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贾泽辉 《建筑机械化》2011,32(10):26-30
随着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发展的成熟与规范,工程机械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也出现了巨大转变。从原始的价格、质量、技术的竞争,逐渐转入到服务战场。服务成为各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另一张牌,工程机械商战很大程度上已经演变成企业间服务的博弈。行业内大多数企业已意识到,市场已由产品制胜转为服务制胜,谁能吸引住更多的客户,谁就能在市场上占有更多的份额。  相似文献   

2.
刘锐 《工程机械》2005,36(11):I0014-I0015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各主机厂和各配套发动机厂家为了能够夺取更大的市场份额,都纷纷扩大产能,然而在2004年上半年市场需求却出现了急剧下滑的态势。面对这种情况上柴公司认为工程机械由价格向价值转变是一个必然趋势,因为工程机械井喷式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下一步竞争所围绕的核心是什么,是关系每个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细分市场,研究用户需求是企业作出决策的关键。只有做出适合中国自己市场体系的产品,才能保证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才能实现价格向价值的转变。从现在用户的情况来看,用户还是比较看重短…  相似文献   

3.
1 市场整体现况 回眸整个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发展历程,自1990年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缓慢起步,由于国际知名重装备企业的市场进入,促使整个国内市场从2000年开始有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工程机械市场、尤其是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快速增长,中国工程机械主机企业的老总们忽然发现:不知从哪一天起,工程机械的关键配套件已经从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供应商的销售代表也由主机企业的“服务员“变成了企业的“救世主“;……  相似文献   

5.
从2004年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大规模参展德国boumo展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大步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今天,国际市场对于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重要性已经是毋庸置疑,中国工程机械出口贸易额由2004年的18.52亿美元,到2008年上升到134亿美元,4年间增长了6.24倍!  相似文献   

6.
2007年9月17日,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代理商工作委员会承办、利氏兄弟拍卖行赞助的"2008第三届中国工程机械出13贸易高级研修班"在湖北宜昌顺利地开班.应国内工程机械各企业的要求,特邀国内工程机械出口领先企业出口部门负责人就开拓印度,俄罗斯等重点海外市场中真实经历以及如何为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制定出口价格等问题与参会者共同交流;同时还邀请了业内专家就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国际工程机械市场发展状况作了深度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李昌镐 《工程机械》2008,39(4):82-83
回眸整个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发展历程,白1990年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缓慢起步,由于国际知名重装备企业的市场进入,促使整个国内市场从2000年开始有了质的飞跃。此外,也因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各类重要零部件也正逐步实现了国产化以及技术合作生产。由此推测在未来的5年里,中国有望成为世界工程机械市场的领军者。  相似文献   

8.
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由近两年来异常火爆的形势急转直下,作为工程机械家族的一员,推土机制造企业也被推入“寒流”之中。  相似文献   

9.
121世纪中国工程机械发展必须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随着我国国内工程机械市场需求稳步攀升和加入WTO,国内市场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加快了我国工程机械市场与国际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以2002年为例,国内工程机械市场总需求量大约为876亿元,其中,国外品牌产品在国内市场中所占份额与2  相似文献   

10.
参展的艺术     
继2002年BAUMA成功登陆中国后,2006年CONEXPO也加快了进入中国的步伐,虽然与BAUMA相比,CONEXPO在中国的表现只能算是牛刀小试,但国际三大知名工程机械展中的两家竞相在中国亮相,这足以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了国际工程机械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继北美、欧洲、日本之后,崛起的第四股力量。对于国内企业而言,中国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市场,而是与国际市场有着种种紧密联系的一个市场。这也意味着国内企业不能仅将眼光落在和自己实力相差无几的国内企业身上,更要放眼于那些远远领先于我们的跨国公司。在刚刚过去的1个多月中,INTERM…  相似文献   

11.
《今日工程机械》2008,(2):43-44
国内、国际市场双重拉动,中国工程机械增速再创新高;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加快海外投资建厂步伐;“工程机械修理工”新职业获批。  相似文献   

12.
自本世纪以来.得益于国内经济建设拉动,我国工程机械市场如火如茶,其数量和产能急剧增长,并成就了众多优秀的工程机械企业。尽管中国制造在海外艰难前行,但国内市场的白热化竞争,使得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仍然选择走出国门,大力开拓海外市场之路。  相似文献   

13.
徐天宁 《工程机械》1998,29(3):24-26
在国内、国际工程机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为了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增加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扩大产品出口创汇,我们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于1991年和1994年建立了营销公司和进出口公司。几年来,我们不断建立和完善这一营销体系,促进了产品销售。l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营销网络1.三建立覆盖面广的国内市场营销网络,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l)建立了26个办事处,实行销售、服务、备件供应一条龙服务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企业的生产经营也由产、供、销转变为销、供、产,企业产品能否畅销成为决定企业生死…  相似文献   

14.
筑养路机械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经过上世纪90年代末期及本世纪初的企业分化、收购和并购重组等波澜壮阔的跨越式发展,可以说已进入与世界同步竞争的舞台.中国工程机械照搬、模仿国外产品的时代已经基本结束。工程机械行业新一轮的竞争已经开始。面对国际国内激烈竞争的市场,国内各大企业紧锣密鼓,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外资、外商《企业)和国际品牌如同潮涌般进入中国市场.与此同时大量的国内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寻求新的市场机会。我国的经济发展表现出强烈的国际化特征和市场一体化趋势。我国工程机械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生存的条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已远不是过去那种相对封闭和相对自我发展的市场环境.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已经不可回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的发展,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向海外,除常规的金砖四国中的"印度、巴西和俄罗斯",中国企业越来越关注非洲市场特别是西非市场的发展状况。为协助更多中国企业打开西非市场,并扩大尼日利亚莱基自由区的影响,在  相似文献   

17.
品味俄罗斯     
20多年前,苏联产的工程机械在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直至20世纪90年代,仍然有很多国内企业在使用这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工程机械。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俄罗斯目前的工程机械产品技术发展缓慢,面对其国内迅速增长的建筑、交通和油品输送等工程市场的需求,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厂商纷纷抢滩登陆。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俄罗斯双边贸易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工程机械厂商也开始进入俄罗斯市场,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为了考察俄罗斯的工程机械市场和投资环境,笔者有幸亲临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  相似文献   

18.
经过前期行业高速的发展,当前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已经由先前利润丰厚阶段进入了利润日趋减少的竞争时代。但最为可喜的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在工程机械行业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进入企业。这些新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刚进入行业还没有站稳脚跟,薄利时代已经来临。这就好比是一个学生还没有经过上课、做作业和复习等阶段,考试就已然开始了。  相似文献   

19.
国际化之路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高扬着国际化的旗帜开始走出国门,当2004年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开始缓速慢行,当企业开始意识到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已经不足以支撑他们开足马力纵疆驰骋之时,走国际化的道路已经成为众多企业迫在眉睫的选择。然而时至今日,国际化对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企业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究竟有多少企业开始迈出国际化的步伐?从何时起,中国工程机槭市场已经不再是一个区域市场?中国工程机槭企业国际化的进程究竟还有多远?与发展到几近成熟阶段的中国家电业、或者是发展迅猛并带有明显时代特色的电信业和IT业相比,现在谈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的话题可能为时尚早。因为,在中国工程机械这个传统行业里,还没有真正出现像海尔、TCL、华为、联想这样国际化的领军企业。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跨国公司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瞄准中国市场的时候。就已经预示了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必将走上国际化的竞争之路。只是与前两个行业相比,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的步伐具有更明显的预见性,它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试探性和渐进式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江苏形成了走在行业前列的工程机械市场环境。江苏的工程机械市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虽然已经有不少主机企业盘踞于此,但是几乎所有的品牌都将江苏看成是不可忽视的市场。综合多数企业的观点来看,大家普遍有一种认识,那就是-江苏的市场环境相对较为优渥。 在前文的赘述中,我们已经能够明确江苏工程机械企业能够得到大力发展的原因所在,特别是外资企业大量落户江苏的原因。接下来,我们从市场的角度看一下,江苏具有哪些吸引人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