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丙烯腈-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相沉淀法制备了含有0~30 m o l%丙烯酸甲酯(M A)的丙烯腈(AN)-丙烯酸甲酯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差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核磁共振(NM R)等方法对聚合产物进行了分析。聚合产物的组成比与投料比相近,随M A比例的增加,分解温度升高,玻璃化转变温度(Tg)降低。含M A 30m o l%的共聚物的分解温度为338.8℃,而熔融温度仅为188.8℃,由于第二单体M A的加入,使得共聚物的熔点降低至分解温度之前,这为改性聚丙烯腈的无增塑熔融纺丝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炭纤维用丙烯腈(AN)-丙烯酰胺(AM)共聚物.低转化率下,测得单体竞聚率,讨论了聚合机理模型.采用统计方法,推测了不同转化率下AN与少量AM(AM的摩尔分数<5%)共聚物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在该聚合体系中,AN、AM的竞聚率值分别为r(AN)=0.46,r(AM)=0.01;AN与AM聚合机理为末端基终止模型;AM的引入降低了AN单元的数均序列长度;随着转化率的提高,链段分布逐渐变宽,AN长序列单元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3.
不同分子量丙烯腈-丙烯酰胺共聚物溶液的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不同分子量的丙烯腈(AN)与丙烯酰胺(AM)的共聚物溶解于二甲亚砜(DMSO)中,获得聚丙烯腈(PAN)溶液。采用旋转粘度计和锥板流变仪,从非牛顿指数n、流动活化能△Eq、结构粘度指数△ηa和弹性模量G等方面比较了不同分子量PAN溶液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分子量高的PAN溶液的表观粘度对应力变化敏感,分子理低的PAN溶液的表现粘度对温度的变化敏感,无论是从粘性还是从弹性角度看,低分子量PAN溶液的物理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4.
炭纤维前驱体丙烯腈-丙烯酰胺共聚物溶液的流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锥板流变仪,研究了共聚单体丙烯酰胺(AM)含量对聚丙烯腈溶液流变性的影响,探索一种预示炭纤维前驱体聚丙烯腈溶液可纺性的方法。发现:在低剪切速率区(<200 s-1),黏度随AM引入增加;在高剪切速率区(>200 s-1),均聚物和共聚物的流动曲线几乎重合。溶液的弹性因AM的引入而变大,松弛时间延长了5~6倍,这可能会造成纺丝过程中更大的挤出胀大比,溶液可纺性下降。溶液的时间稳定性和温度敏感性随AM的引入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相沉淀聚合法制备了丙烯腈(AN)-丙烯酰胺(AM)共聚物以及含有正十八烷微胶囊的AN/AM共聚物.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差热分析(DSC)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聚合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M的引入改变了聚合物的环化机理,从自由基环化机理过渡为离子环化机理.随着共聚物中AM含量的增加,分解温度(Td)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但含有正十八烷微胶囊的AN/AM共聚物的Td则随着聚合物中微胶囊含量的增加而持续升高.共聚物的熔点(Tm) 随着AM或正十八烷微胶囊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以二甲苯为溶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采用高压溶液法制备了丙烯腈-聚丙烯接枝共聚物(APG)。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等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并对接枝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以丙烯酰胺为共聚单体,选择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相沉淀法制备了丙烯腈/丙烯酰胺共聚物。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配比、聚合温度及链转移剂和终止剂的选用对共聚物转化率和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宜控制在65℃,随着引发剂和共聚单体的增加,共聚物的转化率提高而分子量降低。引入链转移剂并未改变分子链结构,从热性能上看乙醇胺效果较好。而终止剂宜选用N,N-二乙基羟胺。  相似文献   

8.
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相沉淀法制备了舍有0~30mol%丙烯酸甲酯(MA)的丙烯腈(AN)-丙烯酸甲酯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兰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核磁共振(NMR)等方法时聚合产物进行了分析。聚合产物的组成比与投料比相近,随MA比例的增加,分解温度升高,玻璃化转变温度(Tg)降低。舍MA30mol%的共聚物的分解温度为338.8℃,而熔融温度任为188.8℃,由于第二单体MA的加入.使得共聚物的熔点降低至分解温度之前,这为改性聚丙烯腈的无增塑熔融纺丝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丙烯腈-酪素接枝共聚物形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广角X光衍射(WAXD)、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等方法,对丙烯腈-酪素接枝共聚物(AN-g-Casein)的形态结构、构象、序态及特征放热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尖接枝共和物中酪素主要以无定形存在,接枝前酪素大多以β折叠构象存在,接枝后酪素转变为以无规线团及α螺旋构象存在于接枝共聚物中;溶胀DSC表明,以准晶存在于接枝共聚物中的支链聚丙烯腈(PAN)〈其序态随酪素  相似文献   

10.
在丙烯腈(AN)与丙烯酸甲酯(MA)的水相沉淀聚合过程中添加5%~30%的亲水性聚合物-聚乙二醇(PEG),合成含有PEG的丙烯腈基共聚物.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DTG)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方法对聚合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乙二醇不参与丙烯腈与丙烯酸甲酯的聚合反应,但对聚合物的热力学行为与结晶度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PEG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分解温度先降低后升高,而熔融温度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聚合物的结晶度也随着PEG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11.
梳型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及溶液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新型的大单体4-乙烯苄基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VBPOE),并用1H-NMR表征了其分子结构。以丙烯酰胺(AM)为主要原料,引入大单体VBPOE和适量的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NaAMPS),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法合成了梳型共聚物PAVA,通过FT-IR和1H-NMR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加入少量的VBPOE(摩尔分率为0.5%)时,0.20g/dL的PAVA于30℃在0.0855mol/LNaCl溶液中的表观黏度为986.7mPa·s,表明共聚物具有优良的增粘和抗盐能力;0.15g/dL的PAVA水溶液在75℃的表观黏度仍达281.2mPa·s,显示了良好的抗温性能;同时PAVA具有良好的触变性能。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聚合温度下,以水相沉淀聚合法合成了丙烯腈与丙烯酸甲酯共聚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元素分析(EA)、核磁共振波谱分析(NMR)等方法对聚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的聚合温度对丙烯腈与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热力学行为、组成及序列长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同的单体投料比,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共聚物中丙烯腈的摩尔含量降低,丙烯腈的数均序列长度减小。  相似文献   

13.
分别采用水相沉淀聚合法和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腈-丙烯酸甲酯共聚物(AN/MA,投料比为85/15(物质的量比)),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EA)、乌氏黏度计、高级扩展流变仪(T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对共聚物的组成、流变行为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相沉淀聚合法和...  相似文献   

14.
N-PMI/MMA/AN乳液共聚物的合成及热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乳液共聚合的方法合成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AN)三元共聚物,用DSC,TBA及TGA热分析方法对共聚物的热性能进行了对比表征,实验结果表明,TBA能 了地表征N-PMI对共聚物耐热性能的影响,从TGA结果看,加入N-PMI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同时用GPC对共聚物的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温度敏感性高分子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在水溶液中有较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文中采用两种新型温度敏感性单体甲基四氢呋喃丙烯酰胺(THFAA)和甲基四氢呋喃甲基丙烯烯酰胺(THFMA),均聚合成了亲水性较好且其LCST高于PNIPAAm的两种聚合物。用THFAA,THFMA与PNIPAAm进行自由基共聚合,研究了共聚物的组成对共聚物较低临界溶解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温度敏感性单体共聚能有效地改变共聚物的LCST,通过改变聚合时两种单体的摩尔配比制备共聚物P(NIPAAm-co-THFAA)及P(NIPAAm-co-THFMA),可以实现LCST的可控调节。  相似文献   

16.
驱油用耐温抗盐丙烯酰胺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丙娟  于良民  李如 《材料导报》2011,(Z1):434-437
从两性聚合物、耐温抗盐单体共聚物、疏水缔合聚合物、多元组合共聚物、共混聚合物和梳形聚合物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3次采油用耐温抗盐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研究进展,阐明了目前3次采油用丙烯酰胺类共聚物存在的不足,提出了3次采油用聚合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淀粉丙烯酰胺反相乳液体系的稳定性及接枝共聚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Span80和Tween80为复合乳化剂,制备了稳定的W/O型淀粉丙烯酰胺反相乳液。探讨了乳化剂HLB值、油水比、乳化剂用量对乳液类型及稳定性的影响,得到最佳配方:乳化剂HLB值6.49、油水比1∶1、乳化剂用量3%。在此反相乳液体系中,成功进行了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 h、引发剂浓度0.0175 mol/L、单体与淀粉质量比1.5。在此实验条件下合成的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之聚合率和接枝效率分别可达95.46%和95.1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