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冠状态变化研究是当今森林健康研究的热点.根据林冠叶绿素的变化,可将林冠变化划分为重度变化、中度变化、轻度变化和无变化(健康或正常)4种类型.主要采用2000年、2002年和2003年陆地卫星TM数据,在ERDAS Imagine 9.1平台支持下,研究了森林植被变化的监测技术方法.分析表明利用比值植被指数(TM4/TM3)可以很好地提取研究区林冠的健康状况信息,并认为利用双窗口变步长阈值搜寻算法能准确划分出各种变化程度.其中2002年的检验精度为97.5%,kappa系数为0.967;2003年的检验精度为90%,kappa系数为0.867.因此,TM4/TM3可作为监测林冠变化的重要指示参数.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中变化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本文讨论了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中变化信息提取的常用方法,探讨了不同数据源对方法选择的影响,本文最后结合具体的试验项目给出了变化信息提取的一般性结论。 相似文献
3.
自然灾害、森林采伐以及其它人为活动等都将导致森林覆盖的变化。遥感提供了大尺度范围监测森林覆盖变化的能力, 但要获得森林覆盖变化的信息, 则需要有效地从遥感影像中提取变化信息的技术方法。研究在借鉴美国宇航局(NASA ) 生产MODIS 土地覆盖变化(LCC) 产品所采用的算法基础上, 利用MODIS 数据, 分别采用红光- 近红外法、共生纹理矩阵法和基于相似度的变化检测方法对我国东北林区的森林覆盖变化监测方法进行了研究, 并用近年发生在黑龙江的重(特)大森林火灾为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5.
基于2010~2016年CryoSat-2雷达高度计SARIn模式的Level 2测高数据,结合青藏高原地区冰川矢量数据以及全球GEDM数据,通过重叠脚印法、伪平面拟合法以及较新的曲面拟合法提取青藏高原地区典型冰川冰帽的高度变化值。结果表明:①CryoSat-2测高数据应用该3种方法提取山地冰川高度变化具备可行性;②提取高度变化的3种方法各有优劣,以此提供了提取山地冰川高度变化的方法选择的依据;③应用上述3种方法获取的青藏高原地区典型冰川冰帽2010~2016年的定量高度变化结果,绝大多数的冰川都处于消融状态且3种方法提取的高度变化结果增、减趋势一致。处于西昆仑山脉的中峰冰川、古里雅、土则岗目冰川缩减速率较慢,而帕米尔高原的慕士塔格冰川缩减略快,两者的缩减速度都趋于平缓。处于念青唐古拉山脉的来古、恰青冰川高度变化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0~2016年CryoSat-2雷达高度计SARIn模式的Level 2测高数据,结合青藏高原地区冰川矢量数据以及全球GEDM数据,通过重叠脚印法、伪平面拟合法以及较新的曲面拟合法提取青藏高原地区典型冰川冰帽的高度变化值。结果表明:①CryoSat-2测高数据应用该3种方法提取山地冰川高度变化具备可行性;②提取高度变化的3种方法各有优劣,以此提供了提取山地冰川高度变化的方法选择的依据;③应用上述3种方法获取的青藏高原地区典型冰川冰帽2010~2016年的定量高度变化结果,绝大多数的冰川都处于消融状态且3种方法提取的高度变化结果增、减趋势一致。处于西昆仑山脉的中峰冰川、古里雅、土则岗目冰川缩减速率较慢,而帕米尔高原的慕士塔格冰川缩减略快,两者的缩减速度都趋于平缓。处于念青唐古拉山脉的来古、恰青冰川高度变化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7.
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CBERS-1)数据,为环境保护领域提供了重要的遥感信息源,在区域环境监测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CBE&S-1信息与地面监测站、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可以实现对区域环境准确、客观、动态、简捷、快速的监测。选择盘锦市的地面监测站与CBERS-1信息相结合,建立一套高效、准确、快捷的卫星动态遥感监测系统,为环境监控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8.
何跃;张少斐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24,(6):122-126
为地震领域深入研究提供可视化技术手段为目的,设计基于Geoserver的地震变化数据自动化监测可视化系统。该系统通过布设检波器获取地震变化数据后,将该数据统一为SHP格式文件,并依据地震数据关系进行存储后,服务器端调取数据库内地震变化数据,通过波形聚类分析算法得到地震变化数据自动化监测结果,再利用Geoserver服务器对该监测结果进行解析并加载后,使用OpenGL软件内的3D View模块获取地震变化数据自动化监测结果的地表高程三维成像,再通过Web服务器将其发送到可视化用户端,使用浏览器、网络地图等工具呈现可视化地震变化数据自动化监测结果。实验表明:该系统具备较强的管存能力,可有效呈现地震变化数据自动化监测结果的三维图像和切片图像,应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9.
10.
对水域的动态监测,有利于及时掌握水域变化信息,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高分辨率遥感对地识别能力强,监测成果真实、客观、准确、全面,是水域动态监测的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本研究以江苏省水域面积为监测对象,利用2012年和2014年两期0.3米空间分辨率航片,开展2012~2014年江苏全省水域面积变化遥感监测研究。经遥感监测,外业调查,数据统计,结果表明:(1)2012~2014年江苏省水域面积总计增加5.457km2,其中南通、连云港、扬州和泰州共4市水域面积减少,而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淮安、盐城、镇江和宿迁共9市水域面积增加;(2) 2012-2014年江苏水域面积增加的类型为湖泊和塘坝,减少的类型为河流和水库;(3)江苏省水域面积变化主要原因包括河湖监管力度加大、湖泊退圩还湖、长江码头建设、水库水域岸线开发占用等。通过本研究,利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开展水域面积变化监测,可快速、准确获取大范围区域水域变化信息,为实现水域的动态监管、水行政执法、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SBAS-InSAR)已成功应用于城市地表形变监测,并表现出极大的潜力和优势。X波段高分辨率雷达卫星在地表微小形变探测方面较C波段和L波段更为敏感。选取覆盖常州地区COSMO-SkyMed高分辨率SAR影像,采用SBAS-InSAR方法获得了地表形变时间序列,对比水准观测数据,分析了干涉测量结果的精度,根据历史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分析了地下水水位变化对地表形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涉测量结果与水准观测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沉降区域主要发生在武进区,最大沉降量超过-40mm,主城区出现了轻微的回弹现象,回弹达到+5mm;地下水水位持续上升与地面沉降减缓、地面回弹趋势一致,地下水水位变化仍然是常州市地表形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阐述应用多源遥感数据及多目标空间分析手段,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的非点源污染与该区水质环境演变的方法.充分利用不同遥感数据特点,有效融合高、低空间分辨率数据,将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变化动态遥感监测能力.充分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分析非点源污染驱动因子与珠江河口及邻近水域水质...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北京一号”小卫星CCD 数据进行天津市2000~ 2005 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 研究该数据在土地利用研究领域所具有的实用性和效果。结果表明,“北京一号”小卫星遥感影像, 光谱信息丰富, 纹理结构清晰, 整体判读情况良好, 能够满足中等比例尺成图要求, 在土地利用研究领域具有实用性, 可以在土地利用ö土地覆盖的研究中广泛使用, 成为遥感数据更新的一种新数据源。动态监测显示, 2000~ 2005 年天津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相互转化明显。整体表现出了城镇用地通过占用近郊的耕地和其它类型用地而迅速扩展、城镇化过程显著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化明显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16.
Dai Dengxin Sakaridis Christos Hecker Simon Van Gool Luc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2020,128(5):1182-120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 This work addresses the problem of semantic scene understanding under fog. Although marked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semantic scene understanding, it is... 相似文献
17.
基于MODIS数据的宏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监测研究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建立土地动态监测系统,快速提供各种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是实现资源保护的基本手段。而及时准确地获取覆盖广的地表影像资料是大范围动态监测的重要环节。介绍了MODIS影像数据的特点,并与其它遥感数据源进行了比较,就其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松嫩平原2001年9月MODIS影像的特征,准确地解译出该区在宏观上的土地利用方式,为监测该区土地沙化、盐碱化和农作物生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