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本文通过研究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历史与现状,对装配式建筑产业未来发展做出预测;并结合中小城市的特点提出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中小城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本文阐述了国内外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装配式建筑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发展装配式建筑,但建造方式大多仍以现场浇筑为主,装配式建筑比例和规模化程度较低,与发展绿色建筑的  相似文献   

4.
正国办发[2016]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发展装配式建筑,但建造方式大多仍以现  相似文献   

5.
<正>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二战后,发达国家为适应大规模快速建设住房的需求和全面提高建筑质量、品质的需要,广泛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我国目前建筑施工仍以现场浇筑作业为主,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比例不足5%,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装配式建筑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措施,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施工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因而,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指出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面对这种变革,如何逐步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体系?如何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如何利用技术创新推广装配化建造?为此,本次沙龙邀请多位学者、建筑师从各自的视角,谈谈对装配化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二战后,发达国家为适应大规模快速建设住房的需求和全面提高建筑质量、品质的需要,广泛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我国目前建筑施工仍以现场浇筑作业为主,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比例不足5%,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装配式建筑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措施,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施工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因而,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装配式建筑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化的工程管理模式与之相匹配。从有利于实现工程建造组织化、系统化、精益化,有利于降低工程建造成本、缩短工程建造工期,有利于实现技术集成应用和创新,有利于全过程信息化应用等 7个方面,阐述了 EPC 工程总承包管理在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上的优势;剖析了目前装配式建筑管理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地提出了以 EPC 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装配式建筑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一大亮点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近日,北京市发展装配式建筑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北京市发展装配式建筑2017年工作计划》。《计划》提出,到2017年末,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0%以上。初步形成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产业能力。《计划》明确装配式建筑实施范围:一是新纳入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的项目和新立项政府采购的新建建筑应采  相似文献   

11.
配式建筑是建筑业工业化改革的新趋势,满足我国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新动力、新需求,因其工业化程度高,能有效减轻建筑施工污染,提高住宅整体安全等级、防火性和耐久性,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建筑品质,符合我国节能减排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要求。装配式建设按材料分类可分为混凝土结构、木结构、钢结构等,其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具有原材料来源丰富、造价成本低、保温性能较好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我国装配式建筑,并逐渐成为国内装配式建筑的主流发展方向。但现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仍然面临成本限制、知识结构限制等的困难和挑战。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标准化理论阐述建筑安全性与经济性的优化设计策略以及标准化理论基础下的建筑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带动下,装配式建筑墙板行业迎来快速发展,各类外墙板和隔墙板产品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显著增加,提高了装配率,有利于加快工期,改善施工现场作业环境,符合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近日,河南省首栋装配式建筑在郑州经开区滨河国际新城建成并投入使用。据介绍,河南是建筑业大省,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6%左右。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带动河南经济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部件部品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主要包括预制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木结构以及组合结构等多种类型。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建筑业提档升级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施工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  相似文献   

15.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发展进程的阶段形式,是建造方式的一场重要变革。本文从装配式建筑主要体系的发展进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主要结构体系和标准体系三个方面分别综述了装配式建筑的概况。分析了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给出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分析结果表明: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具有提高建筑安全水平、促进发展节能环保新产业、推动化解过剩产能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建筑》2016,(22)
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标准设计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一环,是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重要的技术支撑;是企业实现建筑产品大批量、社会化、商品化生产的前提。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的逐步完善,无疑为行业发展提供新引擎。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分析国家装配式建筑推进政策以及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要求,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探索研究并提出装配式住宅建筑全装修技术要求,有利于科学引导全装修发展方向,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步伐,促进装配式建筑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帅  钟成芳 《门窗》2022,(8):94-96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较新的建筑类型,是绿色建筑的具体体现,能够对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对装配式建筑的深入研究迫在眉睫.我国装配式建筑已经初步发展起来,但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相关人员去探索.为此,本文简要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相关内容,并对设计路径和实...  相似文献   

19.
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当前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设计方法是实现装配式建筑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装配式结构中的结构设计、拆分设计、节点连接设计等方面的传统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从参数化设计方法、拆分设计方法及Revit二次开发设计方法3方面介绍了基于BIM的装配式结构设计方法,并通过比较传统装配式和基于BIM的装配式设计方法,提出了当前行业运行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法存在的诸多问题,以期能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11月1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上海市召开了全国装配式建筑工作现场会。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陈政高出席会议并讲话。陈政高部长在讲话中指出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意义、现有条件、发展经验及未来要紧抓的工作内容,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道路指明了方向。陈政高要求,下一步要重点抓好七项工作,努力实现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新突破。一是全面落实装配式建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