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此文根据1999年北京UIA大会学术主题“21世纪的建筑学”,对其四个分题“建筑与环境”、“建筑与文化”、“建筑与科技”、“建筑与城市”的内容,提出12点需要侧重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同时提出了这12点和合关系的内容,阐述了建筑与城市发展的和合观。  相似文献   

2.
以苏区时期的历史背景为立足点,提出苏区时期的建筑及其建筑活动的七大特点,并分别以“红色故都”──瑞金的重要苏区建筑为例加以论述,同时还提出了“苏区建筑”和“群众建筑”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建筑就是艺术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漫 《华中建筑》1998,16(1):27-28,37
作者从建筑的“功利性”“技术性”“经济性”并不能否定建筑就是艺术的观点出发,为建筑就是立体艺术提出了自己的申述,并分析了“建筑不是艺术”论的消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筑的永恒之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峰 《建筑学报》2004,(10):43-44
公元前32~22年间,罗马奥古斯都皇帝时代,罗马人维特鲁威写出典籍《建筑十书》,在《第一书》中就提出了建筑的建造原则:“建筑还应当造成能够保持坚固、实用、美观的原则。”1932年林徽因在“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文章中提出:“在原则上,一种好建筑必含有以下三要点:实用;坚固;美观。”1953年我国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提出“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筑方针,经过30多年的建筑实践,在1986年建设部制定的“中国建筑技术政策”中提出“建筑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方针”。从维特鲁威写出…  相似文献   

5.
基于并针对传统建筑学,报告提出了建筑哲学与“现代科学建筑学”及其理论从“0”开始的认识论起点,发生之首要前提,首创之关键问题:解密了“建筑”一词内涵系统与外延范畴;揭示了建筑(物)的绝对本质BZI和根本特征TZ一一建筑本体根本矛盾之特殊性;定义了“建筑”(物)及“建筑艺术”,否定了“建筑是艺术”;发现总结了建筑(物)三大规律与法则GF123;剖破了形式与内容、“风水”与建筑、一元与多元、传统与革新等问题:推出了“形式链”概念与“形式主义相对性”原理;论证了建筑(物)与城市“同一性”,指出无建筑(物)便无今日之城市,人类社会与世界文明  相似文献   

6.
论全球化进程下建筑与城市趋同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佳明 《山西建筑》2010,36(6):32-34
结合“全球化”的背景,介绍了“地域性”的概念和内涵,对建筑的地域性和地域性建筑进行了阐述,指出地域性是建筑的基本属性,并提出了对待趋同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建筑观与建筑教育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此文针对“建筑与人口”、“建筑与建设用地”、“建筑教育与改革”三个方面的内容,从今天建筑发展及建筑教育的现实出发,提出了21世纪人口巨额增加需要建筑飞跃发展,21世纪建筑发展的重要趋向及21世纪建筑教育观。阐述了12点未来的建筑发展的趋向,和探求未来建筑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应注意的6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说“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潮 《华中建筑》1997,15(3):29-31
文章以大量考据材料对多年相沿的中国“建筑”一词源于日本之说作辨正,提出中国“建筑”一词原原本本出自中国,并进而对中国“建筑”一词之本义作了阐释,非“Architecture”可等同也。追究“建筑”一词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薛立新  龙彬 《新建筑》2011,(6):118-120
“建筑”现行内涵的功利与暧昧,是当代建筑粗糙、乏味的主要根源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分析了“architecture”、“营造”与“建筑”三者的内涵.通过将“建筑”与“architecture”及“营造”分别比较,审视了“建筑”的现行内涵;并对其内涵提出了新诠释.  相似文献   

10.
<正>2022年12月16日,一场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抓手,探讨未来建筑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方向,为建筑领域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为主旨的“未来建筑绿色低碳实施路径论坛”以线上直播方式成功举办,近万人在线上收看。为更好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稳妥推进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建筑绿色低碳发展是促进建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手段,是未来实现建筑领域“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付毅智 《城市建筑》2008,(11):18-21
本文回顾了北京奥运中心区三大场馆的建设过程,提出“标志性体育建筑”与“功能性体育建筑”的概念,在阐述三大场馆产生的合理性与实践中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对“尽善尽美”的宣传引导提出质疑,分析其中需改进的部分,并展望我国体育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建筑美”是建筑业普遍研究的问题,而“建材美”却是人们忽视的一个方面。随着人们对建筑和环境美的追求及不断探索,对建筑材料的美观问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建材美”将成为“建筑美”的重要基础。为了更好地反映这一新的动态。本刊首次提出了“建材美学”这一新的概念,并从本期起将原“装饰天地”栏目更名为“建材美学”。希望得到您的关注和赐稿。  相似文献   

13.
感悟建筑美     
阐述了对建筑美的产生与发展,建筑美的特征和原则等几个方面的一些感受与认识,提出建筑美的本质意义在于建筑“意”和“境”的创造与体验。  相似文献   

14.
李岩 《安徽建筑》2007,14(3):19-20
美与丑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文章分析了建筑艺术“美”与“丑”的表现形式及相互转换关系,提出科学、客观的认识建筑艺术“美”和“丑”的相对性,使美与丑都为创造人类的美好生活及塑造优美的建筑服务。  相似文献   

15.
当月纵览     
《中州建设》2006,(7):4-5
建筑市场须走出“大拆大建”怪圈,建筑行业呼唤“绿色建筑”,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列入立法计划,建设部提出推广绿色建筑,我国每天消失五十三个村落,警惕新村建设“变味儿”……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从大量的考据材料中,对建筑学术界所说的:“‘建筑’一词是从日语引入汉语的”作了辨正,并提出和证明“建筑”一词来源于中国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7.
费麟 《建筑学报》2004,(12):75-76
当前讨论“建筑方针”,有其现实意义。1958年建筑艺术座谈会以及1961年梁思成先生对此都作了专门的论述。“建筑方针”不单是学术理论问题,更多的是实践问题。离开工程实践,沙龙式空论建筑方针是徒劳无益的。下面就建筑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谈一下“建筑方针”问题。一、建筑方针的原则性作为方针,就应是指导全局,具有战略意义的原则。如果方针有偏差,就会带来全局性的损失。反之,则事半功倍。1956年,“八大”期间提出了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与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要之间的矛盾;可是,不久就提出…  相似文献   

18.
"建构学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怒 《时代建筑》2004,(6):83-85
文章从四个方面解读了席沃扎博士的论文“建构学的哲学”:作者的学术背景和相关著述;建构学的兴起;德国建筑理论中的“建构学”;从建筑的“现代性”来分析现代建筑时期的建构学、当代建构学和作者提出的“镜头景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国家现行的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有关量化界限指标及概念提法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议,对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完善,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二千余年以来的发展是受生态环境和哲学思维所制约,就地取材,利用木结构中铺作层的高架减震性能,达到“墙倒屋不塌”的抗震目的。 近代中国建筑界对“唐风”建筑的研究与实践,无疑使中式传统风格建筑向前发展了一步。 “仿古建筑”的提法,不利于中式传统建筑向前发展,提出用“中式传统风格建筑”取代“仿古建筑”的称谓,以适应发展中的“中式建筑”。 目前,国内风景区的景点建设和文化遗址公园、寺庙建筑以及休闲山庄中仍以中式传统风格为主,在适应观光客流量大,消费需求的变化,为经济效益而商品化等因素带来的新问题,以实例进行探讨。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