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高面板堆石坝,填筑分期断面形状和尺寸不仅关系到坝体填筑强度、填筑速度,同时也与坝体沉降变形控制紧密相关。本文综合考虑施工程序、施工强度等施工组织要素和坝体变形控制,构建了高面板堆石坝填筑分期断面优化模型,该模型可以对填筑断面的形状和尺寸进行优化。通过对传统粒子群算法的改进,提出了填筑分期断面优化的异质粒子群算法。工程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收敛性。  相似文献   

2.
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溢流是烟气脱硫(FGD)系统运行中的常见问题,严重影响脱硫系统的可靠性。阐述造成吸收塔溢流的原因及溢流后对脱硫系统的影响,分析总结原始吸收塔溢流管道的结构及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溢流管道实施优化改造。经过近两年的现场验证,有效解决了脱硫吸收塔起泡溢流问题,保证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采用非线性优化方法中的序列二次规划法(SQP)优化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体体型。此方法以坝体混凝土总造价为目标函数,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计算坝体的应力,并且在“准弹性稳定法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限元计算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应力的控制标准。该方法不仅考虑了坝体材料分区问题而且在优化过程中考虑了河谷形状对目标函数的影响,采用更多变量的组合,进行坝体体型优化设计。计算实例表明,在满足设计安全的前提下,能获得经济、实用的坝体体型。  相似文献   

4.
吸收塔浆液起泡溢流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FGD)工艺系统中,吸收塔浆液溢流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为解决此问题的真正原因,着重从工艺品质、系统设计及运行维护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吸收塔浆液起泡溢流的办法,从而提高了FGD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河北西柏坡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台600 MW机组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后发生的吸收塔浆液溢流情况,分析浆液溢流的原因,提出消除产生的泡沫、调整运行方式、改造增压风机排污管等处理措施,措施的实施保证了脱硫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6.
在有功调度方式给定的前提下,以有功网损最小作为度量指标,假设仅以连续的无功电源作为控制手段建立数学分析模型,应用非线性原对偶内点算法进行求解.从数学优化的角度按无功分布与电压水平之间牵制疏密程度定义了3种解的状态,即松弛解、局部制约解和临界制约解,分析了其物理本质、优化信息以及对电力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并以三节点两端供电系统和IEEE30节点系统为例予以阐述,为有效地实施无功、电压调度与控制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高压直流接地极的溢流特性,本文分析了直流接地极电流场分布特点;比较了基于电磁场理论、场路偶合模型以及电阻网络模型等3种建模方法特点;阐述了电极埋深、土壤电阻率、极环型式、馈电电缆根数对溢流特性的影响;最后提出进一步研究分析土壤含水量对溢流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曾登峰 《江西电力》2007,31(1):34-35,50
上犹江水电厂大坝检查廊道庚坝段顶拱有一条通长裂缝,局部已贯穿至溢流面。雨天及泄洪时产生渗漏。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采用改性环氧树脂材料进行了灌浆处理,消除了渗漏,恢复了结构的完整,保证了大坝安全。  相似文献   

9.
王国弟  翁彦  高英  刘俊峰 《华东电力》2006,34(10):101-103
介绍了4×300 MW机组配套的2套水力除渣循环系统溢流水子系统管道严重结垢,实际通流截面积最小处仅为管道截面积的12.25%.解决措施是通过在线化学清洗,清除了01B溢流水管管道内结垢物,使得溢流水泵出口压力和电流恢复正常.总结了化学清洗试验过程及结果,并进行了清洗前后节能分析;通过结垢物成分分析和溢流水水质分析,给出系统结垢原因分析,并提出防止结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殷世忠  王威  尹导 《吉林电力》2020,48(1):34-36
针对底渣溢流水水质复杂多变,悬浮物高,水温高,结垢倾向严重问题,利用底渣溢流水强制外循环换热及水质处理等技术,以降低底渣溢流水水温,增大渣水温度端差,实现节水、净水、高效换热的目的。通过在某国外项目中应用,验证了该工艺能够满足机组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随机有限元法引入了重力坝随机徐变应力的计算,综合考虑了坝体混凝土温度场以及混凝土力学参数(包括徐变参数和弹模)随机性对徐变应力场的影响,模拟施工步序,对一典型重力坝的随机徐变应力场进行了计算,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部分省级电网断面潮流不均的问题日渐突出.以江苏电网为例,由于电源和负荷在地域上呈逆向分布,省内整体呈现"北电南送"的输电形势.随着新能源大规模不断接入以及区外来电规模的增大,江苏现有北电南送通道的输电能力将难以满足后续新能源进一步接入的需求.本文首先阐述了线间潮流控制器的原理,随后分析了江苏电网北电南送断面潮流分布特征.针对北电南送输电通道潮流分布不均、存在输电瓶颈的问题,提出了3种基于线间潮流控制器的断面潮流优化方案,并通过仿真给出了断面潮流优化验证结果.最终,给出了线间潮流控制器在江苏电网应用的工程方案设想.经分析,线间潮流控制器的装设可以很好地提高江苏北电南送断面的输电能力,极大地增加苏北苏中地区新能源消纳能力,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温度荷载是混凝土坝应考虑的主要荷载之一,而坝体会因温度应力过大从而导致产生温度裂缝,对大坝的安全运行产生不利影响。为避免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因温度应力超过坝体混凝土的容许应力而产生温度裂缝,基于热传导理论,针对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期和运行期的整个过程,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仿真分析方法,进行了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场的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温控施工方案可有效降低坝体的最高温度和温度应力,并且此施工方案可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和该工程的温控设计要求。同时,此研究成果亦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冷却塔的冷却性能,以北方某300 MW机组冷却塔为例,建立冷却塔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比二分区及三分区不均匀填料对出塔水温的影响,确定最优半径分界点,并协同非均匀配水进行优化,分析不同优化方案对出塔内空气流速、塔水温、通风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分区及三分区非等间距填料下出塔水温分别为31.798℃和31.696℃,冷却性能提升;非等间距填料与非均匀配水的耦合优化显著提高了空气动力和温度场的均匀性;随着内区配水量的增加,水温和通风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佳内区配水量为50.0%,出塔水温为31.360℃通风量7 122.8 kg/s;与26 mm和30 mm等距填料布置相比,协同优化后,出塔水温分别降低了0.768℃和0.830℃,冷却性能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力系统主动解列最优断面搜索过程中计算复杂度高与在线决策需要快速求解相矛盾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凸优化的主动解列最优断面搜索方法。该方法以解列后系统有功不平衡功率最小为目标函数,将求解过程拆解为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通过离线运算将系统解列的目标函数及约束转化为一系列满足凸优化条件的方程组;第二阶段在线将发电机及负荷的信息作为参数代入方程,采用内点法结合分支定界进行快速求解。并通过IEEE 39节点算例验证方法的正确性、快速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潼关河段异重流发生的原因,并对发生时机进行了预估分析,提出了异重流出现后垂线平均流速、含沙量的测验方法,并分析了垂线布设、测次控制改进方案等。  相似文献   

17.
引入基于概率意义的分析方法,对地震反应分析中由于地面运动记录的不确定带来的结构反应不确定问题进了研究,并结合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成果,得到了重力坝地震反应的超越概率.分析中首先选取一定数量的强震记录,在不同的地震烈度下对结构进行非线性分析.继而对分析得到的工程反应参数引入对数正态分布假设,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其统计信息,并结合场地危险性曲线,得到年超越慨率.最后对SAC/FEMA简化分析方法中各条假定对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对本文研究的重力坝而言,地震危险性曲线假定和工程反应参数均值变化规律假定带来的影响较小,而工程反应参数标准差假定会带来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的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层抗滑稳定一直是重力坝设计的关键性问题,由于该问题的复杂性,目前对于分析方法尚无明确和统一的规定。本文在介绍常用可靠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推导了重力坝深层双斜滑裂面的抗滑稳定可靠度计算公式,并用编制的计算程序对弄另水电站非溢流坝段7#坝段进行了可靠度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应用可靠度理论进行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是可行并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以改善电压、降低损耗、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应用改进的退火选择遗传算法对负荷进行实时优化,对运行中的配电网进行线损分析并提出无功补偿的控制策略。文中结合农村配电网的特点,考虑了变压器铁耗的影响。模拟测试表明该软件计算准确,无功算法寻优能力强、效率高,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0.
DDS时域参数分析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DS直接数字合成时,由于相位截断、非均匀采样而造成波形重构时时域参数如频率、周期、占空比的误差,特别在频率很低、频率较高时尤为突出。本文从DDS的基本原理和通用电路出发,对时域参数进行了数学模型构造和理论分析,提出了时域参数微观与宏观效应的概念,得出了误差结论与特性,找到了优化时域精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理论研究和仿真与实验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