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前言氯化铵是联合法纯碱生产过程中同时制得的铵盐,是一种重要的氮肥。联合法制纯碱包括两大过程,见下图。第一过程:离心分离氯化铵的母液,称母液Ⅱ,与第二过程的氨母液Ⅰ进行热交换,使母液Ⅱ升温,进入吸氨器中吸氨制成氨母液Ⅱ,经澄清除去杂质,送入碳化塔中  相似文献   

2.
《小氮肥》2016,(2)
正1传统喷射吸氨器结构型式传统喷射吸氨器主要由母液进口盖、氨气进入室、母液喷嘴、混合室及扩压器组成,其结构相对复杂,母液进口盖末端制成管螺纹,喷嘴旋入与进口盖连接,为保证喷嘴安装的轴向精度,对进口盖与喷嘴螺纹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在运行过程中,喷嘴出口因腐蚀和冲刷造成扩孔与偏流,严重影响吸氨器的运行。为了保证同心度和垂直度,使喷射流始终沿着一根直线前进,各部件的连接  相似文献   

3.
大连化工公司碱厂碳酸氢铵的生产采用ZL115铝合金喷嘴,用于喷射吸氨器生产后,收到良好的效果。在碳铵生产过程中,喷射吸氨器的喷嘴,使用寿命很短。因为喷嘴处母液流速大,且母液中含有碳酸氨铵结晶颗粒,喷嘴的材质不良,受到冲刷腐蚀后,就会影响喷嘴的使用寿  相似文献   

4.
我厂系上海市化工局设计室四版设计的三千吨合成氨小厂。原设计采用喷咀吸氨。我们在进行现场设计时考虑到,喷咀吸氨难以满足吸氨压力小于1.5公斤/厘米~2(绝压)的要求,以致氨冷器温度不易降低,影响氨分效果。同时吸氨喷咀放于低位,操作不稳定,且易发生“倒气”,使母液倒入气氨总管,甚至损坏冰机。学习兄弟厂的经验后,改用高位吸氨器进行吸氨。经三年多的实践,我们认为高位吸氨器效果显著,吸氨时气氨压力可降至0.5~0.7公斤/厘米~2(绝压),使合成第二氨冷器循环气出口  相似文献   

5.
联碱母液吸氨的化学反应和反应热计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全 《纯碱工业》1999,(6):16-21
认为联碱母液吸氨过程除了发生氨溶解于水的主反应外,尚存在重碳酸盐被氨化以及化学反应平衡移动现象,纠正了习惯计算方法中母液I吸氨过程重碳酸盐氨化反应热计算以碳酸和氢氧化铵的中和热代替的错误,向读者介绍了母液Ⅱ吸氨过程中杂质钙镁含量变化的生产测定数据。  相似文献   

6.
在联碱生产工艺中,根据过程制碱和氨母液Ⅱ澄清的需要,进入I过程吸氨的母液Ⅱ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6~28℃,即由盐析结晶器温度预热到该温度范围内。而热氨母液I温度因吸氨其温度上升一般可达42~45℃。但是其后续工序进冷析结晶要求氨母液I温度仅高出氯化铵析出温度1~2℃(24~26℃)。为了有效利用母液Ⅱ的冷量和热氨母液晰携热能,节省氨压缩机的功耗及外界输入热能,设置热氨母液I与冷母液Ⅱ的间接换热设备——母液换热器,是一项有效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7.
专利信息     
非金属矿加工专利文摘 (国内 )一种合成氨联产硫酸钾的新方法 (CN1332 115A) 分离氯化铵后的母液中的氨在碳化塔与合成氨变换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生成碳酸氢铵 ;将碳酸氢铵结晶及母液一并压入碳铵结晶稠厚器 ,再送入碳铵结晶分离机 ,分离出碳铵结晶 ;母液进入石膏分解反应罐内与石膏粉反应 ,固液分离 ;硫酸铵溶液在硫酸钾反应罐内与氯化钾在 5 0~ 6 0℃温度下进行反应 ,蒸发、浓缩、冷却析出硫酸钾结晶。母液在氯化铵溶液冷却罐中冷却 ,在高位吸氨器吸收气氨 ,析出氯化铵 ,母液与稀氨水混合后送去碳化塔 ,进行下一步循环。本发明的方…  相似文献   

8.
王全 《纯碱工业》2009,(5):20-25
对重碱分离母液吸氨过程中NaHCO3被氨化经过NaCOONH2中间化合物步骤进行了考证,从而解释了不冷碳化联合制碱生产的母液Ⅰ吸氨,联合制碱与三聚氰胺联产的母液Ⅰ吸收三胺尾气,以及循环式氨碱法技术重碱分离母液吸收氨混合气的化学反应过程。推算了Na—COONH2的标准摩尔生成热,对循环式氨碱法重碱分离母液吸收蒸氨塔出气作了物料和热量平衡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9.
联碱生产中添加硫化氢气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行治  唐强 《大化科技》1997,(2):57-59,62
针对大化30万吨合成氨装置投产后,副产二氧化碳气只含微量硫化氢,联碱系统需添加硫化物的问题,提出了添加硫化氢气的部位、作用及技术操作条件,实践证明:在母液喷射吸氨器出口的氨母亲Ⅱ总管加硫化氢气,不仅可解决在二氧化碳气压缩机入口加硫化氢气存在的各种问题,而且还可使氨母液Ⅱ含Fe2O3量降低,以达到优质、安全、高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小氮肥厂吸氨系统中,传统的稀氨水加入吸氨系统是将稀氨水直接加入吸氨泵,即使考虑稀氨水增浓,不外乎洗涤碳化尾气中的含氨和合成弛放气中的氨。然而忽略了回收母液槽的沉降结晶,大部分厂家利用大修时间,将这部份结晶挖出来,当次品出售。本文介绍如何使母液槽无沉降结晶,同时取消晶液罐、晶液泵,达到一举两得之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 发明的详细说明本发明是有效的而又经济的除去联碱法循环母液中杂质,改进精制循环母液的方法。已往制造纯碱,广泛的采用联碱法,以联产纯碱和氯化铵为目的,其工艺流程如第1图所示,把氨送入吸氨塔 I 的吸氨工序,  相似文献   

12.
联合制碱法母液吸氨尾气的回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针对联合制碱法的母液吸氨过程,由于氨气浓度和压力低,母液吸氨困难,能力降低,尾气排空量大,造成氨气浪费等问题,提出了工艺流程、设备和管道的改革。每年可回收氨气100余吨,同时减轻了厂房腐蚀,改善了操作环境。  相似文献   

13.
联合制碱生产碳化尾气的氨回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全 《纯碱工业》1999,(3):44-51,54
本文对联合制碱生产四种碳化过程的碳化尾气带出氨和现行的回收方法作了简要评述,提出母液Ⅱ是变换气加压碳化和浓气常压碳化理想的回收剂,介绍了母液Ⅱ回收碳化尾气中氨的原则工艺技术方案。“附议”对母液Ⅱ吸氨过程中生成钙镁碳酸盐沉淀的副反应作了否定,建议改变传统的氨母液Ⅱ澄清工艺,认为母液Ⅱ澄清和精制是联合制碱法生产提高纯碱产品质量和总体生产水平,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技术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4.
徐贺明 《燃料与化工》2001,32(4):211-211
1 存在问题我厂硫铵工段采用饱和器法生产硫铵, 由于硫铵母液带焦油, 致使硫铵颜色不好, 颗粒小 , 常因离心机发生震颤、下料不均匀和管道堵塞而被迫停产。另外, 由于蒸氨操作不好, 蒸 氨废水的含氨量高, 严重影响废水的生化处理, 再加上氨汽分缩器腐蚀泄漏严重, 检修频繁 , 难以使硫铵工段长期稳定生产。2 原因分析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表明, 由于从蒸氨塔到饱和器的管道太长和分缩器腐蚀泄漏较为严 重, 致使由蒸氨塔进入饱和器的氨汽中带有大量氨水, 造成硫铵母液呈碱性, 部分焦油溶解 而使母液颜色变黑。另外, 由于氨汽分缩器严重泄漏, …  相似文献   

15.
目前,小化肥厂在吸收岗位制备浓氨水,绝大多数己推广使用高位吸氨器来代替原来的喷咀吸氨。众所周知,高位吸氨器一般由筒身(包括锥形底部分)、喷咀、法兰盖等几部分组成。整个高位吸氨器原设计用灰口铸铁烧铸而成,筒身壁厚为12.6mm,整体约重90Kg。在实际生产中,我们感到这种高位吸氨器存在着一些缺点:一、使用寿命不长,一般一只高位吸氨器仅能使用半年时间;二、由于高位吸氨器较重(约为90Kg)、  相似文献   

16.
《纯碱工业》2016,(1):36-36
正发明人:王全专利号:ZL 2007 1 0012351.4专利申请日:2007年7月30日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氨碱法中制取碳酸氢钠的方法,以部分重碱分离母液作为碳化供给液的组分,在15~42℃下以二段进气的方式进行碳化反应,其特征在于该重碱分离母液经吸氨、冷却、补加固体氯化钠后的盐氨母液与原料液按体积比B=3~6混合成半母液作为碳化供给液,其总氨浓度TNH3=5.8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我国典型的蒸吸流程,论述了蒸氨及吸氨过程的特点、工艺条件及设备选型。列举了蒸氨及吸氨过程的工艺计算及设备计算。过程是在一般压力下进行的,吸氨塔进气压力定为760毫米汞柱。蒸氨母液当量6.35米~3,热衡算所求得的蒸汽消耗量约1.8吨/吨碱,塔板结构部分对空塔气速、齿缝开度、堰上液流高度、堰高、液面落差及动液封等塔板结构参数进行了计算。吸氨部分还讨论了流体阻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 联合制碱法的制铵过程是从碳化取出液过滤重碱后的母液Ⅰ中提取NH_6Cl为产品。生产上采取的手段是使母液Ⅰ吸NH_3、冷却降温、加入食盐的办法,不吸氨直接用冷却降温和加入研细的食盐为什么不行呢?这是由于母液Ⅰ对NaHCO_3来讲是饱和的,因在出碱温度下,母液Ⅰ与碳酸氢钠固相保持平  相似文献   

19.
王全 《纯碱工业》2009,(6):43-45
权利要求书1.一种制取碳酸氢钠的方法,以部分重碱分离母液作为碳化供给液的组分,在15~42℃下以二段进气的方式进行碳化反应,其特征在于该重碱分离母液经吸氨、冷却、  相似文献   

20.
牛全福 《化肥工业》1994,21(6):55-55,45
铸铝高位吸氨器1问题的提出我厂碳化车间吸收工段所使用的高位喷射吸氨器,是小氮肥生产厂配制浓氨水的关键设备。我厂1976年投产时装用的吸氨器,制造材质为HP15-32友生铁,其抗氨腐蚀性能极差,该容器投产使用不到3个月就发生腐蚀穿孔,浓氟水泄漏严重,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