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石油系统研究的本土化问题”一文的商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就《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年第1期刊出的“石油系统研究的本土化问题”一文中有关含油气系统的层次性,含油气系统在中国陆相盆地中的应用,含油气系统的本土化等问题发表了不同意见。认为含油气系统是含油气盆地内的勘探地质实体,跨板块、跨盆地划分的超含油气系统或总含油气系统,超出了含油气系统的研究范围。随着含油气系统在中国陆相盆地的广泛应用,其不适用性逐渐明晰,虽有不少学者根据陆相盆地的复杂性作了修改,但其只适用于含油气盆地的初期勘探阶段,对于中、高勘探程度的含油气盆地指导性不强。该文根据中国陆相盆地的特殊性,借鉴国外含油气系统的系统信论研究方法,提出了石油系统本土化的又一方向,即具中国特色的成藏理论体系——成藏组合体。  相似文献   

2.
包裹体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应用与问题讨论   总被引:67,自引:13,他引:54  
包裹体在石油地质领域主要应用于确定成岩和成藏作用的时间与温度,推断油气运移、构造运动及古热流历史。其应用前提是流体包裹体是在均一体系中形成的,形成后保持封闭和等容体系。由于包裹体具有成分复杂、形态各异的特性,所以后期易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产生塑性变形或爆裂,导致所测均一温度值失真。因此,在应用包裹体均一温度时,必须分析包裹体形成后的变化及成藏、成岩作用对它的影响,进行均一温度校正。将包裹体中烃的等容线的起点定在现今油藏油的泡点曲线上,而等容线的另一点由包裹体的爆裂温度和矿物所承受的包裹体内压力来确定,油气包裹体的等容线与盐水包裹体等容线的交点的温度和压力即为其捕获时的温度和压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广泛的岩浆活动,对含油气系统的层序地层结构、有机质类型及系统的形成与演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火山沉积层序研究及火成岩成藏组合立体勘探正在成为现阶段的主要特点。未来十年,制约这类油气藏开采的岩心-测井-地震三相转换技术和储层描述技术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松辽盆地将成为火成岩油气藏勘探热点地区,东部火成岩油气藏的探明地质储量预计可能达到或超过1×10~8t。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进口量的不断增加,石油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有关研究机构对石油战略分别投入力量进行研究,可以看出此问题的重要程度。但是,有关重大问题如世界石油的枯竭时间问题、峰值产量时间问题、中国国内石油产量的合理安排问题、大庆等老油田的合理产量规划问题并没有给予很好的回答。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前沿问题,即油气田生命周期的理论中的储量、产量和成本规律问题。  相似文献   

5.
全球油气勘探领域地质特征、重大发现及非常规石油地质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43  
全球常规类大型、特大型油气田主要分布在特提斯域、被动陆缘、前陆冲断带和克拉通等盆地中。非常规类油气田主要分布于前渊斜坡、盆地(坳陷)中心、克拉通向斜区和冻土带等。21世纪以来全球油气勘探重大发现主要集中在被动陆缘深水区、碳酸盐岩、岩性-地层、前陆冲断带、成熟探区、新地区新盆地及非常规油气藏(场)等7大领域。这些重大发现涉及油气勘探中的常规与非常规2类油气资源。常规石油地质强调在单一明确圈闭中的油气运聚和成藏规律;非常规石油地质重点研究非常规资源、非常规储集层、非常规成藏与非常规技术等。非常规油气藏(场)在地质特征、分类方案、研究内容、评价方法和勘探阶段等方面与常规油气藏有明显不同,需要加强非常规石油地质研究,发展非常规石油地质理论。图8表7参63  相似文献   

6.
朱夏先生既是一位理论造诣深厚的石油地质学家,又是一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油气勘探工作者,是我国含油气盆地研究的创导者、石油地质学奠基人之一。简要回顾了朱夏先生的核心学术思想,总结了近30年来,国内部分学者通过学习、继承和发展朱夏先生学术思想,提出的一系列含油气盆地研究的创新性工作方法及认识,包括笔者对盆地波动过程和油气成藏体系等分析方法的探索。展望未来,指出石油地质学所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全球性的和中国特殊地质背景的科学问题,认为继续学习、继承和发展朱夏先生学术思想,必将对我国石油地质理论和实践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塔中隆起早古生代反转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典型的地震剖面解释结果,探讨了塔中隆起早古生代反转构造样式发育特征,分析了反转构造发育的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震旦纪-早、中奥陶世的裂陷作用产生的基底正断层对后期构造变形样式产生了重要的控制作用。由于先存基底正断裂的影响,塔中隆起发育两种不同类型的反转构造组合样式。当先存正断层倾角较大时,断层方位不利于进一步反转,此时反转扩展到毗邻断层,先期正断层可能为后期的逆冲断层提供应力集中点,如塔中Ⅱ号断裂带和塔中10号断裂带;也可能被后期的压性构造褶曲,如塔中Ⅰ号断裂带。反转构造发育早期有利于烃类聚集,后期还可以发育不同幅度的反转型背斜,为油气聚集提供有利的圈闭。  相似文献   

8.
9.
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含油气系统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由于沾化凹陷渤南洼陷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多套烃源岩、构造复杂性等)使沙四上亚段复式含油气系统呈现垂向叠置、由断裂沟通、一藏多源(既有沙三下亚段、沙四上亚段有机烃源,又有深部无机烃源)的复杂面貌。根据实际情况,尝试将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复式含油气系统进一步划分为Es3-Es4(!)、Es4-Es4(!),无机烃-Es(?)等3个子系统,并对其要素,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在洼陷带向缓坡带方向应主要寻找上倾尖灭型及砂泥岩交互型油气藏,在陡带方向应主要寻找湖底扇型油气藏,在洼陷中心应主要寻找砂岩透镜体,尼岩裂缝型油气世故以及构造-岩性复合型油气藏等。图3参6(吴富强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