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几年来,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应用的快速普及,Internet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对Internet软件的需求迅速扩大,软件的开发周期越来越短,加上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以及网络技术日趋复杂化,使得确保软件质量的软件测试愈显重要。 一、Internet软件的发展趋势 1997年以来,Internet软件的发展又出现新的趋势,正由第一代走向第二代:网页由静态向动态方向发展,单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纯文字加简单图象向多媒体方向发展;信息的提供由被动式浏览向与用户交互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的远程软件学习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传统的软件学习模式及不足,结合Internet及其相关新技术,提出了一个新的远程软件学习系统(RSLS),学习者通过带有嵌入浏览器的客户端软件与远端服务器通信,并在服务器的监控和指导下完成软件相关功能的学习,系统最大的特点在于实现了对远程应用软件的动态学习过程的监控,最后,介绍了系统用到的DCOM,钩子,屏幕取词等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一、Web服务器和数据库的结合 像C/S技术一样,Internet现已成为一种新的计算平台,如何利用Internet技术来建立企业内部网(Intranet)越来成为关注的焦点。Internet计算除了具有对C/S方式的补充功能外,许多企业发现,使用WWW浏览器技术可以提供数据库的动态内容等,利用WWW技术来设计C/S系统的思想,能为大规模系统的设计和构筑注入新的活力。基于WWW技术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课题之一。由于在过去的几年里,各部门和企业在C/S系统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开发和投资,为加入WWW功能而放弃以往的投资是不明智的。应用开发者更希望能够在原有的系统中增加Internet功能(尤其是WWW功能),而不是去重写它们。  相似文献   

4.
高飞  黄良斌 《计算机工程》2010,36(22):256-258
针对传统PFP模型不能很好模拟Internet动态演化的问题,提出面向自治系统(AS)级动态拓扑的改进PFP模型。改进模型充分考虑Internet中AS节点的消亡与连接边的相应连接补偿,符合Internet拓扑成长和演化过程,生成的Internet拓扑图与实际Internet具有更大相似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能较好满足幂律分布和小世界特性,更适合于Internet建模。  相似文献   

5.
软件形态受到应用、平台和技术发展的影响而不断演化。由于Internet这一新的计算环境的普及,传统的软件形态逐渐无法适应Internet环境下的开发和应用,需要研究新的软件形态和软件技术。该文在分析软件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说明了基于Internet环境的网构软件(Internetware)是未来软件的发展趋势,介绍了网构软件的基本特征,并说明了网构软件领域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Internet网络的广泛应用,电子出版进入Internet环境完成网络发布已成为新的需求。Shockwave即是Macromedia公司提供的一套在Internet平台上展示交互式多媒体信息的软件压缩与播放技术。通过Shockwave,广大图形图像设计人员,多媒体开发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已掌握的软件制作技术与经验直接进入Internet领域的开发。换句话说,使用Macromedia系列多媒体开发工具的用户,可以利用这些制作工具,如FreeHand、xRes、Authorware、Director等,直接进行Internet与Internet环境上交互多媒  相似文献   

7.
李田养 《微电脑世界》2002,(17):14-14,16,20
Internet技术的迅速崛起和在全球范围内应用的飞速发展,使其成为高效的全球性信息发布渠道。这一技术正在以很快的速度进入每家每户。Internet为GIS(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Internet出现不久,GIS界已经开始着手进行以Internet为手段发布和展示地理数据。很快,Internet已成为GIS新的操作平台,它改变了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传输、发布、共享、应用和可视化等过程和方式。Internet与GIS结合成Internet GIS,是GIS软件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软件构件动态适配技术已成为研究的一个重点.文章简述了软件构件动态适配的主要特点,通过对几种软件构件动态适配技术的分析,指出了现有软件构件动态适配方法的不足,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移动Agent的软件构件动态适配方法.该方法从多Agent系统和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的角度进行软件构件动态适配,使适配后的目标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重用性.  相似文献   

9.
软件构件动态适配技术已成为研究的一个重点。文章简述了软件构件动态适配的主要特点,通过对几种软件构件动态适配技术的分析,指出了现有软件构件动态适配方法的不足,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移动Agent的软件构件动态适配方法。该方法从多Agent系统和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的角度进行软件构件动态适配,使适配后的目标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重用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Internet的虚拟企业ESM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雪芹  顾春华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26(9):2407-2409,2419
Internet为企业应用系统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虚拟企业网络利用Internet为跨地域的企业应用提供了平台.虚拟企业的分布式、动态组合等特点对虚拟企业应用系统提出了特殊的需求.在介绍了虚拟企业网络的需求和与其相适应的虚拟企业应用系统体系构架的基础上,分析和设计了一个基于的虚拟企业网络的电子销售管理(ESM)系统,并讨论了其在用户认证、信息传输等方面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Agent的软件可靠性评估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 引言现代软件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软件质量,而软件可靠性被认为是软件质量的关键因素。软件可靠性指软件在特定环境和给定时间内无故障运行的概率。它面向用户而不是开发者,是软件质量诸多因素中最容易度量的属性。软件可靠性模型是随机过程的一种表示,可以将软件可靠性或与其直接有关的量(如平均无故障时间或故障率)表示成时间以及软件产品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Agent的网络监控软件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网络监控软件存在信息来源单一、不具备智能性、不具备学习性、协作能力差及可扩展性差等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监控需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多Agent技术设计和实现了网络监控软件.对Agent技术及特征进行了研究,设计出了适合网络监控的Agent结构.采用扩展C/S结构的策略,提出了以C/S结构为基础的多层系统架构.采用XML技术和Web服务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交互和协作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智能性、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扩展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已有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系统缺乏对各种资源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进行种植业结构规划和调整能力的问题,本文着重探讨如何综合运用系统科学、人工智能、软件工程与模型设计的知识,构建更加完善的种植业比较优势协同分析系统。系统充分利用了Agent的技术特点,采用协同分析的方法,实现了多个可重用的Agent子系统,并为整合已有相关比较优势系统提供了接口,为传统种植业区域比较优势研究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XML在多代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软件系统复杂度的不断提高,在软件开发应用中多代理系统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多代理系统的通信语言的研究也就越来越迫切。该文讨论了多代理系统的通信语言,提出以XML作为多代理系统的通信语言,并对此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自适应系统软件传感器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斌  毛新军  董孟高  李学斯 《计算机科学》2010,37(8):152-155293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多的软件系统运行在开放的环境中,需要感知和适应环境的变化.如何支持这类复杂软件系统的开发和运行已经成为当前软件工程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针对自适应系统与其驻留环境的交互问题,将自适应系统中的软件实体抽象为自主Agent,提出了自主Agent感知环境变化的软件传感器及其与环境的动态关联思想,给出了软件传感器的设计和实现.不同于已有研究,将软件传感器视为一类特殊的软件Agent.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上述思想和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Due to the independency, variability, and tailorability of software service in the open environment, the research of middleware which supports software services multi-mode interaction is thu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is paper, an agent-based multi-mode interaction middleware model and its supporting system for software services were proposed. This model includes an interaction feature decomposition and configuration model to enable interaction programming, an agent-based middleware model, and a programmable coordination media based on reflection technology. The decomposition and configuration model for interaction features can assist programmers in interaction programming by analyzing and synthesizing interaction features. The agent-based middleware model provides a runtime framework for service multi-mode interaction. The programmable coordination media is able to effectively support software service coordination based on multimode interaction. To verify feas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above method, the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rtemis-M3C, a multi-mode interaction middleware for software services, were introduc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bove method is feasible and that the Artemis-M3C system is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in multi-mode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17.
陈志泊  程舒晗 《计算机科学》2012,39(5):128-132,160
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更多的软件出现,维护和再工程的需求也更加迫切。通用的软件再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模型无法保证再工程的高效低风险。创造性地将平行迭代模型与Agent技术结合起来,可以解决复杂遗留系统再工程问题。此方法在森林植被仿真系统FVS的再工程过程中,提高了项目的效率和成功率,并保持了目标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也为类似系统的复用和重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方法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蛟  冯志勇 《微处理机》2004,25(1):1-4,13
软件Agent技术正在成为软件开发领域中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现在大多数的Agent研究都是以创建Agent应用程序为目标,即用Agent的概念创建更为强大,更具灵活性和智能性的程序。但是随着Agent技术在各种应用中的发展和成熟,就需要在方法论上对之进行指导。因此,面向Agent的软件方法学就成为Agent研究中最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之一。本文通过对几种在面向Agent软件工程中使用的主流方法学进行分析,指出了Agent方法学在面向Agent软件系统开发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通过对面向对象和面向Agent的方法学比较,指出现有的面向对象方法学的一些不足,以及如何通过面向Agent的概念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9.
针对动态、开放网络环境下复杂多变的业务需求,本文在前期语义编程语言SPL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Agent和本体的语义Web服务编制方法,形成一个以语义编程语言SPL为核心的、可适用于将语义Web服务与多A-gent技术无缝集成起来的,进行语义Web服务编制的技术框架。框架实现基于SPL开发和运行支撑平台,该平台为语义Web服务和软件Agent提供必要的运行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一种基于代理思想的软件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震  顾毓清 《计算机工程》2002,28(1):128-130,264
Agent概念来自人工智能领域,讨论了Agent思想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Agent思想的软件分析一般模型,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分析方法,该模型与方法发展了面向对象技术,且更适于分析包含复杂任务的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