助于蒙牛产品的升级,会直接推动蒙牛市场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法国食品巨头达能,最近关停了在华两大酸奶生产基地之一的上海酸奶工厂。这是继达能与光明、蒙牛、娃哈哈分手,达能本土化的又一次失利。而上海酸奶工厂的关闭,也意味着达能希冀避开合资失利阴影而采取独资的策略再度落空。达能早在1987年进入中国市场,凭借与本土企业合资的模式,快速进入中国食品饮料市场,到2007年,中国软饮料市场上,达能拥有的各种品牌占据16.3%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有了包括乐百氏、娃哈哈、益力、正广和等多个品牌,参股光明、汇源等多个行业巨头,风光无限。而如今,达能的身影在本土多个企业中已经消失。那么,达能在中国本土化屡遭困境的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半年,面对外资乳企和国际化资本以风起云涌之势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很多专家和学者表达了各种忧虑和不安,担心出现行业主动权丧失,行业格局改变、上游资源被控制的被动局面。对于国内乳业引入外资,国人也有不同声音。他们认为蒙牛、伊利等企业引入外资,将股份出让给外资企业将得不偿失。原因是中国乳企在乳品加工技术上并不比外资落后,对于蒙牛、伊利等本土乳企来说,他们坐拥着世界上最大的乳制品市场,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实力好好发展,而不是一味的引进外资。虽然引进外资对于乳制品加工领域的技术研发有一定推动作用,但对于一些本土企业而言,更多是希望披上一张"洋外皮",在过度引入外资的过程中也将很大一部分市场拱手相让,  相似文献   

5.
地方传真     
《乳品与人类》2005,(2):6-7
蒙牛2004年净利润增长近一倍;蒙牛外资股东与中方管理层股权奖励计划提前兑现;天乳奶业与加拿大枫华公司正式签约;惠尔康乳业宣布退出福建乳品市场;光明股份非流通股股权转让;金信信托转让伊利股份。  相似文献   

6.
岳蕾 《新食品》2007,(14):38-40
3月27目,达能旗下知名酸奶品牌碧悠的使用权正式从光明移交到其新伙伴蒙牛乳业有限公司,也就是说,今后碧悠的生产地将不再是光明乳品八厂,而是蒙牛的马鞍山基地。一天之后,光明乳业高调推出了集团自主研发的一款高端酸奶畅优,该产品无论外包装和高端定位,还是其“肠道保健功能”,均与碧悠颇为相似。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品类新、毛利高的产品,常温酸奶近些年表现出领先于液态奶所有品类的增速。根据尼尔森数据,常温酸奶2015年零售额同比增长了91.1%,远高于液态奶乳品市场2.7%的增速。在市场上,国内三大乳企在常温酸奶领域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分别是伊利的安慕希、光明的莫斯利安和蒙牛的纯甄。但从各乳企的财报来看,常温酸奶带来的利润却差距很大,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年,随着光明在常温酸奶领域的率先突破,伊利蒙牛等乳企的全线进入,常温酸奶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常温酸奶的份额在乳企的总体份额中与日俱增,但市场份额依然十分集中。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中国乳品行业进入低速增长。2015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国内液体乳品的增速约5%,常温乳品的增速仅为2.7%,进口乳品更是出现逾10%的下滑。而创新型乳品的增速明显高于行业均速,其中常温酸奶增速达106.3%,新鲜酸奶为10.5%,乳酸菌饮料为7.4%。这些都充分说明,未来乳品行业的发展将会发生巨大变化。预测一:新鲜乳品将会继续引领行业发展当下,国内乳品行业已形成伊利、蒙牛、光明三巨头的基本格局,但除前  相似文献   

10.
正蒙牛宣布收购网红奶粉品牌贝拉米一事让本土乳企的国际化再度成为行业热议话题,记者梳理发现,中国乳企"出海"始于2010年光明乳业收购新西兰新莱特乳业51%股权,随后,本土乳企便纷纷扬帆远征,在2015-2017年更是达到巅峰。在出海军团中,不仅有本土乳业巨头伊利、蒙牛、光明,还有一些区域性乳企。近十年来,本土乳企实施了近20起海外  相似文献   

11.
2005牛奶战史     
乳业的旌旗 2005年8月21日,伊利、蒙牛、光明、三鹿四家乳品企业跻身2005中国企业500强. 在两年前的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招标中,中标的60多家企业,生产奶制品的企业就有近10家之多,最引人注目的是上海光明乳业以9287万元的招标额夺得乳业标王,"占领了商业舆论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2.
就在三元乳业新任老总表示三元鸡年将发力酸奶市场2天后,蒙牛于2月1日也火速宣布全面升级自己在北京通州的酸奶生产线。在常温奶和鲜奶市场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高利润率的酸奶无疑将成今年乳业巨头们争斗的重点。蒙牛大举发动酸奶大战的背后,出现了一个外资公司的身影:丹麦科汉森公司。昨天,双方正式签约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科汉森公司也将为蒙牛乳业提供酸奶成分中最为重要的益生菌群。蒙牛方面似乎对此次产品升级显得非常谨慎。其相关人士对蒙牛目前在北京的酸奶基地产量都拒绝透露,只是表示“通州基地于2002年生产酸奶,目前日产量为100…  相似文献   

13.
法盈著名的食品集团。达能集团”是一家以生产奶制品为主的食品公司,在法田各太企业中排行JI‘17位,在食品业中排行第一.目前啵公司正寻求开拓中国啤酒市场. 达能集团的副总裁近日说,啤酒在中国市场上每年的销售量都大幅增长,增长幅度相当于法国市场的销量,即2000万升,。所以,我们正研究在中国取得经销权的可能性”。 据悉,达能公司正加快与亚洲国家合作。在印尼,达能与其第二大食品公司ABC合作兴建一座饼干厂,计划4年后可年产饼干4万吨,并首次以达能牌进入市场。在中国,数月前达能已在广东江门建厂生产饼干。法达能集团拟开拓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欧睿咨询的数据预计,中国市场2017年的酸奶销售额将首超牛奶,约为1192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8%。而随着酸奶在液态乳中的比重逐年增加,有机构预计2020年其销售额更将达到1900亿元,届时在液态乳中占比将超50%。由于较高的利润率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酸奶市场目前已成为乳企的争夺焦点,伊利、蒙牛、光明等企业纷纷加码布局。业内人士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乳品工业的发展,以酸奶为主的发酵乳品,已经成为继白奶之后,发展最快,产量和销售收入增长最显的乳品类别。据统计,2005年我国发酵乳品的总产量比2004年同比增长44%,总销售收入比2004年同比增长40%,已经达到了白奶销售收入的70%。  相似文献   

16.
典范 《食品与生活》2006,(11):27-27
“益生菌”这个新名词正在日益成为国内乳制品市场的新宠。目前,益生菌酸奶产品在国外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据粗略估计,目前全球益生菌乳品的消费者约有4~5亿人之多。国内的益生菌乳品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但近两年的发展颇为迅速。作为“生产更健康产品”的蒙牛乳业,其低温事业部近日与丹麦国际食品配料生产商科汉森公司(Chr.Hansen)共同建立了“蒙牛——科汉森益生菌合作实验室”,旨在研发出适合中国消费者肠胃的益生菌菌株,生产出达到国际标准的高品质益生菌酸奶,引领中国低温乳业走向国际市场。在过去一年中,科汉森在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7.
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和证券国际化大背景下,跨境并购已经成为企业整合全球资源、提升管理技术和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对伊利、蒙牛、光明等国内乳企的跨境并购情况以及雀巢、达能、恒天然等海外乳企在华并购布局情况进行梳理分析,以期对国内乳业有所借鉴。2010年光明乳业认购新西兰新莱特公司51%股份,拉开了中国乳制品企业跨境并购的序幕。2014年6月13日,工信部、发改委、财政  相似文献   

18.
今年6月,石家庄三鹿集团与全球最大乳品制造企业新西兰恒天然集团(Fonterra)对外宣布:合资公司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运营。恒天然集团已认购三鹿集团43%的股份。据悉,这是迄今为止外国企业在中国乳品行业的最大投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一向低调的三鹿乳业经过此次大手笔的运做,将会强势崛起,有望成为中国乳品行业第一阵营中的中坚力量。在过去的几年中,外资乳品企业如帕玛拉特等由于种种原因,纷纷退出中国市场,而近来的恒天然和三鹿,完达山乳业公司与RichKeen公司的"高调"合作,是否意味着外资进入中国的又一轮热潮即将来临?又会对中国(?)带来什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卡夫”2 0 0 1年被北京“三元”收购、“达能”2 0 0 2年将 2家公司全部交给上海“光明”管理 ,现在轮到了“帕玛拉特”。近日 ,帕玛拉特公司的中国总部已决定将意方管理人员全部撤离南京 ,而合资公司———南京帕玛拉特乳品公司则由南京乳业集团下属的南京卫岗乳业公司全权托管。这表明意大利乳品巨头帕玛拉特公司正在从中国市场撤离。正当“三元”、“光明”、“蒙牛”、“伊利”、“新希望”等国内乳业巨头展开激战之时 ,刚刚成立一年半的帕玛拉特 (南京 )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帕玛拉特”牌乳品正从中国市场渐渐消失。托管“帕玛拉特”…  相似文献   

20.
<正>酸奶产品作为乳制品中销售增长最快的一类,乳企对其市场份额的竞争也日益白热化。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蒙牛、光明、娃哈哈、伊利的酸奶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1.4%、21.3%、12.3%、11.7%。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随着乳企纷纷加码酸奶市场,争夺战即将打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