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逝>围绕着理想与绝望这一人生核心问题,通过涓生与子君人生理想终极悖论的层层设置,不断突围和最终否定,阐释出无论是人生理想、反抗,还是绝望,都应清醒地把握当时的社会现状与自我的人生状况.文本准确地剖析了当时的社会与人生,把人生哲理和当时社会现实紧紧结合在一起,让读者透过时代脉搏的律动,感受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运用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并根据违反合作原则的方式进行分类,具体分析了经典美剧《绝望主妇》中众多对话的会话含义产生的原因及内容。解读剧中人物对话的会话含义,不仅有助于观众更清晰地把握剧中的人物形象,而且还能更深刻地感受其独特的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3.
几乎每种语言都存在禁忌语。尽管社会规范禁止人们使用这些禁忌语,但是在真实的交流中,人们还是会用这些禁忌语来表达在某种情况下的感受。通过对美剧《绝望的主妇》中的禁忌语的使用探讨禁忌语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在热播的美国轻喜剧《绝望主妇》的英文对白,无论是从英语学习的角度,还是从人生哲学的角度,都让人再三回味,赢得了许多观众的称赞。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其台词普遍巧妙运用了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原理,在迂回和曲折中呈现出意蕴无穷的文学风味。在此从语用学考察视角,运用合作原则分析《绝望主妇》的一段英文对白。  相似文献   

5.
在生态学视野下,通过对美剧《绝望主妇》网络字幕组翻译和央视组翻译的对比分析,探讨影响译者适应与选择的不同要素,提出译者要协调好翻译生态环境的多种要素才能保证译品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作家们面对绝望所做出的不同处理方式谈起,在对比中,结合克尔凯郭尔关于反讽的理论,分析王小波在小说《万寿寺》中所运用的反讽,闻释其与绝望之间的精神关联.  相似文献   

7.
以短篇小说《宝贝》为分析对象,探讨了文中主人公所处的境地以及造成其被体制化精神状态的社会、历史原因,并揭示了该主人公与现代社会人们的诸多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从跨性别交际角度,对美国电视连续剧《绝望主妇》的台词在语言和语用两个层次上进行分析,归纳出跨性别交际中女性的语言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跨性别交际女性语言特点与其身份认同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对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塞缪尔·约翰逊的唯一一部小说《追寻幸福:拉塞拉斯王子漫游人生记》中主人公对于追求幸福生活过程的分析,旨在揭示与分析小说中约翰逊所要向世人传达的幸福观:幸福不是物质的,也不是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没有永久的幸福,只有在不断追寻的希望中获得人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从《〈希望〉编后记〉看胡风编辑刊物的倾向是:严肃的文学观,继承与发展鲁迅精神以及主观战斗的现实主义。胡风所编《希望》比《七月》更进一步地实践了自己的文艺理想和编辑理念,而每期的“编后记”则鲜明地揭示了这种倾向。  相似文献   

11.
阮籍的《咏怀诗》中深隐着无望而望,望而无望的希望与绝望交叉的情绪结构。这种情绪结构不仅表现在“飞鸟”与“路”等常见的意象中,也贯彻在阮诗的绝大部分意象与绝大部分篇目的整体结构里。这种情绪结构的形成缘于变态政治的压抑,缘于社会良知的要求,也因为普遍人性的冲动与受阻。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所著《尼各马可伦理学》以幸福为起点,又以幸福为落脚点,闪烁着"幸福"的智慧。探析"此幸福"与"彼幸福"的内涵,揭示"此幸福"的内在矛盾,通过研读《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并从中探寻从"此幸福"通达"彼幸福"之岸的正确修炼方法。  相似文献   

13.
《看不见的人》被誉为美国文学的现代经典作品,其代表,这部小说结构新颖独特,手法风格多变,主题复杂深刻,涉及到了种族,政治,社会及心理矛盾等方面,它深刻地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尤其是黑人)的存在与价值问题,强调了在一个未抹杀个人作用的社会中个人的尊严和自我追求.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电视剧的发展来看,可以说家庭题材电视剧一直在寻找一种高度的现实感.这种现实感需要家庭题材电视剧在主题意义上、人物个性上、社会价值上都与中国市民社会的现实相联系,而不是对一种类型的简单复制.电视剧《孙老倔的幸福》的创作者有一份观察市民、深入生活的体验与诚意,其正能量和励志意义对社会文化产生了良性的辐射和影响.但其都市时尚的生活经验和现代感处于失语中,该剧只是一味臣服于市民文化,世俗化倾向太过明显,这是其创作上的一个缺憾.从《孙老倔的幸福》的创作得失看,家庭题材电视剧需要恰如其分地融入市民生活,需要冷静看待市民文化,需要在解决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差异和冲突上,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同,并在时代的变迁中努力呈现出更为丰富的文化涵义.  相似文献   

15.
<正> 无论是思想内涵,抑或艺术表现形式,作于1943年10月的《金锁记》被公认是张爱玲中篇小说之精髓。1944年出版的《传奇》小说集中,作者选《金锁记》作为开篇,足见张爱玲本人对这部中篇小说的偏爱。为此,人们较易忽略于集中位居第二的《倾城之恋》。譬如,奠定张爱玲文学批评基石的两篇权威评论——迅雨(傅雷)的《论张爱玲的小说》、夏志清的“张爱玲”(《中国现代小说史·第15章》,耶鲁大学出版社,1961年),对于《倾城之恋》的论评,不论是力度,还是文字的长度,都远不及《金锁记》。然而,不可忽视的事实是:继《倾城之恋》成名之后,张爱玲于1944年又将它  相似文献   

16.
张洁的《无字》凝重恢宏,意蕴深远,发人深思,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里从其文化的角度入手,探究《无字》中吴为一步一步的寻根之路,从母亲之根到家族之根到人类之根,并略述人类寻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叙述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同时指出当前大学生中缺少爱心友爱,即使是受到资助的困难生也缺乏爱心和感恩之心,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爱心教育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通过对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希望基金会"运行过程的介绍,总结对大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切实可行的方法并提出当前我们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爱心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8.
英国荒诞派剧作家哈罗德.品特的作品《归家》,剧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方式与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其剧情却充分显示了荒诞派戏剧的特点,让人觉得难以理解、不可思议。本文旨在通过探索文中人物的心路历程,来找出他们反常行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现阶段,广东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11年,广东在全国率先探索出台了《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该条例出台实施后对于广东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惠瑜  郭平 《商品与质量》2011,(Z3):127-128
本文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来解读戏剧《雷雨》中的人物蘩漪。以其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矛盾与平衡为主线,详细论述了她四段心理历程的特点,揭示出其悲剧命运是现实社会与人格共同作用下酿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