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小城镇住宅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仲琳洁  杨征  王磊 《山西建筑》2006,32(16):13-14
运用“节能省地”的开发理念,从观念、技术、政策三方面推进小城镇住宅合理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提升小城镇居民和乡村农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日前,临西县白地乡农民范永春在县城“隆兴花园小区”花22.8万元,买了一栋小别墅,一家三口喜气洋洋地搬进了新居,住进了地地道道的“小洋楼”。据了解,自去年以来像范永春这样在城里购买住房的“两栖农民”就有1000多户。如今农民进城购新房居住,投资经商办企业已成为临西农民的一种新追求、新时尚,同时也带动了该  相似文献   

3.
全缨  沈建华  刘烨辉 《规划师》2008,24(12):76-78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周边地区农民居住社区的规划设计成为新的课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浙江省湖州市汲道农民社区规划以“生活环境保留生态本底、生活方式保持乡村特色、生活质量保证城市水平”为基本原则,为城市周边农民建成符合当地农民居住习惯、保证农民生活质量、人居环境良好、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区。  相似文献   

4.
《中国住宅设施》2011,(12):11-12
11月14日,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制定并实施《灌南县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把各村农民居住群打造成居住规模化、设施完备化、布局科学化、功能完善化、管理制度化的“五化”新农村。  相似文献   

5.
一、传统技术现代化在新时期的重要作用 21世纪,改善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主题,生态型的居住建筑必将成为未来社会建筑领域的主流形式。然而目前在全国推进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规模浩大的住宅建造已经对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造成了巨大压力,此时亟需大力推广生态居住思想。其中因地制宜地使用各种生态技术、把握多层次技术共同发展的原则是发展小城镇生态型居住建筑的重要保证。 舒马赫(E·F·Schumacher)在其《小是美好的》一书中,针对广大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提出了“中间技术”(intermediate technology)和“适宜技术”(…  相似文献   

6.
一、南通市农村住宅建设的现状 农村住宅,确切地说为农村私人住宅,是指农民所拥有的、在农村集体的土地上所建设的、供农民自己居住的房屋。农村人口是指农村建制镇、乡集镇建成区范围内农村人口及建成区以外的所有农业人口之和。 1.南通市农村住宅建设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7.
去年底,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70多位农民争购44幢别墅楼,场面一片热烈。这是该镇推进城镇化产生的“磁场”效应。 去年10月,嘉兴市洪合镇决定在该镇的洪运东路入口处,划出45亩土地专门辟作农民住宅小区,兴建44幢、每幢建筑面积306平方米的三层别墅楼,这些别墅楼由村镇开发公司“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造、统一管理、统一配套”后,除去5万元土地征用费外,每幢以25万元左右的成本价提供给进镇农民居住。  相似文献   

8.
启明 《时代建筑》1997,(1):57-58
自从联合国于1992年在巴西召开地球首脑会议──“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得到全世界的认同,真中住宅开发建设坚持可待续发展的战路已深入人心,并在各国政府的住宅政策中得到充分体现,我国政府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及时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中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逐年实施。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关注人类住房与居住环境问题,突出政府的推动、导向作用,把住宅开发与居住环境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一、住房问题与居住环境问题已成为世里各国普…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不满足于现有的居住条件,住“城市房”便成为如今重庆市忠县农民的梦想。然而,不懂技术,不懂规划设计成为他们最大的困难。 农民的这一迫切需要引起该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提出了“顺应需求,强化引导,积极帮扶,规范建设”的农民新村建设方针,决定今  相似文献   

10.
农民集中居住项目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农民集中居住项目绿色低碳建设是“双碳”政策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重要发展方向。总结了我国绿色低碳乡村建设的发展理念,综述了国内外绿色乡村建设标准体系。选取上海市5个典型农民集中居住项目进行现场调研访谈,分析得出住户用能现状和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情况。对国内典型绿色乡村建设评价标准进行绿色低碳技术频次分析,结合上海市农民集中居住项目绿色低碳调研现状及相关政策归纳重要指标,整合构建了关注单体层面的农房绿色低碳评价指标体系和关注社区层面的农村绿色低碳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我国农民集中居住项目绿色低碳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集中居住”应以农民需求和意愿为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农民住房建设中推行“集中居住”产生的问题 农民住房建设作为一项巨大的政府推进工程,涉及到国家、地方政府和农民三者的切身利益。但是,在农民住房建设的实施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往往仅从自身的利益考虑,以简单行政命令代替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的意愿,造成很多严重隐患。具体来说,有以下几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民个人理性的建立对村镇住宅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职业结构的分化导致个性的突出和多样性的需求如今 ,随着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 ,农民职业结构不再是单一的以农业为唯一职业 ,农民出现了社会分层和职业分化。农村的社会职业结构变化影响家庭生活方式的变化 ,进而影响村镇结构的变迁和更新。突出的表现为个性的确立和突出以及多样性的需求。随着异质性的增强 ,农民个体之间的不同得以凸现出来 ,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也逐渐向多样化发展。这意味着在村镇建设中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搞“一刀切” ,而是应该充分尊重多样化的需求 ,并创造条件满足个体的要求。在村镇建设中 ,要采用多样化的…  相似文献   

13.
一、东京都住宅建设和居住水平的变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京都住宅问题和日本全国一样,非常严重。东京都1945年人口总数为348万人,住宅户数约有70万户。住宅非常缺乏,居住面积狭窄。据1948年调查统计,东京都平均每人居住面积约有2.8席(日本计算室内面积用“席”。一席约等于1.65平米。)约4.6平米。日本战后为了发展国民经济,把大量资金投入生产部门,  相似文献   

14.
张水根 《小城镇建设》1990,(5):24-25,21
农村住宅建设事关8亿农民的切身利益,有待建筑工作者的潜心研究与实践,着实为农民设计一批既有时代精神、又适合当地实际,乐于为用户接受的经济合理的住宅作品。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满腔热情才行。此外,充分了解居住者对住宅建设的行为准则和心理需求同样是十  相似文献   

15.
为彻底改善农村住宅水平低,功能不全,外观单调呆板,基础设施不配套,居住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昆明市决定举办“新农村民居设计大赛”,向全国广泛征集优秀设计方案,并将获奖作品汇编成图集,供农民群众选用,从而指导昆明市广大农村的民居建设和改造,让农民“看得懂、用得上、建得起”。  相似文献   

16.
“非典”爆发于城市地区,肆虐于大都市地区。从中可以看出“非典”与人口高度集聚的城市密切相关。由此也引发了网络、报纸等媒体和普通市民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反思。虽然现在还不能肯定城市居住环境与“非典”有什么样的直接关系,但其在抗疾病方面所显示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对此所进行的反思是必要的,它或许会在城市居住建设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河南新农村住宅建设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伟  李冰 《江苏建材》2010,(3):61-63,7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农民居住质量。结合农村调查,介绍河南省农村住宅现状和建设情况,分析了河南省农村住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提出住宅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也存在房荒问题。一九四九年,国会通过了第一个住宅法案,提出要使“每人有一个适宜居住环境的标准的家”的口号。政府为低收入家庭盖了一些公营住宅,但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一九六八年,国会又通过了第二个住宅法案,重新肯定了一九四九年的口号,提出十年住宅建设目标。根据住宅需要量预测,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安居乐业”。短短的四个字,其内涵却十分丰富。把“安居”放在首要地位,只有“居”的问题解决了,才能“乐业”──人事生产、工作、学习,干一番事业。住房问题是人民生活中最迫切、最重要、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影响国家安定团结,兴旺发达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居住水平亦是衡量小康生活的重要条件。解放以来,我国在住房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是举世瞩目的。全国城乡在创造功能齐全、卫生清洁、景观优美、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办了许多实事,真…  相似文献   

20.
创建农民住宅建设综合服务体系的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随着农民的生活的富裕,农民的住宅建筑有了新的特点,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也不容忽视的是,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构思创建农民住宅建设综合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