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分析Magoon和Dow对成油体系临界时刻论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成油体系中各事件发生的过程,指出原始成油体系事件分析图表的不合理之处,从事件特续时间的长短对油气藏最终形成的影响角度,建立成油体系临界时刻分析模型,探索临界时刻定量评价的方法以及该方法在油气潜力评估中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层次分析是在不同尺度上、采用不同的研究手段对客体所包含的多种对象及其作用过程进行描述、解释和建模的研究方法。成油体系与成藏动力学研究需要将研究对象分为成藏空间、油气物质量、盆地流体能量、地质过程时间等4个方面进行层次分析。本文详细说明了不同层次规模上4个研究对象包含的描述内容、解释方法和分析建模等诸方面的不同之处。在层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层次归一综合评价,使成油体系与成藏动力学研究更具可操作性、准确性、使用性和定量化。  相似文献   

3.
成油体系     
“成油体系”这一术语引起了石油地质学家的关注并且给予了不同的定义或解释。Maggon(1987)首先给“成油体系”下了定义,强调了成熟烃源岩和相应的油气聚集之间的成因联系。对成油体系的分析是在盆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含油气盆地中油气的生、储、盖、运、聚、保的时空配置及其演化规律,并且是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地进行 单项研究。一个成油体系包括正在生油的生油洼陷、所有与其有关的油气聚集或显示,以及形成油气聚集所必须的基本要作用过程。本文主要介绍了“成油体系”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定义、特征及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4.
成油体系中的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0  
成油体系是油气勘探地质研究进程中一个特定阶段的研究目标和任务,侧重于解剖一个有效生油凹陷与其油气聚集间的成因关系;但层序地层学的飞速发展,使它已渗入到石油勘探的各个阶段中。层序地层学导出的岩性、岩相研究已成为生储盖特征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更为圈闭形成和油气运聚过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层对比与沉积演化资料,而在初露端倪的高分辨率成油体系(成藏动力学)研究中,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提供从小层对比、物性分析,到油水动态分布研究等一系列重要基础资料,因此,在成油体系分析中,层序地层学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以两个陆相盆地的勘探实例,讨论了成油体系分析中层序地层学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成油体系     
“成油体系”这一术语引起了石油地质学家的关注并且给予了不同的定义或解释。 Maggon(1987)首先给“成油体系”下了定义,强调了成熟烃源岩和相应的油气聚集之间的成因联系。对成油体系的分析是在盆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含油气盆地中油气的生、储、盖、运、聚、保的时空配置及其演化规律,并且是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地进行单项研究。一个成油体系包括正在生油的生油洼陷、所有与其有关的油气聚集或显示,以及形成油气聚集所必须的基本要素和作用过程。本文主要介绍了“成油体系”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定义、特征及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6.
成油体系与成藏动力学研究的层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光庆 《勘探家》1999,4(2):12-14
层次分析是在不同尺度上,采用不同的研究手段对客体所包含的多种对象及其作用过程进行描述解释和建模的研究方法,成油体系与成藏动力学研究需要将研究对象分为成藏空间,油气物质量,盆地流体能量地质过程时间等4个方面进行层次分析。本文详细地说明了不同层次规模上4个研究对象包含的描述内容,解决方法和和分析建模等诸方面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SMD溶胶调驱是一种强化采油技术,为了更好地研究SMD溶胶体系的成胶稳定性,我们应用环境扫描电镜、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FT-IR等方法研究了SMD溶胶驱油体系的成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粘土矿物的存在形态对SMD溶胶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稳定的SMD溶胶的微观结构应具有立体网状的有序结构,网状结构中自由空间分布较均匀,通过加入添加剂可形成稳定的SMD溶胶。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西部扶杨油层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扶杨油层是后备储量接替的重要勘探目标之一。油层的成藏机理、成藏过程及油气分布规律 ,特别是 2 0 0 0m以下储层的勘探潜力的认识制约油气勘探 ,扶杨油层具有形成顶生下储式岩性油藏的成藏条件。青一段烃源岩在运移期油气垂向下排深度近百米 ,从齐家 古龙凹陷向两侧隆起油柱高度增大 (最大 2 75 0m) ,扶杨油层经历了多期大规模的侧向运移 ,依安组末期的构造运动是扶杨油层成藏的关键地质时期 ,古构造、断裂、储层物性是西部扶杨油层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指出了环齐家 古龙凹陷周边地区是扶杨油层勘探的有利区 ,并优选 7个目标 ,估算石油资源量3 6× 10 8t。  相似文献   

9.
SMD溶胶调驱是一种强化采油技术 ,为了更好地研究SMD溶胶体系的成胶稳定性 ,我们应用环境扫描电镜、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FT IR等方法研究了SMD溶胶驱油体系的成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粘土矿物的存在形态对SMD溶胶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稳定的SMD溶胶的微观结构应具有立体网状的有序结构 ,网状结构中自由空间分布较均匀。通过加入添加剂可形成稳定的SMD溶胶。  相似文献   

10.
低浓度微凝胶体系动态成胶及驱油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使用长岩心渗流试验装置,模拟油藏条件开展微凝胶体系动态成胶和驱油试验,研究了低浓度微凝胶体系在长岩心填砂模型中的动态成胶特征、流动特性和驱油效果。试验结果证明:低浓度微凝胶体系在通过长岩心的流动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定强度的微凝胶,产生的流动阻力比相同浓度甚至高浓度聚合物溶液高;微凝胶体系在岩心内部成胶后,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传播性,在后续水驱过程中,仍然保持较高的剩余流动阻力。低浓度微凝胶溶液在动态成胶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驱油作用,可以较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但微凝胶驱的增油效果主要出现在后续水驱阶段。  相似文献   

11.
A new classification of petroleum systems (PSs) based on reservoir qualities is proposed. We classify PSs into the following three basic types: (1) source-rock petroleum system (SPS); (2) tight-reservoir or tight petroleum system (TPS); and (3) conventional-reservoir or conventional petroleum system (CPS). The CPS is a PS in which hydrocarbons accumulate in conventional reservoirs, and all the essential elements and processes are significant and indispensabl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s are geographically discrete and therefore exist as discontinuous accumulations. The TPS is a PS where hydrocarbons accumulate in tight reservoirs and the source rock, reservoir, seal, migration, and trap are also indispensable, but the traps are mostly non-anticlinal and the accumulations are primarily quasi-continuous and secondarily discontinuous. The SPS is a PS where both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ccurred in source rocks and traps and migration are unnecessary or inconsequential; the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is extensive and continuous and has no distinct boundaries. The aforementioned three PSs can be derived from a common hydrocarbon source kitchen and are closely linked in terms of their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Therefore, to maximize the exploration efficiency, a comprehensive study and different strategies are needed by considering the SPS, TPS, and CPS as parts of a greater whole.  相似文献   

12.
Gasification of petroleum residue ha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potential technology due to the advantages of converting the liquid fuels into syngas using partial oxidation.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ed a one-dimensional kinetic model to simulate the effects of residence time and heating rate on the ga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Results showed that gasification under higher heating rate improves the hydrogen yield and carbon conversion efficiency.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residence time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process; higher residence time improves the hydrogen yield and gasification efficiency. The model was validated against the reported data and found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相似文献   

13.
石油系统研究的本土化问题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石油系统(Petroleum system)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引进以后,国人在应用中有各式各样的理解。应该运用中国先哲的世界观,对其进行本土化后融入中国石油地质学,石油系统是指油气自生成后至今所有与油气成藏有关的因素与作用的总和,在中国包含多次成藏的理念,划分石油系统时应考虑空间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在中国除建立复合油气系统外,还要建立复式石油系统的概念,根据其形成原因,复式石油系统可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14.
勘探的发展表现为储量增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了队伍、环境、资源等条件的影响。不考虑资源条件的差异,更容易寻找到勘探活动中的共性要素,可进一步归纳为勘探系统、勘探指导思想、勘探能力、勘探过程等。勘探系统是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制度化的表现形式,是勘探发展的基础,对资源的战略需求、勘探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等决定了勘探系统的构成。勘探指导思想的科学性是形成较强勘探能力的关键,决定了勘探过程的工作质量。勘探各要素之间共同作用,决定了储量增长的特点,这就形成了勘探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油气勘探发展规律这一概念,有利于对勘探活动的特点进行规律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面对日趋势激烈的市场竞争,石油公司传统的手工或半手工处理业务经营管理方式已越来越无法适应形势的要求,需全面提升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使石油公司的进,销,调,存,价等业务处理实现计算机网络管理,形成完整的业务信息反馈与监督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6.
油气成藏体系概述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气成藏体系是针对中国陆相叠合盆地提出的油气系统研究新概念,是含油气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它是相对独立的油气运聚单元,以"藏"为中心,包括形成油气藏的一切必要元素,即烃源体、输导体和圈闭体,以及这些元素之间的有效配置结构.油气成藏体系可划分为单源一位、单源二位、单源三位、二源二位、二源三位和三源三位共6种结构类型.元素定量评价揭示油气成藏体系内部单元的质量优劣,其关键是地质单因素的选取;成熟度定量描述油气成藏体系的发育演化程度和过程,可将其划分为未成熟、成熟和过成熟3种类型.油气成藏体系适用于多源、混源型油气藏研究,加强系统动态演化和油气分布规律研究,可有效指导探区油气资源和成藏组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阿姆达林盆地含油气系统划分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阿姆达林盆地烃源岩、储集层、油气运移和烃类特征的研究,应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将盆地划分为3个含油气系统:中、下侏罗统含油气系统,上侏罗统含油气系统和下白垩统含油气系统。中、下侏罗统含油气系统和上侏罗统含油气系统分别有3个和4个有效烃源区,并相应划分为3个和4个亚含油气系统。基于对烃源区分布、储集层特征、构造格局的研究和油一岩对比,划定了含油气系统分布范围,认为中、下侏罗统含油气系统最有勘探潜力,上侏罗统含油气系统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下白垩统含油气系统勘探程度低亦有一定勘探潜力。图5表3参13  相似文献   

18.
乌尔逊断陷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乌尔逊断陷盖层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断陷和反转两个阶段断陷期的构造演化具明显的幕式特征,铜钵庙组一大磨拐河组时期主要发育了张性基底断块构造样式,伊敏组时期则以滑脱型构造样式的发育为特色;构造反转发生在伊敏组沉积末期,断陷西北部的正断层普遍反转,同时全区抬升并遭受剥蚀。研究认为,乌尔逊断陷含油气系统的烃源岩演化、油气的运聚、油藏类型及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时刻等明显受构造演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焉耆盆地三叠系—侏罗系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焉耆盆地处于塔里木盆地与吐哈盆地之间,构造格局为两坳( 和静坳陷、博湖坳陷) 一隆( 焉耆隆起) ,晚古生代为南天山前陆盆地的组成部分( 早二叠世回返) ,中三叠世至侏罗纪形成南深北浅的箕状断陷,白垩纪至古新世隆升,始新世以来成为南天山类前陆盆地。焉耆盆地中生界的成熟烃源岩为三叠系小泉沟群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的煤系地层( 主要分布于博湖坳陷) ,构成博湖坳陷三叠系—侏罗系含油气系统( !) ,燕山中期( 侏罗纪末) 第一次成烃充注,喜山期( 晚第三纪) 第二次成烃充注。根据博湖坳陷北部凹陷和南部凹陷油气生、运、聚的差异,其含油气系统可划分为北部凹陷运聚子系统和南部凹陷运聚子系统,论述了二者地质事件和关键时刻。北部凹陷运聚子系统石油资源量为1 .84×108t,天然气资源量为525 ×108m3 ,是焉耆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 已发现的宝浪油田和本布图油田均位于北部凹陷) 。图5 参3( 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