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关系的认知,本文分析了青铜纹饰的艺术魅力,将青铜纹饰的装饰性及精神意蕴运用到汉字造型设计中,设计出一款青铜风格的字体,并重点对"青铜字体"的设计理念、方法和艺术价值进行解析,以期对汉字字体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运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云彦  张少楠  邢博 《包装工程》2024,45(2):397-405
目的 深入研究殷商青铜鼎文化,对其文化气韵进行可视化,并应用到殷商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中,促进殷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法 首先基于中国的太极文化、气韵生动理论,从“虚”“实”两个方面对殷商青铜鼎文化气韵进行可视化,深挖殷商文化基因,构建文化基因库;其次,运用形态矩阵法,将殷商文化要素、文创产品功能与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类别相结合,提出文化基因与产品创新设计的融合方法,详细列举产品设计的诸多可能性,为文创产品设计带来丰富的创新方案。结果 构建了殷商青铜鼎文化气韵可视化模型,阐述了基于形态矩阵法的地域性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进行了殷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应用。结论 通过对殷商青铜鼎文化进行可视化解构,并将其转化成设计元素,进行地域性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促进殷商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发展,最终通过案例设计验证方法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从青铜爵的造型文脉到现代酒具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江  封冰 《包装工程》2013,34(14):65-67,91
以爵的造型语言为启示,从青铜爵的造型来源入手,分析了关于爵使用功能的不同看法,并从历史和社会文化发展的角度出发,论述了青铜爵用途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青铜爵的造型和纹饰的发展变化入手,以产品设计的视角分析其造型特征,追溯其社会属性,为现代酒具的设计提供了造型的来源。最后以青铜爵为原型,提取其造型特点,从而对现代酒具进行探索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刘子建  徐倩倩 《包装工程》2017,38(20):156-162
目的针对文创产品侧重于将"文化"转换成"创意"后附加于产品这一特点,实现文化与产品创新设计。方法以典型的青铜器产品为研究对象,结合青铜文化的艺术形式与传承价值的联系,从"形"和"神"着手,引入打散重构原理进行设计,利用形态分析法打散分解文化产品,从视觉形态和内在意识形态分析获取设计元素,在保证原形态特征的前提下依据设计要求进行目标载体的形态重构。结论通过具有商周青铜鼎造型的文化创意产品实践设计,为文化创意设计提供着系统且科学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5.
郑笑仁  银霞  谢蔚莉 《包装工程》2018,39(20):331-336
目的 研究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的外观纹饰。方法 从设计美学特征入手,分析纹饰的对称均衡、变化统一、节奏韵律、装饰美的形式法则,分析了独立纹样、适合纹样、二方四方、边视觉、综合纹样的构成手法。以青铜器花纹钱包、青铜面具饼干、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太阳神鸟项链、成都天府广场景观等设计举例说明中国传统纹饰图案在设计案例中的巧妙合理运用。结论 论述三星堆纹饰对当今图形创新设计的新启迪:设计师要提升审美修养,促进设计水平,传承与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要有工匠精神,需要大力原创,需要提升图形设计的文化内涵。总结出图形创新设计需要以形式为美,文化为根,秉持大国工匠精神,不断提高中国图形设计创新的能力,设计出经典传世的作品,服务于人类精神需求和社会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结合下的圈椅再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宇 《包装工程》2018,39(20):231-234
目的 在文化觉醒的社会背景下,对明式圈椅的再设计工作进行研究。方法 对传统圈椅的工艺与形制进行研究。针对中国传统家具的“形态符号”及“结构语意符号”,通过以现代审美思考为导向的研究方式,以及从现代设计装饰需求出发的研究思路,提炼设计的语意代码。以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有机融合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在设计流程中关注传统文化与现代的生活方式的融合,设计造型在体现传统元素的同时,通过造型再设计使其符合现代审美特征。针对传统中式家具中具有鲜明特征的形态结构进行抽取、提炼与再设计,从而产生传统家具的新演绎。结论 活性传承包含过去、现在也包括未来。文化觉醒不是文化复归,其根本目的在于加强本土文化的转型自主能力,使其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文化设计不是照搬过去的设计形制,而是必须面对当下的生活方式与审美要求,使传统元素与现代创造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7.
王丽娜 《包装工程》2021,42(2):271-278, 285
目的针对社会文创设计出现的两种典型误区,以敦煌莫高窟第61窟女供养人文创设计为例进行设计研究实践,梳理出传统视觉形象的研究方法和创新设计方法,以此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方法采用“图解法”对莫高窟第61窟东壁南侧女供养人的人物身份、妆容、发饰、服饰、色彩、局部等进行深入剖析,并将其作为文创衍生设计的根本来源,总结适用于当今社会的传统文化视觉元素创新设计方法,实现以传统文化为本源、艺术设计为手段、文创设计为载体的传统文化现代设计转译。结论依据“图解法”完成文创衍生设计,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深度融合,有助于为不同传统文化题材的文创设计提供借鉴之意。  相似文献   

8.
相静 《包装工程》2020,41(6):286-288
目的探索中国传统纹样的东方魅力及其精髓所在,并深入分析其与包装设计在诸多方面的交融,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方法分析传统纹样这一最具代表性元素的内涵与特点,总结其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价值体现,并借助添加与删减、分解与重构、变形与整合等艺术设计手法,进一步把握设计方向;再细化至包装设计领域中的各个环节,分析青花纹、云纹、青铜纹等代表性纹样在酒类包装、茶包装、工艺品包装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方法。结论传统纹样所赋予包装设计的是完美的包装创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既展现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给人以精神到物质的极大享受与满足,是包装设计民族化、时代化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漏窗在造型与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美学价值,并探寻其传承的方式。方法分析漏窗图案的造型元素、造型规律、造型图案的文化内涵,并结合实际的漏窗图案,论述漏窗造型所蕴含的功能和文化内涵,进而在现代设计中利用漏窗所包含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内涵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设计。结论提出了运用好传统文化符号和文化内涵的前提是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进而提炼出准确的传统文化符号,结合现代社会环境使传统文化再生。  相似文献   

10.
田园 《包装工程》2023,44(22):489-494
目的 通过对中国自然审美中比德审美的解读和现代设计价值进行分析,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发展、传承创新的实现路径,从而通过丰富文化内涵提升中国现代设计水平,以设计形式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方法 从设计的教化功能及其社会责任、弘扬传统文化构建中国设计语系的需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三个维度出发,分析比德审美的现代设计价值。以包装设计为例,从包装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图形、色彩、肌理、造型着手,研究比德审美与现代包装设计融合的具体思维路径与表现方法。结论 比德审美具有重要的现代设计价值,将比德审美与设计相结合,在实现设计的社会责任和民族责任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形式与审美、功能与文化的和谐统一,实现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语境下的传承与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1.
贾朝红 《包装工程》2011,32(20):53-56
以铜鼓造型符号在现实生活中的信息传播和交流为启示,分析了铜鼓造型美学内涵、原则和隐喻的价值,并结合其在日常生活各种工业产品中的设计应用法则,论证了工业产品利用铜鼓造型特征进行设计的可行性。以此提出了传统文化应用设计的基础,必须是对其形态及隐喻的多义性进行详细的剖析和研究后,才能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具有逻辑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孙远志  马凯莹 《包装工程》2024,45(12):395-403
目的 挖掘汉代铜镜纹样文化性内涵及中国传统纹样再设计价值,并将之创新应用于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中。方法 首先,分析汉代铜镜纹样的社会属性和艺术属性,运用可拓语义分析的设计方法,提取纹样意向词汇并建构可拓表征模型,获得铜镜纹样文化语义设计区间;其次,辅助图解思维,将词汇语义转换为图解语义,进行语义表达分析和量值获取;最后,形状文法代入图解获得新纹样,与铜镜单元纹样结合生成有辨识度和设计价值的新纹样因子,并展开新纹样因子在产品包装上的设计实践。结论 可拓学相关理论可以将隐性知识转化为可显性表示和理性评价的文化基元,该方法为汉代铜镜纹样文化性内涵的内挖与外显提供可行路径,为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产品包装设计领域中的再现提供一种延续性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修茹  季铁  郭寅曼 《包装工程》2023,44(8):193-200
目的 对丰富的青铜器纹样资源进行整理与组织,满足设计师利用青铜器纹样进行创意设计的需求,助力传统文化输出。方法 对青铜器纹样的装饰母题、装饰艺术和语义进行解析,对设计师借助文化资源数据库获取设计原型和设计知识的行为与思维过程进行探索,从而提炼元数据标签,确定可视化元素,建立包括1154条青铜器纹样数据在内的数据库。结果 面向创意设计的青铜器纹样数据库,实现了对青铜器纹样数据的多维信息呈现,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快速学习和获取青铜器纹样原型与知识的平台,有助于设计师了解数据中隐藏的特征、关系和模式。结论 青铜器纹样数据库的可视化方式符合设计师的认知舒适性,为打造针对设计师群体的数字文化资源专业平台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胡明 《包装与设计》2014,(5):103-105
远古时期的器物发明,都是基于生活的需求产生,而对象亦非只靠想象便能无中生有,所以经常需要通过复制技术才能得以流传,并让后世人类得以学习传承。“但是任何现实具体的装饰案例都是以一定社会空间和社会期待为背景的行为,并会运用在社会上构成概念的图式。通过研究古人所留下的文化资产可鉴古知今,传统设计理论也是未来设计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本文中所指“复制”,是泛指古人发明的各种器物(如陶器、青铜器)的造型与纹样的仿造形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传统纹样元素运用到现代化妆品的包装设计中,使设计方案从图案、色彩、主题等方面都能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方法通过对铜镜艺术特征及文化进行分析,结合现代图形的构成法则进行重新解构设计,提出传统纹样衍生并再设计的图形创意方法,实现了传统图形与现代流行风格的融合,最后以创作案例予以验证。结论将传统装饰图案与现代女性化妆品的包装风格相结合,不仅能使设计对象体现出汉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实现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张婷  陈光喜 《包装工程》2018,39(12):169-175
目的在"非遗"传承创新的语境下,研究以广西壮族铜鼓文化传播为主题的APP产品设计。方法为了更好地完成"非遗"类APP的产品设计,需要依据主题内容确定交互目标和用户体验,依照核心功能进行产品的架构,继而进行最后的视觉界面设计。结论将传统艺术语言与信息技术、数字艺术、虚拟现实技术、移动终端平台相结合,是保护、传承、传播民族文化的创新方式。在"非遗"类APP的设计上,应不断提升APP的用户交互和用户体验,传达民族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彭融  雷璐  褚兴彪 《包装工程》2022,43(6):297-306
目的 以广西在地铜鼓为研究样本,通过铜鼓三维空间造型与装饰图案的提取,探析模块化应用策略下铜鼓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衔接的方法,实现铜鼓文化设计传承与创新。方法 综合博物馆考察、网络搜索和文献阅读等方法,收集广西在地铜鼓典型样本,归纳铜鼓三维空间造型与装饰图案基本规律及视觉效应,提取有效造型线条及典型的纹样装饰,并运用分解、重构、平滑处理等方式对图形元素进行优化,搭建模块化的图形元素资源库。最后,在“三月三”节日花灯设计案例中予以体现。结论 通过“归纳—提取—分解—重构”的现代设计手法,将广西铜鼓三维空间造型与装饰图案运用在现代设计中,既有利于引导产品文化价值提升,又能够推动广西铜鼓文化的传播,并在日常应用中予以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