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南海天然气开发前景展望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南海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已达到3 235×108 m3,天然气年产量为60×108 m3,占我国海上天然气总产量的88%。在该区的勘探开发实践证实:①我国南海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②南海是我国海上最重要天然气生产基地;③深水天然气勘探所获得的重大突破,使得南海天然气勘探开发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广阔前景。但是,南海天然气开发也面临着许多挑战: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勘探开发投资大、成本高,深水勘探开发经验不足,存在海域争端等。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①继续坚持自营与合作并举,加快南海天然气勘探开发步伐;②以开发荔湾3-1气田为突破口,全面掌握深水勘探开发技术;③建立自己的深水研发和装备队伍;④努力推动南海争议区的共同开发工作进程。结论认为:南中国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有望建成大型天然气生产基地,如果战略目标明确、规划落实、勘探开发资金到位,2020年前后南海有望形成400×108~500×108 m3的天然气年产能力。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进展与“西气东输”资源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 截至2007年底,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在该盆地已累计探明油气田26个,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约6×108 t、天然气地质储量近1×1012 m3,建成了年产原油逾600×104 t、天然气150×108 m3、油气当量接近2 000×104 t的生产基地,促成并启动了“西气东输”工程。从天然气资源平面分布看,塔里木盆地具有全盆含气但相对集中的特征,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库车坳陷、中央隆起、塔西南坳陷,上述3个地区的天然气资源量为5×1012~6×1012 m3,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地区;而从天然气资源纵向分布看,该盆地78%的天然气资源量富集在中新生代地层中,台盆区天然气资源主要富集在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和上古生界石炭系中,前陆区天然气资源主要富集在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中。据第三轮全国资源评价结果,该盆地可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7.96×1012 m3,目前的油、气资源探明率均不足15%,勘探前景广阔。“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中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善沿线人民的生活质量,并有效治理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3.
近10年(2012—2021年)中国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主要是:①近10年共产气15 105.2×108 m3,是前10年(2002—2011年)总产气量6 468.38×108 m3 的2.3倍;②天然气储量猛增,近10年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84 499.58×108 m3 ,是前10年总储量55 696.57×108 m3 的1.5倍;③页岩气勘探开发开花结硕果,近10年发现并探明7个页岩气田,新增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2.74×1012 m3,累计生产页岩气920×108 m3;④年产百亿方大气田前10年2个,近10年为3个;⑤长输气管道四通八达,近10年建成长输气管道60 766.5 km,是1949—2011年间建成管道长度的2.6倍。  相似文献   

4.
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前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成果,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资源量达35.03×1012 m3,其中可采资源量为22.03×1012 m3,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等9个盆地。通过对中国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和资源潜力的深入剖析,预测了中国天然气储量和产量未来的增长趋势:2030年前,中国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将保持高速增长,年均探明天然气4 500×108 m3;天然气产量将快速上升,预计2010年将达到1 000×108 m3,2020年接近2 000×108 m3,2030年达到2 500×108 m3。进而指出了我国天然气的主要勘探领域是中西部叠合盆地的前陆和克拉通古隆起、渤海湾和松辽盆地的深层以及海域盆地,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的东缘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区。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建议:加强基础地质工作、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适当提高天然气价格、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快煤层气产业发展,持续开展资源动态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5.
从市场供需看我国煤制天然气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制天然气已成为国内投资和研究的热点,但该行业发展不能一哄而上,而需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做好总量控制。为此,从分析我国天然气市场中远期需求量入手,综合考虑国产、进口等各类资源因素,预测了我国煤制天然气的市场空间;在剖析煤制天然气项目的特点、能耗、水耗和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结合煤炭资源保有量及其分布对我国煤制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前景作出分析。结论认为:我国可实现的天然气消费需求量2020年约为3 800×108 m3,2030年有望达到5 200×108 m3;根据各类资源规划和合同签订情况,并考虑勘探开发的不确定性,初步判断我国煤制天然气合理规模2020年约为300×108 m3、2030年约为500×108 m3,峰值达到800×108 m3。最后建议:①国家支持研发和示范,环境上严格准入;②结合我国的国情因地制宜,适度发展;③煤制天然气利用方向上应定位于城市燃气和工业燃料;④煤制天然气项目发展应统筹规划布局。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化探区油气储量增长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宏 《新疆石油地质》2008,29(5):545-547
基于中石化探区常规石油天然气历年新增探明储量数据和发现历程,结合“十一五”石油天然气储量目标与勘探计划部署,选用了逻辑斯蒂、龚帕兹及哈伯特3 种预测模型,预测了中石化探区未来25 年常规油气储量增长趋势。在目前勘探矿权区块没有大增或大减,勘探投入增长力度基本保持稳定的条件下,预计2006—2010 年中石化探区累积新增石油探明储量11.28×108 t,累积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7 100×108 m3;2011—2015 年石油为10.75×108 t,天然气为7 359×10m3;2016—2020 年石油为10.70×108 t,天然气为7 792×108 m3;2021—2025 年石油为9.08×108 t,天然气为6 422×108m3;2026—2030 年石油为6.81×108 t,天然气为4 495×108 m3. 表明了中石化探区油气勘探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天然气资源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世界天然气资源丰富,2006年剩余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为175.08×1012m3,产量达到2.84×1012m3,随着天然气贸易的逐步全球化,天然气将成为21世纪世界的支柱能源。我国常规和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相对丰富,资源探明程度低,天然气储量、产量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发展潜力大,但由于市场需求量更大,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据专家预测,2020年国内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将超过10×1012m3,天然气产量将达到1500×108m3左右,国内天然气产量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在强化国内天然气资源勘探的同时,加快发展天然气贸易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中国天然气工业正处于大发展的早期阶段。天然气勘探蓬勃发展,天然气开发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新一轮资源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大。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92×1012m3,2005年全国天然气总产量已近500×108m3、2006年全国天然气总产量近600×108m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所属区块拥有的天然气资源量。占全国的60%左右;截止到2005年底,“中国石油”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近3.6×1012m3,200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年产量达440×108m3。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的天然气储量仍将大幅度增长,天然气产量还将快速增加。  相似文献   

9.
中国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挑战初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鉴于地质条件与国情的明显差异,中国能否成功复制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成为时下关注的焦点。为此,分析了中国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拥有的良好机遇以及面临的严峻挑战。其中,机遇包括:①中国能源结构亟待改善,天然气需求量在未来5年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增长1倍;②能源需求量持续攀升,到2020年中国天然气年均消费量仍将以19%的复合年增长率递增;③页岩气资源丰富,预测中国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57×1012~244×1012m3,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0.3×1012~47×1012m3;④已初步形成了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挑战包括:①独特的页岩气形成与富集地质条件差异;②资源前景与核心区尚不完全落实;③勘探开发核心技术尚不掌握;④勘探开发成本偏高;⑤环境保护问题;⑥尽管中国已将页岩气定义为一个新的矿种,但就其根源和本质,页岩气还是油气资源中的一种类型,只不过与其他油气资源相比具有其独特性而已,因此非油气企业贸然从事页岩气勘探开发将会面临诸多挑战;⑦自页岩气被设立为新矿种起,政府管理工作的挑战就产生了。结论认为: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正处在起步阶段,有诸多基础工作尚未深入开展,仍有系列严峻挑战需要应对。既不能因噎而废食,也需做好扎实工作。  相似文献   

10.
苏里格地区天然气勘探新进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苏里格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勘探面积约4×104 km2。该区地表条件复杂、地震信噪比低,储层岩性复杂、非均质性较强,气层有效厚度较薄、单井产量低,勘探难度较大。近年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通过深化地质综合研究及勘探技术攻关,明确了苏里格气田有效储层分布和天然气富集规律,创新形成了地震有效储层预测、复杂气层测井评价、致密砂岩储层改造等先进适用的勘探技术。勘探目标从砂体预测转向有效储层与含气性预测,通过整体勘探,探明了我国第一个超万亿立方米储量的整装大气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规模达2.85×1012m3,同时在苏里格南部地区形成了新的资源接替区。预计2015年以前,苏里格地区的天然气储量规模可超过3.5×1012m3,天然气年产量将达到230×108 m3。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天然气发展态势及战略预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美非常规天然气产量的增长改变了全球供给格局,使天然气供应总体宽松,贸易中心东移。在分析国内外能源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天然气大市场发展态势分析了中国天然气发展的大形势,多方位、多角度研判了中国天然气的发展状况:(1)天然气需求增长强劲,2050年需求量将达到6 500×10~8~7 000×10~8 m~3;(2)2030年天然气产量可能的高、中、低3种峰值情景分别为1 800×10~8 m~3、2 000×10~8 m~3、2 200×10~8 m~3;(3)陆上管道气极限供给能力在1 600×10~8 m~3左右;(4)LNG将成为填补天然气需求量缺口的主要途径;(5)在国产气、管道气峰值基本明确的前提下,未来LNG、储气库气将在我国整个天然气工业产业链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进而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对未来天然气发展战略的初步思考:(1)提速国内油气生产能力、管道输送能力、LNG与储油气库能力等"三个能力"建设;(2)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油气供给和消费特征,建立中国油气"安全消费峰值"预警体系;(3)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国情出发,急速推进煤炭清洁化工业技术和新能源主体工业技术的提前突破;(4)把握国内外能源发展形势,全方位战略布局国家能源安全格局,加快煤炭、油气和新能源"三足鼎立"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王建良  李孥 《天然气工业》2020,40(2):149-158
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因生态环境、经济发展、资源状况等存在着差异性,影响天然气需求的因素也有所不同。为了充分认识上述差异性,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从GDP、产业结构、环保机制、城镇化率、人口密度、能源消耗强度、能源消费结构等7个影响因素中,筛选出对上述各区天然气需求影响较大的3个核心因素,分析其与天然气消费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建立分数阶GM(1, N)模型,对各区域的天然气需求量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对东部地区天然气需求影响最大的3个因素依次为能源消费结构、GDP和城镇化率,中部地区依次为GDP、能源消费结构和城镇化率,西部地区则依次为城镇化率、产业结构和人口密度;(2)东部地区在规划天然气消费政策方面要着重加强对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中部地区要着重调控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西部地区则应加快城镇化建设,以此带动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3)基于3个核心因素建立的分数阶GM(1, 3)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历史需求量数据,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4)预测2020—2025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天然气需求量均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受能源改革及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增速均会有所下滑,并在2025年分别达约2 440×10~8 m~3、640×10~8 m~3和1 000×10~8 m~3,届时全国的天然气需求量将达4 080×10~8 m~3。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天然气产量峰值研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产量峰值研究,对于国家能源战略制定、天然气产业链协调发展、油公司投资决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从天然气资源地质与开发特点出发,利用多种方法分析研究了中国常规气(含致密气)、煤层气和页岩气的产量峰值。结果表明:(1)2035年中国天然气总产量将达到2800×10~8~3300×10~8 m~3、2050年将达到3300×10~8~4100×10~8 m~3;(2)预测期内,中国常规气产量峰值可见,煤层气和页岩气产量峰值则需持续跟踪研究;(3)考虑到未来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的突破,中国天然气产量增长潜力较大、前景光明。为实现能源转型和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保证安全平稳供气,必须及时研究判断国际政治、经济、能源发展形势,谋划全球天然气战略布局。依据对中国天然气供需形势的分析结果,提出了4点建议:(1)加大对国内深层、深水、非常规等类型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巩固国内天然气供给的主导地位;(2)高度重视海外天然气资源利用战略布局,采取多种方式保障国内天然气市场的供应安全;(3)加快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评价,扩大并夯实天然气产量峰值的资源基础;(4)加强天然气峰值产量滚动研究,不断增强在国际竞争中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天然气勘探发展战略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全球巨型气田持续发现,勘探技术不断进步,勘探领域向寻找岩性地层气藏、深水油气藏等方向发展,非常规天然气已成为重要的补充资源类型。中国天然气资源相对丰富,常规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刚刚起步,正处于探索阶段。在充分调研国外天然气勘探经验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天然气勘探现状及特点,对中国天然气勘探发展的一些战略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以下认识:①2000年以来年均探明储量5 000×108 m3以上,大气田是储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大气田探明储量占总数的70%左右);②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勘探难度逐渐加大,低品位储量占90%以上,勘探工作更具长期性,需持之以恒;③必须认识到勘探思维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必要性,加大针对性技术攻关是推进天然气科学发展的有力措施;④发展非常规天然气是确保我国天然气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天然气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得益于勘探认识的深化和技术的进步,四川盆地近期陆续发现了9个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截至目前已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3.69×10~(12) m~3,天然气年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位。中石油组织的最新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量位居全国各含油气盆地首位,但探明率仅10%,故勘探潜力巨大。几十年来,该盆地已形成了先进的天然气工业技术体系、最完善的天然气区域管网、最成熟的市场,被中石油确定为中国天然气工业基地,故该盆地天然气大发展的各方面条件均已成熟。为此,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油气田)适时推出五大天然气增储上产工程(川中地区多层系滚动勘探开发、川东北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川西北地区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勘探与开发示范、川东地区寒武系盐下大型构造气藏探索与发现、蜀南地区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以助推未来国内最大气区的早日建成。上述工程是实现中石油"西南增长极"的关键,涵盖四川盆地天然气重点、热点、难点领域,平面上几乎覆盖全盆地,纵向上包含多个含气层系。上述工程2020年预计天然气产量介于250×10~8~290×10~8m~3,占西南油气田规划产量300×10~8 m~3的绝大部分;2030年西南油气田有望达产500×10~8~700×10~8 m~3。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四川盆地的天然气都将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6.
我国拥有38×1012m3的天然气资源量,目前探明率仅为4.4%;国内还拥有广阔的天然气需求市场,到2020年年消费量将超过1200×108m3。然而,近年来天然气工业的发展速度仍十分缓慢。当务之急是要认清天然气必将成为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替代能源、我国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市场需求迅速增长这三个基本事实,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供方与需方、探明储量与控制储量这三个基本关系,处理好勘探开发和产品销售两个重要环节,解决好异常高压带找气和古隆起找气这两个重大地质问题,才能促进我国天然气工业高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形势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天然气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供、销、储、运体系正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客观把握当前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形势、趋势并做好科学预判,是关乎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课题。为此,通过分析全球天然气资源现状、贸易格局与发展趋势,结合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趋势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从需求、供给等方面对我国天然气产业进行了展望分析与判识,进而提出了推进天然气产业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综合能源弹性系数法,预测203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约为6 500×10~8 m~3;②受能源供给侧改革、工业化、城镇化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增速远高于产量增速,天然气产业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③需要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以保障国内天然气增储上产;④持续拓展多元化的进口渠道,分散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增长过快的风险;⑤加快全国性、动态化互联互通体系及枢纽建设;⑥理顺天然气价格机制,逐步放开行业性、季节性消费管控,加强对全国市场的整体销售引导。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了中国煤成气的勘探现状基础上,指出中国煤成气资源十分丰富、基础雄厚,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天然气资源之一,目前煤成气勘探尚处在初期、储量快速增长阶段;未来中国煤成气主要存在五类勘探领域,近期寻找大型煤成气田重点勘探区带有15个;中国天然气储量的快速增长将主要依赖煤成气储量的大幅增长,煤成气储量在天然气储量增长中占绝对优势地位。随着时空的推移,煤成气的勘探地域范围将会不断拓展,陆、海两大煤成气聚集区将会形成并驾齐驱的格局,迎来煤成气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采用翁氏旋回理论及其预测模型,预测了中国煤成气储量将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储量增长最高值将在2025年前后出现,高峰期年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在6 000×108 m3,煤成气最终探明储量将超过20×1012 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