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建立能耗分析数学模型,分析带热回收的冷却除湿新风机组,带热回收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及热泵式溶液除湿新风机组的能耗。研究表明,双冷源新风机组和热泵式溶液除湿机组的整体COP相比冷却除湿机组提高了26%和36%。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三种新风机组的初投资及年运行费用,得到双冷源新风机组和溶液除湿新风机组相对于带热回收的冷却除湿机组的初投资回收期,为辐射空调新风系统的节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和现场情况,对热泵式溶液调湿新风处理机组,转轮式热回收机组,板翅式显热回收机组和三维热管热回收机组的特点进行了比较。详细分析了在设计城市综合体酒店客房的空调新风时,如何合理选择热回收设备,保证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节能效果明显,是设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华创瑞风经过长达一年的潜心研发,推出了基于溶液调湿技术的第五代新风机组产品——变容量热泵式溶液调湿新风机组(HVFV)。该机组具有3大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4.
秦念奇 《江苏建筑》2013,(1):103-106
文章针对南京奥体新城紫薇园住宅项目空调系统,介绍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设计方法,介绍了土壤源热泵冷热源系统、毛细管辐射平面末端系统、热泵式溶液调湿独立新风处理方式、地板置换式送风方式等空调技术及工程应用情况.阐明了该项目空调系统的高舒适度低能耗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溶液调湿空调技术在酒店空调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着重介绍了酒店建筑空调系统特点及溶液调湿空调技术的原理、形式和优势,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对热泵式溶液调湿新风机组(HVF)加VRV多联机组成的空调系统的经济性及节能减排效益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能源的储备量是国家各方面发展的基础。随着各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不可再生资源逐渐出现了紧缺的状况,各国已就节约能源达成共识。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能源消耗占所有能源消耗的30%左右;在建筑业能源消耗中,空调能耗占据大概50%以上。因此,降低空调能源消耗作为一种节约建筑业能源的方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本文以东北地区某大型铁路枢纽为例,介绍了热泵式溶液调湿新风机组在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热泵式溶液调湿新风机组在东北地区的优势,并分析了该设备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实验验证的热泵式溶液调湿装置模拟仿真平台为基础,对不同结构形式的溶液调湿装置的空气处理过程及机组性能进行了分析,提出热泵式溶液调湿装置的优化原则:最佳的结构流程须使各级单元模块的换热量与其换热面积相匹配。如果满足匹配的结构流程不止一个,则应优先选择全热回收单元所处理的冷量占总冷量的比例较高的结构流程。  相似文献   

8.
溶液除湿空调系列文章溶液式空调及其应用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江亿  李震  陈晓阳  刘晓华 《暖通空调》2004,34(11):88-97
分析了目前空调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溶液除湿空气处理方式的解决方案。介绍了溶液除湿空气处理方式的原理和系统构成方式,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改进空调末端装置方式、节省能源、改善城市能源结构等方面讨论了这一方式的优点和特点。分析表明,基于溶液除湿空气处理方式的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可有效消除空气的霉菌、粉尘,可以根据人员数量调节新风量,并通过独立的吸收或提供显热的末端装置调节温度,实现室内温湿度的分别控制。溶液除湿空气处理方式还可有效地对排风进行全热回收,并在过渡季利用干燥或低温的新风,从而降低空气处理能耗。由于冷水不承担除湿任务,因此只需要18—21℃冷水用于吸收除湿过程释放的热量和室内显热。这就有可能利用各种自然冷源或采用高GOP的冷水机组。溶液除湿方式还可实现高密度的能量蓄存,从而协调各种能源供应中的负荷匹配。  相似文献   

9.
热泵驱动的双级溶液调湿新风机组原理及性能测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拴强  江亿  刘晓华  陈晓阳 《暖通空调》2008,38(1):54-59,63
介绍了一种新型热泵驱动的双级溶液调湿新风机组的工作原理和全年运行方式,重点介绍和分析了该机组主要部件的实测性能数据.测试结果表明,双级溶液全热回收单元的全热回收效率和潜热回收效率分别为55%左右,而新风机组在满负荷工况下整机COP为5.0,部分负荷下可超过5.9,其中的热泵制冷系统在满负荷工况下COP为4.01,部分负荷下可超过5.72,溶液热回收板式换热器的显热回收效率在80%以上.测试分析了机组进行新风处理的整体性能,指出了在再生单元补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某"恒温恒湿"住宅原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指出其采用的冷冻除湿方案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工程具体条件,经与甲方协商,提出了采用基于溶液调湿的独立新风系统、冷热源采用水源热泵梯级利用的优化设计方案,对新旧方案进行了经济比较分析,对于同类工程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溶液除湿空调在高温高湿地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溶液除湿装置。综合利用太阳能、天然水源、热回收和溶液除湿技术,对新风进行分阶段除湿,同时,利用太阳能和室内排风对溶液进行再生,克服了传统溶液除湿空调技术在高温高湿地区应用过程中的局限性。结果表明,与传统溶液除湿方案相比,该系统的溶液循环量减小,运行能耗降低,对太阳能的依赖程度降低,溶液的吸湿效率和再生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2.
建立溶液除湿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的实验装置,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对实验装置所采用的集热泵、溶液全热回收和溶液除湿技术于一体的新风处理机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由此建立了溶液除湿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的实际工程模拟实验系统。对受控对象的空调房间进行溶液除湿新风空调系统的工作特性测试。通过对测试工况数据的分析,得知室外新风温度与所要求的除湿溶液的入口温度、密度存在一定的线形关系。通过测试广州地区某典型工况下除湿新风机组温度、含湿量的运行参数变化,表明夏季完全能满足设计工况下的室内设计参数温湿度的要求。同时此溶液除湿独立新风空调机组的节能效果明显,EER值在5.0-60之间。  相似文献   

13.
林霆  隋学敏 《暖通空调》2008,38(6):98-102
从节能与舒适的角度出发,对上海张江某酒店式公寓空调末端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即吊顸辐射供冷供热系统加独立新风系统.采用高效热泵式溶液调湿机组处理新风,地源热泵机组供冷、供热、供生活热水.详细介绍了整个空调系统及自控系统,并分析了吊顶防结露、厨房风量平衡等设计难点及其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苏州某办公楼采用干盘管空调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仅用12/20℃冷水为普通新风机组供冷水实现夏季新风除湿处理过程的计算提出质疑,分析表明:该方案不能实现夏季除湿功能.针对该案例的既有参数,结合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可采用的冷冻除湿、双冷源除湿、溶液除湿3种新风处理过程,分别计算民用建筑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新风除湿的空气处理过程,以期为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新风处理过程的计算提供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晓华  李震  江亿 《建筑科学》2004,20(Z1):171-176
为了解决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与降低新风处理能耗的矛盾,提出了由溶液全热回收装置和带板式换热器的单级喷淋模块组成的溶液全热回收型新风机.采用全热回收装置,明显降低了新风处理能耗;利用板式换热器调节溶液的温度,有效的改善了溶液的除湿或加湿能力.通过北京市全年逐时性能模拟分析,以及与常规新风机和其它两种不同形式的溶液热回收型新风机运行能耗的比较,进一步证实了该新风机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溶液具有杀菌、除尘作用,能够避免新风和室内排风的交叉污染;而且新风处理能耗的降低,为新风量的增加提供了条件,能够进一步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广东省某胶片涂布干燥室湿负荷大问题,提出了两种除湿方法,一是冷冻除湿法结合冷凝热回收;二是干式除湿法(转轮除湿机与冷冻除湿机联合)结合再生空气排气废热回收。通过对两种除湿方法的对比分析,选定经济节能的除湿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鹏 《山西建筑》2015,(6):123-124
阐述了排风热回收对空调系统建筑节能的意义,结合工程实际重点介绍了热泵式排风热回收新风机在某报告厅建筑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节能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薛雪  陈剑波  杨洁 《建筑节能》2016,(7):104-108
为了祛除压缩空气中的水蒸气,采用溶液除湿系统对压缩空气进行干燥。建立了压缩空气溶液除湿系统的分析模型,进行了损率和效率计算。并和国内目前普遍使用的压缩空气冷冻除湿方法、冷冻-吸附除湿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溶液除湿系统对压缩空气进行干燥的效率为62.5%,比常规的冷冻除湿系统57.4%和冷冻-吸附除湿系统57%更节能,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9.
厦门某超高层办公楼空调系统采用多联机和风机盘管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地解决了办公区、办公楼公共区和商业不同的舒适度和计费需求,同时采用溶液除湿新风机实现了办公区域排风的热回收,减少了系统新风负荷。  相似文献   

20.
以某五星级酒店空调系统为例,探讨了溶液除湿新风系统在工程上的应用及节能意义。首先对新风除湿系统原理、新风除湿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再提出酒店设计中溶液除湿在工作中的使用情况,通过其优缺点对溶液除湿新风系统在酒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