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食品工业科技》1999,(05):8-10
采用喷雾干燥法对鱼油进行微胶囊化 ,并对产品进行质量评定。结果表明 :壁材阿拉伯胶、糊精、玉米糖浆的最佳配比为 3∶ 3∶ 4 ,芯材占壁材的添加量为 30 % ,乳化温度为 5 0~ 60℃ ,乳化剂添加量为 0 8% ,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 2 0 0℃ ,制得的产品质量较高 ,产品水分含量为 2 30 % ,溶解度为 94 7% ,颗粒直径 38μm,且感官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鱼油微胶囊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对近年来用于鱼油微胶囊制备方法及特点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鱼油微胶囊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产品的产率、效率和产品中DHA、EPA的保留率作为评价指标,得出以喷雾干燥法制取鱼油微胶囊的最佳乳化液组成及啧雾干燥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鱼油微胶囊食品的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鱼油中含有EPA、DHA等多烯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但由于EPA、DHA有高度不饱和性,极易氧化,而且鱼油本身又带有一定腥味。直接把它作为食品强化剂有相当大的难度。本文对以TBHQ作鱼油的抗氧化剂,以海藻酸钠作囊壁材料,用锐孔法对鱼油微胶囊化加工强化食品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的工艺和技术。比较了不同壁材、壁材浓度、芯壁比、pH等工艺参数对微胶囊形态及包埋率、产率和载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如下:壁材浓度1%,芯壁比1∶1,凝聚pH为4.0。上述条件下,微胶囊形态完好,平均粒径为69.53μm,微胶囊化效率为90.9%,产率为91.0%,载量为63.9%。采用SPME-GC-MS研究了微胶囊化前后鱼油的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表明微胶囊化可以包埋部分挥发性成分,掩盖一定的鱼腥味。   相似文献   

6.
鱼油微胶囊口服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鱼油富含对人体有重要生理作用的多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但鱼油的易氧化性及鱼腥味使其难于开发成各种保健食品。本文采用微胶囊化技术,防止鱼油氧化,掩盖鱼腥味,制成一种鱼油口服液。  相似文献   

7.
研究喷雾干燥法制备高包埋量微胶囊化鱼油的工艺条件。探讨了乳化温度、均质压力、均质次数和喷雾干燥进风温度、出风温度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经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扩大试验和产品超微结构的观察证实了壁材配方和加工工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鱼油因富含EPA、DHA等生理活性物质,其制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鱼油提取工艺,包括稀碱水解法、酶解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以及微胶囊化技术,包括锐孔-凝固浴法、喷雾干燥法、复凝聚法及包合法.分析比较几种微胶囊化方法并简述微胶囊新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鱼油提取及微胶囊化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宝石鱼油的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宝石鱼油微胶囊制品的包埋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选定均质次数为2次;选取喷雾干燥进风温度、出风温度和乳化均质压力三个因素。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进行正交优化后,得到宝石鱼油微胶囊化最佳工艺参数:进风温度215℃,出风温度95℃,均质压力45MPa。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宝石鱼油微胶囊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可观察到微胶囊颗粒表面与内部结构良好,故其具有良好的包埋效果。对微胶囊制品进行氧化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宝石鱼油经微胶囊化后在65℃下贮存12d过氧化值仅为5.45mmol/kg,低于我国鱼油微胶囊水产行业标准(6mmol/kg),相当于在室温下贮藏1年仍保持良好品质;硫代巴比妥酸反应(TBA)实验结果同样表明加速贮藏实验12d后宝石鱼油微胶囊的TBA值大大低于同期宝石鱼油的TBA值,证实了所选微胶囊配方及微胶囊化工艺过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水产加工副产品提取鱼油制作微胶囊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鱼加工副产品中提取的鱼油含有EPA、DHA等多烯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但由于EPA、DHA有高度不饱和性,极易氧化,而且鱼油本身又带有一定腥味,因此不适宜将其直接应用于保健食品中。该研究以明胶为壁材、阿拉伯胶和鱼油为芯材,采用pH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然后与固定剂按一定比例混合,经过低温干燥,完成了交联固化。另外,将脂溶性茶多酚添加到鱼油中对油脂氧化稳定性和鱼腥味的掩盖起到较好的作用。通过微胶囊化,改善了鱼油的储存稳定性,也增加其新的使用范围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鱼油为芯材,以阿拉伯胶(GA)和壳聚糖(CS)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以昆明小鼠为供试动物,喂食高脂饲料建立高血脂症模型,设置高脂模型组、正常对照组、CS/GA壁材组、鱼油组和鱼油微胶囊组.喂养28 d后测定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小鼠体重的变化,以考察鱼油微胶囊与液态鱼油在小鼠形成高血脂症过程中对血脂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的CS/GA壁材复凝聚物对血脂调节没有效果,喂食鱼油微胶囊和鱼油组小鼠TC、LDL-C均极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P<0.01),且HDL-C均极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1).说明鱼油微胶囊和鱼油降低血脂胆固醇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2.
研究喷雾干燥法轩高包埋量微胶囊化鱼油的工艺条件,探讨了乳化温度,均质压力,均质次数和喷雾干燥进风温度,出风温度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经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扩大试验和产品超微结构的观察证实了壁材配方和加工工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鱼油微胶囊化不仅可实现鱼油的均匀分散,避免其氧化,而且还可掩盖鱼腥味,提高消化吸收率,扩大其应用范围。阐述了鱼油微胶囊化的发展现状及适用于鱼油的微胶囊化方法,包括喷雾干燥法、复合凝聚法、分子包埋法、冷冻干燥法、锐孔凝固浴法及脂质体包埋法。重点归纳了影响喷雾干燥法制备鱼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因素,包括壁材的物理化学特性、固形物浓度、乳化方式和乳化条件(温度、压力、次数)及喷雾干燥条件(进出风温度)。最后对鱼油微胶囊化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以宝石鱼油微胶囊制品包埋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筛选出喷雾干燥法制取宝石鱼油微胶囊壁材配方组成;通过对五组壁材配方喷雾效果及微胶囊制品特性比较,得出宝石鱼油微胶囊壁材配方组成为:变性淀粉46.75%、酪蛋白酸钠2%、鱼油20%。  相似文献   

15.
以宝石鱼油微胶囊制品的包埋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考察了宝石鱼油微胶囊的壁材配方组成.通过对五组壁材配方的喷雾效果及微胶囊制品特性的比较,得出宝石鱼油微胶囊适宜壁材配方组成为:变性淀粉 46.75 %、酪蛋白酸钠2 %、鱼油20 %.  相似文献   

16.
研究喷雾干燥法制备高包埋量微胶囊化鱼油的壁材选择,探讨了大豆分离蛋白(SPI)与麦芽糊清(MD)比例,SPI热处理条件,固形物浓度,糊精DE值以及乳化剂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并经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壁材组成。  相似文献   

17.
微胶囊化鱼油DHA明胶软糖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胶囊化技术将鱼油DHA微胶囊化,然后添加到明胶软糖中,制成新型保健糖果。  相似文献   

18.
甲鱼油富含DHA、EPA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其制品也越来越受关注。主要阐述了甲鱼油的营养功效、目前常用的提取方法及微胶囊化方法,并对甲鱼副产物回收利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甲鱼油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包埋率、含水率和溶解度等为评价指标对喷雾冷冻干燥过程中的真空压力和冷风风量运用加权综合评分法确定喷雾冷冻1干燥的较优参数,并对鱼油包埋前后的脂肪酸成分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真空压力为35 Pa和冷风风量为5.5 m~3/min时制得的鱼油微胶囊产品质量较优,粒径分布较为集中,集中分布于117.13~200.06μm,整体品质较优。鱼油包埋前后的脂肪酸成分变化不大,且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减少,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增加,其中DH A和EPA的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0.966%和0.037%。  相似文献   

20.
研究喷雾干燥法制备高包埋量微胶囊化鱼油的壁材选择。探讨了大豆分离蛋白(SPI)与麦芽糊精(MD)比例,SPI热处理条件,固形物浓度,糊精DE值以及乳化剂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并经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壁材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