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分析了用于冬季含水层蓄冷系统低温水自然通风复合式冷却塔的冷却性能,喷水压力,室外环境风速和湿球温度对出口水温及系统获冷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并联型复合式冷却塔模型的实验操作,研究截面风速和喷淋密度对复合式冷却塔冷却性能与阻力性能的影响规律,与此同时探究干湿区流量配比对并联型复合式冷却塔的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并联型复合式冷却塔干湿区的冷却性能均随截面风速的增大,先增强后减弱。随喷淋密度的增大,先增强后减弱。对于并联型复合式冷却塔的阻力性能,干湿区皆随截面风速增大而增大,湿区随喷淋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干区阻力随喷淋密度的增大无明显变化,且阻力系数与气水比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截面风速和喷淋密度对其没有直接的影响。对于并联型复合式冷却塔,在干湿区流量配比为3:7时冷却性能达到最佳,冷却效率可达57.44%。 相似文献
4.
5.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6,(12)
本文以南京为例,研究夏热冬冷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中闭式冷却塔的运行特性。采用TRNSYS软件进行系统仿真模型的模拟计算,模拟了土壤源热泵系统中闭式冷却塔在气象参数影响下的换热性能,及换热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出影响闭式冷却塔换热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换热量的变化曲线可参照相对湿度的变化曲线,进而得出换热性能最佳的运行时间段。 相似文献
6.
闭式热源塔换热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暖通空调》2015,(12)
建立了闭式热源塔热泵实验系统,实验研究了不同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溶液流量、风量下闭式热源塔换热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闭式热源塔的总吸热量在7 kW以上,总吸热量随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溶液流量增大而增大,注重潜热能的利用能有效地增加总换热量;热源塔能效比随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溶液流量增大而减小,在满足吸热量的前提下应减小风机转速以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7.
以重庆地区某别墅作为实验对象,供热热源采用土壤源热泵,地板辐射供暖系统采用双面辐射楼板.将上下两层的两个房间作为测试房间,对测试房间的供回水温度、流量、围护结构表面温度、室内空气温度进行实测.基于实测数据,对双面辐射楼板上下表面的辐射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热流密度进行了计算.双面辐射楼板以辐射传热为主,辐射热流密度是对流热流密度的2.4倍(平均值),且上表面的辐射、对流热流密度均大于下表面.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桩基螺旋管的换热特性,在扬州地区搭建桩基螺旋管和钻孔双U型管换热器的岩土热响应实验台,实时采集换热管的进出口水温、流量以及土壤的温度、岩土热物性等数据。全年工况下,通过对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桩基螺旋管与钻孔双U型管在一定的进口温度、进口流速下的两者出口温度和单位井深换热量的不同,得出桩基螺旋管的优势所在,为换热器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6,(1)
本文搭建了一个小型直接接触式蓄冷器实验台,研究了直接接触式蓄冷器内的换热特性。采用相变温度为7℃的有机相变材料作为蓄冷剂、水作为载冷剂进行直接接触式蓄冷过程的实验,通过实验研究了喷口位置、载冷剂进口温度、载冷剂进口流量、蓄冷剂进口流速对质量换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换热系数随着载冷剂进口温度的增加而减小、载冷剂流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喷口位置的降低而升高、蓄冷剂进口流速的增大而升高,但当流速达到2.8 m/s后,喷口位置对质量换热系数的影响力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0.
湿法施工毛细管末端冬季换热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用湿式施工法的毛细管辐射末端,在冬季工况下对其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不同敷设面层厚度及不同管间距的毛细管辐射末端的换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地板辐射供暖方式相比,地面湿式毛细管末端具有较低供水温度,并有良好的冬季换热性能和系统节能性.建议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根据室内散热量与人体热舒适性的... 相似文献
11.
冷却塔复合式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能有效调节地下土壤的热平衡,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系统的初投资。复合式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额外增加了板式换热器、冷却塔、冷却塔循环水泵等,整个系统的运行特性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本文基于整个系统的动态运行特性,建立了各个部件的动态模型,并对整个系统的运行做了动态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冷却塔及水泵功耗在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具有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12.
目前冷却塔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的控制策略主要有温差控制、削峰控制、热泵进(出)口流体最高温度控制和冷却塔开启时间控制四种。本文从对冷却塔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效果的评价出发,分析阐述了这四种控制策略存在的缺陷,得出需要研究更优越的控制策略来弥补既有控制策略的不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对哈尔滨地区某被动房样板间楼板的换热性能进行实验研究。该被动房为顶棚辐射供暖,测试了供回水温度、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及空气温度,计算得到了顶棚和地面的辐射换热系数和表面传热系数、辐射热流密度和对流热流密度以及总热流密度。实验样板间位于第3层,仅南墙为外墙,室外空气温度在-8. 9~-2. 1℃范围,供水温度在30. 0~31. 6℃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当室外温度为-2. 1℃,邻户正常供暖,但该样板间未供暖时,其室内空气温度也能达到21℃左右。供暖开启后,供水温度在30. 0~31. 6℃范围内每上升1℃,室内空气温度上升1. 3℃。辐射换热占比约为91. 5%。在顶棚辐射换热量计算中,可以根据辐射热流密度估计总热流密度。辐射换热系数和表面传热系数随供水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辐射换热系数比表面传热系数高一个数量级。顶棚辐射供暖中,总热流密度随顶棚表面温度(或供水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总热流密度和顶棚表面温度之间存在很强的线性关系。文末附有严寒地区被动房的应用实例视频,可扫二维码观看。 相似文献
14.
15.
以深度为60 m的镀锌钢管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地源热泵系统和热电阻测温系统为实验平台,对土壤温度、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及换热器对周围土壤的热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南宁市地下5~60 m的土壤温度为23.2~23.7℃;Φ80和Φ65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的合理流量分别为1 500 L/h和1 200 L/h,对应的单位井深换热量分别为107.5W/m和81.4 W/m;不同内管导热系数对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很小;内进外出流动模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优于外进内出模式;间歇运行有利于土壤温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R22和R134a作为工作介质,实验研究了环形热管换热器在不同室内设计温度、不同充液率等情况下的换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工作介质的换热最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但在相同条件下,R22的换热量比R134a高30%左右.研究结果可为空调用环形热管换热器工作介质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为进一步研究压缩机能耗及蒸发式冷凝器换热性能,本文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冷凝器进风温度,进风湿度以及喷淋水量等因素对空冷与蒸发式冷凝器的压缩机能耗及换热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表明,冷凝器进风空气湿度对压缩机耗功量的影响较小,而压缩机耗功量随进风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喷淋水量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喷淋水量在不同的进风温度工况下存在最佳值,蒸发式冷凝器管外复合换热系数随进风温度的增加而递减,随喷淋水量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空调用封闭式冷却塔的研制与性能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作者研制的一种新型空调用冷却设备--封闭式冷却塔,阐述这种冷却塔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传热传质的特点,运用微积分理论,建立了冷却塔的数学模型;进而利用该模型探讨入口空气湿球温度等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最后,对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十分吻合。这种冷却塔不仅噪声低,功能多,并且能够保持冷却水不受污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以带填料的闭式冷却塔为分析对象,基于冷却塔热质交换原理及能量平衡方程,结合其热质交换数学模型以及各项冷却塔传热性能评价指标,以冷却塔额定工况的换热能力为比较基准,重点分析了冬季室外气象参数(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对冷却塔热湿交换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闭式冷却塔在上海地区冬季运行的具体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